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俗与典雅的双重交响:透过宋代社会文化,谈谈南宋小品画为何兴盛

相比宋以往的朝代,宋在国家制度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而宋代国家制度转型催生了'士大夫文化'和'世俗文化'两种迥异的文化形式,也就是'雅'与'俗'二型

在一般认知中'阳春白雪'之'雅''下里巴人'之'俗'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审美品味,但有趣的是,始于三国,兴于两宋的'小品画'不仅题材广泛,受众也极广。'小品画'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市井百姓,都备受推崇和喜爱,可谓是'雅俗共赏'之典范

一、 何为“小品画”

何谓'小品'?

语出自佛教,样本为大品,简本为小品。引申'小品'入书画领域:'小品画'不是特指某种题材或风格的绘画门类,而是以画作的尺幅为标准来界定的画作,其常见的形式也就是人们惯知的'小巧精致'的扇面、斗方和册页

'小品画'多为即兴之作,往往是作者'借物喻情'的兴趣之作。'小品画'注重'意'和'趣',笔法精妙而简练,犹如一首诗篇,笔简意深、耐人寻味。人们常将对'小品画'的鉴赏称为'读画'。文为读,画为赏,唯有画中有文才可读。因而,小品画也成为中国古代绘画当中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 两宋时期“小品画”达到高峰,尤其以南宋时期为最盛

再看'小品画'的发展。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就有记载三国时期'杨修误点成蝇'的故事,由此可推测'小品画'的雏形可以追溯至三国年间。南北朝也有些许画家青睐于'小品画'的绘制。至唐代'小品画'的形式才日渐丰富,但多依附以生活用品的形式存在,终究没有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直到至两宋时期'小品画'才达到高峰,尤其以南宋时期为最盛,画家们开始追求和构思极小画幅的构图。时已有以边角之景入画闻名的'马一角'马远'夏半边'夏圭

南宋 马远《邀月赏梅图》

三、 南宋小品画兴盛:世俗与典雅的双重交响

究其兴盛之根源,必然离不开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文章将以'南宋'为探究点,结合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探析南宋小品画兴盛的原因。

(1) 小品之雅:画间微透诗书意

帝王之好:宋代'小品画'的兴盛,与上层统治者的喜好有着极大的关系。宋朝历代统治者都对书画颇为喜好,在宋朝皇室大集天下善画之人的社会风气带动下,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市民阶层,开始追捧高雅的绘画艺术欣赏活动

尤其北宋末期,徽宗赵佶酷爱艺术,他还发展了宫廷绘画,广集画家,创造了宣和画院。同时,画院正式成为科举制的一部分,被称为'画学'。予官职的制度,有力的促进了宋代绘画的兴盛。而其中'命题考核'的方式促进了'小品画'的兴盛

南宋绘画评论家邓椿《画继》有记载:'命题诗''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拔得头筹者画的是一人卧于船尾,船夫吹笛。这幅画意指无人渡河,船夫清闲。'竹锁桥边卖酒家'一题,获胜者画小溪木桥,桥后竹林丛生,高挂酒旗。画虽未有酒店,却其意深远,表现了'锁'字的含义,给人以无尽的回味。这激发了画家在创作时以巧妙的构思来加以形象的描绘,也是 '小品画'意趣的发展。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在南宋时期发展极盛,理学讲究'即物穷理',即主张接触事物时要穷尽其理,意指对客观事物的考察和认知。尤其到南宋时期,理学成为正统的哲学,在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上都对人们产生了客观的影响。

受到理学'格物其穷'的影响,画家更加注重观察绘画对象的特征,以写实风格为主。 宋明理学所强调'心性之感'也促使画者融山水、花鸟、界画为一体,并以环境衬托人物活动,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画面构图上也更加有趣味性。因而在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南宋的'小品画'带有真实而精致的艺术表现。

另一方面,宋代在诗词的发展上也达到顶峰。诗词和绘画一样,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文人追求,使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尤其是在苏东坡开创了'文人画'这一诗画一体的特殊形式,将诗词提在画上,相得益彰。由此可窥见宋代优雅精致的社会文化。小品画在此基础上发展,追求意境和细腻,精致地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绘来抒发情感。

(2) 小品之俗:纸上尽显人生味

商品经济发展: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即便战败于金,南宋定都'临安',战乱并没有使经济贫困,反之,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使'宋'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南宋'小品画'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首先,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宋代的服务业都呈现出明显的商品化色彩。以'典雅'著称的艺术作品,也逐渐出现了商品化的趋势《东京梦华录》记载有:'角楼街巷东街北,曰潘楼酒庙,其下毎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这也伴随着市井百姓的经济水平的提高,物质的满足也促使他们开始追求一定的精神喜好,'小品画'也因此在民间逐渐兴盛

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使大量劳动人口和技术南迁极大地促进了南方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纺织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丝织业的繁荣。丝织品也是'小品画'的一个重要载体:如以上乘的书画作品作为缂制的对象制作缂丝(继而制作车屏风等摆件),大件作品耗时繁杂,使得画幅小巧精致的'小品画'深受喜爱。

战乱后画家流入民间:如前文所提,北宋末宋徽宗创立宣和画院,但随着北宋的灭亡,画院画家经过辗转逃亡,逐渐集结于南宋的都城临安,继续为皇室创作。但在流亡的途中,亦很多画师流入民间。

这也促进了南宋时期 '小品画'的创作和发展:一方面,高技的画师们在民间从事书画之事,带动了百姓对于'小品画'的审美和喜好;另一方面,市井的生活百态和多姿多彩也为创作者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灵感来源

(3) 雅俗共赏:文化发展和广泛的社会需求的共鸣

南宋'小品画'的发展是基于其一定的 '文化动因'。首当其冲便是'选贤'。随着科举制度在隋唐的创立和发展,一改过去氏族垄断官僚的做法。到宋朝,科举已经有所放宽:其录取和作用的范围扩大由士族阶层发展至平民阶层。

一方面,这使得宋代的官僚阶层已经从世家贵族转向了文人墨士。文人往往具有极高的精神上的追求和发展,这带动着宋代的价值审美向'典雅'和'精准'靠其。而另一方面,宋代的体制改革让更多的平民阶层走入仕途,这也将世俗的喜好带入'上层',继而也随之而被'上层'所接纳。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物质需求也带动着'小品画'的兴盛。'团扇'为例,团扇不仅在女性阶层、日常礼仪及戏曲舞蹈中使用广泛,甚至连新兴的士大夫阶层,也是有持扇的风尚。团扇可谓是成为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根据吴自牧《梦梁录》的记载,南宋临安有专门制作团扇的'扇子巷'。上至士大夫阶层,下至百姓都有需求的团扇不仅带动手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对'小品画'的传播:'小品画'被广泛应用于扇面内容的制作上

南宋'小品画'的发展离不开其广泛的社会需求,这不仅仅体现在一些小型置物的物质需求上,它也体现在南宋的室内装饰和家具上。

《梦粱录》载:'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挂四时名画,装点店面……向绍兴年间,卖梅花酒之肆,以古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表现时人赏画成为一种风尚。'小品画'大多是用于装饰,实用性较大,也常被制作与屏风(包括但不限于挂屏、枕屏等),这可以在今流传的诸多画作中可以窥见一般。

结语:

在中国古代绘画的历史中,宋代可谓是独特的'转折点',从风格和题材上看,'风俗'题材的大量出现,'文人画'的出现等都促使着宋代的绘画将'典雅'和'世俗'融合,'小品画'就是在这样一个转折点的背景下逐渐兴盛的。'典雅'是士大夫们孜孜追求的精神理想,'世俗'是平民化的体现:'小品画'寥寥数笔,便可引人入胜,典雅之所至;盈盈几尺,便画出市井百态,世俗之所兴。从这样一个'小品画'交融'典雅'和'世俗'的兴盛历程,亦可以看到宋代社会文化成就和进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宋明理学(1---27)
欧洲艺术史:16世纪书评
文艺鉴赏:浅谈石涛绘画的法理之辨——“一画论”,涨知识!
“上接隋唐,下启明清”——宋代儿童题材绘画为何兴盛?
中国古代史丨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 (合集)
“衣冠古国,雅之宋焉”,为何说《清平乐》是场大型的服装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