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瓷器界,古人的色彩搭配都玩出花来了

你觉得世界上最好看的颜色是什么呢?

相信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最好看的颜色是中国的传统色。

典籍《尚书》中提到:“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 赤、黄、青、黑、白,这五正色是中国传统色的基础。

中国五正色与五行中的土、木、火、水、金相联系

中国的传统色都是从五正色衍生而来,蕴含着中国古人深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调和出千里江山变幻无穷的颜色,形成了极致的东方美学。

“好色”的中国古人,将文风雅劲执着于色彩,各个色彩的称谓可谓花样繁多,比如韶粉、窃蓝、妃红、青黛、朱颜酡、东方既白、远山如黛、青梅煮酒、苍烟落照……这些称谓听起来真是充满东方韵味,优美又浪漫。

有人说,中国最美的色彩在瓷器上,古人在水、土、火之间寻找到微妙的平衡,捏造出千色万彩的瓷器世界。

从俏丽的胭脂色、到幽淡的天青、到清冷的月白,古人将自然的色彩幻化于瓷器上,构筑了中国美学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下面,三毛将通过历代一些颜色釉瓷器(主要是单色釉瓷),带你领略中国传统的色彩之美,一同走进古人的审美世界。

红色篇

清 雍正 胭脂红釉盘 故宫博物院藏

胭脂红釉亦称“蔷薇红”、“洋金红”、“玫瑰红”,是一种低温釉彩。它包括釉和彩两种:一种是浓艳的粉红釉,因色若胭脂而得名,始见于康熙晚期,流行于雍正时期,施釉较薄,色调较鲜艳;另一种是指绘画于粉彩器上的桃红色,多用于花卉图案上,绘工精致,笔触细腻。

清 雍正款 霁红玉壶春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霁红釉,亦称宝石红,为铜红釉品种之一,因釉色中闪烁出红宝石一样的色泽,故名。创烧于明代宣德景德镇窑。霁红瓷器烧制难度很高,在古代成品率极低,一般用作祭祀用器,所以又称“祭红”。霁红瓷器晶莹玉润,呈现出高贵、雅致的桃红色、具有独特的“透非薄”、“红而雅”、“细且精”的美感。

清 康熙 豇豆红釉菊瓣瓶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豇(jiāng)豆红釉,一种创烧于清康熙时期的名贵的高温铜红釉,因其色调淡雅宜人,呈深浅变化的粉红色,有时掺杂绿斑或色晕,恰似豇豆色泽,故名。又因其浅红娇艳似小孩脸蛋、如三月桃花,所以它还有“桃花片”、“美人醉”、“娃娃脸”等美名。

青色篇

北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故宫博物院藏

天青釉,本义是指深黑而微红的颜色,在陶瓷釉色中,则是青瓷釉色的一种。柴世宗对天青色的定义是“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天青是有点偏灰的青色,是一种似蓝非蓝,似绿非绿的中间色,这种中间色柔美大气,给人自由的遐想空间。天青色瓷器釉色温润柔和,在半无光状态下看起来就像是羊脂玉。

元代 广寒宫影青釉瓷枕

影青釉,是对青白瓷的一种形象称谓。因其釉色介于青与白之间,青中带白,白中闪青,且胎体较薄,烧成温度高,所刻纹饰于迎光处内外清晰可见,故名影青。影青创烧于北宋,最主要的烧造地点在景德镇的湖田窑。青瓷是青白中带有一点深浅不一的浅湖色,晶莹润彻,透明性强。

清 雍正粉青釉双龙尊

粉青釉,因釉色青绿之中显粉白,有如青玉,故名。粉青的颜色似淡青湖水,给人一种柔和明净之感。粉青釉为南宋龙泉窑制,是龙泉青瓷弟窑主要釉色之一

绿色篇

清 雍正 秋葵绿釉如意耳瓶 故宫博物院藏

秋葵绿釉,是清雍正时期创烧的一种低温淡绿釉,颜色呈浅绿色泛黄,色调淡雅柔润如同秋葵花之色,故称“秋葵绿”或“湖水绿”。乾隆时仍在生产。

明 嘉靖 瓜皮绿釉暗划云凤纹尊 故宫博物院藏

瓜皮绿釉,一种低温铜釉,绿中闪青,类似西瓜皮的颜色,故名。瓜皮绿釉出现于明代中期,到了清康熙时期有了较大发展。

清 孔雀绿釉胆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孔雀绿釉,一种呈色翠绿透亮似孔雀羽毛的低温色釉,又称翡翠釉、吉翠釉,最早见于宋代磁州窑,釉色有深、浅两种。明代正德时期孔雀绿釉的烧制达到鼎盛阶段,色泽青翠鲜艳。清代康熙年间孔雀绿釉极为盛行,釉色深重葱翠,也有的色浅淡而鲜艳。(有些孔雀绿釉绿中带蓝,所以又有人称之为“孔雀蓝”)

黄色篇

清 乾隆款淡黄釉盖盒 故宫博物院藏

淡黄釉,由淡黄彩发展而来,淡黄彩最早见于康熙时从西方进口的珐琅彩料中,属于低温釉上彩,雍正时对其稍加改进,用来烧造淡黄釉瓷器。

清 雍正款黄玻璃椭圆形水丞 故宫博物院藏

鸡油黄釉,因其质色如新鲜的鸡油,鲜嫩柔和,故名。鸡油黄色玻璃呈色极不稳定,色泽纯正者甚少见。

清 雍正 鳝鱼黄釉钵 故宫博物院藏

鳝鱼黄釉,又称鳝鱼皮,是一种黄、绿相间而偏黄的结晶釉,因其色如鳝鱼皮而得名,俗称“鳝鱼黄”。比较常见于清雍正、乾隆时期的官窑制品。

蓝色篇

清 雍正 天蓝釉双龙耳瓶 故宫博物院藏

天蓝釉,又称湛蓝色,是指淡淡的蓝色,介乎蓝色和深蓝色之间的一种颜色,因类似晴朗的天空的颜色而得名。

清康熙 洒蓝釉描金花卉纹带盖糊斗 故宫博物院藏

洒蓝釉,又称“雪花蓝釉”。明宣德时景德镇所创,清康熙时烧制成熟。是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蓝釉汁水,吹于器表,形成厚薄不均、深浅不同的斑点;所余白釉地仿佛是飘落的雪花,隐露于蓝釉之中。

明 嘉靖 霁蓝釉梅瓶 故宫博物院藏

霁蓝釉,又称“积蓝釉”、“祭蓝釉”、“霁青釉”。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又有人称之为“霁青”。

白色篇

明 永乐 甜白釉划花缠枝莲纹梅瓶 故宫博物院藏

甜白釉,明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烧的一个白釉品种,其特点是白如凝脂,素若积雪。之所以称“甜”,是因其洁白的釉色给人一种甜美之感。又有人称其为“填白”,是指在此白瓷上可填彩绘画。

北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故宫博物院藏

月白釉,指白色在月色下呈现的一种极淡的非青非蓝的颜色,不同时期深浅略有不同,基本介于淡蓝与中蓝之间。

元 景德镇窑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卵白釉,是元代景德镇窑新创烧的一种高温釉,因釉色似鹅蛋,呈现白中微泛青的色调而得名。

紫色篇

宋 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 故宫博物院藏

玫瑰紫釉,像紫玫瑰那样的颜色,是宋代钧窑创烧的一种窑变釉。这种釉色绚丽多彩,斑驳瑰丽,红、蓝、青、紫相映成辉。

明万历 淡茄皮紫釉暗划云龙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茄皮紫釉,最早在唐三彩和辽三彩中出现。始烧于明弘治时期,色泽光润,釉色有深浅两种色调,深者如熟透的茄皮,浅者似将熟的茄皮。

黑色篇

清 雍正 乌金釉碗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乌金釉,黑中带着点银灰色,始于明代成化年间,以清康熙朝作品为代表。这是我国名贵的色釉之一,是在建窑,黑定的基础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光润如黑漆一样,明亮的黑釉。

中国古人对颜色的命名,不仅传达了最真实的自然之美,还从字里行间揉捻出细腻的温柔。每一种取自自然的色彩与隽永清秀的名字,都蕴藏着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情趣。

古人把色彩搭配玩出了花样,当中国传统色彩化身为瓷器的衣服,我们看到了独特的中式美学和文化内涵。

中国瓷器绚丽多次,除了单色釉瓷,还有丰富多样的彩瓷,比如唐三彩,又比如青花瓷为代表的彩瓷有五彩、斗彩、素三彩、釉下三彩、珐琅彩、粉彩……等等。

除了上面提到的瓷器中常见的颜色釉,你还喜欢哪种颜色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光十色的正德颜色釉赏析
古瓷的各种釉色大全
成化瓷器或掀新一轮收藏热 藏家须知鉴定方法
单色釉:返璞归真的简约美学
黑白釉,最极致的“釉”惑!
故宫博物院藏部分高古陶瓷(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