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俊乂密勿 ,多士寔宁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这些公卿将相们异常丰厚的物质待遇(世禄侈富,车驾肥轻 ),及无比优越的政治待遇(户封八县,家给千兵。高冠陪辇,驱毂振缨)。不仅如此,朝廷还为他们“勒碑刻铭”详尽确实地记载他们的卓绝功勋,以流芳百世。今天我们就举出一系列文臣武将的故事,说明他们策功茂实的事迹。

首先,请大家一起朗读颂词:

溪伊尹 (pán       yǐn)  佐时阿衡 (zuǒ  shí  ā  héng)

奄宅曲阜 (yǎn  zhái    fù)  微旦孰营 (wēi dàn shú  yíng)

桓公匡合 (huán gōng kuāng hé),济弱扶倾 (jì  ruò    qīng)

绮回汉惠 ( qǐ  huí  hàn  huì), 说感武丁 (yuè  gǎn  wǔ dīng)

俊义密勿 (jùn        wù) 多士 (duō  shì shí níng)

磻溪伊尹 佐时阿衡: 周武王在磻溪遇到吕尚,尊称他为太公望;伊尹辅佐时政,商汤王封他为阿衡

首先出场的是太公姜子牙,关于他的是“渭水垂钓、文王访贤”的故事。

“磻溪” 是渭水河畔的一个溪潭,水旁有一块大石头(磻),姜子牙曾坐在上面钓鱼。

姜太公,即吕尚(史称太公望;史书皆称吕尚、吕望;俗称姜太公、姜子牙),为炎帝之后本为姜姓,因其先祖伯夷为尧帝四岳,在舜帝时为秩宗,典朕三礼,佐大禹平水土功劳很大,为禹帝的股肱重臣,受封为吕侯,封地为吕国,为吕氏始祖,后世从其封姓(根据先秦及之前胙土命氏男子称氏的规定),故曰吕尚,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寿至139岁。姜子牙家道中落,至姜尚时已沦为贫民。为维持生计,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当时,正是东方大国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朝政腐败,社会黑暗,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壮心不已的姜尚,获悉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那时他已八十七岁了。他坐在磻石上用直钩钓鱼,不但不用鱼饵,鱼钩还悬在水面上三寸。有人问他这样能否钓到鱼,他回答说愿者上钩。

周文王精通《易经》。一天,文王要出外狩猎,他就先卜了一卦。结果显示:此次狩猎的猎物不是野兽,而是称霸天下的辅臣,后来果然在渭水边遇到姜子牙。姬昌见姜尚学识渊博,通晓历史和时势,便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姜尚当即提出了“三常”之说:“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意思是,要治国兴邦,必须以贤为本,重视发掘、使用人才。姬昌听后甚喜,说道:“我先君太公预言;‘当有圣人至周,周才得以兴盛。’您就是那位圣人吧?我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于是,姬昌亲自把姜尚扶上车辇,一起回宫,拜为太师,称“太公望”。

姜尚在辅佐周文王期间,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对内,实行农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租税,八家各分私田百亩,大小官吏都有分地,子孙承袭,作为俸禄等经济政策,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打下了灭商的经济基础。对外,表面上坚持恭顺事殷,以麻痹纣王,暗中实行争取邻国、逐步拉拢、瓦解殷商王朝的盟邦,以翦商羽翼,削弱和孤立殷商王朝的策略。在姜尚的积极谋划下,归附周文王的诸侯国和部落越来越多,逐步占领了大部分殷商王朝的属地,出现了“天下三分,其二归周”的局面,为最后消灭纣王,取代殷商,创造了条件。

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尚为国师,尊称师尚父。姜尚继续辅佐周国朝政。武王言听计从,时时慎于行赏,力求令行禁止,使周朝政治愈益清明。而此时的殷商王朝政局更加昏暗,叛殷附周者日多。周朝逐渐羽翼丰满,国势日隆。武王九年,为了探察诸侯是否会集而东讨商国。周军在姜尚的统帅下,浩浩荡荡开到孟津,周武王在这里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孟津之誓”,发表了声讨殷纣王的檄文。届时800诸侯会诸此地(当时的诸侯国都很小,商朝国土中竟达1800多个。后来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是在兼并混战中形成的较大的诸侯国),显示了武王的声威。当时许多诸侯都说,“商纣可伐!”武王和姜尚则认为,时机尚不成熟,殷商王朝的统治虽已陷入内外交困、岌岌可危的境地,但其内部尚无明显的土崩瓦解之状,如果兴师伐纣,必然会遭到顽强抵抗。于是,决定班师而回。这次行动,实际是灭商前的一次预演,在诸侯国间产生了强烈影响,使更多诸侯听命于周武王。

武王十一年,殷商王朝统治集团核心发生内讧,良臣比干被杀,箕子被囚为奴,微子启惧祸出逃,太师疵、少师强投降周武王。武王问姜尚:“殷大臣或死或逃,纣王是否可伐?”姜尚答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宾殃。”武王闻言,决意举兵伐纣。遍告诸侯说:“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遂以姜尚为主帅,统领兵车300乘,虎贲(猛士)3000名,甲士4.5万人,以“吊民伐罪”为号召,联合诸侯各国,出兵进取商都。

二月甲子(二月五日),周武王率领大军会合庸、蜀、羌、微、卢、彭、濮等方国部队战车四千乘陈师牧野(今河南淇县南),与纣王的17万大军展开决战(参见牧野之战)。拂晓,进行庄严的誓师——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牧誓”,誓词历数纣王听信宠姬谗言,招诱四方罪人和逃亡奴隶,暴虐地残害百姓等罪行,说明伐纣的目的乃代天行罚,宣布战法和纪律要求,激励战士勇猛果敢作战,武王使尚父亲统百名精锐勇土“致师”——发起挑战,接着指挥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乘势驰逐冲击。纣师虽众,皆无斗志,而且“前徒倒戈”——前面的士卒调转枪头指向商军,给武王开路。武王见此情景,指挥全军奋勇冲杀,结果,商纣王的十几万大军,当天就崩畔瓦解。三妖被姜尚及大周军士斩首示众。纣王见大势已去,在鹿台投火自焚,至此,殷商王朝宣告灭亡。

周朝建国之后,姜尚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城营丘(今日临淄市临淄北)。姜尚在齐国政局稳定后,又开始改革政治制度。他顺应当地的习俗,简便周朝的繁文缛节。大力发展商业,让百姓享受鱼盐之利。于是天下人来齐国的很多,齐国成为当时的富国之一。在周成王时,管叔、蔡叔作乱,淮河流域的少数民族也趁机叛乱(参见周公东征),周王下令给姜尚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岭,北到无棣,无论是侯王还是伯男,若不服从,你都有权力征服他们。”从此,齐国成为大国,疆域日益广阔,使之成为后来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战乱最终被周公姬旦给平叛。太公姜尚活了一百多岁而卒,但葬地不详。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之一。为逃避战乱,祖孙后代改姓了丁(因北方的姜与南方的丁同音)位于湖南常德一带。

第二位出场的是伊尹,他辅佐成汤灭了夏桀,开创了商朝六百载的天下。伊尹的一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多方面都做出过卓越贡献。《汉书·刑律志》伊、吕并书,称赞其治国和军事才能。杜甫诗云:“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也是从这个角度评价伊尹的;苏东坡著《伊尹论》则更从政治角度称赞他是“辨天下之事者,有天下之节者”。夸赞他不以私利动心,“故其才全,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当代的教育史家毛礼锐、沈灌群等称他“在帝王教育方面堪称典范,在殷代政治舞台上,也是一名重要角色”。在今嵩县元圣祠题诗云:“五谷丰登时不碱,亿万斯年存古迹”。

伊尹本是一个孤儿,出生以后就被扔在伊水旁边。只好以水为姓,所以姓伊。有辛氏的家人在河边发现了伊尹,就把他抱回来由家里的厨师代为收养。伊尹从小跟厨师学艺,后来随着有辛氏嫁给了成汤,伊尹也就做了成汤的厨师。这个人极其聪明,很有谋略,很想帮着成汤干一番大事业。但一个厨子,怎样才能接近成汤呢?

他就想了一个奇招。有一段时间,成汤发觉饭菜的味道不对,不是咸了就是淡了,就将厨子伊尹叫来询问原因。于是,伊尹根据烹调的道理,纵谈天下大事。成汤听得大喜过望,知道此人绝非等闲之辈,经过几次长谈以后决定拜伊尹为宰相。商朝宰相之位的官名叫做“阿衡”。因为伊尹适时地辅佐成汤建立了商朝,所以称他为“佐时阿衡”。

也有史料认为伊尹自幼聪明颖慧,勤学上进,虽耕于有莘国之野,但却乐尧舜之道;既掌握了烹调技术,又深懂治国之道;既作奴隶主贵族的厨师,又作贵族子弟的“师仆”。由于他研究三皇五帝和大禹王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而远近闻名,以致于使求贤若渴的商汤王三番五次以玉、帛、马、皮为礼前往有莘国去聘请他。在今嵩县空桑涧西南,有个平兀如几的小山,就是世传商汤聘请伊尹的三聘台,而在城南沙沟龙头村的“元圣祠”右厢房则专修有三聘台以供后人凭吊。由于有莘王并不答应商汤聘任伊尹,商汤只好娶有莘王的女儿为妃。于是,伊挚便以陪嫁奴隶的身份来到汤王身边。

伊尹首先返回伊洛流域和夏桀王遗弃于洛河流域的元妃妺喜相交,通过妺喜了解到夏桀王内部的许多重要情报。为了测试九夷之师对夏桀王的态度,伊尹劝说商汤,决定停止对夏桀王的贡纳。结果夏桀大怒,“起九夷之师”攻汤。伊尹看到九夷之师还听夏桀的指挥,就献计商汤暂时恢复对夏王朝的贡纳,同时积极准备攻夏。大约在公元前1601年,伊尹决定再次停止对夏王的贡纳,夏桀王虽再次起兵,但“九夷之师不起”,在政治和军事上完全陷人孤立无援的困境。伊尹看到灭夏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协助商汤立即下令伐夏。夏桀战败南逃,汤在灭掉夏王朝的三个属国后,挥师西进,很快攻占了夏王朝的心腹地区,并进而定都西亳,夏朝灭亡。

商汤死后,伊尹历经外丙、仲壬,又做了汤王长孙太甲的师保。传说,太甲不遵守商汤的大政方针,为了教育太甲,伊尹将太甲安置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成汤墓葬之地桐官,并著《伊训》、《肆命》、《徂后》等训词,讲述如何为政,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以及如何继承成汤的法度等问题。在伊尹创设的特定教育环境中,太甲守桐宫三年,追思成汤的功业自怨自艾,深刻反省,“处仁迁义”,学习伊尹的训词,逐渐认识了自己的过错,悔过反善。当太甲有了改恶从善的表现后,伊尹便适时亲自到桐宫迎接他,并将王权交给他,自己仍继续当太甲的辅佐。在伊尹的耐心教育下,太甲复位后“勤政修德”,继承成汤之政,果然有了良好的表现。商朝的政治又出现了清明的局面。《史记》称“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于是伊尹又作《太甲》三篇,《咸有一德》一篇褒扬太甲。太甲终成有为之君,被其后代尊称为“大宗”。

据说伊尹活了一百多岁,到了太甲之子沃丁在位时,他才死去。死后葬在西亳[bó] 。伊尹当了商朝几个国王的相,为商王朝延续600多年奠定了坚定的政治基础,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的贤相。后人所以尊他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这句颂词的意思就是说:周文王在磻溪遇到吕尚,尊他为太公望;伊尹辅佐时政,商汤封他为阿衡。他们都是辅佐帝王成就大业的功臣。

 

奄宅曲阜 微旦孰营: 周成王占领了古奄国曲阜一带地面,要不是周公旦辅政哪里能成?

这里介绍的是周公旦。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又因其为太傅,系三公之一,故尊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周公旦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武王的亲弟弟。他为周朝八百年历史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卓绝的功勋。

周公政绩,《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在武装镇压商纣王子武庚、周武王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及东方各国武装反叛以后,“制礼作乐”,制定和完善宗法、分封等各种制度,使西周奴隶制获得进一步的巩固。

文王死后,武王即位,以周公为最主要的得力助手,在召公、毕公等帮助下,在盟()津观兵,大会天下诸侯。这是一种进攻前的总演习,也是一种试探。前1027年二月甲子凌晨,武王在商郊牧野集众誓师,誓词就是《尚书》中的《牧誓》。《牧誓》是周公所作。全文分作两段。第一段痛斥商纣王只听妇人(妲己)的话,不祭祀祖先天地之神;连自己同祖兄弟都不进用,反而重用四方逃亡的罪人,让他们暴虐百姓,导致天怒人怨,招致殷纣王灭亡;第二段申明自己是躬行天罚,宣布作战纪律,鼓励战士勇猛杀敌。纣王发兵抵挡,结果纣军掉转矛头,往回冲杀,纣军溃败。纣王登上鹿台,自焚而死。第二天,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在武王左右,向上天和殷民宣布纣王罪状,正式宣布殷朝灭亡,周朝取而代之,武王为天子。

对如何处置殷商遗民和上层贵族的问题,周公说:“让殷人在他们原来的住处安居,耕种原来的土地。争取殷人当中有影响有仁德的人。”周公这种给以生路,就地安置,分化瓦解的政策,深得武王的赞许。武王命令召公释放被囚禁的箕子和被关押的贵族;修整商容故居,并且设立了标志;让闳夭培高王子比干的坟墓;命令南宫括散发了鹿台的钱财,打开钜桥的粮仓,赈济饥饿的殷民。这一切措施都表明要反殷纣之道而行之,给受殷纣残害的人平反昭雪,大力争取殷人。

灭商归来,在镐京武王同周公谈起在洛水和伊水之间的平原地带建立新都,以便控制东方。由于日夜操劳,武王身染重病,周公虔诚地向祖先太王、王季、文王祈祷。他说:你们的元孙某得了危暴重病,如果你们欠了上天一个孩子,那就让我去代替他。我有仁德,又多才多艺。你们的元孙某不如我多才多艺,不能侍奉鬼神。祈祷以后,武王的病虽然有所好转,但不久还是病故了。武王在临终前愿意把王位传给有德有才的叔旦——周公,并且说这事不须占卜,可以当面决定。周公涕泣不止,不肯接受。武王死后,太子诵继位,是为成王。成王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孩子。面对国家初立,尚未稳固,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复杂形势,成王是绝对应付不了的。《尚书·大诰》说:“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史记·周本记》也说:“群公惧,穆卜。”武王之死使整个国家失去了重心,形势迫切需要一位既有才干又有威望的能及时处理问题的人来收拾这种局面,这个责任便落到了周公肩上。就有人造谣,说周公欺成王年幼企图篡夺王位。被封在商地的纣王的儿子武庚认为有机可乘,便与人勾结,扯旗造反。在这紧急关头,周公亲自率军东征。经过三年的战争,平定了叛乱。

周公旦还“制礼作乐”,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主要有“畿服”制、“爵谥”制、“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和“乐”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和贵贱等级制。在殷商时,君位的继承多半是兄终弟及,传位不定。周公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即以血缘为纽带,规定周天子的王位由长子继承。同时把其他庶子分封为诸侯卿大夫。他们与天子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小宗与大宗的关系。周公旦还制定子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以调整中央和地方、王侯与臣民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礼乐制度。

周公非常关怀年幼的成王。一次成王病重,周公很焦急,就对河神祈祷说:“成王还小不懂事,过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吧!”周公摄政七年,成王长大成人,周公将政权归还成王,自己又回到臣子的位子。曾经有人在成王面前进谗言,使成王对周公产生了怀疑。周公就隐退到奄地,并做诗一首,表明自己的心志。成王读了这首诗和自己生病时周公的祝祷辞,感动得流下眼泪,立即派人将周公迎回来。

“奄”,古代的奄国,为商朝八百诸侯国之一,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宅”有都城的意思。“曲阜”就是今天山东省的曲阜市,古代鲁国的都邑。周开朝后,开始分封建国,周公被封在鲁。由于成王幼小需要辅政,周公脱不开身,就由周公的儿子伯禽代替父亲受封于鲁国。

“微”是如果没有、要不是就如何的意思。“孰营”是由谁来谋划经营。“微旦孰营”是一个设问句,意思是:假如没有周公旦,还有谁有能力将奄国曲阜治理得如此之好呢?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了周公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平定管蔡分裂叛乱时的坚定果断、牺牲个人时的义无反顾、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刻画了一个胸怀博大、深沉坚毅、一心为公的君子形象。周公是我国政治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不仅帮助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还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周公所制定和推行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我们中国人在骨子里仍然崇尚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奉献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

这样的一个问句言外之意就是说:除了周公以外,谁也没资格拥有曲阜鲁地。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要知道,曲阜曾是神农氏的故都、黄帝的出生地、孔子的故乡,迄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化实质上就是周代的文化,周公整理了周以前的文化,在此基础上发展并形成了周的文化,也为后世的儒家学说奠定了基础。周公是历史上第一位集中国文化之大成者,所以作者才说,除了周公之外还有谁有资格拥有曲阜呢?

接下来的孔子又出生在曲阜,他是第二位集中国文化之大成者。因为他们的故乡都在曲阜,曲阜也就成为集中国文化大成之地。      

这句颂词是说:属于古代奄国的曲阜,除了周公旦,谁有能力将其治理得那么好呢?

 

桓公匡合 济弱扶倾: 齐桓公九次会合诸侯,匡正天下,打着“帮助弱小”、“拯救危亡”的旗号,出兵援助势单力薄和面临危亡的诸侯小国。

接下来,我们要认识的是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中的齐桓公。

齐桓公姓姜,名小白。齐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春秋第一大国,不仅因为齐国临海,有渔盐之利,而成为第一经济强国,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的文化底蕴深厚。    

“桓公匡合”中的“匡”是匡正,“合”是汇合。《论语》中记载:“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意思是说:桓公九次召开诸侯大会,与各诸侯国一起制定盟约。要达到什么目的呢?就是“济弱扶倾”,要帮助救济弱小的国家,要扶植将要倾覆的周王室。周朝到了末期,周王室已经是名存实亡了,虽然如此,但周天子这杆大旗还是要举着,所以要“扶倾”。

齐桓公并没有说空话,在位四十三年,先后纠合诸侯二十六次,真正是匡合天下、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 说感武丁: 汉惠帝做太子时,靠绮里季才幸免废黜;商君武丁感梦而得贤相传说

绮回汉惠

“绮”是绮里季,加上东园公、夏黄公、用里先生,一共四个人。秦朝末期,天下大乱,这四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为避乱世隐居在商山,所以人称商山四皓。楚汉相争时,刘邦想请他们出来辅佐自己打天下,但四个人都拒绝了。刘邦建立汉朝后,立吕后生的儿子刘盈为太子,就是后来继位的汉惠帝。

刘盈生性懦弱,刘邦看不上这位太子,就想废了他,改立夫人生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吕后非常着急,就找张良出主意。于是,张良想方设法请出商山四皓与太子刘盈同游。刘邦看到后,说:“羽翼已成,难以动矣”。于是就打消了换立太子的念头,如此刘盈才保住了太子的位置。刘邦死后刘盈继位,就是历史上的汉惠帝。以绮里季为首的商山四皓,帮助汉惠帝夺回了他太子的位子,故称“绮回汉惠”。

 说感武丁

“说”通“悦”,是指傅悦。傅悦是继伊尹之后,商朝第二位奴隶出身的贤臣,曾带人在傅岩山修路。

武丁是商朝第二十二位君主,在位59年。继位前,武丁被父亲送到民间去体验生活、增长才干,故而结识了傅说。傅说知识渊博,很有雄才大略,但他是奴隶身份,无法重用。武丁继位做了商王,很想振兴殷商,苦于没有良相辅佐,就想到了傅说。但怎样才能让大臣们同意呢?武丁苦思冥想。

有一天上朝的时候,武丁说:我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上天给我派了一个能臣,帮助我复兴殷商。这个人现在傅岩山修路,长得什么样子等等,说得有鼻子有眼。商朝人都迷信,敬重鬼神,对武丁所说坚信不己,就在傅岩山找到了傅说。

傅说被拜为相,辅佐国政,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措施,缓解了各种社会矛盾,很快使商王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史称“殷道复兴”。由于傅说是通过托梦,感传给武丁的,所以是“说感武丁”。

 

俊乂密勿 多士寔宁:正是由于以上这些仁人志士的勤勉努力,百官才能得以各安其位、国家才得以富强安宁。

“俊乂” 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人才,在古代“千人之英曰俊,百人之英曰乂”。一百个人里挑出来一个精英叫乂,一千个人里挑一个出来的叫俊。

“密勿”是勤勉努力的意思。

 “寔”是通假字,通“是”字,有兹、此的意思。“多士寔宁”的意思就是:如此众多的能人志士、如此众多的英雄豪杰,正是依靠了他们,国家才得以富强安宁。

 

二、思考与练习

1请准确朗读颂词: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俊义密勿,多士实宁

2、你对文中哪个故事比较感兴趣?请试着复述其中一到两个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巜千字文》解读八,六位圣贤人物
坚守传统
中国历史公认的五大“圣相” 最后一位争议颇多,可佩服者更多!
大事记通释卷一
细数商朝那些事
第七卦师卦:上六爻“开国承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