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好三仁汤,临床用途广!
userphoto

2023.08.19 北京

关注

三仁汤

三仁汤出自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上焦篇》第43条: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

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此方具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的功效,是治疗湿温初起、湿重于热的代表方剂。

佳明老师在临床上善用三仁汤加减治疗诸多疾病,疗效颇为显著。

现对三仁汤的方证及临床应用作一归纳。

1、方证分析

1.1、方药分析  1. 2、证候分析

2、临床案例

2.1、高血压伴头晕案  2.2、失眠案

2.3、高热案

1.1

方药分析

组成:杏仁(五钱),飞滑石(六钱),白通草(二钱),白蔻仁(二钱),竹叶(二钱),厚朴(二钱),生薏苡仁(六钱),半夏(五钱)。

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

病机:湿温初起、湿重于热,故治宜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方解:

方中苦杏仁苦辛温,宣开上焦肺气,吴鞠通自注'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

豆蔻辛温,芳香行气,温中化湿,畅中焦之脾气,《本草求真》云其'辛温香窜,流行三焦,温暖脾胃';

薏苡仁甘淡而性寒,健脾淡渗利湿,使湿热从下焦而去,《本草新编》云其'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三仁共为君药。

正如吴坤安在《伤寒指掌》中所述,此方'不外上开肺气,下通膀胱,中理脾阳'。

滑石甘淡而性寒,'利窍除热,清三焦,凉六府,化暑气'(《本草通玄》);

通草甘淡而性寒,清热利尿;

竹叶甘淡而性寒,'清热除烦,解渴,利尿'(《安徽中草药》),

三药相合,以助君药加强利湿清热之功,共为臣药。

半夏辛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厚朴苦辛温,燥湿消痰,下气除满,为除胀满之要药,

二药相合以助君臣理气除湿之功,共为佐药。

综观全方,体现了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的配伍特点,

气畅湿行,暑解热清,三焦通畅,诸症自除。

其组方立意,乃遵叶天士'此则分消上下之势,如近时杏、朴、苓等类'之观。

1.2

证候分析

条文解析: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头痛恶寒'是由于湿邪郁遏卫阳,肌表失温;

'身重疼痛'是因湿性重着,客于肌腠;

此两症与太阳伤寒表证相似,但'脉弦细而濡'与伤寒脉浮紧和中风脉浮缓则不同。

'舌白不渴,面色淡黄'为湿邪偏胜之征象,可与感受暑热病邪之火热证相鉴别。

'胸闷不饥'是由于湿邪困阻中焦,气机升降失常。

'午后身热,状若阴虚',发热实质上是人体正邪相争的一种表现,

人体阳气的盛衰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上午人体阳气盛,正气居于控制地位,一般不发热或发热轻,

下午人体阳气渐衰,正气不能绝对控制邪气,正邪相争而发热。

湿温午后发热是由于阳气虚衰或湿困伤阳,因湿生热;

而阴虚午后发热是由于阴不济阳,阴为阳之基,阴虚之人在上午可勉强以阴济阳,下午则阴不能济阳,阳气不能完全控制邪气,故而正邪相争而发热。

六经辨证:在经方医学体系里面,

三仁汤属于:病位:里,里。     病性:热,寒。

六经属于:阳明太阴合病。

辨证要点:湿胜热微,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者。

2.1

高血压伴头晕案

男性,50岁,一诊,

主诉:发现血压增高4个月,头晕3个月

现病史:患者诉4个月发现血压增高,最高150/101mmhg,当时未服药治疗,3个月前出现头晕,头痛,头胀,无呕吐。

自服用一粒硝苯地平片,述身体及其不舒服,为进一步诊治到门诊就诊。

刻诊:无恶风怕冷,无口干口苦,纳可,能入睡,大便正常。

舌胖大水滑,淡暗,脉弦滑,弦细。

血压:160/98mmHg

茯苓45g,桂枝30g,白术20g,盐泽泻24g,炙甘草10g,牡丹皮10g,嬋桃仁10g,赤芍15g,龙骨45g,牡蛎45g,牛膝45g,中药5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放血一次。

二诊:患者服用后做头晕减,但是还是头胀如裏,沉重感,血压变化不明显,纳差,身重,脉弦滑,舌红苔白腻。

薏仁45g,杏仁10g,白蔻仁10g,竹叶6g,厚朴15g,姜半夏30g,滑石30g,通草10g,竹茹10g,陈皮15g,茯苓45g,枳壳10g,5剂,日-剂,水煎服。

三诊:头晕,头胀减少,自觉身轻,纳差好转,血压150/92mmHg,脉弦滑,舌红苔白腻,守上方,继续服用加地蛭丸。

四诊:症状已不明显,血压140/90mmHg,自我感觉不错,去滑石,加薏仁30g,半夏15g,牛膝15g,7剂。

此后患者以上药物加减,服用2个月左右,血压基本稳定。

按语:高血压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一是年轻,二是血压并不是特别高,三是时间不长,四是目前只服用一粒降压药物。

一诊:考虑太阴病夹瘀,夹饮,用的是苓桂术甘汤、桂枝茯苓丸,症状改善不是特别的明显。

二诊的时候水饮有化热,湿浊内蕴,困阻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升降失常,用三仁汤、温胆汤清利湿热,宣畅三焦,清利头目。

经过治疗后,随访,血压已经恢复正常,不用服用降血压药物。

2.2

失眠案

男,23岁,2023年02月02日就诊。

主诉:失眠2年

刻诊:入睡困难,偶有胃胀,四逆,无心烦,无口干口苦,大便正常,舌尖红,苔黄腻,脉弦细。

中医辨证:湿热弥漫中上二焦,痰热内扰,阳不入阴。

拟方:三仁汤、温胆汤加减。

燀苦杏仁10g,白豆蔻10g,苡仁30g,滑石粉20g,姜半夏15g,淡竹叶10g,姜厚朴 15g,枳壳10g,陈皮10g,竹茹10g,五味子15g,茯苓20g,中药3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2023年2月13日母亲代述说服用上药后可入睡5-6小时。

2.3

高热案

女, 4岁7月,2023年04月24日就诊

主诉:反复高热2天

现病史:家属代诉2天前发热,体温39.4,鼻塞流涕,咳嗽,咳脓痰,院外服用中药后反复发热,体温不降,遂来诊。

症见:发热,咳嗽,咳脓痰,无口干,纳可,寐可,大便正常,舌尖、两边红,点刺,苔黄厚腻,脉浮数。

中医诊断:温病,湿热弥漫三焦。

拟方:三仁汤,柴胡达原饮,升降散加减。

燀苦杏仁6g,薏苡仁10g,豆蔻3g,滑石粉 10g,姜半夏6g,淡竹叶6g,姜厚朴6g,草果3g,北柴胡10g,黄芩片6g,生石膏60g 另外包,蝉蜕3g,炒僵蚕3g,大黄2g,中药2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04月25日就诊患者诉服用一剂上症热退而安。

按语:患者反复发热,经过服用退烧药,发汗,汗出,热不退,考虑此为温病,邪需要从二便而解,

舌苔舌尖、两边红,点刺,苔黄厚腻,进一步证实了患者为湿热弥漫于三焦。

小结:

辨证核心点是舌象,临床看到上述案例典型之舌质、舌象,结合证候分析之要点,特别是使用常法六经辨证疗效不佳时,要考虑温病的可能,如辨证湿大于热,就有使用三仁汤的机会,具体临证,需结合症候反应和个人经验,有合用温胆汤、达原饮、升降散等方剂的可能。

作者简介

唐爱宁,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目前在钦州市中医医院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因慕名林佳明老师而来钦,有幸拜师于佳明老师门下,感谢师父无私的分享和耐心教导,让我从一名经方小白慢慢转变成有临床思维的医师。

我会谨遵林氏医门医训,将“做一代经方传人”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撰稿 丨 唐爱宁

编辑 丨 郭小燕

校对 丨 刘倬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方太美丨三仁汤
寒湿中焦——厚朴草果汤,加减附子理中汤,苓桂杏薏汤,大黄附子细辛汤
富贵病太多怎么办,用这个方子效果好
(1)便秘1
三仁汤新用
三仁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