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兄友弟恭——东西罗马帝国的分裂及两罗马的关系

公元395年,狄奥多西大帝驾崩。罗马帝国东部交付于长子阿卡狄乌斯,西部交付于次子霍诺留。后世也常因此来作为罗马帝国分裂的标志。但正如奥罗修斯所云,霍诺留与阿卡狄乌斯共同治理帝国,仅仅是分配了他们的坐席。由此观之,罗马帝国仅仅是出现了两名统治者而非是两个独立的国家。但由于帝国东西部不平衡的政治经济发展,使得东西部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在西罗马帝国短暂的国祚下,两个罗马之间的关系常被人忽视或者刻板化,但事实却非如此。而两个罗马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分为前期的倾轧到后来的扶持以及最后对西部现状的默许。那么,两罗马的关系是如何发展的呢?

狄奥多西一世

罗马帝国的分裂

第一阶段:两个宫廷间的倾轧

首先来是两个宫廷的倾轧,这源自于狄奥多西王朝的兄弟霍诺留和阿卡狄乌斯的私人关系(以及他们的摄政)。395年,狄奥多西在米兰撒手人寰,将年幼的霍诺留托付给了曾随狄奥多西东征西讨的斯提里科。由此狄奥多西家年幼的两兄弟就都登上了皇帝宝座。但所谓的统治者也是仅有其名:此时,东部和西方的实际权力分别被鲁非努斯和斯提里科操持。二人在东西帝国权势滔天并都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两个儿皇帝。鲁非努斯为了保证自身权利和控制阿卡狄乌斯,先派遣安条克去希腊地区上任,后又让杰洛提乌斯守卫温泉关。

此时,蛮族入侵的浪潮中席卷罗马。对帝国最大的威胁是哥特人。哥特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从2世纪开始定居在达契亚、外潘诺尼亚(今匈牙利,罗马尼亚一带)与黑海北岸的乌克兰大草原。德涅斯特河以东的叫东哥特人,以西的叫西哥特人。与其他的日耳曼各部不同。哥特人的生活地域与游牧民族交往密切,比较重视骑兵,骑兵很强匈奴入侵哥特人领地,公元375年匈人对东哥特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东哥特人开始向西迁移,压迫西哥特人也西迁。在匈人的压迫下,西哥特人于376年申请南渡多瑙河进入帝国境内居住,向罗马帝国要求避难。不久,不堪罗马人压迫的西哥特人即掀起反叛,并在378年著名的亚得里亚堡战役中打死东罗马皇帝瓦伦斯。狄奥多西一世上台后,,他对哥特人采取了游击战术:引诱哥特人出战,然后一支部队伏击,另一支部队扫荡敌后方的妇女儿童,此计导致哥特人于382年投降,狄奥多西招安哥特人 他们被狄奥多西编入军队,西哥特人暂时安分了一阵,然而,随着狄奥多西的去世,哥特人再度蠢蠢欲动。在狄奥多西去世的当年,西哥特人立即反叛,推荐阿拉里克为首领。阿拉里克率领西哥特人进入希腊

哥特勇士

鲁菲努斯令二人放任西哥特人的劫掠活动,使得阿拉里克可以肆意劫掠希腊各城以此使得东部帝国内乱进而取阿卡狄乌斯而代之,而斯提里科也有东进之心。鲁非努斯被斯提里科设计刺杀后,其权势被尤特罗比乌斯取代,为了阻止斯提里科东进,其说服阿卡狄乌斯召开元老院并通过法令宣布斯提里科为公敌。并联络阿非利加总督基尔多背叛霍诺留。因此东西两个朝廷的实际掌权者的不和路人皆知。但两者不和的私人原因并非是导致东西帝国不睦的唯一原因。此外,两位掌权者都希望在对方势力范围内获得利益才导致了罗马人兵戎相向和引狼入室。因此,即便后来尤特罗比乌斯因卷入叛乱被杀。斯提里科和东部也都没有停止自相残杀。而利用两个帝国刀兵相见的阿拉里克则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角色。

西罗马名将斯提里科((359-408

洗劫希腊后,斯提里科希望利用阿拉里克从阿卡狄乌斯手中获得了伊利里亚,但由于蛮族入侵和君士坦丁叛乱的缘故,这一计划遭到搁置。而东帝国则鼓动阿拉里克进攻西部,最终使得阿拉里克进逼意大利下,西部以支付400磅黄金达成合约,原因自然是霍诺留和斯提里科都希望使阿拉里克进攻东部。但其后随着阿卡狄乌斯驾崩和斯提里科被处死,前者使得霍诺留放弃了以武力夺取东部土地(他更热衷去“监护”侄子狄奥多西二世)并解除了同阿拉里克的合约。当阿卡迪乌斯于408年去世后,霍诺留就放弃了与东部帝国作战的打算,并解除了与阿拉里克的盟约。阿拉里克因此要求获得400罗马磅黄金(约合1814千克)作为补偿。遭到拒绝。不仅如此,听信谗言的霍诺留斯以勾结蛮族为借口,处死斯提里科,由于斯提里科在军队中威望很高。他死后,许多部众纷纷投奔阿拉里克。恳求为斯提里科报仇。阿拉里克势力大增,同年,阿拉里克率部围攻罗马城,不克退还。

哥特人的迁徙

410年,阿拉里克再次围攻罗马城,城内奴隶打开城门,放哥特军入城,8月24日,哥特军破城,大掠六日而还。这是自前390年以来,罗马城首次沦陷于外族。影响可以说是极其恶劣。

西哥特人攻陷罗马


这时候两个罗马之间的主要矛盾在于互相进攻以获取更大的既得利益,无论是东部策动北非叛离西部还是西部谋攻东部,其目的昭然若揭。为此,作为统治集团不惜牺牲一部分利益(鲁非努斯为贿赂阿拉里克放任其洗劫希腊;斯提里科威逼元老院同意支付阿拉里克黄金)。在两个帝国都未显疲态之时,各怀鬼胎,包藏祸心。但随着西部帝国的摇摇欲坠,这样的态度也终究会改变。

第二阶段:东部帝国的扶持

首先就是西部帝国的乱局:即便是霍诺留亲政后,西部帝国的局势也并不比斯提里科执政时有所改善。总的来说:外有蛮族入侵,内有将领叛乱。便有着许多挑战皇帝权威的势力抬头。内战蜂拥而起,在不列颠割据的马库斯和格拉提安;在高卢叛乱的君士坦丁三世、乔维鲁斯和之后的阿塔鲁斯;在意大利的阿塔鲁斯;在非洲的赫拉克利安努斯和西班牙的马克西姆斯。而在外部还有在意大利得到斯提里科残部实力壮大的西哥特人的威胁。在如此情况下,霍诺留分别于408年和410年承认君士坦丁三世和阿塔鲁斯为共治皇帝。而最终在霍诺留和继任的君士坦提乌斯相继驾崩后,西部帝国的政治混乱也才刚刚开始。

在经济上,西部帝国显然比东部帝国更为贫穷。例如在东部帝国,埃及行省承担了东罗马的绝大部分税收。而在西部帝国,成大部分税收的是阿非利加,但其财税总收入仅相当于埃及财政的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因此西部比东部更贫穷,更何况在西罗马帝国的统治下,北非并不总是处于服从米兰或拉文纳政府。因而西部帝国无疑要比东部帝国更为贫穷。除税收外。西部帝国再度陷入了经济衰退,征收实物又一次占据了上风。加之蛮族的洗劫、群众运动和内战的破坏并随着西班牙、北非的相继沦陷,西部帝国的经济便更加雪上加霜。

在军事上,西部帝国本来由于莱茵河防线的需要拥有相当数量的边防军和野战军,但随着经济衰退和兵源减少,拱卫西部帝国的军事力量也持续消退。在薪资上,显然此时的罗马军队的待遇已经不能和元首时代的罗马军队你待遇相提并论,晚期帝国的罗马军队生活更为贫困。在其他待遇上,罗马士兵开始像农民和市民一样被束缚在军队中,新兵入伍后,要在身上留下烙印证明自己为军队所有,其子嗣也同样为军队所有。但这只是罗马当局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军队人数的无奈之举,但不可否认的是,军人无疑也成为了军队的奴隶。这也使得罗马人更不想参军入伍甚至选择自残,为此政府立法才得以处理(参考狄奥多西法典第七卷)。在兵源问题上,罗马人陷入了缺少人力的窘境,不止是罗马人没有参军欲望,更是一些大地产者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劳动力剥削而刻意隐瞒或者阻碍征兵活动。最终使得罗马当局开始征税以代替征兵,这样的做法,无疑使得雇佣兵对正规军的竞争更为激烈。而正规军也最终在私人军队和雇佣兵的夹击下消失。

4世纪的罗马军队

伴随着各种蛮族的纷至沓来,由此西部帝国便陷入了足以将自己推入深渊的危机,因此,因此西部帝国无论是权臣还是皇帝都或多或少的求救于东部帝国。而其中最直观的便是,在这之后的许多西罗马皇帝均来自于东罗马帝国支持和任命或者东罗马帝国承认的人。例如登上帝位的瓦伦提尼安三世(435-455在位,此人在位期间,曾爆发著名的沙隆会战)便同东罗马帝国联姻。当帝位第一次空悬时,东罗马帝国任命马约里安和一位蛮族雇佣军长官里西墨为西部帝国的最高军事长官以终止西帝国的内战;马约里安(Majorian)在位期间(457-461),西罗马帝国曾回光返照一段时间,。出身行伍的马约里安曾击败入侵的汪达尔大军,北伐高卢,打败西哥特王狄奥多里克二世(狄奥多里克一世幼子,453-466在位),迫使后者称臣纳贡,几乎收复高卢全境。马约里安任命以为自己信任的将军埃吉迪乌斯作为高卢统帅(后来在苏瓦松自立为王),汪达尔人也遣使求和。

马约里安收复的西罗马领土

马约里安

然而里西默在得到多数罗马元老的支持后发动政变——假意和马约里安会面然后将他拿下囚禁起来,最终经过折磨和殴打,在461年将其斩首。里西默拥立利比乌斯 塞维鲁继位(461-465)后者几乎完全沦为傀儡,马约里安收复的土地也丢了个精光。在塞维鲁去世后,里西默由于北非的汪达尔王国多年来一直对意大利沿岸发动攻掠。由此里西默向东罗马皇帝利奥一世求援,并接受由东罗马指派的皇帝。于是东罗马宫廷决定将出身贵族的安特米乌斯推上西罗马的帝位。4674月12日,安特米乌斯在罗马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两者一开始尚能团结,后来为了争权夺利,又互相攻打。472年,里西默又杀了安特米乌斯,,里西默推举了奥利布里乌斯为新的西罗马皇帝。不过就在同一年内,里西默和奥利布里乌斯都相继死去。此时,原来里西默手下的将领,就推举格利凯里乌斯为新的皇帝。东罗马皇帝利奥一世在得知安特米乌斯被杀之后,准备物色一个新的西罗马皇帝人选。这个人就是尼波斯,他是利奥一世的皇后的侄女的丈夫。也是最后一位正统的西罗马皇帝。利比乌斯·塞维鲁死后帝位再度空悬,里希墨再度求援东帝国后派来的安特米乌斯;以及东部帝国派遣的尼波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西部帝国事务的干预和必要时派遣皇帝等方式,成为了东部帝国常用的支持手段。

东罗马皇帝利奥一世(457-474在位)

此外,还有军事上的支援,主要以联合军事行动为主(即便是共同利益之使然),比较著名的便是安特米乌斯时代的东西帝国联合的袭击北非的行动。利奥一世任命其子希拉克略去埃及募兵,然后率军从昔兰尼加出发,沿海岸线进攻的黎波里塔尼亚和利比亚地区。安米特乌斯也组织舰队向西西里和撒丁岛运兵,最后则是利奥一世的主力军队—由巴西利斯库斯指挥的舰队直取迦太基城。三路大军堪称希波战争结束后,世上最大规模的海陆协同部队。虽然最终罗马人在赫尔马尤姆海岬之战中被汪达尔人击败。但作为进攻主力的东罗马帝国同样消耗甚巨。

由此观之,东部帝国在同样需要筹备防务巩固统治外,皆是在西部帝国求援或是东部帝国受到了共同敌人的切实损害后才会支援西部帝国。因此,这时候的扶持也同样处于东部帝国自身的利益的考量而非是东西帝国罗马人的“情谊”。此外,东部帝国支持和任命并不代表这些皇帝会成为东部帝国的在西部的代言人。东部帝国也不会因某一个皇帝的被杀而问罪西部帝国的权臣打破西部帝国的政治平衡。因此,当西部帝国已经无可挽回时。东部帝国同样很现实的接受了这样的既定事实。

第三阶段:默许灭亡

西部帝国在短时间内领土开始不断地被蛮族国家蚕食,在蛮族入侵和内乱中逐渐瓦解,因而在东部帝国派遣尼波斯攻入意大利时,高卢和西班牙相继被勃艮第人、西哥特人、阿勒曼尼人和苏维汇人占据;北非和西地中海诸岛则被汪达尔人占据;不列颠早已经被放弃;潘诺尼亚被东哥特人控制;北部高卢的罗马军阀也仅是名义上认可西帝国政府,实际上各自为政。因此末期的西部帝国仅剩下意大利本土。对于东部帝国来说,西部帝国被蛮族国家分割的局面已经形成。因此,当欧瑞斯特赶走尼波斯到后来奥多亚克废除奥古斯都·罗穆卢斯后,东部帝国则默许了奥多亚克的行为。因为此时的西罗马帝国和奥多亚克王国已无大的区别,且名义上奥多亚克效忠于东部帝国的芝诺皇帝而占据意大利,一个并没有得到东部帝国承认的奥古斯都·罗穆卢斯。因而东部帝国也更务实的处理东哥特、汪达尔、奥多亚克等蛮族国家的关系。当高卢人希望东帝国派兵收复失地时,东部帝国也并没有作出回应。但值得注意的是,尼波斯仍然占据达尔马提亚,仍沿用西罗马皇帝的称谓并得到东部的承认和一些蛮族国家的名义效忠。但此时西罗马帝国已然只剩下一个拥有帝号的军阀称起的空壳。

蛮族王国

474,尼波斯带着从东罗马带来的大队人马进入意大利,迫使格利凯里乌斯退位。一年以后,尼波斯又被被蛮族将领欧瑞斯特赶出了意大利,后者立自己的儿子罗慕路斯为王,这就是西罗马帝国名义上的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罗慕路斯的帝位除了极少数人外,根本没人承认,基本是个橡皮图章。

东罗马皇帝芝诺(474-491在位 利奥一世的女婿)

至此,西帝国已经无法存在成为了定局,各地的罗马军阀也相继被蛮族国家攻杀。东罗马在此时选择的战略并不是扶持西罗马或是派兵恢复罗马人在西部地区的统治。而是选择承认蛮族国家在西部帝国领土的既定事实,476年,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在东罗马皇帝芝诺的默许下杀欧瑞斯特,废黜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自立为王。西罗马帝国至此基本寿终正寝。但是,尼波斯的帝位仍然得到了东部帝国,高卢地区和奥多亚克的承认(当然,仅仅是承认)480年,逃亡达尔马提亚的尼波斯被手下士兵哗变刺杀。西罗马帝国至此正式灭亡。

奥多亚克

不久,奥多亚克与芝诺产生矛盾,在东罗马帝国皇帝芝诺支持下,东哥特王狄奥多里克侵入意大利(489年)。杀奥多亚克,随后在意大利称王,建立东哥特王国。东罗马帝国通过种种措施,相继确立了对汪达尔、东哥特名义上的宗主权,对于东罗马来说西部地区新的缓冲区已经形成,其真正的威胁在于东部地区的萨珊波斯。因而进攻蛮族国家反而在此时增加了东部帝国两线作战的危险。故而东部帝国默许了西帝国灭亡的既定事实。

奥多亚克之死

后记:收复失地观念的形成和476西罗马帝国灭亡观念的形成

西部帝国彻底沦陷后,东部帝国暂时无力对蛮族国家,而对于蛮族国家的罗马遗民来说,罗马帝国只是由两个皇帝再度成为一位皇帝,西部地区只是帝国委派了蛮族首领来治理。从5世纪末开始,罗马帝国东部逐渐出现了一种“收复失地”的观念。当时罗马帝国东部的一些史料中流露出一种观点认为,罗马帝国正在日趋衰弱,最主要的表现是大片领土脱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只有收复这些领土,才能够复兴罗马帝国往昔的辉煌。马凯利努斯对罗马帝国西部政权灭亡的论述同样是在类似的时代环境下出现的。

马凯利努斯试图传递的信息是:虽然西部政权已经灭亡,但是这并不表明罗马帝国从此以后就放弃了原来西部地区的统治权。他认为,西部政权统治下的地区是可以恢复的,只不过迄今为止仍然还没有力量能够让它恢复。因此,马凯利努斯有关476年事件的论述并不仅仅是为宣告罗马帝国西部政权的终结,实际上暗示了罗马帝国西部地区是需要恢复的。他的这种论调已经隐约地预示了罗马帝国东部政府之后的政治走向。因而到查士丁尼时代,随着历代帝国财富积累并完成同波斯合约后,罗马帝国便拥有了可以对蛮族国家收复失地的精力和实力,使得在查士丁尼一朝,罗马人最终重新获得对北非和意大利的实际控制。

查士丁尼收复的罗马领土

综上所述,两个罗马政权之间的关系同样出于两个政权对于其自身战略的考量,或是冲突或是合作皆是对于具体局势的判断导致的。因而两个政权的关系皆是出于实用主义下的必然结果。因而即便东部帝国认可尼波斯的帝位,也仅能要求奥多亚克等蛮族首领在名义上仍尊尼波斯为帝而并非帮助尼波斯收复土地。

关联文章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罗马篇 第十四讲 蛮族入侵(上)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罗马篇 第十五讲 蛮族入侵(下)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中世纪早期 第二讲 查士丁尼时代的罗马帝国(上)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中世纪早期 第三讲 查士丁尼时代的罗马帝国(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波伦提亚之战:哥特人征服罗马帝国的开始
《古罗马千年史》罗马帝国之狄奥多西王朝4
背负蛮族血统,却是罗马帝国支柱,死后永恒之城罗马沦为蛮族乐园
东罗马帝国为什么会在民族大迁徙的浪潮中幸免于难?
欧洲中世纪简史1:西罗马帝国覆灭,蛮族入侵建王国
古代王朝之西罗马帝国兴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