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代有边塞诗,那么宋代有边塞词吗?

唐代有不少出色的边塞诗,例如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还有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他还如李颀的《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可以说,在唐诗中有关边塞的人和事物是很常见的题材。那么到了宋朝,喜欢谈情说爱的宋词,也有关于边塞题材的词作吗?答案是有的!在唐五代敦煌词中,边塞词就已经出现了不少。而且文人词中最有名的边塞词,那就是范仲淹的《渔家傲》

宋康定元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主理对抗西夏的事务。延州是边塞要地,据魏泰《东轩笔记》记载,范仲淹到了这样的边塞地区,曾经做了好几首《渔家傲》,都以“塞下秋来”作为开头,写下他对战乱的看法,以及对边塞景象的描写。其中不乏对国家安危以及戍边战士辛苦生活的深深感触,不过目前只留下了一首《渔家傲》。

渔家傲 范仲淹(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的开头,词人就说自己对于边塞异地感到十分陌生。因为范仲淹是苏州人,自然觉得边塞的秋天和家乡的秋天有着很大的不同。而“衡阳雁”是指湖南衡阳有一座回雁峰。据说大雁飞到此地后就不再继续往南飞,会停留在这里过冬,等到春天才回去。所以后来又以“衡阳雁断”“衡阳雁去”比喻杳无音信。

“衡阳雁去无留意”就是说连南飞的大雁经过这里都不愿意多停留,暗示了边塞地区的荒凉景象:“面边声连角起”写出边地的紧张气氛和肃杀之气;“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则写边塞地区虽然辽阔,但戍守的边城却孤独封闭。在这里词人运用了对比手法,衬托出边塞荒凉落寞的情景。

上片道尽了边地的荒凉,下片词人 就转而写自己在军中的心情。这些边塞荒凉寂寥的景物,加上词人和士兵们又是离乡背井,还有西夏与北宋的紧张关系。种种的一切都让词人感到孤独无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里没有琼浆玉液,只有浑浊的酒。把酒思乡,又想到燕然未勒,加上宋朝与西夏的事情还没有平定,归去自然遥遥无期,因此词人心情异常的沉重。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正在这个时候,一声幽怨的羌笛声悠悠响起。眼前是北方的秋天,银霜满地,耳边是凄凉幽远的笛声,更加使人发愁而睡不着觉。身为将军,他愁白了头发,士兵们也流下了思乡的眼眼。词作到此就结束了,却留给读者无限凄凉的想象,令人唏嘘不已。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1.王立群讲解丨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宋.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诗词鉴赏及中考考点分析,非常重要。
中考古诗词鉴赏.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沈华:《渔家傲·秋思》文本意蕴探析
【南雅课堂•范仲淹专题】衡阳雁去,人不寐——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
刚柔相济,撼人心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