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普及学堂百篇古文修炼计划

修炼标准《普及学堂背抄古文六一规》

读诵:

一字不漏(修戒)

一句不错(修定)

一气呵成(修慧)

抄写:

一动不动(持身)

一声不吭(持口)

一念不生(持意)

此为中医普及学堂独有的“背抄六一规”。规乃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严规矩,显大方圆。这不是小规矩,是祖师规矩,乃戒定慧三无漏学齐修,身口意三根本并炼之法。

曾师言:“以此修炼抄背功夫,则字字句句,皆如篆刻般刻印脑髓,永世难忘!”

修学次第看,读,抄,默,背,解,行

曾师言:“此乃修学七大关。凡学子,皆须从此七关步步闯过,方可登入医道殿堂,而悟医中至理!”

第一阶段修炼内容(全文在此篇文末):

1、《读书论》

2、《医家座右铭》

3、《病因赋》

注脚:

◎为何要抄背《读书论》?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曾言:“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故知,读书,非独为文人所为,更为世人所需。

曾师常言:“读书乃起家之本。”“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古往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昔时曾师上学时,校长赠以《读书论》一篇,教诲师,唯有读书,才可令家族兴旺。只要重视读书,则后世子弟无不昌盛!由此,师便将此文铭记心中,刻印脑海。

人问师:“学子应当读什么书最好?”

师说:“读什么书不是最重要的,能否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才最为关键!”

故而师将此《读书论》作为修学开篇必读文,即是教诲诸学子,读书之好处数不胜数,不可思议,世人应以读书为终生习惯,坚定不移!

正如此文中所述“读的书多百不忧”,如此,方可“随时行坐随时用”“一世风光到白头”!

◎为何要抄背《医家座右铭》?

座右铭,意即常伴其右,铭刻心中,鞭策激励之言,而《医家座右铭》,顾名思义,乃为医者,常伴其右,铭刻于心之言教!

此《医家座右铭》,乃上世纪初上海名医陈存仁所著。文中义理精妙,字字珠玑,譬如“心欲细而胆欲大,志欲圆而行欲方。”“诊察务求精到,举止切戒轻浮。”“聆病者之呻吟,常如己饥己溺。”堪称锤炼打造良医的模板!

这些座右铭,凝聚了精诚的为医之道,如立志专心,博学勤师,医德修养,知常达变等丰富内容,堪称医家铭文中之经典、精品!

故而曾师立此文为修学开篇必读文,即是教诲诸学子,应当精诚立心,故而不单为医者必备,更为各业学子所需!

◎为何要抄背《病因赋》?

医圣张仲景全篇《伤寒杂病论》中,一句“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确立了医者诊病,须以辨证论治为中心思想!《黄帝内经》“治病必求于本”,体现中医见病治因,治病治本的精神。

而辨证论治,以辨证为首要,若辨证不明,纵使你明了各种方药、经穴、外治之法,那也不能正中疾病要害。正如《内经》所言:“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中医治病,从来都是从病因、病根上下手,而非外在病象。故仲圣又曰:“若能见病知源,思过半矣!”

故而习得《病因赋》,则凡遇病症,皆可立时知其病因病根所在,由此处以对症之法,则治病效如桴鼓,随手见功,应针取效!实乃医子临床之指南针也!

因而师立此三篇文章,为开篇必读,其内涵之丰富,言词之精辟,效用之广大,实乃学子不可不熟读,不可不深记之旷世名文也!

全文:

1、《读书论》

读的书多百不忧,不需耕种自有收。

随时行坐随时用,到处人间到处求。

惊天事业书中出,举世文章笔下修。

日里不怕人借去,夜里不怕贼来偷。

风吹雨打无伤害,一世风光到白头。

2、《医家座右铭》——陈存仁

医乃仁术,良相同功。

立志当坚,宅心宜厚。

纵有内外妇幼之别,

各尽神圣工巧之能。

学无常师,择善而事;

卷开有益,博览为佳。

必读昔贤之书,俾免离经而叛道;

参考近人之说,亦使温故而知新。

及其成功,尤贵经验;

再加修养,方享令名。

临证非难,难于变化;

处方应慎,慎则周详。

认清寒热阴阳,分辨表里虚实。

诊察务求精到,举止切戒轻浮。

毋炫己之长,勿攻人之短。

心欲细而胆欲大,志欲圆而行欲方。

逢危急不可因循,竭智挽回以尽天职;

遇贫贱不可傲慢,量力施助以减愁怀。

聆病者之呻吟,常如己饥己溺;

操大权于掌握,时凛我杀我生。

三指回春,十全称上。

倘能守此,庶几近焉。

3、《病因赋》

夫百病之生也,各有其因,因有所感,则显其症。症者病之标;因者病之本。故《内经》有曰:“知标本者,万举万当。未知标本,是谓妄行”。

盖百病皆生于六气,诸症莫逃乎四因。伤寒症传变六经,必须熟认。瘟疫病感冒四气,务要先明。内伤脾胃者,辨有余与不足。外感热病者,知夏热与春温。卒中风因有四端,治分三中。破伤风原有三种,治别三经。中暑有动静之异。受湿有内外之分。火有七说,痰有十因,气有九论,郁有六名。疟犯暑风,更兼痰食。痢因湿热,及受积停。呕吐者,胃气逆而不下。泄泻者,脾气伤而不平。霍乱,脾寒伤食所致。痞满,脾倦积湿而成。呃逆者,胃气之不顺。咳嗽者,肺气之不清。嗳气皆由于痰火。咽酸尽为乎食停。中满臌胀者,脾虚不运。噎膈翻胃者,气食相凝。喘急有虚有实。痉症有阴有阳。五积六聚,总是气凝其痰血。五劳六极,皆是火烁乎天真。吐血出于胃腑。衄血本乎肺经。痰涎血,属于脾脏。咯唾血,属于肾经。牙宣者,阳明之热极。舌衄者,少阴之火生。腹中窄狭,而痰火各别。胸中烦热,而虚实可分。惊悸,痰迷恐惧所致。健忘,血少忧郁而成。癫狂者,分心肝之热极。痫症者,寻痰火之重轻。便浊有赤白之异。汗出有自盗之名。九种心疼,痛在胃脘。七般疝气,病在厥阴。胁痛有两边之别。头风有左右之分。腰痛肾虚而或闪挫。腹痛寒气而或食停。痿症不足与湿热。痹症寒湿与风乘。四种遗精,心肾不能既济。五般黄疸,湿热熏蒸而成。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不寐者,痰火旺而血少。多睡者,脾胃倦而神昏。大便秘乃血液燥结。小便闭乃气滞不行。痔疾、肠风湿热所致。发斑、瘾疹风热所成。耳聋者肾虚之故。目疾者肝火之因。齿疼乃胃热虫蛀、喉痹乃火动痰生。鼻塞者肺气之不利。口疮者脾火之游行。女人经水不调皆是气逆。妇人心烦潮热多是郁生。带下沙淋由于湿热。崩漏下血为损任冲。胎孕不安治有二理。产后发热原有七团。

兹有七十四种之病,略举其概而赋云。欲知其备,后论详明。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堂堂课《金炉集》004写《谢礼文》的意义(附《医家座右铭》)||学堂日报02.26
医家座右铭
中医普及学堂百篇古文修炼计划:第二阶段
书背进肚子里才是自己的之《医家座右铭》
沿着神农氏的足迹之熟地
学中医经典怎么提高自己古文和医理的理解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