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年文博数字化之旅,腾讯交出怎样的答卷?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文化+科技”国际论坛上,来自国内外多家知名文博机构、高校及科技企业的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从科技促进文化保护、文化数字创新、数字文化服务等维度,分享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共商博物馆数字化的未来之路。 

在会上,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系统梳理了过去五年,腾讯与中国文博机构的合作历程。这五年也是中国文博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五年,腾讯作为数字化助手,积极参与到了故宫、敦煌、秦陵、三星堆等文博机构的数字化过程中,共同推进了很多探索,时间够长、参与程度也在不断深入,因此,我们这次把它的五年探索,作为 “文化+科技”的国内经典案例,来做一番比较深入的了解。



由点到面
助力文博数字化形成“一体两翼”
独特模式
    “新文创”推开数字之门    

腾讯走入文博数字化领域的“入门功课”是用“新文创”的理念和业态,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以更鲜活的面孔和生动表达,与年轻一代紧密相连。

2016年,18岁的腾讯走入600岁的故宫,双方携手共同将故宫古画谱写成数字音乐,让超过1亿人次透过音乐,聆听《千里江山图》的画卷意境;还将传统美学融入游戏场景,让年轻人从中体验故宫的建筑之美、服饰之美、色彩之美;把文化遗迹景观用慢直播呈现,让故宫金秋成为驻留8亿人朋友圈的醉人美景。



后来又和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一起,将敦煌壁画改编,网友们不仅能欣赏敦煌壁画的艺术和文化精髓,还能选角色配音,化身壁画故事的传诵人;腾讯和敦煌专家从藻井、壁画中提取的精美元素,在300万用户手中自由组合,设计出专属的丝巾图案,还可一键下单制作。戴上“敦煌诗巾”不仅是文化时尚,还寄予了自己美好吉祥的祝愿。




    “新科技”助力深度数字化    

随着和文博机构合作的推进,腾讯开始探索如何“新科技”,来助力文博数字基础设施的打造。

2019年,腾讯在故宫新三年战略合作中,提出“深度数字化”的攻坚目标。这一阶段,核心在于发挥“新科技”的优势,来保住文物的“形”,留住文物的“魂”,也就是助力数字化采集、存储、修复和研究,它们是文博的“新基建”。以“故宫-腾讯联合创新实验室”为例,腾讯将通过“数字化+云化+AI化”,和故宫博物院专家一起,助力“数字故宫”的深度建设,目前主要在四个方向上探索:


一是数字化采集,将实物风采用科技手段完整记录,通过二维、三维的影像采集和精修,助力故宫10万件藏品数字化。

二是数字化存储,探索腾讯云和AI能力,打造文物影像档案的云端解决方案,让数字文物更安全和长久地保存,甚至永存。

三是文物修复,运用腾讯云智能音视频处理方案,协助专家修复古文献资料。腾讯也在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开发AI工具,帮助检测壁画灾害,助力千年壁画的保护与修复。

四是学术研究,基于腾讯云知识图谱技术,有机会通过建设文物大数据知识图谱,为学术研究提供更有力的数字工具。

   “新文旅”打造一站式体验标杆   

如果说“新文创”是创新传承,“新科技”是筑牢基建,它们构成了文博数字化的“两翼”;那么,二者有机融合,又形成了文博数字化的“一体”——新文旅。腾讯新文创、新科技和新文旅“一体两翼”的独特模式基本形成。

疫情防控期间上线的“数字故宫”小程序就是代表作之一。它整合了故宫文物数字化的多年成果,所以是一座移动展览馆,云端漫步逛建筑,零距离观赏7万件文物;随着文物数字化的不断进展,藏品还会不断丰富。同时,它还通过新文创带来了很多深度的文化体验,也是一座文化体验馆,用户可以按纹样或颜色,串联起不同朝代、不同品类的文物,来一场主题畅游。

即将发布的数字故宫2.0,深度贯通线上和线下,既可买门票、约展览,推荐赏花、乘凉等各种观赏路线,还能随时对照文物,查阅国宝故事。数字故宫小程序,让“线上随时随地,线下身临其境”的文旅体验有机融合在一起。


“云游敦煌”同样如此。它比计划提前3个月上线,在疫情防控期间,让国人云上畅游千年,指尖触摸敦煌,心头感悟智慧。打开微信小程序,就能跨时空造访敦煌研究院在过去二十多年间实现数字化的数千幅壁画和数百个洞窟,每天获得个性化推送的一幅壁画、一个故事、一句箴言,很多用户习惯了每日打卡,在朋友圈分享今天得到的启示。“云游敦煌”创造了独特的用户价值。上线不到两年,访问量已经超过5000万人次。


新科技支撑线下数字展陈的新尝试,也进一步丰富了新文旅的形态。去年,腾讯联合11家文博单位,将它们已经数字化的国宝文物,通过技术手段,变成互动体验与视觉享受的盛宴。今天,故宫沉浸式数字展也来到了深圳,基于故宫的深度数字化成果,现场虽然没有一件实物,但人们可以更近距离、更全方位,沉浸在环境中观赏600多件国宝的精美纹样。



科技+文化
中国文博以开放探索走在全球前列

从新文创到新科技,再到新文旅,这是腾讯在过去五年中,和各大机构博物馆,在科技优势和文博需求间,共同磨合探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数字化路径。这个路径的背后,是整个行业的数字化浪潮,更是中国文博行业在数字化上的主动拥抱和积极探索。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故宫、敦煌都已经纷纷开启数字化建设。二十年后,也沉淀了丰富的成果。加之近几年,与腾讯等科技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的积极合作,让中国文博在疫情这场大考中,表现优异,站在了全世界的前列。

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文物工作内容篇幅明显提升,两次提到“博物馆数字化”,数字化内容的从第六篇提前到第五篇,这些规划中的布局调整,昭示着:文博数字化大发展的机遇已经来临。

相信通过文博机构和企业等社会力量的深入合作,会有更多“科技+文化”的探索成果,“新文创+新科技+新文旅”的范式也会涌现更多,并不断迭代,让更多文物国宝重现璀璨芳华,让中华文明传承永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超级数字场景点亮文物保护之光
科技,让博物馆有张现代的脸
“数字故宫”小程序2.0背后,有着怎样的黑科技?
大咖分享丨何沛:科技向善,助力文旅数实融合新发展
游戏与古玩的相遇相知,一次穿越千年的对话
故宫新掌门:“扫地僧”王旭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