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阳明心学为什么大家都在提“知行合一”(一)

好各位同学我们接着上一次的内容,前面我们主要简单的讲到心即理这个观点,接下去的我们要讲一个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在王阳明的思想当中是很重要的。““知行合一””

在21世纪,大家都在提的一个话题““知行合一””。那么,我们首先讲就是”知行合一”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成为重要的一个问题?这实际上要在宋明理学整体上面来说。我们前面文章有提到过,有各种不同的思想形态,有各种不同的学派。但是,实际上不论在谁那里,他们的目的实际上是一致的,这个目的就是要成为圣人。这一点不论在朱熹那里?在陆象山那里?还是在王阳明那里?都一样。既然要成为圣人,那就一定会发生一个如何去做的问题。所以““知行合一””这个问题就会成为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毫无疑问,讲““知行合一””’是到王阳明那个时候才开始正式提出来这个话题。但是“知”和“行”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古代思想史当中很重要的一个话题。比如:在《尚书说命》这一篇里头有一个很著名的观点,叫做知之匪艰,行之惟艰。大意就是说我们知道一件事情并不算太困难,真正困难的是要去做这件事情。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实践,要去实践这个事情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在孔夫子那里,同样包含着“行”更重于“知”这样的一种观念。简单的讲:比如说《论语》第一句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如果我们把“学”了解为一种知识的接受,那么“习”就是关于知识的实践。在孔夫子的思想当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类似的这个论述。孔夫子曾经讲到过一个大致意思,有的人是可以不知就可以去做的。“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对不对,所以看起来的就是说“知”是重要的一个方面,知的接受是行的前提。但是,孔夫子也讲过一个例子:“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我们的实践才是真正把我们的知识呈现出来,转换这个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的根本途径。在这个意思上,孔夫子同样是十分强调行对于知识价值还原的作用。

在这个《大学》里头也有一句话叫做“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这句话本来的意思是说,我们这种亲人之间的爱,父母亲对子女的慈爱,是天生的自然而然的。任何一位女孩任何一位姑娘在出嫁之前都没有去学怎么养子,一旦有了子女那种对子女的慈爱之情是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的。那么这个里头我们同样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知”和“行”的关系是包含着““知行合一””这样的一种观念在里面。

实际上这样一种知行观,”知”和“行”之间的关系问题,在佛教也有;比如说天台宗是讲止观双修的,是讲定慧均等修止观。曾经有一个比方是说:“定”和“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是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在这个过程如果我们把这个“慧”了解为一种智慧的一种形式,把“定”当作是了解为一种实现这个智慧的途径是实践。那么我们同样在这个思想当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定慧的均等,也就是止观的并重,也就是包含着““知行合一””的这样的一个意图。所以同样到了北宋时候天台宗有位大师叫做知礼,(四名知礼那是很有名的)知礼就曾经很清楚的讲到:智为行本则行借智生,行能成智则智借行成。那么,王阳明对于“知行”关系的表达是怎么样的呢?请持续关注,我们下回在给大家细细道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知行合一在知识层面上的理解
阳明心学的管理智慧
《论语·述而第七》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知行合一
专访董平:道在何处?理解阳明心学有几个可能误区
王阳明心学精华,真正参透,会带来更多好运和福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