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首唐诗惊艳千年,其作者却臭名远扬,可惜了诗人的满腹才华

中国人常说“文如其人”,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文章写得好,能感动很多人,能流传千古,那么他的人品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反之,一个人如果品行低劣,那么其肯定也写不出什么感动人心的好文章。然而,事实的情况怎样呢?

多数情况下,“文确如其人”,例如影响了后世很多文人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淡泊明志,守拙纯真,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还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临死之前还心系北伐的陆游……无不是“文如其人”,流芳百世!

可是,在历史上,也有一些著名文人并非如此。他们虽然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是其人格品性却令人不齿,甚至是遗臭万年。正如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经典唐诗《悯农》的作者一样。此诗惊艳千年,其作者李绅却臭名远扬,真是可惜了诗人的满腹才华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在繁花似锦的唐代诗坛,与那些名篇大作相比,显得有些过于简单朴素。可是,它却广为人知,只看到开头的“锄禾”二字,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立刻背出全篇。诗作简单易懂,情感真挚,形象生动,深刻地表现了农民耕作的辛苦和不易,影响深远。可是诗作背后的故事却令人不齿。

在诗作前两句,作者观察细致,抓住烈日之下农民辛苦劳作汗流不止这一典型情节进行渲染,就把农民耕作的辛苦和不易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如此,读者理解地就更加具体、深刻而真实。对很多来自农村的读者来说,这一幕简直是真实生活的还原,极有共鸣!

紧接着,诗人顺势而下,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看似在发问,其答案却不言自明。诗人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极有想象力,也给人以启迪。试问:谁的童年没有被父母像念紧箍咒般用这句诗教育过?对小朋友而言,十分生动,而且明白易懂。

按常理,这样一个同情农民,深知农民不易的诗人必定应该是个廉洁刚正,忧国忧民,心地良善的人。可实际上呢?多数人却知其一不知其二,因为背后故事令人不齿。诚然,李绅才华满腹,是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但其为人却臭名远扬。

据载,李绅27岁就中了进士,可以说年少得志。彼时的他年轻气盛、满腔热血、确实是想过一定要做个忧国忧民的好官、清官。所以,在回乡探亲时,面对田野里辛苦劳作的农民,他写下了这首惊艳千年的小诗《悯农》。可是,慢慢地,步入官场的李绅却败给了现实,最终活成了自己当初最憎恶的样子。

凭借《悯农》,李绅得到了唐武宗的青睐,由翰林院学士一跃升为御史中丞,成为李党重要人物,一时间变得炙手可热。可惜,曾经那个“悯农”的李绅早已面目全非,生活奢侈,穷奢极欲,妻妾成群,每日山珍海味,浑身绫罗绸缎。

关于他的奢侈浪费,历史上曾有一个传言,说他喜吃鸡舌,每餐必吃。可是,小小一盘鸡舌却需要上百只鸡,一顿饭下来要花费上千贯!尽管后来有史学家考证说这个传言可信度不高,但俗语说“空穴不来风”。如果李绅此时还是原来那个悲天悯人的李绅,怎么会有这样的传言流传于世?

此外,李绅饱读诗书,应该很懂得儒家尊重师长的道理。可他小人得志、身居高位之后,竟公然侮辱自己的族叔,让叔叔在他面前自称“孙子”。真是多么可笑!多么荒谬!在长辈面前趾高气扬的李绅,哪里还有半点儿读书人的样子?

中晚唐时期,党争严重,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李绅十分热衷结党营私,对上卑躬屈膝,百般讨好,对下滥施淫威,冷血残忍。这时的李绅哪里还有半点“悯农诗人”的情怀与良知?《悯农》流传千古,李绅的污名也一样流传千古!

我想,当年李绅写下《悯农》时,他的情是真的,他的心是善的,他的血是热的。可是,就连他自己也不曾料到,有一天他会变成自己当初十分痛恨的人。正如步入社会后的我们,慢慢地,不知不觉地,就活成了自己曾经十分讨厌的人。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里最欢快的一首诗,却是出自一位农民之手,读来令人赞叹不已
10首自荐唐诗:自荐也需技巧,成功不能仅凭才华(孟浩然、王维、杜甫、李白、杜荀鹤、岑参、朱庆馀、张籍、钱起、高蟾、白居易)
香港评选出来最受欢迎的十首唐诗,第一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上官婉儿14岁做诗 创唐诗抒写性情先河
你内心那个小孩还在吗
中华读书报“怎样学写古诗词”开栏访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