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秘籍:存在有“幸福感”的工作吗

 

  对大多数人而言,每周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至少要超过40个小时。然而工作不仅仅意味着付出时间,得到价值感和薪水,还有压力、厌倦等许多无法摆脱的困扰。为什么会这样?

  “工作中有幸福感”这种愿望对很多人来说有点儿奢侈。拉丁语中“工作”(tripalium)一词最初指的就是“刑具”,即折磨人的东西。认知心理学家皮埃尔•布朗-萨努恩(Pieer Blanc-Sahnoun)指出,“自从亚当和夏娃被驱逐出伊甸园,不得不靠自己的辛劳才能生存以来,工作就一直被看成是上帝对人类的诅咒。”

   另外,很多人还对工作有种错觉:自己没有从事的职业肯定更有意思,别人的工作和职位更让人羡慕。“当然这没什么不好。对工作不满意,挑剔职业,其实说明对前程有更高要求,这本身就是一大进步。” 精神科医生、法国抗工作压力行动研究所创始人埃里克•阿尔贝(Eric Albert)说,“但这还不够。只要人们更现实一点,就能更好地往前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改善自己的命运,而又不需要在事业上从零开始?给自己提出下面的问题,再听听两位专家的建议。

   问题1 你到底适合什么职业

   人们在找工作之前,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到底适合什么职业?

   皮埃尔认为:“工作志向并不存在,志向的表述只是个人表达的一种策略。”也许我们从小就希望成为医生、演员或者教师,“但这未必是对某一职业的狂热,而是人们的一种姿态,以便在家庭中得到认可,突出自己的地位。”希望从事某种职业,让自己得到周围人的认同。或者说,所谓职业志向只是与周围的人产生分歧时的借题发挥,发泄的反叛情绪。“人们经常把做不到的事情,进行诉求转移。通过职业的选择,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和母亲的关系很僵,却向往母亲的职业,通过这种方式慰藉自己和母亲。另外,志向的确立也往往会是对家庭某个成员遭遇不幸时的抚慰。

  问题2 你有什么需求

   与其费力地追寻工作志向,还不如描述一下自己对事业成功和自我实现的理解。皮埃尔解释说:“当我们思考这些时,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长辈是如何教导我们看待成功的。有意思的是,往往我们力求达到的成功,都是以长辈从事的职业为榜样。”

  内心需求决定着对事业成功的定义。有些人希望从事一份对他人有益的工作,得到认可就是成功。另一些人则更希望独当一面,在工作中发挥创造力。这些需求是内在的,我们应该花时间把直觉变成意识。
怎样看清自己的需求?

   列个单子,写下你“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写下脑子里出现的任何事物,然后分析隐藏其后的需求。比如,如果你喜欢山,你可以想象自己在滑雪道上急速而下,或者在渺无人烟的山道上攀登。前者可能意味着你需要自己的壮举能得到别人的赞赏,后者则表明你可能更喜欢宁静和享受孤独。

   问题3 你会放弃吗

   当最本质的需求被满足时,我们就会觉得心情舒畅,完成工作和处理职场关系都令人愉快;若情况与之相反,我们就会处于焦虑状态。当然,需求也会随着生活阶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一定要赋予自己一种权利,让工作去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样才能提高工作的满意度。

  因此,我们需要和现实中的种种条件妥协。比如,如果你希望承担更多的责任,毫无疑问,就会丧失更多的闲暇时间。埃里克的观点是“人不可能同时拥有一切:安全感,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权利,更多的朋友……只有放弃鱼和熊掌兼得的想法,平和地抛开一部分欲求,才不会经常有挫折感。”

   问题4 你怎样与压力斗争

   出现压力怎么办?顺从,斗争,还是卷铺盖走人?埃里克建议了几种方法:“如果你选择斗争,那么最好是在过度的职业压力导致工作出错和争议之前,采取行动,以避免被解雇,或出现身心不适和疾病的危险。”

   皮埃尔则建议:“除非是性格上有障碍,否则最有建设意义的方法就是经常主动跟上级沟通,认清自己的处境。”沟通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因为人人都会“以己度人”。比如,一个喜欢得到他人鼓励的部门主管经常关心下属的工作,这种关心却很可能给下属造成不好的感觉——上司不信任我的能力……

  另外,埃里克认为:“压力是工作固有的,因为老板需要竞争力,必然会要求员工发挥一切潜能。”
问题5 你怎样对付厌倦

   和压力一样,厌倦也令人难以忍受。缺少工作动力可能有很多原因:工作重复,公司没有前途,或者不认同公司文化,等等。除了最后一项,其他情况都是可以不更换工作重新获得动力的。  

  重要的是避免一个误区:有比这更有意思的工作。任何职业本身都无所谓有趣或者乏味,有趣与否在于对它的理解和态度。摆脱厌倦首先要在任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创造性。我们总能在工作中变得更聪明,发现更有效率的方法,把事情做得更漂亮。

   找到哪些方面最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然后向老板请缨,得到证明自己的机会。

   问题6 你敢跳槽吗

   如果你在工作中得不到什么好处,又无法改善,那么只剩下一种解决方案:跳槽。皮埃尔强调:“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雇主开出的招聘条件。也就是说,在换工作之前,先回答以下问题:公司是否更需要我留下,或者可以找人替代我?我的强项在哪里?我的条件是否符合老板的要求?我的目标与公司的道德标准是否冲突?我的发展前景在哪里?老板看重的往往是人文素质和技术才能:热情开朗,忠诚可信,有创造力,具备竞争意识,等等。”

   具备这些能力会让我们在就业市场上流动时,具有一定的选择权。埃里克认为:“那些敢于离开不适合自己工作岗位的人,能够从跳槽中重获自由,并且能重新架构对自我的认识——一份新的工作就是生活的又一个起点。

好工作不如好心态

   徐斌 欧莱雅

专业美发产品部北方区总经理

   有一本书对我启发很大,是讲生活态度的。我觉得人们对工作的不满,很多时候和工作无关,而和人的心态有关。所以,与其抱怨工作,不如先修炼性情。搞市场工作经常会忙得四脚朝天。压力大的时候,我会静下来想一想:这件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其实大家最关心的是结果,但往往会更多地陷入过程。糟糕的过程会让人产生很大压力,虽然结果并非那么糟糕。其实,即使是坏结果,也有转化成好结果的方法。我会把带来压力的看似无从应对的大的工作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的过程。这样心中有数,也就不那么焦虑了。另外,我喜欢和好朋友交流。虽然大家工作不一样,但是多观察别人的处理方式,也会有所借鉴。

   工作从好形象开始

  刘倩菲 销售经理

   从事销售的人从来不会缺少工作目标,谁都希望下个季度的销售额只升不降。当然这也意味着压力只升不降,时刻在接受挑战。我有一个习惯,每天都要变换一种不同风格服装。经常有客户因为赞赏我的打扮,而给我更多的时间推销产品。碰到实在拿不下来的客户,或者人家开出难以接受的条件,我就会暂时放一放,过两天以另一种风格出现在客户面前,往往能得到重新谈判的机会。

多想快乐的事情

   阿凌 摄影器材进出口贸易主管

   我觉得工作有50%的地方能令人满意就不错了。

   当自己有理时,一般我的态度就会比较强硬,即便生气发火也绝不憋着,等到项目结束时,再去重申“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把事情做成。一旦业务顺利结束,就感觉特别轻松,有成就感。碰到难对付的客户我会绕开他,找其他同事去传递信息。总之,我再要强也不是神仙,大不了就不做这单买卖了。所以,我会多回想以前做成功的项目,让自己对下一个项目充满期待和信心。

   员工之间不存在可比性

  Philipe(美国) 美国某航空制造企业财务分析师

   美国人找工作多半是根据专长和兴趣,很少有人对老板不满。因为都是老板面试来的,如果不满意薪水和晋升制度,就不会接受这份工作。我工作得很快乐,偶尔也要加班,但能接受。当然,工作中也会有压力。情绪不佳的时候我会放慢工作节奏,转移一下注意力,看会儿闲书,或者跟同事开开笑,等等。另外在美国,员工之间不存在可比性。没有谁会埋怨“为什么别人干得少薪水却比我多”,因为每个人的职责都非常明确。

   改善环境改善心情

  李心娜 公司行政人员

   我的工作既重复,又烦杂,改善心情的办法就是营造属于自己的办公空间。我会经常去淘些好看的文具和有趣的贴画,每个星期换一束花摆在窗台上,经常变换电脑屏保……于是在办公桌前就像在家里书桌前一样温馨放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幸福感心得体会5篇
做一个幸福的智慧型教师
教师或执行“新规定”,以下教师再累也不会离职,不想干也要拼命
啊啊啊!原来南昌最赚钱的工作是这些!看看有你的吗
学会计好吗_做会计幸福吗?
正视幼师需求 遇见职业幸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