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迈入中医之门第61篇:中医视角解读“糖尿病论治”

后三期发文预告:风湿类疾病论治、肠胃病论治、精神情绪类疾病论治。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发“迈入中医之门”系列文章,周二或周四发散文系列。

本系列文章用通俗易懂的现代科学语言解读中医,帮助读者建立系统的中医思维,不同层次都能有收获及心得。为把道理讲清楚,每篇文字都会较长,适合慢慢品味。


西医认为,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导致高血糖的原因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引起的。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过度肥胖或者消瘦,口渴、多饮、多尿、容易饥饿等现象。

那么中医是怎么来看待糖尿病的?

糖分在人体是并非一种有害的物质,相反,糖原是人体生命活动最重要能量基础物质,糖尿病并非是人体内的糖多了,而是糖原物质没有办法有效的储存在身体的脏腑内,通过血液循环和尿液流失被浪费掉了。从五行的归类属性来看,甜入脾,人体的糖分应该是储存在脾系统和存储单元中的。脾胃在五行中属土,简单来说,当脾胃具有很好的藏性时,糖原就被有效的储存不至于过多的流失到血液和尿液中去,如果脾土的藏性很差,自然会导致糖原不能被有效储存而流失掉。

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界理解糖尿病产生的机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自然环境,什么样的土肥沃而具有良好的藏性呢?一般说来,是水土保持较好的地方,例如原始森林中的黑土比较肥沃。肥沃的土地一般会有比较好的藏水能力和保持水土的能力,而且有很大的调节气温和气候的能力,肥沃的土一般藏有很多的有机肥料,可以比较容易生长出有生命的植物来,而且在肥沃的土地可以营造一个自然的生态环境,形成一个水、各种动物、植物相互依存的生物链。我们都知道,沙漠和森林的气候特征有着非常的不同,最显著的不同就是森林的气候调节能力较强,而沙漠的气候调节能力特别差,如遇暴雨则产生涝灾,如遇干旱则产生旱灾。森林不仅有较强的气候调节能力,而且还能产生很多果实和能量,以供养地球的动物。导致肥沃的土和贫瘠的土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很显然,是有没有木(森林)。

脾胃就是我们人体的土,肝就是人体的木。关系是木克土,所谓的“克”并不是个贬义词,而是一种制约和相互依存平衡的关系。例如,只有有了树木,水土才可以有效的被控制和保存,但如果有限的土地上生长了过多的植物,则土地又会贫瘠而失去平衡。这种关系是“土”需要“被木克”,但又不能被克制的过分。这种关系就是人体肝和脾的关系。脾胃是人体的土,脾胃只有经过肝木的正常疏导才会变得“疏松”和“有营养”,“疏松的”脾土具有较好的藏水能力和消化转化能力,可以把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能量物质以提供生命活动使用。

顺着土的特性,从糖尿病发病现象来看,糖尿病病人在中期会出现一种“三消”现象,就是消渴(嘴巴总是感到渴)、多食而消瘦、多尿的现象。从直接原因来分析,是脾土贫瘠“沙漠化”体现,脾土“沙漠化”后身体不能保存住水分而口渴又多尿。

脾在六经系统中属太阴,是主管人体津液最多的脏器,如果脾土虚弱了,太阴系统中主管的津液也就亏虚了,脾阳调动脾阴的能力也会不足,脾和胃是一组阴阳组合单位,其中胃阳下降主消磨,脾阴在脾阳的调动下上承提供消化食物的津液,如果太阴虚弱不能上承津液,就会产生胃热、胃阳亢奋而多食。由于脾阴脾阳不足,食物不能被有效吸收和转化为能量物质,所以多食而又消瘦。从化学指标来看,糖分本是身体的能量存储单元,但这种存储单元不能被“贫瘠、沙漠化的脾土”所固化和保存,所以流失到血液和尿液当中,形成恶性循环。为什么糖尿病病人的脾土变得贫瘠化呢?原因是肝木被损伤的缘故,长期来看,就是身体“滥砍滥伐”肝木导致“水土流失”的缘故。在当代社会中,损伤肝木的行为的确太多了,例如过分消耗视力(肝开窍于目,眼睛能看是得益于肝提供能量滋养的缘故,过分的消耗视力会过多消耗肝的能量),怒气、各种辐射以及现代社会制造的很多食品中的化工元素都会极大的损伤肝系统。

糖尿病的后期,往往会出现失明和四肢溃烂导致截肢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是一个木和土相互影响的结果,当脾土贫瘠到一定的程度时,木再也不能从土中生长出来,肝开窍于目,当肝木衰败时,自然不能继续为眼睛提供能量滋养,眼睛会因为缺乏能量的滋养而导致组织萎缩。当肝木继续衰败时,脾土就会“板结”而缺乏营养,不能再运化食物而为身体提供能量,当身体失去充足的能量供养时,位于四肢末梢的组织就首先溃烂坏死。

因此,从中医的角度看,糖尿病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的病,古代得糖尿病的人少,现在越来越多。人是自然的产物,导致糖尿病发病升高根本原因是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系统破坏越来越严重。治疗的根本,在于再次借助自然界树皮草根的力量,“植树造林”,恢复起人体的生态系统,因此,糖尿病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恢复。

从糖尿病直接原因分析是太阴虚损,当太阴虚损后能量不能有效转化和储存,少阴和厥阴都会虚损,长期以来三阴都会不足,当三阴不足不能有效支撑三阳系统时,人体所有的生理功能和抵抗力都会下降。

与高血压类似,糖尿病也常见肥胖和瘦弱型两种类型。对于肥胖性患者,治疗第一阶段应该以祛水和调动脾阳、肾阳为主,可用真武汤、附子理中汤(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党参)加茯苓等思路,祛水和振奋脾肾阳气均会损耗精气,应该同时考虑填补精气的山药、瓜蒌根,党参等生津止渴的药物。对于肾气还不太亏虚,可用桂枝真武汤宣通太阳系统加大祛水的能力,对于肾气比较虚弱的患者,根据仲景先里后表的原则,应从少阴和太阴入手。白术是糖尿病患者经常使用的药物,白术可填补中土,对水液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身体内水邪过多,可用白术“强土固水”,太阴津液不足,可用白术固土留住水分进而转化为津液,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用白术来治疗便秘,正是基于白术双向调节的作用。

过去形成的思维定式认为糖尿病是气阴两虚,火神派兴起后认为是阳虚。从阴阳互为统一的观点来看,任何长期虚损性的疾病均存在阴阳两虚的情况。对于瘦弱性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第一阶段,可用附子理中汤加山药和天花粉,这样既考虑了中土运化不足的情况,也兼考虑了滋补太阴脾津不足的情况,用山药和天花粉滋补津液、益肾添精,天花粉和山药两味药皆入肺经,可从上至下导无根之虚火下降潜行,收纳至坎水之中。也可以根据肝气的疏达程度来考虑使用五味子这味药,五味子酸能补肝,同时可滋补肺肾精气,不足之处是收敛之性较强,影响肝气的生发和宣通。如果汽化能力不足而口渴严重,也可以根据情况增加黄芪等加强汽化能力的药物。

糖尿病一般也存在少阴精气不足的情况,可根据治疗的阶段使用桂附地黄丸等填补肾精的药物。

糖尿病也是一种需要长期调理的疾病,可选择从治疗太阴入手,肥胖型的患者多因脾虚不能治水而痰饮水邪泛滥,瘦弱的患者多因脾虚不能存水而阳气和津液亏损,从生活经验看,瘦弱的患者多半伴随厥阴郁结不足而上热下寒的症状,也需要考虑厥阴郁结和肝血不足的问题。

护持阳气、保存津液是仲景治疗所有虚损性疾病的总纲,治疗中应该“观其脉证,知犯何逆”,明白阴阳一体、阴阳互根的机理,不可滥用辛燥之药,也不可误用滋腻泻火之药,应把握慢性病形体和功能皆有损伤、阴阳均不足的特点来分阶段实施治疗思路。


(1)本人的头条号会系统的介绍中医从基础理论、疾病分析、方剂讲解开始,穿插医案,帮助中医爱好者迈入中医之门,并持续进阶,提升理论与实际运用水平。

(2)如果你想学习自学中医,你需要做好至少一年的长期关注与学习的心理准备,认真学习文章与视频,这样你才能逐步成为自己及自己家庭的健康管理师,有效的应对日常常见疾病、防治慢性病,利己利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老中医传授从肝入手治疗高血压的6条经验!+中医辨治高血压+高血压病中医病机若干问题探讨+周仲瑛:高血压日久勿废温阳+高血压病膏+陈文伯高血压秘方+陈文伯的治高血压糖尿病的三个小方子
中医:糖尿病“主脾”还是“主肾”?(1)
我是这样学医治病的
中医入门(15)五行之脾胃“土”与糖尿病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干货来了,一文讲透升降循环,让你从此迈进中医的大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