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土高原能源城市的品质化监测评估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榆林专篇——

导 读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大部署,加快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制度,2019年7月18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按照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操作导向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工作。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从各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中选出一批工作扎实、创新突出、特色明显的报告予以刊载,供各地交流参考。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古,南接本省延安市。辖1市2区9县、155个乡镇、29个街道办事处、2962个行政村,户籍人口383.84万人。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263公里,总土地面积42921.1平方公里。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榆林市资源优势突出,煤炭、天然气、岩盐、石油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42.42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136.28亿元,城镇化率59.54%。

一、主要思路和方法

(一)立足三大导向构建六大维度评估体系

榆林市现状评估以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为价值取向,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从榆林的短板和问题出发,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操作导向的原则,立足安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六个维度,构建符合榆林地方特色要求、适应榆林发展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可校核、可反馈的工作思路

构建“基础数据准备——指标核算——报告编写——成果应用”的技术路线,科学客观评估城市现状,支撑榆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结合榆林城市发展目标和特色,研究制定榆林市现状评估指标体系。注重指标的问题和民生导向,更好找到重难点与痛点,使评估指标真正反映榆林问题。

(三)多维指标分析全面评价指标水平

针对各指标结果,分底线约束型,目标对标型,基础标准型,从六个维度比较现状评估结果,综合评估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现状,采用与六个维度数据对比综合诊断,全方位综合诊断城市问题,并采用新型技术和网络大数据提高数据精度和提高算法科学性,避免现状评估结果的片面性。

二、成果应用及成效

(一)坚持生态优先,支撑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和黄河流域大保护

榆林农业资源总量大、生态资源脆弱,城市开发建设不集中。由于地域辽阔,榆林市生态、农业资源总量大,但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一种明显的非均衡态势。榆林市生态、农业资源较为脆弱,能源开采带来的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尤其是资源开采后废弃矿山、矿山采空区等成为生态修复治理的重难点。

榆林市以锚固陕北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为目标,结合“双评价”确定的资源利用上限与城市发展底线,优化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近年来榆林市生态修复工作稳步开展,2018年新增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面积达到了618.7平方公里。持续推进植树造林工作,2019年榆林市森林森林覆盖率达到33%并获评“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在原来的毛乌素沙漠上建设起一座森林城市,成为知名的塞上江南和国家能源基地。

榆林市灯光指数分级图

(二)协调发展与保护,统筹高端能化基地建设与城市高质量发展

榆林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需要统筹协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城市发展的关系,落实榆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总体规划建设要求,优化产业布局。

评估结果显示,近年来榆林绿色生产和生活都有所提升,但节能减排节水工作仍需加强,土地集约结余利用水平较低。城乡节能减排节水成效显著但能源化工产业高能耗、高水耗基本状况仍未完全改变。生态修复工作稳步开展,但矿山修复等环境问题仍然严峻。能源化工园区占地面积大土地使用较为粗放,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升,存量土地利用比例偏低。2018年榆林市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能耗、水耗降低率分别达4.2%、3.22%、11.58%。2018年每万元GDP地耗接近50平方米,存量土地供应比例不足10%。

榆林市年均降水量等值线图

(三)强弱项补短板,提升中心城区中心性、城市性和品质性

采用专项部门数据、现状调查数据以及手机信令数据、网络POI数据等多元数据,相互校核、评估榆林市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现状评估工作反映出榆林部分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不足、设施质量不高等问题。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1/4左右,社区卫生医疗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为40%左右,未来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

森林步行15分钟覆盖率

基于人口热力分析的公服设施中心识别

面向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供给民生公共服务设施。结合正在编制的榆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构建与空间格局相支撑的公共中心体系,谋划一批区域级高质量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强化支撑区域中心城市综合服务职能。

榆林市交通干线可达性分级图

分层次、分片区提供高品质、特色化、普惠性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着力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精准刻画人群画像,识别市民需求,优化生活圈构建策略,科学规划社区生活圈。

(四)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现状评估工作立足丰富的数据基础和深入的调研与调查,科学研判城市发展现状,精准识别城市问题和短板,摸清城市未来发展重点难点,收集了大量基础资料和第一手信息,厘清了规划的重点内容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现状评估工作集中反映了榆林作为黄土高原能源城市在资源开采、项目落地、用地规模、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南北协调等重难点问题,为本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撑。

三、下一步工作

(一)建立监测评估长效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建立常态化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时监测、实施评估和动态维护机制。结合土地变更调查和卫星遥感监察等工作,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工作制度和“监测评估-问题反馈-决策调整-持续改进”的城市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年度体检和五年评估结果是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考核、制定近期建设规划与年度计划安排、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动态调整完善的重要依据。根据五年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规划实施策略,根据需要适时进行国土空间规划修改或动态调整完善。

基于手机信令大数据的榆林市人口集聚情况分析

(二)加强成果应用,支撑规划编制与政策制定

建立与年度监测评估相结合的动态监测工作机制,通过年度监测评估总结城市病、城市问题并综合提出治理行动,动态跟踪跟进相关规划编制和政策办法、标准规范、行动计划、建设项目的落实情况,定期对监测评估工作实施成效进行评估,及时反馈调整治理行动,逐步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三)完善监测评估系统建设,提高评估工作信息化

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同步开展现状评估系统建设,拓展新型大数据应用。现状评估系统汇聚评估基础数据、可视 化展示、高性能数据运算和数据填报、发布等信息化服务等功能,采用新型技术和网络大数据提高数据精度和提高算法科学性。通过广泛应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工作成果校核,进一步提高数据精度和评估工作质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面向“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理论框架构建与实践探索研究
什么是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内容与方法
陕西省素有“小北京”之称的一个三线城市
“遥感大数据+AI算法”赋能空间监测分析与城市体检研究|清华同衡
郊野公园景观设计思路探索——以榆林市郊野公园设计为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