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振中:史前榆林——人类宜居地域

上世纪80年代,笔者数次参加过由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主持的生态环境研讨会,史教授谈到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认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是生态环境,后来在他的专著《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的变迁》中进行了系统论述,在这部专著和浩如烟海的有关史志里,有大量的篇幅阐述了陕北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演变史。

从上古到商朝中叶前,黄土高原晋陕蒙的广袤地域是广阔的森林和草原。

《孟子·滕文公上》描述,尧时的陕北,到处草木丰茂,禽兽繁殖,夏代的獯鬻、殷商的鬼方,周时的猃狁,春秋时的白翟,秦汉时的匈奴,都曾游牧在陕北黄土高原上;先秦时期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广大地区为温带草原地带,南部地区为暖温带草原地带;东汉后期,上郡(今榆林一带)、北地,安定三郡,沃野千里,华族从事农耕,非华族游牧狩猎,后来逐渐形成森林、草原、农业相互交错各得其宜状态;

《山海经·西次二经》记载,战国时,横山山脉和秃尾河源头,森林郁郁葱葱;北宋时,这条山脉上柏林最多,尤其是横越山上几条大路的侧旁更为稠密;

《宋史》描述:自鄜延以北,多土山柏林,东北自丰林县苇子驿至延川县,接绥州,入夏州界,正北从金明县入蕃界,至芦关,四五百里,方入平夏州南界,西北历万安镇,经永安城,出洪门,至宥州,是夏州西境。此三路土山柏林,溪谷相接;米脂西北到处都有丛生的柏树,西夏借着这样稠密的柏树来阻挡宋兵的进攻,城南的柏林为主的森林是由山地延伸到河谷。

这些史志记载证明千余年前的榆林南部是峰峦耸秀,琪树繁森,桑麻翳野,鸟鸣山幽;北部草甸区呈现沃野千里,水草丰美,群羊塞道,牛马衔尾的田园牧歌景象。

时光流逝,岁月荏苒。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起,特别是明末后的400余年,由于战争频发、屯军戍边、移民迁徙和边寨战乱的胁迫,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长进,大批移民涌入边塞无序垦殖山峦沟坡,滥伐乱采林木草被。

浏览陕北黄土高原的近代生态环境演变史,从秦汉隋唐临广泽而带清流,肥腴沃土,水草丰美秀丽祥和良好的人居田园风光,到明末晚清直至建国前榆林地区所显现四望黄沙,不生林木,连罔迭阜,间有层崖这么一幅浑噩秃岭的苍冷景象。

人类在无限制地对大自然进行索取,伴随着人口激增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同步毁殆着自己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我们是否在破坏了生态环境以后,才能感受到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陕北高原:由“浅绿”向“深绿”挺进
陕北黄土高原这个富裕地级市,人均产值近2万美元
长着大片森林的黄土高原你见过吗?陕北的这片黄土地足以颠覆想象
陕北道情
双层旅客列车来了!票价、车次抢先看
陕,榆林米脂高西沟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