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保胃健康 | 冬天进补前,先喝好这道汤
今天是立冬,我们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一到冬天,大家就知道进补的季节到了,所以趁着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冬天补前的一些注意事项

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因此每年立冬这一天,劳动了一年的人们,都会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因此便有“立冬补冬,补嘴空”的说法。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来看,冬天确实是进补的好时节。因为进入冬季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消耗相对减少。冬令进补可使营养物质转化成能量储存于体内,供机体所需,从而达到扶正固本的效果。所以,各种进补的膏方应运而生,如滋阴补肾膏、补血养肝膏等等广泛应用。

01 立冬进补有讲究

《内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补法是利用中药的偏性来纠正人体中阴阳气血不足的疗法。进补的目的是调理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各方面的不足,使机体阴阳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平衡是中医养生和治病最基本的主体思想,若补其有余,实其所实,往往会适得其反。徐灵胎曾谓:“病未去而用人参,则非独元气不足而病遂固,诸药罔治,终无愈期。”说的就是不当补而补的危害。故进补的首要前提就是身体有虚,需要调补。

其次,进补当要以辨证论治为纲。人的体质各异,男女老少有别,而人参补气,黄精滋阴,鹿茸壮阳,阿胶补血,各有不同;服补品当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如精神倦怠,汗出气短等气虚者,宜服补中益气汤以补其中气;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血虚者,可服归脾汤以补其气血;潮热盗汗,口燥咽干等阴虚者,当进六味地黄丸以补其肾阴;四肢不温,阳萎早泄等阳虚者,可用右归丸以补其肾阳,等等。

02 脾虚夹湿者如何补?

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人们由于频饮冷饮,常食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对于脾胃虚弱者贸然进补,不但起不到进补的效果,还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出现腹胀、厌食、口臭、腹泻等症。所以,立冬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调理好脾胃,比如说进补膏方前往往需先服用健脾祛湿开路方,这些方往往是由党参、黄芪、五指毛桃、白术、茯苓、扁豆、薏苡仁、陈皮、莲子、山楂等组成

我们所处的岭南地区,地理与气候环境决定了人体多湿;加之空调、冷饮的泛滥,很容易损伤脾胃阳气,所以岭南人多脾虚夹湿。如果进补时骤然滋阴补血,服用阿胶等滋腻之品,只会起到反作用。

所以,对于脾虚夹湿者,要先健脾祛湿,脾胃运化功能好了,进补的效果才会显著。下面给大家介绍几款适合脾虚夹湿者常用的食材和药材。

■ 党参

常常看我文章的人应该都知道,我最常推荐的就是党参。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作用,常常用于治疗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虚热消渴。当然,党参最首要的作用就是补气、健脾益气,治疗脾胃气虚证。

■ 黄芪

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特别适合脾胃气虚、气虚水肿、表虚自汗、气血两虚者服用。除了处方入药、煲汤调理外,还可以泡水代茶饮。

■ 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性平微温,味甘,归肺、脾、胃、大肠、肝经。具有益气健脾、祛痰化湿、舒筋活络的功效,常用于肺虚痰喘、脾胃气虚、肢倦无力、食少腹胀、水肿、带下、风湿痹痛、腰腿痛等症。

■ 白术

白术是“健脾益气燥湿第一要药”,其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所致的饮食减少、脘腹虚胀、倦怠乏力、呕吐泄泻、痰饮水肿、表虚自汗、胎动不安等。

■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入脾、肾、心经。有淡渗利湿、健脾宁心的作用。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分四季都可用。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可以用治湿兼风、寒、热所致诸疾,更可治脾肾虚致湿。例如,治疗风湿所犯,可与祛风药如防风同用;治疗寒湿困阻,可与祛寒药如桂枝同用;治疗湿热所困,常与清热药如黄连同用……等等。所以,茯苓有"四时祛湿神药"之称

■ 白扁豆

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入脾、胃二经。具有健脾、祛湿、消暑的作用,常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久泻痢疾、妇女带下、小儿疳积,以及夏秋季感受暑湿之邪引起的呕吐、胸闷、腹胀、泄泻等证。炒过的白扁豆温性更大,有暖脾胃、祛水湿的作用,祛湿的同时不伤脾胃。

■ 薏苡仁

薏苡仁性凉,味甘、淡,入脾、胃、肺经。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止痛、清热排脓的作用。《本草新编》中记载:“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而祛湿名方“参苓白术散”里就有薏苡仁这味药。

■ 陈皮

陈皮性温,味辛、苦,归脾、肺经。具有健脾理气、燥湿化痰的功能,用于治疗咳嗽、腹胀、胃脘疼痛、消化不良等疾病。陈皮气香宣散,可升可降,同补药一起用则补虚,同沉降药一起用则沉降,跟不同食物的搭配,不但可以放大功效治疗百病,还能做成药膳。

‖ 食疗方推荐

五指毛桃茯苓汤

材料:五指毛桃30克,茯苓20克,鸡半只,姜3片(2人份)

做法:将鸡焯水,药材洗净,一同放入砂锅中,大火烧开后关中小火煲1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祛湿,攻补兼施。

适合人群:脾虚湿困者,多见腹胀腹痛、食欲下降、口甜口腻、头身困重、大便溏烂、舌淡,苔厚腻等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冬天养生有讲究,喝这道汤养好脾胃再进补~
冬至后进补、补不进去?5碗汤,专调脾胃各种“虚”!
湿气有不同 祛湿分体质
湿气最重的长夏时节,这三个食疗方可以经常吃吃!
它们才是健脾养胃高手,专调脾胃各种虚,长寿老人都爱吃
天气潮湿多雨,脾虚的人如何“补”?5碗汤,专调各种脾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