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十四、社会调查
(四)上海市社区建设情况
( 2013年4月16日 )
该课题由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分中心承担。
该次调查按照科学分层抽样方法(PPS),根据人口分布状况,在上海市区抽取12个街道的42个居委会,在获得详细人口信息基础上,从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12个家庭,以“入户面访”方式共获得有效样本522份。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上的本市常住人口,男性占46%,女性占54%;上海市户籍人口占82%,非上海市户籍人口占18%。
一、上海社区建设总体状况较好
(一)上海市民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较强
上海市民社区认同感指数得分较高,特别是“社区居民关系和睦”与“社区里大部分人愿意相互帮助”等指标得分更高,说明上海市民对自己生活的社区认同感比较强。
[图1上海市民社区认同感指数]
同时,从“社区信任指数”看,社区成员之间的信任度较高,人际关系总体比较和谐,社区运行基础良好。
[图2上海市民社区信任指数]
(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框架基本建立
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三个中心”建设方面,60%左右的市民认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可基本满足需求。知道所在社区已经建立“三个中心”的市民,对到达“三个中心”的方便认可度比较高。
表1社区居民到“三个中心”的方便程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会文化活动中心
选择“到中心还算方便”的居民人数比例91.61%87.50%88.50%
选择“步行去中心”的居民人数比例83.85%79.05%83.27%
注:表中比例分母为选择“知道所在社区已建立‘三个中心’”的调查对象总和。
(三)居委会在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达92.5%的调查对象认为“居委会的工作对社区来说很重要”。
[图3市民对“居委会的工作对社区来说很重要”的判断]
对于居委会的工作,从“居委会总体工作”、“居委会主任的工作”、“您们楼组长的工作”等多个分析指标看,大部分社区居民都表示“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
[图4居民对居委会工作的满意度(%)]
(四)社区民间组织建设取得不俗成绩
上海居民小区中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比例达45.98%,普通商品房社区高达68.26%。
表2调查中各类社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比例
社区类型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比例(%)
棚户区、为改造的老城区0
独立工矿企业单位售后公房区45.45
独立机关、事业单位售后公房区63.98
机关、事业单位、企业混合售后公房区50.79
经济适用房区50.00
普通商品房区68.26
高档商品房/住宅/别墅区0
村改居住宅区66.67
城市重大工程拆迁集中安置住宅区57.78
总计45.98
目前上海大部分社区都存在数量不等的各类民间组织,没有任何民间组织的社区只有不到10%。24.71%的社区拥有经常开展活动的民间组织。在既有社区民间组织中,老年人组织、社会福利组织、运动/健身/保健类组织、娱乐类组织总体占比最高,都超过30%。对于民间组织在社区中的重要作用,超过70%的市民持肯定态度。
二、上海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上海社区建设总体状况较好。但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社区发育水平仍显不足
一是社区居民之间交往互动程度明显偏低。在社区中没有任何知心朋友和普通朋友的市民数量分别高达63.64%和61.62%。说明当前社区的融合互动程度较差,社区还没有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共同体”。
二是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度不够。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实际参与率相对较低(见表3),社区公共参与意愿不足。
表3普通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比例(%)
社区公共事务公共卫生整治基层选举文明小区创建社区文化娱乐活动社区治安治理社区居民培训与物业公司谈判社区公共设施修缮抗震救灾捐助
普通社区居民作为主要参加者的参与比例3.514.675.826.843.9712.988.522.9023.76
三是社区民间组织活力需要进一步激发。除与物业公司谈判、社区文化娱乐活动之外,社区民间组织无论是作为发起人或主要组织者,或者是主要经费提供者,在社区公共事务中所占比例仅为1%左右。
社区居民参与业委会活动比例比较低,参加过业主大会的只有18.33%。在与物业公司谈判方面,业委会作用不但远远低于居委会,甚至比普通社区居民还低(见表4)。
表4各类主体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比例
社区公共事务公共卫生整治基层选举文明小区创建社区文化娱乐活动社区治安治理社区居民培训与物业公司谈判社区公共设施修缮抗震救灾捐助
各类主体在社区公共事务中作为“主要发起人或组织者”的比例(%)
居委会80.6583.8284.7385.0280.5189.3168.0960.8784.50
社区居民1.510.531.453.580.360.7619.153.993.10
社区民间组织0.250.270.734.890.720.768.511.451.24
各类主体在社区公共事务中作为“主要经费提供者”的比例(%)
居委会38.4445.0948.0047.8840.0739.6940.4328.9927.07
社区居民2.761.592.186.512.176.1110.646.8828.10
社区民间组织0.500.801.823.261.443.056.381.451.45
(二)社区公共服务仍难以有效满足居民需求
一是“三个中心”覆盖范围和功能发挥仍然不足。相当一部分居民还没有接受过“三个中心”服务。
表5居民对所在街道∕乡镇建立“三个中心”的知晓率
没有建立已建立不知道是否建立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9.2%43.1%47.7%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6.9%57.5%35.6%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3%58.4%35.3%
二是社区居民公共服务需求强烈且结构性差异巨大。居民最急需的前三位设施依次是“体育设施(如体育锻炼设施、体育活动室等)”、“生活设施(如停车场所、生活配套设施等)”、“公共设施(如花园、公益设施、公共活动场所等)”。从年龄结构、不同性别及户籍状况等标准看,社区居民对于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存在巨大结构性差异。
(三)“居委会”对社区居民辐射影响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社区居民对居委会及其工作人员了解交往较少。大多数人除居委会办公地点外,对居委会总体了解比较欠缺。
表6对居委会是否了解的社区居民比例
知道不知道
居委会办公地点90.8%9.2%
居委会办公电话35.6%64.4%
居委会成立时间17.0%83.0%
居委会工作内容42.6%57.4%
居民公约的内容24.4%75.6%
居委会所获荣誉16.7%83.3%
[图5对居委委员是否认识的社区居民比例(%)]
[图6对专职社工是否认识的社区居民比例(%)]
二是社区居民在遇到困难时,向居委会求助的比例总体偏低。只有48.9%的居民在遇到困难时会选择向居委会求助。除“办理手续”、“邻里纠纷”、“遭遇不公”等行政或公共事务方面内容外,社区居民在遇到生活不便、失业、家庭不和、生病、收入太少、寂寞孤独、心情郁闷等属于家庭、生活和心理方面的困难时,更倾向于在居委会之外寻求帮助。
[图7遇到困难愿意寻求居委会帮助的社区居民比例(%)]
(四)社区民主自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社区居民对居委会换届选举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不高。
[图8社区居民对居委会选举的关注比例(%)]
二是大部分居民对候选人产生流程并不了解,对候选人认识熟悉程度严重偏低。
[图9对候选人是否认识的社区居民比例]
三是大多数居民对社区自治制度存在与运行状况并不了解。高达71.1%的社区居民对“三会”制度(听证会、协调会和评议会)并不了解,54%的社区居民不知道所在居委会是否实施居务公开制度。
三、进一步加强上海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加强和改进社区居委会建设工作
一是进一步明确居委会的性质与职责定位。二是重点加强居委会“服务社区居民”的能力建设。三是进一步发挥居委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社区居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四是加强居委会组织队伍建设。
(二)努力促进社区发育,积极提高各种主体的社区参与度
一是增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交往互动,建设“新型社区睦邻关系”。二是提升居民社区参与的意识,增强居民社区参与的动力。通过利益关联和情感认同两个维度提高居民对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以民生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对社区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与建设。二是进一步发挥社区“三个中心”功能作用。三是强化社区公共服务多元性、针对性供给能力。四是适当将街道部分公共服务职能“下沉”到社区居委会。
(四)不断提高社区民主自治能力和水平
一是进一步推进与完善社区民主选举制度。二是积极以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带动社区居民民主发展。三是努力健全社区民主管理制度。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荐读】从“居民区”走向“社区”
社区自组织能力指标体系表
城市社区公共事务分类治理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城市案例】上羊市街社区创建“三位一体”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
“铜陵模式”须激活“社区自治”
阿甘:一个建筑师眼中的社区“四方联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