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學存微

史學存微 

古人不著書。非不著書也。古人之書皆史也。無若今之所謂著書者耳。何以言之史記事者也理籍事而形者也。古人未嘗離事而言理。欲辨理者。莫不藉事以明之。是故古人無空言撰述者。太古之史。不可得見矣。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今存虞夏商周之策而已。五帝僅有二而三皇無聞焉。學者猶是考信夫六藝。六藝之文六經燦然。然皆所以記事而理具矣。故曰六經皆史也。蓋自伊尹書五十一篇。漢儒入之道家。今雖不傳然與老聃之道德經俱列。則其書可推測矣。獨柱下史作五千言。名之曰道德經。其說不徵事而空言理。於是疑古人之書者起矣。然其達隱微通形名探未有窮無始。固甚近於鄰國之哲學史也。則其撰述體變而已。蓋三代以上。撰述無定體。尙書典謨訓誥貢範官刑。而春秋爲編年。左氏又變益之爲傳。至如諸子百家。其源皆出於官守。而其文皆詩書之變體。是仍出於史官者也。故曰古人之書皆史也。然古者記注守於王官。古人之著書者。必求事於有司。是故孔子感端門之命。使子貢等求得百二十國寳書於周。然後作春秋。伊尹太公。俱藉王者師。老聃則守藏之吏。其閱事遍。故言理無不達。孔子亦憑魯相之尊。而通於王官。至於庶人。其不得撰述宷矣。迨周室衰而王官失守。學術斯流於下。儒墨始列道而議。分徒而訟。而况載籍流離。故諸子百家。俱得其一端。著書以鳴於世。然其去古未遠。源流。可尋。子也而通於史矣。後世不察古人著書之故。落筆成文。莫不自名一家。要日流于簿書之文。去諸子遠而去古史愈遠矣。故三代以上文與史合。三代以下文與史離。文與史合。故著書難文與史離。故著書易。三代以上書少。而三代以下書多。亦職是焉耳夫文史離合升降之際。亦古今盛衰得失之林哉。 許愼曰。史記事者也。此蓋史之定義也。記曰。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其職不見於周官。其書不傳於後世。而後儒妄以尙書分屬記言。春秋分屬記事。章氏學誠嘗非之。然左氏傳稱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意列國有其職與。抑所謂三墳五典。者或卽三皇五帝之書。則左史右史者。卽周官之內史外史而傳記互其文與。然古無記言之書。尙書典謨訓誥言以爲事。事見於言。未嘗分也。則安用左史之專記言爲哉。蓋記言記事者。左史右史記注之法。非即爲撰述之成書而懸爲國史者則决矣。是故百二十國寳書者。列國記注之書也。孔子剪裁而取去之。成爲春秋。典謨訓誥貢範官刑之屬。皆有司之所掌。孔子詳略而訂聚之。成爲尙書。其取材均於有司而撰述之體不同者。故曰三代以上撰述無定體也。夫記注有成法。而選述無定體故其取材也不濫。而成書也精。此尙書春秋之所爲經世。而非後世摹擬者所可同言也。知此者。漢之司馬氏而巳。 史者所以綱維羣物而條具事理者也是故一朝之典故。一代之政俗。而盛衰之由。沿革之數。民族之原。敎化之本人物之繁。食貨之重。莫不於史乎繫之。史非有才學識具者。烏能作與。抑史於文從中又。持中之義也。蓋以謂作史者。貴乎持中。此章氏學誠史德論之所由來也。夫良史之才或數百年而一見。或數千年而一見。若班固陳壽者。亦足以與言良史矣。然固受金而壽求米。挾其奇縱傀逸之才。而爲褒貶過情之論。至如中郞博識。匡世一見。然亦自謂惟撰郭有道碑無媿色。歐陽修能作表志於千載之下。直欲凌陳范而上之。而五代史不爲韓通立傳。致當時劉貢父卽譏以爲第二等文字。乃夫帝蜀帝魏。大儒猶曲古諱今。握董狐南史之管。而爲投鼠忌器之慮。大體旣非。又何暇觀其細節之長哉。則自史遷而下。其書汗牛充棟。足當於史義而無媿者難矣。 中國之史。其大别曰編年紀事而已。而二者所皆不能去者。記注而已。古人不必自撰一史。而後爲著述也。相與注記掌故。以待聖智之作者。故取材富而成書精。自劉知幾氏章學誠氏皆言之矣。是以記注非有成法。則蕪濫舛複。不足以備作者之審擇。東漢以還。不必良史之才之如鳳毛麟角。而卒無良史者。抑亦去古愈遠。人人務爲撰述相矜誇。而記注之無法有以致之。此觀於劉知幾氏之能評騭前史。而不能自爲良史者。大可鑒矣。若夫編年貴書法。而紀事重體例。體例書法。均不足以得史之實。特古人自示其經緯耳。卽一篇之中。何嘗無體例之可言。書法之可指故知三代以上撰述無定體。然後能讀三代之書。至於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此司馬氏所以爲良史之才。而班范之徒望塵而莫及也。 體例書法。均不足以得史之實。然書法昉自春秋。春秋之書法公羊高董仲舒何休之倫言之詳矣。春秋非史也。蓋經世先王之志。故書法謹焉。以著其所以異於史。在漢之儒。董仲舒司馬遷能明之。司馬遷稱董仲舒明於春秋。以其傳公羊氏也。然司馬遷亦不法春秋。而獨於紀傳之外。作八書十表以存治亂興亡之大迹。典章制度之沿革。蓋紀傳遠師尙書而近法左氏。八書十表。則尤濟左氏之窮。而得官禮之遺意者矣。司馬氏誠萬世史學之宗哉。後之作者。斷代爲史。則宗班固。編年之例。多仿春秋斯亦可謂不知春秋而亦不知史記也與。古史之體如尙書。典謨訓誥。貢範官刑。劃然分界。亦體例之濫觴矣。然我謂不過。區分於言詞事理之性。非有上下等殺其間也。后世曲儒必於體例書法之中求其褒貶予奪之情斯鑿矣。而古人著作之精。或爲其翳蔽。謬矣哉。無怪司馬氏爲呂后本紀而遺惠帝。遂蒙謗於一孔之儒矣。且體例書法之擬尙書春。秋。猶諸西。施顰而美。東鄰之女。起而效之。則祗見其醜耳。若司馬氏生秦后灰燼之餘。而欲上下二千餘年。條其典章制庶山川郡縣民族人物之繁。內於五十萬言。非立體例以綱紀之。則亦難爲矣。夫遷取旁行斜上之遺。列而爲表。而八書師法行人。蓋書猶志也。江淹有言修史之難。無出於志。其次莫如表。故自班氏而外。范曄之徒。能沿古爲志。而於表闕如。及歐陽氏始能復班馬之舊蓋表志之難作如此也。亦大有關於記注之學矣。抑司馬氏立體例以綱紀事物。非所以異尊卑也。故本紀者。紀年之牒也。年無所繫則紀之。若呂氏春秋一歲爲十二紀是也。史記於秦滅而漢未興之際。繫之以項羽本紀。而班固易以爲傳。權之所繫。則亦紀之。惠帝拱默。而權繫之呂后。及惠帝沒而呂后稱制者八年。故太史公遺惠而紀呂。班固加立惠紀。而不復紀少帝。亦自矛盾其例。世冡者。有家可世也故陳涉孔子皆列世家。而班固廢世家而立傳。遂不傳孔子而立人物表。然貨殖傳又不去烏倮懷淸。抑何說哉。是故體例之嚴。自班固始。體例之失。亦自班固始。鄭樵至以龍猪爲遷固喻雖過。然王充已謂子長叔皮甲乙。而孟堅比叔皮非徒五百里。蓋遷去古未遠。猶有得於古人之遺。固宗匠司馬而善師心。此其不及與。且自固而後。史氏步趨。沿故蹈常。幾成簿書。惟杜佑作通典。獨本周官之遺。而通史法之變者也。於宋則鄭樵有志於通史之作。紀傳之外廿畧。兼政學之長。駸駸乎直軼遷史而上之。庶幾千古著作之林哉。使其生於劉歆班固之世。吾知其必更有得於古人之學矣。(未完)

篇名信息:

  • 题名1: 史學存微

  • 作者: 馬叙倫

  • 中图分类法: C55

  • 栏目: 史篇

  • 文献来源: 国粹学报

  • 出版时间: 1906

  • 卷期: 2卷 7期

  • 页码: 1-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卷四十六
《文史通义 》卷一 内篇一 作者:章学诚
潘銘基:《〈漢書〉及其春秋筆法》自序
中国史学名著 劉知幾史通
校雠通义-清-章学诚
論衡校釋(東漢)王充撰 黃暉撰校釋論衡校釋卷第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