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里仁篇》第八章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受过初等教育的国人者知道的一句话,但是如果你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大部分人的回答都会是“早上听到(或明白了)一个道理(或真理),晚上死了也可以(或行)。”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是这样注释的,“道者,事物当然之理。苟得闻之,则生顺死安,无复遗恨矣。朝夕,所以甚言其时之近。”意思与我们大多数人的理解没有太大的偏差。但仔细品味总觉得不合逻辑,本来是一句内涵丰富深刻的名言,这么一理解反而索然无味了。

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就是因为对于“闻”字的解释只关注了“知”,而没有重视“行”,所谓“行”就是去做、去实践,达到“学以致用”。而“道”在这里也不是一般的“道理”、“事理”,而是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易·说卦》说“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儒家的“仁义之道”也就是为人之道。从孔子所处的时代为背景去分析,历来统治阶级就是以“仁义之道”来治理天下的,正人君子也是把它当作修身立己的准则。“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孔子的道德理想,也是最高的道德准则。“朝闻道,夕死可矣 ”之“道”。懂得了仁义的 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这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的内涵。

这样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就应该理解为“早晨明白了‘道’,就立即按‘道’去做,即 使晚上为它而死也可以(或死而无憾)。”

其中包含了三层意思,首先,“朝闻道,夕死可矣”重在“行”,即实践,这个在前面已经讲到了。其次,“朝闻道,夕死可矣”强调牺牲精神,一个人有志于“仁”,他就会终身实践,毫无怨恨,毫无遗憾。为了追求“仁”的最高境界,甚至于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最后,孟子发展了孔子的这一思想:“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也。"“ 仁”是人的内在本质,“义”是人的外在的行为,二者是统一的。知道了仁义的道理,就要终身实践它,甚至于为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辞,无怨无悔。

这一内涵从孔子的一生、从《论语》一书的思想精髓中可以得到印证。孔子一生栖栖遑遑,周游列国,席不暇暖,为的就是推行他的“仁政”。然而孔子的政治主张得不到统治者的采纳,不得已,转而讲学授徒,希望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通过他们去宣扬他的思想学说,去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孔子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一生去推行他的 政治主张、实践他的道德理想,孜孜不倦,死而后已。“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为“道”而生,为“道”而死。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本章的句读应该是“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死在这是并不是死亡的意思,而是坚守、固守的意思。本章的解释则是孔子说:“任何时候得闻圣人之道,都应该努力践行并坚守,这样最终才能有所成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其文化内涵是什么?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道”是什么意思?
“朝闻道,夕死可矣.”出自哪里?
【汇爱前行】---“求道”就要“闻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啥意思?
【日签】朝闻道,夕死可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