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湘教版新教材教学设计||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第2课时)

课程标准



  结合具体案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选择性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围绕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展开分析,以案例的方式着重谈论了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最后讨论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进一步结合案例分析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合理改造有利于人地和谐,而不合理的改变则会带来灾难。

    这一节实践性强,本节课通过大量的实例,来对探究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组织这些活动是学习本课的重要方法。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辩证关系是学习本课要树立的一个思想。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微小影响,都会产生极大的反馈,因此要准确认识地表形态。

学习目标

1.结合不同区域的地形特征,分析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形态特点、布局走向的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和地理景观图,分析不同时期地形对交通线路选线影响及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3.能够结合实例,辩证的分析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灌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强化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利用自然的意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形态、布局的影响。

难点: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案例中得出一般规律。

学习方法

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

    那么四川的地形特征会对其交通线路的密度、布局和形态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探究任务一

1.根据视频,结合图2-58,从地形角度考虑,四川省可分成哪两个不同地区,地形各有什么特点?

答:西部高原山地,地势起伏大;东部四川盆地,地势平坦开阔。

2.简述两大地形区内交通线路密度和形态特征差异。

答:川西高原交通线沿谷地分布,线路稀疏,呈线状分布;

    四川盆地线路密集,呈网状分布。

3.分析两大地形区内交通线路密度和形态特征的差异的原因。

答:四川省西部为山地高原地形,地势起伏大,线路布局主要考虑避开高大山脉,减缓道路坡度,多沿山谷延伸,所以线路稀疏且呈线状分布;在地势起伏大的地区,为了减缓道路坡度,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型。且沿线地区人口、城镇少,经济活动少,建设成本高,技术难度大,所以线路稀疏。

    东部为四川盆地,地形平坦,交通线路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小,布局主要考虑连接城市,方便人们出行。盆地内人口、城镇密集,经济发达,建设难度小,工程造价低,所以线路密集,呈网状分布。

【教师】由此可见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选址尤为重要,除此以外交通线路的选址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学生】交通线路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到社会经济和生态因素。既要因地制宜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

探究任务二

材料:四川盆地四面环山地形封闭,对外联系不便,素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在历史上,出入四川盆地主要依赖南北两条线路。北线是剑阁蜀道是过剑门关、穿越米仓山,再往汉中去的山路,以“剑门天下险”闻名。如今西成高速铁路建成通车,桥隧比高达80%以上。从成都到西安,古人至少要走1个月如今乘坐高铁只需要3小时。

1.说出从成都到西安,人们出行时间缩短的原因是什么?

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能够在崇山峻岭中修建现代化交通设施并不断提速。例如高速铁路的修建,大大缩短了人们从成都到西安的出行时间。

2..从成都到西安的时间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线路布局中人类可以借助科技来改造和克服地形困难对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

(补充)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海的大型跨海通道。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沉管隧道,以及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隧组合公路。大桥全长55公里,包括一条长约7.6公里的海底隧道和两个人工岛。大桥启用后,穿梭珠海、香港、澳门仅需一个小时左右。下图为“珠三角地区简图和港珠澳大桥简图”。

【教师小结】科技的进步不仅克服了地形对交通线路建设的限制,更缩短了时空距离,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保持科技创新,我们的祖国建设才能越来越好。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增强学生对祖国现代科技的自豪感。

【过渡】由此可见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聚落分布,还体现在交通线路的选线。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自然条件的利用程度在不断加深,范围在不断扩大。那么人类活动反过来也会影响地表形态。人类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有害的。

探究任务三

1.阅读教材P52-53,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人类对地表形态有哪些改造?

答: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筑梯田、修建水库等等

2.我国山区多梯田。想一想,在开垦的梯田上耕种,与在坡地上直接耕作相比,哪一种方式更有利于水土保持?为什么?

答:我国山区开垦梯田。与在坡地上直接耕种相比,修筑梯田在增加耕地面积的同时,田地的坡度减小水的流速减慢,侵蚀作用减弱;同时田埂稍高于梯面,使水肥不易流出,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改善山区的生态环境。

教师小结:人类对地表形态进行合理的改造是有益的。

3.蓬莱沿岸风浪大,尤其是冬春季节在偏北风的影响下风浪对沿岸的侵蚀作用更明显。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潮位抬高,波浪的侵蚀作用加大,因此蓬莱沿岸受海浪侵蚀严重。山东半岛蓬莱沿岸地区为整治河道,不断开挖浅滩,给当地带来的灾难。结合“蓬莱地理位置图”分析开挖航道对当地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人们为了整治航道,开挖海边水下浅滩,使水下浅滩失去防浪作用,海岸被严重侵蚀。人类这一行为尽管提高了河道的航运价值,但却使得蓬莱沿岸地区海浪侵蚀加剧,海岸线后退,给沿海地区的农田、房屋和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实战演练

    太原市区东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吕梁山。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太原市全境。市区坐落于海拔800米的汾河河谷平原上。 

(1)推测太原主城区的分布特征。

(2)以太原城区为例,讨论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答案:(1)黄土高原汾河河谷地区,因谷地较宽阔,地势相对平坦,建设难度小,工程造价低,且靠近水源有利于生产生活用水,所以主城区主要沿汾河分布。

     (2)太原城区的分布说明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布局影响很大。太原处于两山夹一河的汾河河谷地区,所以交通线路较为密集且多呈南北走向。

结课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从正反两方面了解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表形态这一自然地理要素会影响人类活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形对人类活动的限制正在逐步减弱。同时人类活动也会重新再塑造地表形态,但是我们应当注意人类活动的合理性,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板书

当堂检测

交通扶贫是突破富民兴业瓶颈的重要举措。为此,我国某地区初步构建了“通乡达村、标准适宜、管养到位、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农村公路网。下图示意该地区公路网(局部),图中鞍部段公路曾有隧道比选方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段公路线沿村庄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A  )

A.利于居民出行          B.降低施工难度

C.减缓道路坡度          D.绕开山地地形

2.图中鞍部段公路最终选择“之”字形施工方案,主要原因是(  A  )

A.地形坡度过大          B.资金预算有限

C.施工技术不足          D.公路运量太小

雅西高速公路,被称为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史上的“逆天工程”,全长240千米,其中82%是桥梁和隧道,几乎“脚不沾地”,是目前全国桥隧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之一。读雅西高速公路部分路段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雅西高速公路桥隧比较高的优点有( A )

①缩短里程  ②提高通行速度  ③避免自然灾害的威胁  ④减少建设费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升龙工业区是越南北部历史最长、发展最完善的工业园区,距离越南首都河内市中心约16千米。工业区提供全面服务支持,包括银行、货物集散中心、邮局等。工业区内有工程运营和维护公司等,有多个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其中大部分是日本的,企业多涉及印刷机器、卫生陶瓷、汽车配件等方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升龙工业区地表用粉砂黏土和沙子混合填充压实,海拔7.3—10.5米,较周围地区高2—3米。这样施工最主要的目的是(B)

A.确保地基稳定可靠          

B.减弱洪涝灾害的影响

C.防止海水倒灌              

D. 避免台风危害

5.现阶段,升龙工业区是越南土地租金最高的工业区之一,而日本企业仍在扩大投资,是因为 (D)

A.位于首都人才丰富                   

B.交通便利

C.建设标准高,提供的服务全面         

D.生产的产品利润大

下图示意的是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的梯田。据此完成下面两小题。

6.梯田的修筑,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A)

A.形态            B.土壤类型        

C.坡向              D.物质组成

7.梯田在保持水土中的主要作用是(B)

A拦蓄泥沙            

B.降低径流对坡面的冲刷

C.增加土壤黏性         

D.减少降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刷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造价、路程、环境等方面考虑,①②③④线路中,哪一条是最合理的规划方案,并说明其他线路的缺点。

答:②方案

①方案线路最短,但穿越西侧的山地,建设过程中需要开凿隧道,或者在陡坡上铺设铁路,技术要求与造价都很高,且对坡地的植被破坏大,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③方案是四个方案中线路最长的,且穿过河流,需要架桥,造价最高。

④方案线路经过的居民点多,交通量较大,但北段铁路穿过城市中部,极易引起城市内部的交通拥堵

课件展示


编辑:王晨阳

监制:薛光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17、山地及其他地表形态对交通的影响
4.1地形对具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练习:第二单元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地理释惑:地形、地貌和地质有什么区别
高中地理必修1精讲-山地的形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