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論通俗文

近時流行之通俗文。人或稱之爲新文學。但文學二字。包孕甚廣。僅變更文體。祗可謂之新文體。不能謂之新文學。况通俗文本爲我國固有文體之一種。其散見於史傳、經疏、語錄、曲本、及演爲小說者、姑不論。卽近二十年中。以通俗文刋行報章雜誌繙。譯外國書籍者。亦復不少。初非創始於今日。則號爲新文體。猶且不可。况號爲新文學。殊不適切於事實。若但標舉名義。以聳動庸衆之耳目。而不顧事實之當否。此政黨之手段。非學者之態度也。吾人欲增進社會文化。則事事宜循名責實。凡不適切於事實之名稱。必於文化上發生障礙。吾人不可不矯正之。故吾望今日之提倡此種文體者。捨其文學革新之旗幟。從事實上求效益於社會可也。通俗文人多稱之爲白話文而。予則稱之爲通俗文。不稱爲白話文者蓋予意以謂今後宜區白話文與通俗文爲二。白話文以白話爲標準。乃白話而記之以文字者。通俗文以普通文爲標準。乃普通文而演之以語言者。以白話爲標準者。其能事在確合語調。記某程度人之白話。則用某程度之語調。若老人、若靑年、若婦孺、若官吏若鄕民、若市儈、若盜賊。其語調可一一隨其人之程度而異。此種文體。可以爲顯示眞相之記事文。可以爲添加興趣之美術文。用之於小說爲宜。以普通文爲標準者。所用名動狀詞及古典成語之類。槪與普通文相同。惟改變其語助詞。使合於語調。其不能變改者仍沿用之。此種文體。可以作新聞。可以爲講義。演之於口。則可謂之爲高等之白話。詳言之。卽通俗文者。不以一般人之白話爲標準。而以新聞記者在報紙上演讓時事之白話。與學校教師在講壇上講授科學之白話爲標準。此等白話。非一般的白話。除少數之記者教師以外現時殆無人應用此白話者。故與其謂標準於白話。毋寧謂其標準於普通文。其中除一部分之語助詞外。餘實與普通文無異也。予對於通俗文與白話文之區別其見解如此。 現時流行之文體。卽予之所謂通俗文而非白話文也。惟二者向未加以區別。故世人不免誤解。以爲現時流行之文體。乃以白話爲標準者。凡名動狀詞古典成語。苟非一般的白話中所有者。皆宜擯棄不用。至一般的白話中所有者。則無論其爲不規則之略語隱語。不雅馴之諧語詈語。可以隨意應用。此誤解之結果。必至低抑文字以就語言。不能提高語言以就文字。卽使文言合一。而以低度之言。成低度之文。安能負增進文化之責任乎。夫高度之學術思想。決非低度之語言所能傳達。譬如吾人今日。欲擯棄新譯新定之詞語而不用。而以往時學究先生之談話。傳達現代之學術思想。則其扞格不入。可無待言。故吾人爲增進文化計。變改普通文之語助詞以合於語調則可。低抑普通文之程度以合於白話則不可。此予所以欲別通俗文與白話文爲二。而表明現時流行之文體。乃通俗文而非白話文。乃以普通文爲標準。而非以白話爲標準者也。 或曰。『如上所言。則通俗文與普通文。僅爲一部分語助詞之改變。則其改變之也何益。不改變也何害。不能讀普通文作普通文者。決不因一部分語助詞之合於語調遂能讀能作。能讀通俗文作通俗文者。決不因一部分語助詞之不合於語調。遂不能讀不能作。如是。則變普通文爲通俗文。其於文化上之效益何在。』則答之曰。今日之提倡通俗文者。謂「變普通文爲通俗文。則易讀易作。因之學術思想易於傳佈。」此恐非事實。就事實言。決不因一部分語助詞之改變。卽能收如許之效果。惟通俗文於社會文化上。確有效益。則予固信之。吾人希望文言合一。固在提高語言以就文字。然語言能提高至若何程度。以今日報紙上之時事演說。講壇上之科學講語證之。則凡名動狀詞古典成語之類。槪可與普通文無異。惟「之乎者也」等一部分語助詞。決不能入於語調。可知吾國文言。本有接觸點存在。其中爲文字與言語之鴻溝者。卽因此一部分語助詞之差異。若不抉去此鴻溝。則語言之程度。卽使盡力提高。而文言終不能合一。故吾人一方面旣希望提高語言以就文字一方面不得不變改文字上一部分之語助詞使文言合一之可能。且通俗文旣以普通文爲標準。則普通文亦當然以通俗文爲標準。二者互爲標準。一方面可以限制通俗文。使不流於鄙俚。一方面又可以限制普通文。使不傾於古奧。兩相附麗。爲文言兩方趨向之鵠的。文言合一之基礎。卽在於此。 抑今日之提倡通俗文者。往往抱有一種褊狹之見以爲吾國今後文學上。當專用此種文體。而其餘之文體。當一切革除而擯棄之。此種意見。實與增進文化之目的不合。社會文化。愈進步則愈趨於複雜。况以吾國文學範圍之廣汎。決不宜專行一種文體以狹其範圍。無論何種文體。皆有其特具之興趣。決不能以他種文體表示之。史漢文字之興趣。非六朝駢體所能表。六朝駢體之興趣。非唐宋古文所能表。卽同一白話文。水滸傳之興趣。不能以石頭記之白話表之。石頭記之興趣。亦不能以水滸傳之白話表之。故吾謂雜多之文體。在文學之範圍中。當兼收並蓄。惟應用之文體。則當然以普通文及通俗文二種爲適宜。現時二者並行。須演講宣讀者。宜用通俗文。須硏究考證者。宜用普通文。將來通俗文習用以後。語助詞之解釋確定。規則嚴密。則當專以通俗文爲應用文。此種應用文。乃科學的文。非文學的文。科學的文。重在文中所記述之事理。苟明其事理。則文字可以棄去。雖忘其文字亦可。文學的文。重在文字之排列與鍛練。而不在文中所記述之事理。此種文學的文。亦可以通俗文爲之。然現時尙不發達。卽使將來有發達之希望。亦不能以有此一種文學的文。卽可以廢去種種文學的文。故謂應用文不可傾於高古則可。若謂高古的文學文。槪可廢棄。則中國現時通俗的文學文。尙未成立。將祗有科學的文。無文學的文。所謂革新文學者。或轉有滅除文學之慮矣。至現時以通俗文所著之文學文。卽所稱爲新體詩者。旣係長短句。且不押韻。全然與詩體不同。其與通俗文畧異者。僅因其有文學文之性質。有文學文之性質者。豈必名之曰詩。旣非詩體。何妨另立一名。何必襲詩之名而用之乎。

篇名信息:

题名1: 論通俗文

作者: 傖父

文献来源: 东方杂志

出版时间: 1919

卷期: 16卷 12期

页码: 4-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李霖涌:基于传统文化经典的字本位语文教育
國學講演錄●小學略說 章太炎
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节选)唐君毅
七﹑略論道統﹑學統﹑政統
“三從四德”的原意是怎麼被歪曲的(圖)
王賀丨臺靜農《讀〈日知錄校記〉》之校勘與發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