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夏秋冬”与“春秋冬夏”
 

今天,我们称说一年四季为“春夏秋冬”,这是符合时令顺序的说法。但在古代,人们最初对四季(四时)的称说却是“春秋冬夏”。例如《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庄子·至乐》:“是相与春秋冬夏四时也。”《墨子·天志》:“制为四时,春秋冬夏。”《管子·形势》:“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等等。这种称说,反映了古代先民对“四时”认识的一个过程。


原来,我国古人“四时”的概念是与农业生产实践息息相关的。人们把五谷生长的一个周期称为“年”。《说文》:“年,谷熟也。”“谷熟”一次谓之一“年”。春天,把种子播撒到田里,就生长出禾苗来,人们把这个季节称为“春”。“春”是什么意思呢?“春,蠢也。万物蠢然而生也。”(《释名》)到了秋天,五谷果实成熟,人们把这个季节称为“秋”。“秋,緧也。緧迫品物使成也。”(《释名》)殷商之前,人们只注意到从“春种”到“秋收”是一个周期,因此把一年分“春”“秋”两季,并用“春秋”一词代表“年”,当时尚无“冬”“夏”之称(甲骨文中无“夏”字)。西周初年各国的编年史书都称为“春秋”,如《鲁春秋》《晋春秋》等等;“春秋”即“纪年”,也就是“鲁国纪年”“晋国纪年”的意思。


到了后来,人们经过对时令物候仔细观察发现,从秋收到春播前相当一段时间内,天气寒冷,结冰降雪,人们基本不能从事农业生产,于是便将这个时段称为“冬”。《说文》的解释是:“冬,从冫(冰),从夕,终也。”即是说“冬”是一年的终结,是有冰的季节。人们还发现,五谷播种出生后,直到收获前,这一段时间也很长,天气越来越热,雨水充足,禾苗迅速长大,于是便将这个时段称为“夏”。“夏,大也”(《说文》),是庄禾生长壮大的季节。有了这样的认识后,人们就把一年的“春”“秋”两季,改划为“春”“秋”“冬”“夏”四个季节,也称“四时”。但最初还不是依时序排列,由于先有“春、秋”的概念,所以将其列在前面;后来又有了“冬、夏”的概念,便将其放在后边,统称为“春秋冬夏”。


至于当初为什么将“冬”放在“夏”的前边,则是因为古人认为“冬”既是一年的终结,又是来年的开始,它孕育着“春”。所谓“冬至一阳生”,到了冬至节,天气日趋寒冷,而代表着“春”的阳气也开始生发。在周秦以前相当长时间里,人们一直把“冬至”作为“岁首”。因此将“冬”列于“夏”之前,称之为“春秋冬夏”。把“四时”依照顺序确定为“春夏秋冬”,则是后来的事情。


或许正由于如此,直到今天,人们还时不时地采用“春秋冬夏”的说法。譬如,近年来许多流行歌曲歌词中,都有“走过了春秋冬夏”“陪你无数个春秋冬夏”之类的句子;脍炙人口的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也唱道:“一年年春秋冬夏,一番番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样既是为了便于押韵,也是照搬了古代一种“成说”。不然的话,为什么不写作“秋冬春夏”“冬秋春夏”或者“春冬秋夏”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先看是季节,再看是历史,字解“春秋”
西湖的冬夏春秋
古时的“春秋”包含了“冬夏”?
曾有的春秋与冬夏
西湖的冬夏春秋----曲院风荷之夏(2)
孔子为何把历史叫春秋,而不叫冬夏?郦波:天气惹的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