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谭老师谈诗”第38讲: 诗歌的典故性词语

“谭老师谈诗”第38讲:

诗歌的典故性词语

谭汝为


     用典是我国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诗人在创作中引用前人的故实或摘取古籍中的词语去抒情言志,其作用是“举事以类义,授古以证今”。诗中用典往往具有一种暗示或比喻的作用,从而使诗中所表达的内容更为丰富,增加感人的艺术效果。

    诗中使用历史典故,给今天的读者,尤其是初学者理解诗意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随着阅读欣赏的深入,只要潜心攻读,逐渐积累,我们就会掌握一定数量的典故性词语。这样,再读起诗词作品来,就会感到顺畅得多了。

    从汉语修辞角度上说:“典故性词语”往往是以“借代”词格的形式出现的。如宋人沈义父《乐府指迷》说:

    炼句下语最是紧要:如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顺用“红雨”“刘郎”等字;如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事。又用事,如曰“银钩空满”,便是书字了,不必便说书字;“玉箸双垂”,便是泪了,不必更说泪。如“绿云缭绕”,隐然髻发;“困便湘竹”分明是簟;正不必分晓如教初学小儿,说破这是甚物事,方见妙处。

    沈义父的这种观点不无偏颇之处,但他举出的“红雨”“刘郎”“章台”“灞岸”“银钓”“玉筋”“绿云”“湘竹”等就是本文所要谈的典故性词语。有一部分常用的典故性词语,读者是应该掌握的,如:

    地  名:阳关、桃源、武陵、新亭、渭城、蓬山、巫山、南浦、章台、秦楼、长门、昭阳、东篱、三径等。

    人  名:卫霍、管乐、仪秦、巢由、稷契、萧曹、季鹰、夷甫、绿珠、文君、小蛮、樊素、婵娟、莫愁、沈腰、潘鬓等。

    物  名:丹青、菰羹、鲈脍、玉筋、豆蔻、鸡黍、鱼雁、青鸟、红豆、双鱼、南冠、吴钩、并刀、萤雪等。

    典故性词语往往成为某事物的代称了,如“烽火”“狼烟”“干戈”指代战争;“黎元”“黎庶”“元元”“黔首”“布衣”“白衣”指代“平民百姓”。这些词语皆出自古代典籍,一直袭用至今。请看以下诗例: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杜甫《奉先咏怀》)

    铁衣远戌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高适《燕歌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

    壮岁旌旗拥万夫,银襜突骑渡江初。(辛弃疾《鹧鸪天》)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

以上六例皆以服饰冠巾指代如类人物,“纨绔”指豪富子弟,“儒冠”指书生;“长缨”指高官显宦,“短褐”指平民;“铁衣”“貂锦”“银襜”“兜鍪”皆指代战士,都是以物代人。再请看: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杜甫《奉先咏怀》)

    “杜康”是人名,代酒。伊世珍《嫏環记》:“杜康造酒,因称酒为杜康。”“蚩尤”是上古神话中的人物,传说他同黄帝作战,曾作大雾来迷感对方。这里“蚩尤”是雾的代称。以上两例皆以人代物。

    古诗中“娥眉”“裙钗”“粉黛”“巾帼”指代美女;“秋娘”“谢娘”“萧娘”“吴娘”等是美女的泛称;“玉郎”“沈郎”“潘郎”“檀郎”等是美男子的泛称。

    有些历史人物已成为后世某种典型人物代称,如西汉人冯唐,才学很高,但年岁很老了,还未能受到重用。“冯唐”就成为有志难伸,怀才不遇的代表了: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左思《咏史》之二)

    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曹邺《捕鱼谣》)

    再如汉代名将李广善骑射,恤士卒,战功卓著,威震边塞,但终身未封侯。“李广”就成为中华名将的代表: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就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还有一些词语成为某种事物的代用词,如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倾国”一词出自《汉书·外戚传》,后来这个词成为绝代美女的代称。姜夔《踏莎行》,“分时又向华胥见。”“华胥”一词出于《列子·黄帝》,后成为梦的代用词。

古代诗人常在诗作中,或以人事喻物,或以物喻人事,也形成了风趣横生的典故性词语,请看苏轼的两句诗:

    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诗题为《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读了诗题便令人忍俊不禁。“青州从事”是以官名代美酒,典出《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乌有先生”是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中虚拟的人物,《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这两句诗可参看诗题,意为:“想不到阁下口惠而实不至,诱人的六瓶美酒竟然化为乌有了。”再如黄庭坚的《戏呈孔毅父》: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管城子”是笔的别称,典出韩愈的《毛颖传》:“秦皇帝使(蒙)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孔方兄”是钱的别称,因当时铜钱中有方孔,故称钱为“孔方兄”。又如张鸣善的《水仙子》:

    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歧山鸣凤”、“南阳卧龙”、“渭水飞熊”分别指代明君贤相周文王、诸葛亮和吕尚,作者把“五眼鸡”、“两头蛇”、“三脚猫”等丑陋卑劣的怪物同安邦定国的栋梁联系在一起,尖锐地嘲笑了当时所谓的“英雄”不过是一群招摇过市的丑类。无论以人事喻物,还是以物喻人事,皆生动诙谐,意新语工。

    典故的范围很广,来源也是多方面的,再加上典故的词型是不固定的,如历史人物姓名的典故性词语就有许多是不规范的,这就给读者查找典故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姓与名错举:“曹勃”(指曹参、周勃)、“周贾”(指庄周、贾谊)、“彭胥”指(彭咸、伍子胥);人名不说全称:“玉环飞燕”(指杨玉环、赵飞燕);人名并举:“蛮素”(指小蛮、樊素)等。这就要利用《佩文韵府》《渊鉴类函》《骈字类编》等类书,来查找典故的出处,弄懂它的含意,才能准确地理解这些典故的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典诗歌常用典故
诗词典故和意象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常用典故40例
常用古典诗词之典故、起源、意象(七)
【国学】古诗词常用典故、水意象、知识清单
【引用】不可不知的古代文学典故(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