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庭坚的一首绝句,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黄庭坚聪慧勤奋,同时也积极学习先人和前辈的诗歌风格。比如他非常重视汉魏六朝以来的诗歌传统,但也改变了其绮靡的特征,而更加侧重于探求新变。不过这并不代表他废弃了对情韵辞采等美的追求,比如下面介绍的黄庭坚的一首绝句,就不见晦涩的语言,也没有难懂的典故,通篇语言朴实,却情感真挚。作者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出内心波澜起伏的情感,也让读者对这样一位博学而又亲善的诗人,有一种特殊的好感。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宋代: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江西九江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于元丰六年十二月,由太和知县移职德州德平镇监管,诗人离家赴任所,朋友杜涧来为他送行,诗人就即兴赋诗相赠。
离别之际,灯火闪烁,山水动情、诗人含泪,“阳关一曲水东流”,首句化用王维的诗句,渲染出一派离情别绪。诗人虽然不是去边塞,但阳关三叠早已是送别的专用曲目。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那么熟悉和亲切,此去万里行程,更何况异乡人地生疏,诗人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惆怅。
诗人即将孤身一人,乘坐一叶扁舟,随着东流之水,漂向新的目的地。“灯火旌阳一钓舟”,旌阳,在分宁县以东一里处,其地有旌阳山,山上有旌阳观。一钓舟,这里是一语双关,也指漂泊游宦生涯。杜甫曾有诗,“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以及“磨灭余篇翰,平生一钓舟。”
诗人笔下的行舟很具象征意义,人生就像茫茫大千世界中的一叶钓舟,既有漂泊游宦,又有超脱不羁的寓意。一个“钓”字,可以指求仕,如孟浩然诗中的“垂钓者”;也可以比喻出世,如范蠡泛舟五湖、烟波垂钓。此意象非常含蓄,其实暗示了诗人仕宦艰难,而复具超越现实的境界。
首联在表达离别意绪中也就透出了几分超迈,从而有了次联洒脱的告白。“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诗人称自己只管如平时一样沉醉,那么送别者的无心宴饮自在不言中,不仅如此,那满川风月也动情地在替人悲愁。
这两句其实也借用欧阳修《别滁州》的诗境,“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正体现了黄庭坚的作品无一字无出处的主张。一个“自”字,颇能传达其超脱之神韵,而与下句之“人”形成对比。诗人之“醉”与风物、送行人之“愁”的对比,正凸现出其超旷达观,他的形态上的醉,也表现出对人生清醒的把持。
纵观黄庭坚的这首绝句,作者一反离别诗的传统,表现出对离情的超越,同时也超脱了世态人情的人生境界。其实这也与其少年时孤高不群、任性豪放的性格特征有关,他在《清明》一诗中也写道,“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字里行间就流露出庄禅化的基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描写忧愁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黄庭坚离家时写下一首七绝佳作,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宋诗鉴赏-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黄庭坚)
每日背诗 |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宋诗三百首:176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描写精彩的两首绝句,视听结合,想象奇特,读完更回味无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