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卫东等 | 石油美元环流演变、新能源金融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石油是全球重要的战略能源,石油美元发展策略是助力美元国际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随着全球能源格局的变迁,当今石油美元呈现出新特点。IMI学术委员陈卫东等撰文,对石油美元的发展历程、全球能源格局的变迁背景下石油美元在国际化中的影响和新特点作出了详细的阐述。第一,石油供求变化对石油美元产生重要影响。第二,石油美元环流出现“东”流、投资渠道多元化以及规模减小的新变化。第三,美元指数与石油价格呈脱钩趋势。同时,新能源和低碳经济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低碳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在传统能源作为主导、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要合理利用自身巨大的能源需求,探索出一条针对不同能源类型的“二元路径”。一方面,争取传统能源结算领域更大话语权;另一方面,布局推广新能源金融,设计、推广并使用“新能源 - 人民币”。这既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要求,也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契机。

作者 | 陈卫东(IMI学术委员,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

边卫红(IMI特约研究员,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

郝毅(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

赵廷辰(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

以下为文章全文:

 1

引言

大宗初级产品贸易一般是由主要的国际货币计价(Tavlas,1997)。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与石油产出国合作,以美元为石油的唯一计价货币(徐孝明,2010)。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石油金融化属性,石油美元通过直接回流和间接回流渠道回到美国在岸市场(孟一坤,2019),便利了美元国际再循环(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2007),对维持美元地位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和低碳经济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2005年2月 16日 《京都协议书》正式生效,各国已经开始布局低碳发展,新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逐年上升(BP,2018),在国际能源市场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石油美元的成功案例对于人民币布局新能源领域,进而借助“货币 -能源”绑定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美元是如何借助石油贸易稳固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如何利用金融支持新能源发展,进而推动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为维护我国能源安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以及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本文在梳理石油美元的发展历程和最新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绑定新能源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另一方面,现有研究大多聚焦在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上(高小琼,2010;匡毅,2015;张璐,2019),本文站在了更为宏观的角度,构建新能源金融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能源类型的“二元路径”,既有助于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又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2

石油美元及其变化是美元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国货币要实现国际化,一般遵循着“结算货币—储备货币—锚货币”这一基本路径。能源因为在经济活动和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是货币实现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历史上,“煤炭 - 英镑”“石油 - 美元”都是能源助推货币实现国际化的成功案例。其中,“石油 - 美元”不仅是美国与产油国合作的产物,还伴随着国际金融市场、金融衍生工具等快速发展,是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下货币国际化发展的典型案例。
(一)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构造了“石油 - 美元”体系
1.国际形势变化,促使石油供给方使用美元计价
20 世纪 70 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利用其强大的军事、政治实力,使美元成为国际石油交易结算的唯一货币。参与石油贸易的国家都需要储备美元用于交易结算。之后的两次石油危机导致油价高企,为石油出口国带来了大量的美元盈余,在本国吸收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大量美元在全球范围寻找投资机会,促进了美元在全球的使用,石油美元环流逐渐形成,进一步巩固了牙买加体系下国际货币格局的美元本位制。
2.巨大的石油需求,帮助美国稳固“石油 - 美元”体系
美国自身巨大的需求在稳定美国与石油生产国之间的合作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美国巨大的石油需求是保障油价稳定,甚至不断推动油价上升的重要基础,保障了石油生产国实现持续不断的石油贸易巨额盈余。另一方面,巨大的需求客观上导致了美国持续输出美元,使得石油美元具备充足的流动性。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在国际流通中的美元其发行没有明确的制约条件,只取决于美联储实施的货币政策(朱太辉,2010)。国际金融市场石油美元环流的规模不断扩大,稳固了“石油 - 美元”体系,也助推着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3.石油在国际能源中地位不断提升
美元替代英镑成为世界储备货币,除了两次世界大战致使英、美两国之间经济实力此消彼长外,石油替代煤炭成为国际能源市场核心也是重要的因素。20 世纪 60 年代,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首次超过煤炭,人类正式进入石油时代。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各国对石油的依赖越来越高。石油美元也带动其他大宗商品使用美元计价,其他国家出于贸易需要将美元作为国际储备,极大地推动了美元国际化发展水平。
(二)石油金融属性的转变,强化了石油美元的地位
随着石油金融化属性的不断发展,石油定价权逐渐由石油生产国转移到国际金融市场。石油金融化市场是一个复杂、开放、动态的系统,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各种投资者等参与主体,在石油现货市场、期货市场等交易市场中,使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有机整体。由于美国具备发达的金融市场,强化了石油交易中美元的结算货币地位,进一步稳固了“石油 - 美元”体系。

 3

当前石油供求格局呈现新变化,引发石油美元出现新特点

(一)石油供求格局变化对石油美元产生重要影响
1. 美国页岩油革命改变石油供给格局,石油美元地位进一步稳固
美国“页岩油”革命和“石油禁令”的取消改变了世界石油供给格局,美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油出口国,形成了美国、OPEC、俄罗斯三家竞争的局面。
美国石油供给显著增加进一步稳固了石油美元的地位。具体表现为:第一,美元作为原油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进一步得到稳固。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主要供给者对结算货币具有较大选择权,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出口国后,在国际原油贸易中的份额大幅增加,有利于维持国际原油市场使用美元进行结算。第二,美国对石油价格走势的控制力明显加强。一方面,充足的页岩油产量使美国可以及时调整全球石油供给水平,即使 OPEC、俄罗斯由于经济原因、地缘政治等问题造成石油供给波动,美国也可以根据自身利益需求调整石油供给量,可以更好地控制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另一方面,随着开采技术不断进步,美国页岩油开采成本逐渐接近,甚至低于传统石油开采成本(见下表),使美国拥有更多控制国际原油价格的空间,也刺激美国页岩油生产企业进一步加大对页岩油的勘探和开采,巩固美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中的地位,形成“页岩油开采—强化美国石油供给地位—控制原油价格—促进页岩油开采”正向强化的循环,增加美国对石油价格的控制力。第三,对石油美元环流产生复杂影响。美国由石油净进口国转变为石油净出口国,由支出石油美元变为收入石油美元,石油美元规模受到限制。
2.未来石油需求保持平稳,亚洲需求成为重要增长点
石油消费绝对量将在2030年达到高峰,但相对份额不断减少。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的预测,在2030年,石油消费的绝对量将达到高峰,之后保持平稳。石油因为其运输便利性、开采低成本等优势,依旧在未来世界能源消费格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但不容忽视的是,新能源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占比不断增加,到 2040年,新能源将占世界能源消费的四分之一。新能源的发展势必会通过削弱石油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地位,减少石油贸易数量,降低石油美元规模。美国如果无法实现“新能源 - 美元”资源货币的绑定,新能源的发展将成为改变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重要突破口。
亚洲需求成为石油需求的主要增长点,成为影响全球能源格局的重要力量。得益于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等因素,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能源需求快速增加,石油消费量逐年上升。亚太地区在全球石油需求的占比由2000年的27%上升至2017年的35%。
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对世界能源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亚洲国家正在试图改变“亚洲溢价”现象。随着全球原油的需求重心向亚太地区偏移,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亚洲石油需求大国在石油贸易中占的比重逐渐加大。亚洲巨大的需求逐渐对现有石油美元体系产生冲击,亚洲在石油定价权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加。另一方面,亚洲国家能源结构将对世界能源格局产生巨大影响。亚洲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巨大的能源缺口是推动新能源使用的重要因素。一旦亚洲国家改变现有能源结构,大量使用新能源,石油在国际能源中的地位将受到严重的冲击,石油美元机制将被颠覆。
(二)石油美元环流新变化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的频发、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地缘政治的演变,石油美元的环流呈现新的特点。
1.石油美元逐渐“东”流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前,产油国的主权财富基金 85%以上投资于美国、英国等发达经济体的资本市场(边卫红,2018)。危机后,为分散风险和寻找高流动性和回报率的金融市场,不少产油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开始分散过于集中的资金,把目光转向中国、俄罗斯、非洲等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市场。石油美元由“西”向“东”流主要由金融因素驱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12年欧债危机暴露出发达国家金融体系的弊端,石油出口国并没有在欧美金融市场获得良好的收益。与此同时,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其金融市场对资本的吸引力正逐渐加强,导致石油美元逐渐从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撤离,流向亚洲经济高速发展的经济体。
2. 石油美元投资渠道逐渐多元化
曾经大部分主权财富基金流向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房地产业、零售业等行业,流向比较单一和集中。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流向金融行业的资金比重显著下降,流向其他领域,包括建筑材料、营运设备、基础设施建设、私人商务服务等领域明显增加,投资领域呈现更加多元化和分散化的特点。
3. 产油国经济转型导致石油美元规模有所减少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油价持续低迷,不少石油出口国由于石油收入锐减,开始从主权财富基金中撤资,用于支持国内经济增长,关注国内经济的结构性改革,以减少国家经济对于石油出口的依赖性,避免陷入“资源诅咒”。产油国开始重视使用石油收益来振兴国内实体经济,实现多元化经济发展,减少过多石油依赖导致的经济脆弱性。全球主权财富基金资金撤离国际金融市场、产油国更多地将石油收入留在国内并重视战略化和长期化的投资,将直接影响石油美元的流出规模以及其在全球的环流路径。
(三)美元指数与石油价格呈脱钩趋势
根据经济学理论,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与美元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但是近年来,石油价格与美元指数有脱钩的趋势,且趋势愈发明显。本文使用 WTI 原油期货结算价格和美元指数进行相关性检验,使用滚动方法,从相关系数和显著性两个维度考察二者相关关系的动态变化趋势。从相关系数来看,2013 年以来,石油价格和美元指数负相关的程度在不断减弱(表现为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在减少),且 2014 年开始,大部分时间内,石油价格和美元指数已经不具备统计上的显著性,即石油价格与美元指数呈现较为明显的脱钩趋势(见图 1)。这一现象说明了两个问题。现阶段石油价格是由其商品属性,即由供求双方主导决定的。从供给方看,一方面,目前地缘政治纷争使各产油国很难对原油产量达成一致。美元指数下降(即美元贬值),石油出口国应该通过减产提高原油价格,以弥补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但由于地缘政治等因素,OPEC 内部减产计划的执行力度未及预期,俄罗斯、美国为了维持市场份额也不会轻易调整原油产量,导致原油价格与美元指数脱钩。另一方面,石油贸易“去美元化”降低了美元与石油价格之间的联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国金融市场的弊端,加之美国多年来以石油贸易为工具进行“长臂管辖”,很多石油出口国为了资产安全着手石油贸易“去美元化”。从需求方看,新能源的使用对全球能源格局产生重要影响,降低了能源需求方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例如,美元贬值,油价上升,但新能源的出现给了资源需求国其他选择,石油需求部分转变为对新能源需求,石油需求下降,油价并没有实现预期幅度的上涨,减弱了美元与石油价格的相关性,部分促使了美元指数与原油价格的“脱钩”。
综上可知,石油美元流向转变促使石油资产及应用货币的多元化。美国推行的“优先”战略促使美元替代的增加,美元指数的脱钩,是结构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4

新能源的兴起及对全球金融格局的影响

(一)新能源技术变革对传统能源产生挑战
1.技术进步为新能源的大量使用提供可能
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最大不同在于其高度依赖技术进步,其开发、运用、运输、储存等环节,都需要技术的支持。在信息时代,技术进步速度明显加快。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变革,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的发电、运输和储存成本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新能源使用成本与传统能源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见下表)。诸多机构看好新能源的发展。
2.《巴黎协定》的签署使得新能源发展成为趋势
《巴黎协定》第二条明确指出,要“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 1.5℃之内”,并在第四条指出要“在21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源的人为排放与清除之间的平衡”。《巴黎协定》的签署,使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发展新能源成为各缔约国政府的政治责任,这为新能源的发展前景传递了明确的信号。
3. 能源安全需求是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推动力
传统能源的地理分布不均衡,这使得缺乏传统能源的主要经济体有动力发展新能源以保障本国能源安全。全球石油探明可采储量46%位于中东地区、8%位于中亚和俄罗斯、14%位于北美。全球天然气可采储量41%位于中东地区、31%位于中亚和俄罗斯、6%位于北美。而中国、西欧、日本、韩国、印度等重要经济体的油气资源储量均相对匮乏。一般而言,油气资源匮乏的经济体可以较低价格从其他国家购买石油或天然气。一旦国际形势发生较大变化,主要石油输出国拒绝出售石油,或主要输油渠道被切断,资源匮乏经济体的能源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威胁。这些国家有责任、有动力推动本国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
(二)新能源革命对全球金融格局的影响
新能源的发展对金融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了新能源金融体系的形成(见下图)。新能源的研发、投产、后期维护等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在新能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资金融通,增加资本投入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资源配置,引导资金流向,提高资源利用率,防控新能源生产中的潜在风险等。碳市场作为《京都议定书》框架下一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灵活市场履约机制,得到了较快发展。随着碳市场的设立和发展,金融的作用除了提供信贷支持,又强化了新能源的金融化属性。新能源以碳市场为交易媒介,以碳配额等为交易工具,将吸引国际资本关注,势必对全球金融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
1. 新能源革命影响融资结构
新能源革命与金融密切相连。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建设、投产等环节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尤其是金融发挥的资源配置功能。一方面,新能源革命将有助于一国能源独立,各国政府有动力从政策层面推动新能源发展,增加了新能源产业对信贷资源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新能源虽然投资周期长,但因其是日常经济必需的生产原料,回报是持续的,且具有一定的市场垄断性质,对信贷资源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新能源革命背后的金融力量,会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一国、区域,甚至国际信贷融资结构产生影响。
第一,新能源革命促使局部地区信贷资源向新能源产业聚集。新能源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在于持续、稳定的收益回报,这将通过金融手段将信贷资源从高污染、传统能源行业抽离,转移至新能源相关产业。同时,金融所具备储蓄投资转化功能可以通过产品设计等手段,将社会上闲置资金集中并用于新能源投资,为新能源相关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第二,新能源革命影响了国际资本的流向。新能源的投资具有初期投资大、后期需要持续维护的特征,需要资金大量、持续投入。新能源投资项目,既可以吸引新能源技术出口国信贷资源以项目融资的形式向项目实施国流动,又能够引导国际资本进入一国新能源市场,造成国际资金向新能源技术输出国和输入国流动,影响了国际资本的流向。
第三,新能源革命将影响参与主体的行为。新能源革命既能使更多的企业进入新能源领域,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又会吸引金融投资者进入市场,做大新能源市场。
2.新能源金融属性的发掘
为了更好地落实 《巴黎协定》 要求,实现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目标,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增添更加强劲的动力,碳交易市场被人为创造了出来。经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将碳排放量转变为一种有价格的可交易产品。从此,碳排放量具有了稀缺性,成了价格信号。一是能够鼓励个人和企业减少碳排放量。二是能够使得生产和使用低碳排放设备的企业得到资金的回报,为相关企业获取营业收入和金融支持提供保障。通过人为制造碳交易市场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是新能源金融区别于传统能源金融最突出的特征。围绕碳交易市场,新能源金融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可拥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碳交易市场未来具有巨大发展潜力,长远来看,规模可能超过原油市场。根据 IEA 数据,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30亿吨,可能产生数万亿人民币的碳交易市场规模,此外,随着对温室气体减排要求的增强,碳配额稀缺性将不断提升,价格很可能不断上涨,预计到2035年,主要经济体的实际碳价将升至100美元每吨,碳交易市场规模可能更加庞大。
此外,与原油相比,碳配额与黄金类似,更为标准化,可以发展出全球通用的各种金融衍生产品。与原有地域分布不均不同,碳排放是全球共同享用的资源。碳配额是同质的,可以便利地发展各类金融衍生品。以碳配额作为抵质押品申请银行授信,金融机构可以开发相关的远期、期货、期权产品,个人投资者、各类资管机构、券商、基金公司可以投资碳配额及其衍生产品,中央银行可以将碳配额当作合格抵押品,协助进行货币政策调节。只要各国达成协议,可以形成国际通用的同质化碳配额,进行国际交易。
(三)“新能源 - 货币”环流的基本框架
新能源市场是围绕碳交易,由新能源研发企业与使用新能源企业共同组成的。由新能源市场交易结算产生的资本流动即为“新能源 - 货币”环流。“新能源 - 货币”环流有两种具体表现形式:第一,碳交易。围绕着碳配额进行交易,使用新能源的企业和新能源研发企业将通过售卖碳配额获利,当市场参与者扩大到全球,即在交易过程中将产生国际资本流动。碳交易的结算货币将产生货币环流。第二,新能源技术产业链投资。国际资本可能通过信贷融资、融资租赁等方式,参与新能源技术产业链,在技术前期研发投资和后期应用支持的过程中,产生国际资本流动。新能源技术的掌握方可以确定新能源产业链投资的结算货币,被投资国盈余的结算货币可以通过金融渠道进行回流,产生货币环流。
与“石油 - 美元”环流类似,“新能源 - 货币”也拥有货币流出和回流渠道。根据石油美元的经验,随着新能源使用程度的不断增加,与新能源绑定的结算货币也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5

人民币在国际能源发展中的“二元路径”

历史经验表明,能源开发和使用可以成为一国货币国际化的重要助推力。在传统能源仍为主导、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要合理利用自身巨大的能源需求,探索出一条针对不同能源类型的“二元路径”。一方面,要在传统能源领域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减轻“东亚溢价”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要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设计、推广并使用“新能源 - 人民币”。这既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要求,也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契机。
(一)短期内,石油人民币无法撼动原有体系,但可以巨大石油需求为切入点,争取传统能源结算领域更大话语权
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中一直以来都是价格接受者的角色,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受制于西方石油定价体系。但我国石油需求在全球占比不断上升,截至 2019 年年末,我国石油进口量已经超过全球石油总进口规模的 20%,为打破现有“石油 - 美元”体系创造了机会。伊朗和委内瑞拉已经率先在石油交易中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尝试打破美元在石油贸易结算中的垄断地位,石油人民币已初露头角。
随着2018年 3月26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INE)挂牌交易,标志着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市场正式成立。INE 的建立,有助于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价格的形成,同时 INE 独有的“人民币 - 黄金”兑换机制,有助于增加石油人民币期货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为石油人民币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阶段,应利用好我国在石油方面的巨大需求,尝试在传统能源结算中争取更大话语权。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1—12月,我国原油进口5.06亿吨,比去年增加9.5%。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石油需求预期不振的背景下,中国不断增加的巨大原油需求已经成为各产油国争相抢占的市场。我国应该利用全球石油需求下滑这一契机,在石油贸易中逐步扩大使用人民币结算。
(二)以新能源技术优势为引领,布局推广“新能源 - 人民币”,助推新能源金融
“新能源 - 货币”环流展示了与新能源绑定的货币将随着新能源使用程度的不断增加,与新能源绑定的结算货币也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新能源领域,我国一直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参考现有研究对“石油 - 美元”的定义,本文定义“新能源 - 人民币”为参与新能源交易(碳排放交易、新能源技术输出、新能源融资等)获得的人民币收入。完善“新能源 - 人民币”金融市场,吸引境外交易者,构建顺畅的人民币环流机制,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程度。
1.利用新能源技术取得行业主导权
我国是传统能源需求大国,相比其他主要经济体,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极大,且持续快速攀升。但是,受资源禀赋影响,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油气资源消费比例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煤炭消费比例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与传统能源存在资源垄断不同,新能源(例如,风、水、太阳能等)分布更加均匀,传统能源资源优势形成的供给垄断,进而掌握定价权这一思路无法在新能源领域实施。新能源领域中,以技术输出为主,谁掌握技术,谁拥有市场的定价权。我国在传统能源领域面临资源不丰富、质量不高等限制条件。但在新能源领域,我国的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已经走到世界前列,我国新能源领域拥有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
2.推进扩大绿色金融标准
我国开展绿色金融已具备一定基础。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在绿色金融政策、绿色金融实践和市场规模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进展,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截至 2019 年年末,我国 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 10 万亿元;累计发行绿色债券 1.1 万亿元 。目前,我国开展绿色金融的主要目标是利用信贷、债券等金融工具进行融资创新,降低新能源企业融资成本,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帮助我国企业抢占国际新能源市场,增强我国在新能源市场中的定价能力。
3.完善以“新能源 - 人民币”为核心的金融市场
从长期来看,我国碳交易规模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以碳交易市场为核心,不断发展完善新能源金融市场是我国的重要战略选择。第一,先从传统能源匮乏,对新能源需求大的国家和地区入手。碳交易市场可以先向我国港澳台地区开放,然后向印度、日本、韩国开放,再与欧洲市场实现联通。外国企业的参与,能够进一步提升中国碳交易市场的规模和吸引力。第二,碳交易市场及其相关衍生品市场的开放,将吸引全球企业参与,有助于显著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未来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可能超过原油市场,而中国碳交易市场规模占比将直接决定我国在新能源定价方面的影响力。未来碳交易市场、证券市场与经常项目配合,实现人民币环流,既能通过碳交易市场向境外输出人民币,也可以让碳交易市场成为境外人民币投资的目的地。第三,吸引其他国家进入中国碳排放市场。在中国的碳排放市场中,中国掌握了给其他国家企业分配碳排放配额的权力,掌握了审核其他国家企业 CER 额度的权力。发展并开放碳交易市场,本意是要促进温室气体减排,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但随着中国碳交易市场成为全球碳交易的中心,国外有关企业进入中国碳交易市场,中国必然在碳交易额度的发放、CER 额度的审核、碳交易制度的设计等方面掌握话语权。
4.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推广新能源金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统能源缺口较大。在这些国家推广新能源,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我国已经开始着手在这些国家进行新能源方面的投资。2014—2018 年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能源投资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效益 3.8 亿吨。随着储能技术和特高压输电技术的成熟和应用,我国可以实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能源输送和新能源建设同步进行。
利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新能源建设的契机,加强推广新能源金融。一方面,广泛采用新的融资方式,例如,广泛采用绿色债券等形式,既可以降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能源初期使用成本,培养沿线国家新能源使用黏性,初步实现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又可以为新能源金融市场创新更多金融产品,增加新能源金融市场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技术转移、项目建设、后期维护和电力交易过程中,增加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场景,并加快完善人民币环流等相关资本项下开放进程,借助新能源金融,实现人民币区域货币功能。

 6

结论与建议

本文梳理了石油美元建立的背景及背后的经济学逻辑,研究了石油美元的最新特点,以及新能源在未来的巨大潜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石油美元的历史经验,提出人民币在国际能源发展中的“二元路径”建议。本文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石油金融属性的转变,强化了石油美元的地位,交易所和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是关键因素。第二,新能源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更会影响国际金融格局。第三,在石油美元式微的背景下,我国可以合理利用自身巨大的能源需求,探索出一条针对不同能源类型的“二元路径”。一方面,争取传统能源结算领域更大话语权;另一方面,布局推广新能源金融,设计、推广并使用“新能源 - 人民币”。
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加强国内原油期货市场建设,争取传统能源市场更大话语权。继续完善上海原油期货市场,增强上海原油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完善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参与,提高上海原油期货市场价格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力,减轻石油“东亚溢价”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第二,继续扩大使用绿色金融规模,重视行业标准的确立。确定行业标准、制定融资规则是一国在金融市场影响力的重要体现。把握市场规则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权,掌握新能源金融市场的主动,对于我国发展以新能源技术为基础的金融市场至关重要。因此,我国要继续扩大使用绿色金融,并以此为突破口,不断丰富绿色金融工具,最终建立绿色金融市场,确定符合我国国家利益、适应我国金融体系特点的绿色金融市场标准和交易规则。
第三,加大新能源项目和新能源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为了让“新能源 - 人民币”广为接受,足够规模的新能源金融市场和数量庞大的新能源使用群体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发挥绿色金融的作用,使用金融手段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新能源合作项目;另一方面,稳步推进资本项下的开放,完善碳市场制度建设,加强国内碳市场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吸引更多交易者。

编辑  张童悦

来源  《国际金融研究》2020年第12期

责编  李锦璇、蒋旭

监制  安然、魏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能源安全中的金融问题
石油美元大溃败,这只黑天鹅飞起来了
油价下跌让股票下沉?
馨月说财经:美国在寻求石油美元的转身
两条一般性新闻也绝对能组合成一条震撼性新闻
伊朗用人民币替代美元后,宣布变更国家货币,伊朗推出能源期货合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