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QQ收藏
第一讲 原气来源 

原气定义: 
原,开始的,最初的,本来的事物形态; 
气:气血; 
原气,即为最初的、本来的、气血存在状态。 
原气来源: 
经言:“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即天以五气形式进入人体,转化成人们所需要的气和血;地以五味的形式进入人体,转化成人体所需要的气和血。五气主要靠的是我们的呼吸系统,五味主要靠的是我们的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难经说,吸者随阴入,至肾而还。向着腠理运动。所以内经说,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以肺而言,就是被肺分出来的相对的清阳气要顺经走向腠理,而留下的相对的浊阴之气,就要顺着阴脏继续下传。清阳之气顺经向着腠理方向走,一部分会走向皮表,一部分会顺着经在络脉处注入大肠经中,再沿着大肠经流入大肠腑中。在大肠腑中,气达到了最浊状态。此时大肠腑开始将这股浊气一分为二,分出来的浊物便随着大肠腑下流,流出体外。 
天气入肝之后,肝脏分清,清阳之气留在肝脏,养肝发往腠理,浊阴之气则下入肾中。清阳顺经发往腠理,在肝经络脉处别入胆经中,再由胆经注入胆中。胆分浊而出,浊阴下流,从下窍出,清阳则顺胆经别入肝经,入肝脏,顺肝脏上递,达肺,顺肺呼出体外。 
天气入于肾中,肾脏分清浊,清者养肾,并顺肾经向腠理发散。浊阴则下流膀胱,排除体外。清阳之气,在肾经络脉处别入膀胱经,上达肺中,呼出体外。膀胱分浊,浊阴下流,出体外,清阳则顺膀胱经别入肾经,入肾中,上达于肺,由肺呼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两点:一,吸是随着阴脏的分清而下入,呼是随着阳腑的分浊而上出,此即为吸者随阴入,呼者随阳出;二,每次分清浊后,清阳之气走的都是四肢方向,浊阴之气走的都是六腑方向,所以在内经的最后一条清浊分辨中提出,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消化系统: 
五谷饮食入胃之后,一分为三:一,清阳之气;二,清津谷液;三水谷糟粕。 
清阳之气:清阳之气是要上达入肺的,再由肺来布五气,这个布散过程在呼吸系统中已经讲过。 
清津谷液:清津谷液则是注入脾中,由脾脏来运布出去。脾纳谷精,而后左旋,进入肝胆,由肝胆上递,进入心肺,再由肺下流肾中,流走膀胱。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津液产生的速度小于运输出来的速度,津液便不会再脾脏中有过多的停留,这样津液就不能回流胃中,从而形成脾约,使得肠胃发生燥证。便由大肠排出体外,形成了大便。 
上述两个方面讲了天地二气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途径,就是我们的经气。内经说,手十二经通天气,足十二经通地气。也就是说,天气出了可以通过呼吸进入人体,还可以通过手十二经进入人体;地气除了可以通过五谷饮食进入人体,还可以通过足十二经进入人体,这个我们后面在讲经气的时候再具体阐述。 

第二讲 原气本质 

上一讲中,我们阐述了原气的起源,从中我们分了两大类,一类是起源于天气,一类是起源于地气。那么什么样的天气才是我们健康的生命所需要的天气呢?什么样的地气才是我们健康的生命所需要的地气呢? 
先说天气。 
内经说,苍天之气,清净光明。也就是说清净光明的天气,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天阳之气,才是最本真的清阳之气。这个清阳之气来自哪里?内经说,地气升以为云,清阳升以为天。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个清阳之气是大地接受阳光天暖之后,上升的产物,而且这个上升,是一种清净之气的上升。这里就给我们传递出来了四个信息:一,光的温煦;二,地气水润;三,地之五味;四,明净透彻。内经说这样的天气,是最养人的。除了这三点之外,我们如果进行推导,不难看出,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包涵在其中。因为是地气蒸腾而至,那么必然越往上走,这种气也就越发稀薄,所以这个气还有一个性质,那就是薄淡。于是我们就得出了天气的几个特点:一,光的温煦;二,水的清润;三,地之五味;四,明净;五,薄淡。 
肺纳五气以养人,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天之五气。在纳得这样的五气之后,再由五脏六腑分清浊以流气,养护各脏各腑,以及周身诸节。 
地气呢? 
内经说地气养人的,主要是五味之气。关于这个论述,首先是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展开的。 
《阴阳应象大论》说:“味,厚则通,薄则通。”又说:“酸生肝,肝生筋,酸伤筋,辛胜酸;苦生心,心生血,苦伤气,咸胜苦;甘生脾,脾生肉,甘伤肉,酸胜甘;辛生肺,肺生皮毛,辛伤皮毛,苦胜辛;咸生肾,肾生骨髓,咸伤血,甘胜咸。” 
这两段论述,《内经》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看,首先从第二段的论述中,我闷可以看出,酸味的东西是生养肝脏的,肝脏又可以生筋,按照这个道理来说,酸味本是来生筋的,这里又怎么会伤筋呢?这个我们可以通过内经后面的解决方法,找出答案所在,即辛胜酸。内经说,酸味伤筋,要用克制酸味的辛味来治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是酸味太过所伤。酸味太过又何以伤筋呢? 
这个就要回到“味,厚则泻,薄则通”上来了。薄薄的酸味,可以通养肝脏,而过后的酸味,则会让肝脏泻掉本气,所以酸味过厚之后,就会伤筋,这是因为肝气被泄了。为什么肝气会泻呢?这个在《阴阳应象大论》中也给出了答案——“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阴味是喜欢往下有的,阴味过厚之后,往上走的阳气拖不住阴味,就会使得阳气向下洞泻。酸味过厚,阳气拖不住其味,就会使得清气下泻,从而伤了肝脏,伤了筋。 
为了怕我们不明白,所以在第二条的论述中说:“苦生心,心生血,苦伤气,咸胜苦。”这里是不是苦味仅会伤气呢,显然不是,心气若被伤,心血也多不足,因为血需要气化。内经之所以说伤气:一是怕我们会顺着上面的思路走,不知道是因为阳气下泻而致其伤;二则是因为心为阳中之阳,阳热之气比较胜,拖住阴味的能力比较强,若是不先使得气受了大伤,一般是不会伤到血。所以此处重点说了伤血。 
“甘生脾……”和“辛生肺……”这两段,又继续回到了之前的论述方法,即因为伤及本脏清阳之气,所以伤了相应所生之器,所以用克制本身气味的东西来治疗。而到了“咸生肾……”处,不言咸伤髓,却言咸伤血,之所以如此,不是说过咸不伤髓,而是要强调三点:一,则是与“苦伤气”对应,强调味厚不仅仅会伤气,也会伤到血;二则是这里在本味过厚的情况下,血会伤的特别快,肾本身就是寒水之脏,又处于五脏最下,本就易沉缀,本味再厚,下走更快,血就和你不易升起,所以言咸伤血;三,先通过先伤血,尔后才会伤髓,是血不上养温润的原因。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健康地气的特点:一,具有五味属性;二,味薄淡;三,不能超过清阳之气的运载能力。 
那么除了这三点以外,我们如果擅于推导,就会发现地气还有两个特点:一,清浊分辨,浊以下流,走下窍而出,清以升上,养人脏腑诸节,这是清浊分流之后的一个必然;二,既然需要清阳之气的运载,那么这其中一定带有天阳的温煦。所以这里我们总结出来,地气是具备四大特点的:一,五味属性;二,五味薄淡;三,不能超出清阳运载能力;四,清净;五,温煦。 
总结下来我们可以看出,健康的天气和健康的地气是很像的,不同的是地气更偏重于味,天气更偏重于气。虽然都是薄淡气味,但地气五味还是要厚于天气五味的。虽然都是虽然都是明净清澈,但是天气的明净清澈是要甚于地气的明净清澈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二)风火湿燥寒
天气渐凉多食酸
黄帝内经: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
健康长寿与你的五行养生息息相关
最全的五行系统表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