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太祖诸子之二十二郢王朱栋与伊王朱㰘(附朱楠)

洪武二十一年,五六月对朱元璋来说是个喜庆的日子,因为这两个月后宫中的刘惠妃和葛丽妃先后生下两个儿子。朱元璋很高兴,要知道这一年朱元璋已经六十岁了,这个年纪还能生儿子,不正说明自己老当益壮,身体倍棒,兴奋的朱元璋给这两个儿子取名为朱栋和朱㰘。这两个兄弟虽然不是双胞胎,性格秉性完全不一样,但是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最后结局居然完全相似,同年出生,同年被封为王,同年去世,死后封国被撤。唯一不同的是朱栋无子死后封国马上被撤,朱㰘则是传了几代后,封国被废撤销,最后这两个王爵都没有传到明朝灭,和大明相始相终。

过了三年,朱元璋最后一次分封诸子为王,朱栋被封为了郢王,封地为湖北安陆。朱㰘被封为伊王,封地为洛阳。

朱栋和朱㰘受封的时候才三岁自然不能前往就藩,因此朱元璋提前给他们修好了王府,准备让他们成年后前往,但是朱元璋毕竟年纪大了,他不可能等到儿子长大亲自送儿子就藩了,甚至不能等到儿子长大成人。在洪武三十一年,这兄弟两个刚刚十岁的时候,朱元璋去世了。

父亲去世后,年长他们的十二岁的侄子朱允炆登上了皇位,自然他们就被侄子抚养了。

随后朱允炆开始了削藩,先后处理了五位亲王,最后燕王朱棣反了,开始了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这一切对朱栋朱栋和朱㰘来说无关紧要,因为他们对大侄子朱允炆不是威胁,对四哥朱棣也不是威胁,不管他们谁胜利,他们都能过上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

四年后,朱棣成功夺取了皇位,对所有留在京城没有就藩的弟弟们他一律搁置就藩,因为他是造反当上的皇帝,所以他必须避免未来再出一个造反的藩王,因此从他当上皇帝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开始继承侄子的遗志开始削藩了。

永乐六年,局势已经稳定下来,藩王完全被朱棣控制住了,这些藩王们开始陆续的前往封地。从这一年开始朱栋就和朱㰘分开了,从此两个人再也没见过面,不过他们谁也没想过他们会在同一年去世,做到了同年生同年死。

朱棣对朱栋这个弟弟很关心,也很喜爱,虽然他们之间年龄相差悬殊,但是兄弟感情很好,朱棣对这个弟弟很放心。为此他特意给这个弟弟选了个好媳妇,就是开国元勋武定侯郭英的女儿被选定为郢王妃。

虽然这是包办婚姻,但是朱栋和郢王妃感情很好,他们一起去了安陆,在安陆住了下来,然后生下四个女儿,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一起。在外人看来这应该就是幸福生活吧。可惜的是人生幸福往往时光很短,不幸的是属于朱栋的幸福时光就很短。

不知道是不是不适应安陆的生活环境,朱栋在安陆生活了六年就病倒了,而且病来如山倒,很快就成了重症。远在京城的四哥得知弟弟病了赶忙派了自己身边最好的医生前往,无奈的是朱栋的病已经无药可治了,在永乐十二年十一月,朱栋在安陆病死,享年二十六岁。

朱栋死后,郢王妃悲痛的伏在朱栋的遗体上痛哭,她一方面痛哭丈夫的早逝,一方面哭三个女儿的将来(一个女儿夭折)。按照朱元璋立下的规矩,皇帝或者藩王死后,他身边的嫔妃宫女都要殉葬,朱栋妃嫔不多,那她作为郢王妃肯定要被殉葬,自己死了三个女儿可怎么办。如果朱栋有儿子的话,儿子继承王位对三个女儿又有照顾,可是朱栋没有儿子,也就是说郢王爵位肯定要被废除,那么自己的三个女儿该去哪里呢?怎么才能活下去?

痛哭一番后,郢王妃带着对丈夫的四年和对女儿未来的焦虑走上了绝路,她平静的给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然后交给自己身边的宫人保存,让他们等到女儿长大了之后交给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母亲长什么样子,随后就自杀了。

郢王病死,郢王妃自杀的消息传到京城后,朱棣听了很伤心,他宣布辍朝十五天,也就是说自己因为悲痛十五天不上朝,这在明朝很少见,因为之前也有兄弟死,朱棣最多也就辍朝三五天就完了,这次直接半个月,可见朱棣对这个弟弟的去世还是很伤心的。

之后朱棣指示相关部门对朱栋夫妇厚葬,并且宣布郢王虽然因为无子封国撤销,但是他的三个女儿可以继续生活在安陆郢王府,有司按照郢王的待遇照顾他的三个女儿,对于朱栋留下的财产,朱棣下令有司封存,等到他的女儿长大后作为嫁妆返还,朱棣可以说进了一个做哥哥的责任。

朱栋夫妇随后被安葬在安陆宝鹤山上,至此算是入土为安了。不过朱栋死后还是不得安宁,因为朱棣的厚葬指示,使得朱栋的坟墓一直是盗墓贼的重点目标。明清民国时期不算,就解放后发生的盗墓就很多次,盗洞最深达到了八米。随后考古专家对朱栋坟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在发掘后考古工作者惊讶的发现,虽然那么多人对朱栋墓盗掘,但是他们没有一个挖进地宫,也就是说朱栋的坟墓并没有被挖开,里面保存十分完整。最后朱栋墓共出土四百多件文物,不少是国家一级文物,尤其是元青花瓷瓶最为瞩目。

朱栋墓青花瓷

不过在挖掘中也发现了一处极为悲伤的遗迹,在坟墓里面发现六具年轻女子的尸骨,可以肯定这就是为朱栋殉葬的妃嫔宫女,这一发现证实了明朝初年嫔妃为皇帝亲王殉葬的真实性。

朱栋墓出土文物

后人

朱元璋给朱栋这一脉定下的辈分是:“伟闻参望奭,箴诲洎皋夔,麒麟馀积兆,奎颖晔璇玑”。

朱栋只有三个女儿没有儿子因此这个辈分没有沿用下去。朱栋的三个女儿一直生活在安陆郢王府中长达十五年直到宣德年间。

当时的皇帝朱瞻基的弟弟梁王朱瞻垍成年了要离开京城前往封地。可是朱瞻基不想给弟弟花大价钱盖房子,于是瞄上了没有藩王的安陆郢王府,如果直接把郢王府改为梁王府不仅省钱还省事,不过郢王府还有三个堂姑住着,人家爹妈早逝,这要是给赶出去,自己当皇帝的面子保不住怎么办呢?最后朱瞻基想了一个主意,光明正大的把三个堂姑弄出郢王府。他先是和大臣们表示郢王没有后代,他的家属现在还留在安陆,我想把他们迁到南京,这样供养比较方便,怎么样?这件事和大臣们无关,自然乐的奉承夸赞皇帝仁慈,这样做最好。随后朱瞻基册封三位堂姑为光化郡主、糓城郡主、南漳郡主,迁往南京。

不久之后朱瞻基看三位堂姑年纪大了特意给他们找了婆家,但是在操办婚礼中,朱瞻基发现了当年爷爷封存的朱栋的遗产,这些遗产曾经说明等三个女儿成婚就要给他们的。可是朱瞻基看到郢王那么多遗产居然干了件不地道的事把这些遗产自己私吞了。南漳郡主一直记得这件事,在成婚后多次找朱瞻基要这笔遗产,朱瞻基每次都含含糊糊说蒙混应付过去了。这一蒙就是二十多年,等到朱瞻基的孙子朱见深当皇帝了,南漳郡主还在为申请找回父亲的遗产奔波。她多次上书朱见深说明事情的原委,朱见深其实知道这笔钱的去向,可是他怎么好说出口这钱是让自己爷爷私吞了,只好说时间太长,已经无法查找了,虽然专门拨出一些钱给南漳郡主了事。

这里说一件奇怪的事就是朱栋的封地安陆和旁边德安,这两块地方现在都改了名字,安陆改名钟祥,德安反而改名安陆了。这两个地方在明朝简直成了皇子们的噩梦,皇子最不愿意来这两个地方。

明朝皇子的噩梦安陆府德安府

为什么明朝皇子那么不想来安陆呢?就是因为全部封到安陆和德安的藩王最终面临的都是无子或者其他原因封国撤销,无法延续下去。

永乐年间,朱栋封郢王,就藩安陆,永乐十二年去世,年二十六,无子,封国被撤销。

宣德年间,朱瞻垍封梁王,就藩安陆,正统六年去世,年三十,无子,封国被撤销

正德年间,朱佑榰封寿王,开始封到四川保宁府,但是太远了,于是改封到安陆的隔壁德安,嘉靖二十四年去世,年六十四,无子,封国被撤销。

嘉靖年间,朱载圳封景王,因为安陆是嘉靖的老家龙兴之地被升级为承天钟祥府,所以封到隔壁德安府,嘉靖四十四年去世,年二十八,无子,封地被废。

和上面四位不同封国被撤销的就是兴王朱佑杬,一开始他的哥哥明孝宗要封他到德安,但是他主动要求到安陆。正德十四年去世,年四十三岁。他一共有两个儿子,但是最后只活了一个儿子朱厚熜,朱厚熜还没当上兴王就被选为皇帝,就是嘉靖皇帝,兴王王位自然无人继承于是就被撤销了。

之后一直到明朝灭亡,安陆和德安再也没有一位皇子被封到这里。

伊王朱㰘是朱元璋六十岁上出身的老儿子,他只比二十四哥朱栋小一个月。俗话说老人最疼爱的子女就是“老儿子大孙子”,朱允炆摊上了大孙子,因此最后得到了皇位,朱㰘摊上了个老儿子因此得到了晚年朱元璋的喜爱,这一点从朱元璋给他的封地就可以看出来。

洛阳是中国的古都,虽然从五代之后再也没有朝代从哪里建都,但是上千年的都城气质不是说没就没得,如果不是特别喜爱这个儿子,是绝对不可能让他前往洛阳的。

洛阳

洪武二十四年,朱㰘被封为伊王,王号来源于洛阳边上的伊水,同时封地被定为洛阳。

封王对年幼的朱㰘来说没有什么感触,因为他并不懂这些,他只是个小孩,在宫中快乐的长大才是他每天要想的事情。然而当他十岁的时候他再也不能正常笑出来了,他的父亲朱元璋死了,他的母亲葛丽妃则被殉葬,一瞬间朱㰘就变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了,从这一刻起朱㰘他就彻底变了,再加上靖难之役爆发后,朱㰘和他的哥哥们一样都留在了南京不得就藩,这场叔侄大战,骨肉相残使得心理受到严重摧残的朱㰘彻底明白了皇权的可怕,从此他过上了及时享乐,为所欲为的生活,到他成年后,他就成了朱元璋儿子中最顽劣的儿子之一,并且他的这股顽劣完全遗传给了他的后代从而造成了伊藩成了明朝口碑最差的宗族,最后被嘉靖皇帝终结。

四年后朱棣上台后对自己的弟弟们大加赏赐,朱㰘也获得了不少赏赐,对这位最小的弟弟,朱棣作为兄长履行了父亲的职责,为他制作该有的仪仗,成年时为他行冠礼,并且亲自为他安排婚事,总之朱棣把该干的事都干了然后在永乐六年让他去洛阳生活。

然而谁也没想到在南京好好地遵纪守法的皇子到了洛阳后居然成了恶霸,把一个好好地洛阳祸害的不轻。

由于朱棣对藩王的管控很严,所以在永乐朝出去的藩王基本上都失去了用武之地,除了吃喝玩乐也就没什么事干了。朱㰘不喜欢吃喝玩乐,这样的人生实在没有乐趣,他不喜欢住在王府里,于是拿着刀剑跑到城里还有郊外纵马奔腾,要是遇到人不躲避自己,举起刀剑就砍。即使不出王府,他的取乐方式也不一样,他将王府里的男女扒光衣服削去头发,男女混在一起,看大家出丑以此取乐。同时其他的压榨百姓,欺男霸女这类的事他也么少干,总之是劣迹斑斑。

朱棣得知弟弟的所作所为后,多次下旨训斥他,但是他根本就不听,该怎么过怎么过,大臣们也一再请求皇帝处分伊王。但是朱棣都拒绝了,朱棣之所以拒绝是因为朱㰘虽然没干过好事,但是他并不贪图皇位,这样的人还是留下的好,同时朱棣对兄弟还是稍微有感情的,这个最小的弟弟从小没了爹妈,自己也不好处理否则也对不起老爹。

永乐十二年九月,朱㰘在洛阳结束了胡来的一生,比他的二十四哥朱栋早去世几个月,享年27岁,或许死亡才是他最后的解脱。

朱㰘死后大臣们还是不想放过他,表示伊王生前作恶过多,应该追废为庶人葬以庶人之礼。朱棣在考虑之后 决定还是按王礼安葬,不过赐给的谥号是“厉”,这是个十足的恶谥,朱㰘最终以这样的方式盖棺定论。

后人

朱元璋给朱㰘定的辈分是:“颙勉諟訏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

朱㰘死后他的子孙承袭了他的伊王爵位,不过整个伊王家族也是恶霸多好人少,大多胡作非为,皇帝基本上就是睁一眼闭一眼,最终到了第六任伊王朱典楧时代,上百年积累的矛盾终于爆发了。

朱典楧为人凶残,对待下属即位残暴,动辄大骂殴打致死。同时他还不顾朝廷的禁令干涉地方事务,他把洛阳视作自己的天下,凡是不顺从自己的官员他都想方设法把这人赶走,同时对路过自己封地而不来拜见自己的官员,他大摆王爷架子,破口大骂拦截,直到他过足了瘾才放人离开,如果官员主动前来拜见,他也是一顿臭骂,为了扩建王府,他霸占了郎中陈大壮的住宅,最后将陈大壮活活饿死,甚至于同宗的郡王郡主的府邸包括洛阳的公共设施监狱寺庙他都给霸占了,前后占了五条街道修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王府。永宁知县谢鲁看到伊王这样胡作非为想向上级汇报,没想到走漏了风声,朱典楧大怒公然将朝廷命官逮到王府前进行惨无人道的拷打,他的这些所作所为弄得官员们和宗族一个个对伊王恨之入骨。

同样在朱典楧眼里洛阳的百姓根本就不是人,朱典楧看到洛阳当地富商吴江非常富有,于是使用各种手段,利用当地被他胁迫的官员对吴江进行敲诈,最后从吴江那里勒索上万的银两,一下子让自己的腰包鼓了起来。此外朱典楧还贪图女色,他公然下令将洛阳城门关闭,然后在全城搜捕十二岁以上的女子,前后抢了上千名无辜女子,甚至于手下官员的妻女、自己妹妹的仆人都抢了来。他将漂亮的留在自己身边充作自己的妾室丫鬟,不喜欢的则让女子的家人拿钱来赎,没有钱的则让他们留在王府里充作不花钱的奴隶,让他们日夜干活,最后不少女子被折磨而死。

朱典楧在洛阳无恶不作激起了洛阳官员百姓的集体不满,虽然他权势大,一手遮天,对反对他的人无比凶残,但是仍然有正义之士不怕他报复,多次上报。

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对这些远支宗室本来懒得管,但是多次接到告发伊王的检举信后,他不能不出面了,于是派人去洛阳调查告发内容是否属实。

很快调查团回复一切属实,嘉靖皇帝看在老祖宗朱元璋的面子上削去了朱典楧三分之二的俸禄作为惩罚,并且让他将拆掉违建,放掉抢掠来的女子,这件事就算完了。

这个惩罚十分的轻,按照朱典楧的罪行杀了他都不为过,如果换做别人估计得感谢祖宗保佑。可是朱典楧估计在洛阳当土皇帝当惯了,目空一切,在他看来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似乎根本就忘记了在北京还有一个皇帝,压根就不把嘉靖的圣旨放在眼里,公然骂圣旨只配当糊窗户的纸。

​ 朱典楧的态度陵嘉靖皇帝很愤怒,于是他召集大臣商量怎么处置伊王。大臣们全部认为伊王作恶过多,不知悔改,应废除王位,禁锢高墙。

嘉靖表示同意,随后朱典楧和他的儿子被抓捕废为庶人,囚禁在开封,伊王爵位取消,伊王的族人全部交给周王代为管理,至此在洛阳横行霸道一百多年伊王彻底消失,大多数伊王的子孙从此低调的生活着,直到明朝末年天下大乱,伊王后人逃难四方从此隐姓埋名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朱楠

朱楠是朱元璋最小的儿子,第二十六子,他出生在洪武二十六年,不过他只活了一个多月就夭折了,因此朱元璋没有给他封王,也没有给他制定辈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皇子最害怕的地方,被分封到这里的藩王都无法传承下去
明朝在湖北封了10个藩王,结局都怎么样?
无嗣除封——明朝那些因为无后被除封的亲王
明朝第一恶霸:强抢民女一千多人,无恶不作,皇帝却没有杀他
明世宗(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明朝第一恶霸:强抢民女一千多人,无恶不作,皇帝却不杀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