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承传统不是放大陋习
环境保护部的监测数据显示,除夕夜至大年初一,因燃放鞭炮,多个城市空气中的污染物迅速大幅增加,直接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据了解,燃放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这些有毒有害气体是无形的“杀手”。(2月6日北京日报)

  除了空气被污染,还有因燃放鞭炮引发的火灾和人身伤害。来自公安部消防局的消息,2月2日零点到2月3日上午8点,全国共发生火灾5945起。燃放烟花爆竹不当是导致火灾发生的主要因素。另外,燃放鞭炮留下的纸屑,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仅一个上海市区,就有一千几百吨之多。噪声侵扰,环境污染,消防队通宵达旦的戒备,被爆竹炸伤者的呻吟……而所有这些,居然就是为了一个所谓的“年味”——“禁放”被口诛笔伐,理由就是没有了鞭炮的春节不能叫春节。

  过年放鞭炮,确是传统风俗。然而且不说诸多传统风俗是彼时社会的产物,因为当时低下的生产力、不发达的科学技术,决定了古人只能用那样的方式祈福避祸。而时至今日,谁还相信世上有一个叫“年”的怪兽,需要放鞭炮吓走它?更何况老祖宗放鞭炮,会像今天一样,仅一个城市就有千余吨爆竹纸屑吗?会像今天一样通宵达旦地放,不让人睡觉吗?老祖宗彼时的鞭炮,装的火药少,不像现在鞭炮的力量很大,让人感觉像炮弹一样,电闪雷鸣,惊天动地,更像在打仗。老祖宗彼时的鞭炮,会烧了央视配楼,沈阳万鑫大厦吗?

  与其说今天一些人毫无节制的放鞭炮是在品尝“年味”,不如说是在放大陋习。鞭炮成了一个放大陋习的道具,放大之中,“年味”其实已经没了,甚至连趣味也已经没了。如果说没有了鞭炮的春节不能叫春节,那么放鞭炮变成了“狂轰滥炸”,春节就像春节了吗?耐人寻味的是,与城里放鞭炮的变本加厉形成鲜明反差,在不少地方的农村,鞭炮却在淡出。农民们认为,鞭炮既费钱又危险,没多大意思了。在农村,从无“禁放”一说,然而没有任何束缚,农民们却选择了与爆竹告别——有人说城市的“开禁”是顺应了民意,那么农村的“告别”,不也更真切地体现了民意吗?

  “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不同”,岂能“俗一统”?民俗的产生、演变及消亡是一种自然现象,刻意去“保卫”,留下有形无神甚至有害无益的“空壳”,那是自欺欺人。如果一举一动皆是旧时习俗的“味道”,那么我们岂不是变成了新舞台上的旧道具?不想说“不放不行”的民意是如何苍白,然而鞭炮在农村淡出,农民“能放也不放”,显然更具理性。如果说农民的选择是一面镜子,那么将传承传统异化成放大陋习的城里人是否应当汗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改掉放鞭炮这个陋习有这么难吗?
原创2016:过年该不该禁止燃放鞭炮
关于中国人的爆竹情结
2014年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卷
禁燃是现代文明行动
世界上最长的爆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