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说王安忆的这部小说是写于当代的《红楼梦》?

王安忆于27岁开始文学创作,《天香》写于她开始写作的第三十个年头,是她长篇小说的殿军之作。虽然《天香》的知名度低于获誉甚广的《长恨歌》,但《天香》所显的语言之本色、架构之宏大全备、人物塑造之玲珑多彩、内容之浩瀚丰富,都较《长恨歌》更上一层楼,在某种程度上可谓继承了《红楼梦》的衣钵。虽然王安忆本人自谦地认为将这部小说尚不足与《红楼梦》一论轩轾,但实际上二者确实有着不少相似之处,比如二者都描写的是一个大贵族家庭由盛至衰的发展史,两部小说中的人物名字都有双关意,《红楼梦》中'甄士隐'双关'真事隐',《天香》中'小绸'双关'愁','闵女儿'双关'悯'等。评论家赵昌平先生也认为《天香》有'红楼笔法',且这笔法的相似并非出于刻意模仿,而是合情合理地出运用于小说,并成为其中值得称道之处。

一、海纳百川的内容架构

《天香》写了晚明嘉靖至崇祯年间,上海申家由兴盛发展至衰败,最终由女眷们以绣艺支撑起家族命运的故事。正如《红楼梦》全书有两条线索,一为贾家的盛衰发展史,二是宝黛钗的情感线索,《天香》也是沿着两条线索展开叙述,其一是'天香园绣',它由闵女儿和小绸手中萌芽,到在希昭手中成形,再到由蕙兰设幔授艺术,逐渐风行上海,遍地开花。由小说的三大卷分别设为'造园'、'绣画'与'设幔'就可知,'天香园绣'这一线索无疑是小说的主线,也是书名'天香'的主要内涵。

其二是申家的家族发展史,这无疑是一条容纳性更强的线索。正如在《红楼梦》中,除了贾家由盛至衰的发展史外,还包含了园艺、饮食、服饰、市井、官场、宫廷等更广泛的内容,同样在《天香》中,由于申家男人好风流、喜新奇,又有着名门大家的强大财力作支撑,起初园子的构建就花了不少心意,园子建起后,还移植荷花、做桃酿、设墨厂,出品了'天香桃酿''柯海墨',其中自然包含着园林、饮食、文用的文化。加之申家男人交友广泛,从乡村野夫至书香贵族,从市井艺人到跨海洋人,和不同人物之间的往来,透露着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家族的生活景象,编织出晚明时上海民间生活、社会文化的面貌,堪称一幅晚明上海的'清明上河图'。比如在小说第二卷第二十五篇中,阿潜结交了陈俊再,对戏曲产生了好奇心,文中便有了一段对南戏音乐的描写:

'板子是最难,实是乐音之骨架,尤其南曲,有言道:'北力在弦,南力在板',因南音多宛转和缓,这又和南边地方话语声腔有关,歌就是说话之扩大与着重。幽长之音全凭板子间断隔离而成曲式,因此,板子不仅要谙熟自己,还需了然笛子和弦子,何况南音里的板子,更是非一日之功可达。'

书中诸如此类的描写还有很多,以客观平实的口吻,既展现出申家男子的风流风貌,也透露出晚明上海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二、女性人格魅力的塑造

在《红楼梦》中,作者极力塑造的是黛玉、宝钗、王熙凤等女子的性格与形象,而男子除宝玉外,诸如贾琏、贾环等人物,则更像是万花园中的点缀,从书中难见其多重立体的性格,且多是'不务正业'的闲逸之人,一个园子的生机几乎全靠女子撑起。《天香》与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申家上至祖辈申明世,下至孙辈阿潜等大大小小的人物中,尤为突出的是小绸、希昭、蕙兰等女性的形象,她们不仅呈现先出鲜活多彩的性格特征,而且是'天香园绣'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小绸是小说中首位出场的女主角,她性格刚烈倔强,眼里容不得沙子,有执着的傲骨,与《红楼梦》中探春的性格颇为相像。她因恼怒柯海纳妾,便与柯海断绝来往,任凭柯海哀求,也依然分毫不退。但同时小绸还有着温情的一面,新婚之初对夫君的情意绵绵,断交后费心制作璇玑图,与柯海媳妇的生死之交都展现出她可亲可爱的一面。希昭是天香园绣的第二代传人,也是小说中堪称完美的一位女性,她秀外慧中,机智聪颖,灵动有趣,还有一段两相缠绵的爱情,这些特质暗合《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同时她也有黛玉的孤高傲气与卓越才情。她依靠自己的才智与巧技,将画艺融入绣法中,将'天香园绣'发扬光大。蕙兰是'天香园绣'的第三代传人,她的身世经历与《红楼梦》中的巧姐有些许相似,都是从名门贵族沦落到民间瓦巷。但蕙兰却更为坚强,丧夫后靠绣艺支撑起整个家,并把天香园绣带到民间,在上海遍地开花。在这三人中间,作者还塑造了柯海媳妇、闵女儿等形象,这几人虽琢磨想对较少,但柯海媳妇的朴实善良,与闵女儿的柔软和顺也同样跃然纸上。不过,与《红楼梦》不同的是,大观园中的女子们对于家族的败落束手无策,而天香园中的女子们则试图力挽狂澜,靠绣艺在家族的颓败中开辟出一道生机。

三、工笔画式的语言运用

《天香》以明代江南上海一贵族家庭为表现对象,如何把贵族巧妙曲折的园林构造如画般清晰呈现在读者面前,如何描绘出贵族日常使用的器具的精美绝伦,以及如何展现出贵族娴雅的闲情逸致,就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王安忆很巧妙地将以上问题化解,她以工笔画式的语言与移步换景的写法,气定神闲地展现出申家宅院之美,并将申家一家老少的生活、社交、情趣自然又浑然地融入对申府大图景的描绘之中。全书语言典雅、沉着、中正、隽永、充满书卷气,既有贾平凹文笔的平实,又有汪曾祺的清畅,飘逸出一股江南的兰玉之气。

首先值得称道的,便是王安忆的空间描写的能力。小说第一卷第二篇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柯海的新房做在花厅旁的一个小套院,三间平房,十来步深的庭院,铺着细白石子,面上用暗红暗绿卵石嵌成图案,一孔月洞门隔成内外两进。外院仅两步,两面墙爬了常春藤。院内中央一棵香樟树,树下安一具石桌,,四具石鼓凳。正屋檐下是赵孟頫字的横额,堂上挂了古人的楹联,月洞门上凿了两个字:蕉风……从后窗望出去,白墙前立一具湖石,形状好似披盔戴甲的兵将,边上再有几株美人蕉,这一幅小景是申家自己的趣味,有点孩子气,又有点娟阁气。'

这是对新造天香园中柯海房的描绘,作者将视野先放大,后缩小,先宏观俯瞰柯海房的位置,后细细着眼到院内每处布景。视线由庭院移至房屋,又透过房间的窗户透视到后院,这种写法类似于现代影视拍摄中的'一镜到底'手法。这段文字既写出了大户人家庭院设计的细腻繁复,又突出了申家别出心裁的趣味,一段简简单单、没有华丽辞藻的空间描写,也把申家人的脾性带上纸面了。从这种一板一眼、舒缓细腻的家宅庭院的描写中,不难看出《红楼梦》中描绘贾府的影子。

另外,《天香》中对器物美学的认识也值得一提。第一卷中写园中案几时是这样描绘的:'案几简要,但色泽极沉,近荸荠色,又泛红,看不出纹理,又不着漆,因没有浮光,知道不是平凡材质'。几个短句,便描绘清了案几的材质、色泽,语句的简洁朴质与所写案几的古朴雅致相应相称。《天香》中的器物虽不像《红楼梦》中那样美轮美奂、奢华精致,但这主要是由申家与贾府本身财力与生活习性上的不同导致的。而在描写手法上,二者都采用了工笔画式的白描手法,描写细腻详实又缓和深丽,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

总体看来,虽然故事发生的背景从《红楼梦》清朝的南京转至明代的上海,故事的结局是不同于贾府的树倒猢狲散,而是大起大落后归于平淡,但王安忆的《天香》在内容构架、形象塑造和语言运用上均继承了《红楼梦》的光辉成果,使人读来有满口馨香,满心感慨之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夜寒花碎——我看《天香》
新书预告 | 王安忆长篇小说系列
荐书:王安忆版的《红楼梦》——《天香》
王安忆凭《天香》获“红楼梦奖”首奖
王安忆十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天真派《红楼梦》何以成了儿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