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色经典|让阳光普照中华大地——读《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有感

怀着随意之心翻开书页,却又怀着崇敬之心郑重地将书本合上。

我是极少会有意愿阅读以革命年代为背景的小说,因小说大多存在着作者的个人感情色彩,而我的思想又太过跳跃,便总会随着作者的意愿左右摇摆,一篇读完内心会空落落的。而我又是极愿意了解革命历史,迫切走近那段历史的,若是无法做到真正与那个年代的历史近距离接触,不能从心底体会那段岁月的峥嵘,总是遗憾的。

但当我翻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本书,试着用心阅读这篇小说,我竟完全被小说内容所吸引。本书以顾涌赶着亲家的胶皮大车回到暖水屯为开端,主要讲述了中央土改工作组组员杨亮与暖水屯支书张裕民共同发动群众抛除顾虑与封建思想,向村中以钱文贵为首的“八大尖”发动斗争,且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一书读完,我的内心没有空荡,反而被革命时期基层干部与群众对地主阶级的斗争与胜利填补的格外充实。

小说中最触动我的是“翻心”一词。“翻身”是社会制度的变革,而“翻心”却是农民社会心理的变革,最终指向着让农民自觉接受“新国家”的“法”,但小说所写的“翻心”实践并未完成这个目标。对斗争有限性的察觉,让丁玲先生发现农民并未真正形成认同“国家”的情感基础,这成为了小说中的遗憾,也成为了土改的未竟之业。

小说讲述的故事没有非黑即白,人物没有绝对美好,这样“不够完美的文字”反而更加拉近了我作为读者与文字、与那段历史的距离。

读完小说我在想,丁玲先生该是一位怎样的作家才能写出如此复杂又真实的农村阶级关系,又是怎样的贴近生活才能将那个年代农村阶级斗争的复杂性、尖锐性刻画的如此细微又恰到好处。想来,或许是因为小说内容恰好可以算是先生亲身经历的写照吧。先生用质朴的语言、真实的文字诉说着穷苦百姓的心声,留下属于一个时代的印记。

“冰之飞蛾扑火,非死不止”这是瞿秋白先生对丁玲先生的评价,概括着她的一生:即使自己燃烧殆尽,也不改其心。丁玲先生作为生活在革命动荡年代的女子,从未被传统所束缚,她的骨子里透露着对生命的坚韧与执着,对生活的热爱与疯狂,在革命和文学的道路上,她更是义无反顾,总是坚韧而充满智慧的“飞蛾扑火,不死不止”。

丁玲先生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重印前言中说:“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作品是属于人民的,历史也是属于人民的,历史的的洪流更是由人民缔造的,只有顺人心、顺民意,顺应时代潮流,才能让党的阳光照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才能让这阳光带给我们温暖,照耀我们成长。(山东中医药大学 包伟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作者:丁玲)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
桑干河畔榆抱槐
地主家的女孩美不美? | 陈童·早茶夜读384
读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跟丁玲学习了一种不一样的写景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