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生半夏入汤剂 “无毒”(李跃海)
近感咽中不适,喉中有痰,且难以咯出,余通过好友获得生旱半夏,处以半夏厚朴汤,其中生旱半夏30克。因我为仲圣信徒,故对于30克生旱半夏无所顾虑。第一次是我妈帮我煎药,由于煎药时间短,故药味很淡,喝下无任何不适,我试着看半夏有无煎透,用牙咬开,发现一大半还没有煎透,顿觉口舌咽部麻木难受,未经煎煮的生半夏威力确实很大。因亲自尝药,故深有体会,可断言半夏入汤剂无毒,量大也无碍,且无须久煎,但入散剂有局部毒性作用。未经煎煮的生半夏对口、舌、咽喉等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轻者麻木,重看灼痛、肿胀、失音,甚者出现呼吸麻痹而危及生命。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旱半夏的块茎,由于半夏货源不足,市场有用水半夏代替者,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故水半夏是不能代替半夏的。

《伤寒论》半夏散及汤方后云:半夏有毒,不当散服,故后世认为生半夏有毒,为了减轻半夏的毒副反应,而将生半夏进行了不同的加工,按其加工的工艺不同,分为清半夏、姜半夏、 法半夏。中药饮片加工厂工作人员生怕因加工不到位,而引火烧身,于是慎之又慎,导致半夏过度炮制。目前市场上经过炮制的半夏,质地松泡,干枯,没粘性,形如骷髅,捏之即碎,搓之即粉,尝之无味,就像石灰渣子,己为药渣,药性无存。不像没加工的生半夏质地坚实、柔韧、粘腻,局部刺激性强,用舌头添一下,整个舌、咽、口腔麻木、灼痛,够你好受的。

为了防止半夏量大而中毒,我们药典将半夏的量常控制在3~9克之内。如果医者处方时超过此用量,是要在旁边签字,并盖私章,否则药房拒配。

仲景半夏均未言炮制,仅有“洗”字,可能当时将挖出的半夏洗净即可,由此可见仲景时代所用半夏全是生半夏。仲圣所言“半夏有毒,不当散服”,是告诫大家半夏入散剂有毒,如要服之,可釆煮散之法。在半夏麻黄丸的丸剂中及含半夏的诸汤剂中均未言及半夏有毒,且方后也无有描述服用半夏后出现毒副反应。后世医家只看到半夏有毒一句,而不去领悟不当散服句,而断言半夏有毒,不论汤剂、丸剂、散剂,不分青红皂白,而列入有毒之品。为了减少半夏毒性,从而研制各种炮制之法,且不敢大剂用之。

仲景对半夏入汤剂的量一般有三个剂量,半升者居多,也有一升者,如小半夏汤,半夏厚朴汤,大剂量则如大半夏汤,半夏二升,方后云:“煮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那么一次喝下去的半夏剂量离一升也差不了多少。按照古今衡量折算一升约为200mL。此种半夏剂量足以吓得后世医家嘡目结舌,足以吓得后世医家魂飞魄散。 清代医家吴鞠通可谓敢于实践,善用半夏者。在其《吴鞠通医案》卷4载:“秀氏,23岁,产后不寐,脉弦,呛咳。与《灵枢》半夏汤,先用半夏一两不应,次服二两得熟寐,又减至一两仍不寐,又加至二两又得寐,于是竟用二两,服七八帖后,以《外台秘要》茯苓饮收功”。如按一两30克算,二两半夏为60克,且未言半夏经过炮制加工,估计是生半夏,并且连用七八帖而未言及毒副反应。

但现今有权威的中医、中药专家教授,他们学富五车,博道古今,尽信书本,以讹传讹,没有神农尝百草的勇于实践精神,不去亲自尝试,将后世书奉为圭臬,照搬到药典上,药典可是医者之准绳,法律之依据,医者必须严格操守,不敢越雷池一步,导致临床疗效大大打折扣,此等良药而被糟蹋,可惜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不传之秘在于量:李可对附子古今临床应用剂量的回顾
常用中药散剂用量研究新发现
对《伤寒杂病论》半夏用量及配伍的思考
黄煌经方 | 2022国际经方大会学习连载(六十二)
仲景方丸散剂量标准化处理方法探寻
中药散剂用量的新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