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女儿忽然说“自己看到了鬼”,这个爸爸的回应方式价值百万

亲子沟通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学会倾听。

——鹿妈 

  

1

朋友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9岁的女孩,在离家很近的一个机构里上兴趣班。一开始挺好的,可是两周过后,女孩突然嚷嚷着不想去上了。

搁一般家长,这个时候得发怒。

也许上来就要教训孩子一番:我看你就是三分钟热度,就是懒,就是不懂事,blablabla。

可是,这个女儿的爸爸没有。而是问:你遇到什么难题了吗?跟我说说,也许我能帮到你。

小女孩犹豫了半天,总算开口了,可她的话却让人大跌眼镜。

小女孩告诉爸爸说:自己看到了鬼。很害怕,不敢一个人去上课了。

这个爸爸差点没忍住笑。他很想好好教育孩子一番:这世上哪里有鬼呀!你别跟我撒谎了!

幸好没有。

爸爸耐下性子问女儿:这个鬼长什么样?

女孩说:黑乎乎的,看不清楚,只看了一下就消失了。

爸爸认真地和女儿聊了好一会儿。

第二天,做爸爸的专门在女儿兴趣班上课的那个时间段请了假,在女儿上下学的路上,保持一定距离,跟在她身后守护她。

终于在两天后,他看到一个中年男子跟踪自己的女儿,并果断报了警,抓住了那个跟踪狂。

这个爸爸最了不起的地方在哪里呢?

他没有在“孩子说谎没说谎”这个事上较劲,没有急着去教育孩子、矫正孩子或评判孩子,而是努力蹲下来,等一等,看一看,孩子心中到底在经历什么。

他坚持听完了孩子的话,并且试着去弄清楚孩子的真正处境。

他确信,就算孩子说的话可能造假,但是“不想去”的心情却一定是真的。

这一点,最是难能可贵。

谁也不知道,假如这个爸爸没有耐心听孩子表达,而是在孩子说出“有鬼”的那一刻,就劈头盖脸教训孩子“瞎说”,后面到底会发生什么。

但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2

有太多父母做不到耐心倾听。

我们太着急去教育孩子了。

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妈妈,她儿子马上读初二了。

暑期开始之前的那个期末考,这个妈妈心里就有火,因为儿子考得很不理想。

暑期一到,妈妈就给儿子安排了好几个补习班。

暑期即将过半,儿子学习状态似乎越来越差,玩手机、看电视的时间日渐增多。

这个妈妈就忍不住了,上前问:该看书的时候,你为什么不看书?

儿子说:我一看书就头疼。

这个妈妈一听就炸了,劈头盖脸地朝着儿子骂起来:

你还“头疼”?你现在了不起了是吧?简直太让我失望了!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像你这样自甘堕落,以后能有什么出息!......

没想到,儿子听完这些话后暴怒,直接跟妈妈发生了肢体冲突。

后来,母子关系实在太紧张了,没办法,求助了心理咨询。

在咨询师面前,男孩终于吐露了真言。

原来他所在的班级,尖子生很多。

他曾经拥有的那点自信心,早就耗尽了。

老师也时不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一些刺痛人的话。

他说:

“经常一打开书本,就忍不住沮丧、烦躁。明明花了那么多时间,那么多钱,成绩还是这样,还不如看电视。

看电视就可以不用想了。她还一天到晚说我,她认为我毫无羞耻感,毫无上进心,我就更加难过,更加愤怒。”

这个妈妈得知真相后,傻眼了。

所以,她究竟错在哪里了呢?

她一上来就先入为主地认定,儿子之所以不上进、不听话,是因为他喜欢“不上进”,喜欢“堕落”。

出于这样的信念,她的每句话、每个动作,传递出的都是对孩子的评判、轻视、攻击,等等。

她不知道的是,孩子其实一上来就说了实话,吐露了他的困难。

他并不是天生坏种,生来就想要背负“坏学生”的罪名。

无论成绩优秀与否,他一直都有“去做一个更优秀、更受欢迎的孩子”的本心。

所有孩子都如此。

当他们状态不佳,不是他们想要保持他们糟糕的处境,更不意味着他们无法改变、不愿成长。

真相只有一个,他们遇到了困难。

就像这个求助咨询师的孩子。

只有他内心淤堵的那些焦虑和沮丧一点点代谢出来,才可能有心理空间去安心学习。

每个孩子遇到的困难当然会不同。

那个困难和约束到底是什么,做父母的蹲下来,停止评判和教育孩子的企图,只是倾听,往往很快就能从孩子那里得到答案。

3

曾经看到过一个新闻,说的是,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和他父亲吵架,父亲叫他吃饭,他不吃。

喊了几次,他都拒绝了。父亲就说,不吃你就死吧,去死吧!

男孩真的去跳楼了,从二十多楼果断地跳了下去。

很多人都说,怪现在的孩子心理太脆弱。极少有人尝试去了解这个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承受了什么。

有太多父母在说教,很少父母去倾听,甚至因此酿下许多不该发生的悲剧。

要如何才能够走出这样糟糕的亲子沟通的困境?

第一,沟通之时,减少对错的评判和说教。

说教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做父母的居高临下地评判孩子,并传递出“这样是错的、那样才是对的”讯息,随时预备为孩子提供一个标准答案。

一旦这个对错、好坏的标准答案抛出来了,我们跟孩子的沟通通道,往往就断了。

记得听过这么一个动人的小故事。

一个很文艺范儿的妈妈,有一天问孩子: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呀?

孩子回答:我想做有钱人。

妈妈觉得很意外。她更期待孩子能给出一个不这么“庸俗”的答案。

好在她没有去评判孩子。而是进一步问:你是这样想的呀,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孩子回答:变成有钱人,妈妈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累了。

你们看,孩子的世界,原本充满了各种可能和意外的惊喜,我们为何要急着把他们束缚到一个标准答案里?

何况,孩子一直是在发展、在变化的。他们今天如此,不代表明天如此。何必急着去评判、去教导呢?

教导和评判的多了,孩子也就怕了。他们怕在我们面前显得“不够正确”。

他们慢慢就会变得退缩,而不敢表达和思考。甚至当他们真正遇到困难,也会不能及时求助。

所以,下一次,当孩子开口跟你说话,无论他们的说法多么令你意外、反感,或者违背你们的意愿,只要不存在可能危害他人的情形,请不要急着做判断或者生气。

不如轻轻地说:哦,你是这样认为的/你是这样的感受。然后再去问一句:为什么呢?我很愿意听一听。

第二,从感受层面去倾听孩子。

说教和倾听,当然是有很大区别的。

举个例子。

孩子说:妈妈,苹果真好吃!

妈妈答:苹果很有营养,对身体好,每天都要吃一个苹果,身体才会棒棒的。

这是说教。

孩子说:妈妈,苹果真好吃!

妈妈答:是啊,好甜,好可口,真的很好吃呢。

这是倾听。

说教带有很多价值观上的灌输。

倾听则是在感受层面去跟孩子有链接、有交流,是以尊重和信任的态度,不加评判地去看见孩子内心的感受到底是什么,并且承认孩子的感受。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才能真正跟孩子进行有效的对话。

总之,所有的父母都需要知道一点,我们平日里跟孩子说话,去告诉孩子“把作业做了、把房间收拾好......”,或者教导孩子“你应该这样、不能那样”,所有这些其实不叫真正的互动和交流。

只有孩子们可以放心地去描述自己感受到了什么,经历到了什么,这样才是真正的交流和互动,这样的孩子才是真正被看见的孩子。

孩子自己被看见了,也才有能力去看见他人,理解他人,听见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并作出恰当的回应。

传说中的高情商的小孩儿,就是这样养出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会倾听的父母,再累也教不好孩子
父母如何为孩子打造安全基地——我的知行札记 || 渡过
对孩子说教,是最没有用的教育方式
5岁孩子不想上学,这个妈妈的做法刷爆朋友圈
读书会 | 第一辑《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第1期
看完北大学霸李雪琴的家教模式,我决定换个思路养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