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师谈诗】谭汝为:(25)诗歌的谐音双关(外一篇)

谭汝为:1945年生,广东新会人。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修辞语用学、汉语词汇学、民俗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及天津方言与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著述:《古典诗歌的修辞和语言问题》、《词语修辞与文化》、《民俗文化语汇通论》、《天津方言词典》、《天津方言文化研究》、《天津方言与津沽文化》等。

第25讲:诗歌的谐音双关

       双关就是利用语音或语义的条件,使一个词语同时关涉两种不同的事物,即言在此而意在彼,指桑说槐。双关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类。我们在这里着重谈古典诗歌作品中的谐音双关。首先看唐人刘禹锡的《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道是无晴还有晴”的“晴”字,谐音双关“情”,一方面是说“东边日出西边雨”晴雨的“晴”,另一方面关涉“闻郎江上踏歌声”情意的“情”。用天气阴晴之“晴”,隐含地指称爱情之“情”。

      谐音双关这种手法就是把同音异义的词有意安排在可以产生两种理解的语句中,以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目的。在南朝乐府民歌中,谐音双关被广泛运用,成为“吴声”“西曲”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如:

三更书石阙,忆子夜题碑。

(《读曲歌》)

       ——“题碑”双关“啼悲”。

    朝看暮牛迹,知是宿蹄痕。

(《读曲歌》)

       ——“蹄痕”双关“啼痕”。

    桐树不结花,何由得梧子。

(《懊侬曲》)

        ——“梧子”双关“吾子”。

    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子夜夏歌》)

        ——“芙蓉”、“莲子”双关“夫容”、“怜子”。

    思欢久,不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

(《读曲歌》)

       ——“莲”、“藕”双关“怜”、“偶”。

    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

(《七日夜女歌》)

       ——“丝”双关“思”。

    乘星冒风流,还侬扬州去。

(《襄阳乐》)

       ——“乘星”表面说乘者星光,实际上说“称心”如意。

     高举徐徐下,轻捣只为汝。

(《青阳渡》)

       ——“轻捣”表面说轻轻地捣衣,实际上双关“倾倒”。

      在南朝乐府中《子夜歌》有42首,运用双关的就有18首,约占总数的43%;《读曲歌》有89首,运用双关的就有53首,约占总数的60%。如此大量地运用双关,对后代的双关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这些南朝乐府多大以描写少女爱情为题材,通过谐音双关的隐语把少女那种难以直言的心事委婉曲折地表露出来。

唐诗中也有一些仿拟乐府诗运用双关的佳作,如:

     金针刺菡萏,夜夜得见莲。

(晁采《子夜歌》)

         ——“见莲”双关“见怜”。

     颦眉腊月露,秋杀未成霜。

(晁采《子夜歌》)

         ——“成霜”双关“成双”。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核桃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仁。

                   (温庭筠《南歌子词》)

         ——“别有仁”的“仁”双关“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辞》)

         ——“深烛伊”的“烛”双关“嘱咐”,“围棋”双关“违期”失约。

     诗歌谐音双关手法运用在明代民歌中又掀起一个高潮,如:

     井面开花井底下红,篾丝篮吊水一场空。 梭子里无丝空来往,有针无线枉相缝。(《干思》)

      ——“无丝”双关“无思”,“相缝”双关“相逢”。

      滔滔风急浪潮天,情歌郎扳桩要开船。挟绢做裙郎无幅,屋檐种菜姐无园。(《别》)

      ——“无幅”、“无园”双关“无福”、“无缘”。

     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 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素帕》)

       ——“丝”双关“思”。

       情郎一去两三春,昨日书来约道今日上我门。 将刀劈破陈核桃,霎时间要见旧时仁。(《旧人》)

       ——“旧时仁”双关“旧时人”。

       郎做天平姐做针,一头法马一头银。情哥你也不必闲敲打,我也知得重和轻,

只要针心对针心。(《天平》)

       ——“针心”双关“真心”。

       明代民歌主要收录在冯梦龙辑录的《山歌》里,共辑有380首,使用双关的四十首以上,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一。

       再看以下两首情歌:

      (1)新做屋基四方方,细细石子来砌墙。

              哥哥会盖大瓦房,问妹要廊不要廊。

       (2)泥鳅有须有无鳞,小妹有口又无心。

               花言巧语来哄我,云遮日头是假晴。

      例(1)“廊”谐音双关“郎”。例(2)“假晴”谐音双关“假情”。

      总之,谐音双关这种巧妙运用语言的艺术手段具有悠久的历史性与广泛的群众性,恰当地运用它可以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很值得进一步加以探研与总结。

 第26讲:诗歌语言的同异相衬

       古典诗歌的语言,要求生动、凝练而丰富多彩。在篇幅不长的一首诗里,如果某一个字反复出现,总会显得干巴巴的,使人感到词汇贫乏。刘勰在《文心雕龙·炼字》中说:“重出者,同字相犯也。”可见写诗时应尽量避免用“同字”、尤其在律诗的对仗中,更忌出句与对句有同字。但是,一切事物的法则都不是绝对的,古代诗人在创作中有时故意使用同字进行修辞,于难见巧,由险出奇。其中“同异”格的运用,就值得考察与总结。

       所谓“同异”格,就是在一句话中,字面上同中有异的两个词语对映出现。例如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见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诗的后两句“一见”、“一回”、“一断”,“三春”、“三月”、“三巴”,就是属于同异格的词语。诗句中虽有同字连续出现,又是对仗句,但语言自然流丽,音节急缓有致,读来并无板滞之感,却见诗人思乡情意之笃切。再如李清照《一剪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眉头”与“心头”相对应,烘托出离愁别绪萦绕心头的神情及心理。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另如袁枚《湖上杂诗》:

    凤岭高登演武台,排衙石上大风来。

    钱王英武康王弱,一样江山两样才。

      这是写五代时建立吴越国的钱王和南宋高宗构(即位前封康王),二人同建都杭州,但其抱负才干却大不相同。“钱王”“康王”相对照,褒贬之情,昭然在目。

      根据这些同中有异的词语的构词特点,我们把“同异”型词语分为前同后异的“同头式”、前异后同的“并尾式”和中间相同而首尾相异的“齐腰式”三种。

       一、同头式

       同头式词语,即前一个字相同,后一个字相异,如: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黄公度《道间即事》)

    薄幸春风,薄情男子,薄命佳人。

                     (周晋《柳梢青》)

         二、并尾式

         并尾式词语,即前一个字相异,后一个字相同,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宫军收河南河北》)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刘禹锡《乐天见示》)  

          三、齐腰式

          齐腰式词语指三字句中第一、三字相异,中间的字却相同,如:

    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张先《行香子》)

    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

(蒋捷《行香子》)

       同异格词语所处的语境往往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构成浑然一体的结构,如:

     (一)同异与对偶的综合运用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杜甫《曲江对酒》)

        形成当句对,且词语搭配贴切,对仗工稳,具有抑扬回复的韵味。

      (二)同异与排比的综合运用

    见月思眉,见云思鬓,见柳思腰。

                        (兰楚芳《折桂令》)

      句式匀称,音调和谐,如“见月”、“见云”、“见柳”与“思眉”、“思鬓”、“思腰”搭配,组成排比句式,夸张而俏皮把炽烈的相思之情传达出来。

    (三)同异与对比的综合运用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怎得不回头。

                           (徐兰《出关》)

       揽辔出关之时,马后是桃花娇娆的中原春景,马前是风雪扑面的塞外风光,怎教客子不回头留恋呢?“马前”、“马后”,形成鲜明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同异与映衬的综合运用

        今日江南春暮,朱颜何处? 莫将愁绪比飞花:花有数,愁无数。

                        (朱敦儒《一落索》)

     “有数”、“无数”意义相反,以“花有数”从反面作背景,烘托出“愁无数”的主旨。

     (五)同异与列锦的综合运用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事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五里东风三里雪,一齐排着等行人。

                     (严冬友《和青门柳枝词》)

     “黄州”“惠州”“儋州”平列的三个地名暗示出苏轼后半生连遭贬谪、颠沛蹭蹬的人生历程。“五里春风”与“三里雪”的并列,构成悲喜交错、顺逆迭乘的氛围,道出行路的艰辛,言有尽而意无穷。

      (六)同异与镶嵌的综合运用

新莺始新归,新蝶复新飞。

新花满新树,新月丽新辉。

 新光新气早,新望新盈抱。

新水新绿浮,新禽新听好。

 新景自新还,新叶复新攀。

新枝虽可结,新愁讵解颜。

 新思独氛氲,新知不可闻。

新扇如新月,新盖学新云。

 新落连珠泪,新点石榴裙。

      全诗18句,句句开头嵌入“新”字;另有12句,每句出现两个由“新”字组成的词语。读来颇具情趣,体现出汉语诗律诗句独特的修辞美与韵律美。


商丘市诗词学会

商丘市诗词学会是商丘唯一一家在商丘市作家协会领导下成立的专业诗词类社团组织。旨在普及诗词格律知识,学习诗词创作技巧,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美好家园。

顾   问:李传申(释然)

会   长:徐永学 李智信

副会长:徐建华 侯公涛 章宗义 刘成宏 徐泽昌 王文正 李辉民

秘书长:徐泽昌(兼)

副秘书长:李山松 朱光伟 黄 灏 王继峰 乔宇振 杨正伟 葛   霞

欢迎全国各地的诗友踊跃赐稿,邮箱:shangqiushici@163.com,设有新闻信息、诗词人物、诗林撷英、才女芳华、自由花香、诗词课堂、商都书画、佳作点评、当代诗话等栏目。

【新朋友】请点击图片右上方蓝色“商丘诗词”关注,并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老朋友】请点击右上方分享到朋友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中国古典诗词的意义(五)来自我写的《中国古代诗歌审美赏析十五讲》初稿中,欢迎多批评指教!
【诗艺花蹊】古典诗词中的双关艺术技法
这首绝美的闺情诗,使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却影响了它的知名度
温庭筠的这首诗,只有短短二十八字,却把相思写得刻骨铭心
【诗词文化】妙趣横生的谐音古诗
妙趣横生的谐音古诗,太有才华了,忍不住背下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