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沙漠风暴:海湾战争


序言
海湾战争是冷战以后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以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局部战争,一方面它标志着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胜利高峰,另外一方面也是旧时代机械化战争的顶点。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说海湾战争的直接起因是来自萨达姆入侵科威特,但其实中东地区的矛盾由来已久。上古时期,无论是巴比伦、埃及、罗马还是后来的阿拉伯、奥斯曼帝国都一直垂涎这块土地,甚至在2战时期法西斯德国如日中天时,希特勒也曾想过在伊拉克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可以说,正是中东海湾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其从来就是令雄主们不能移目的天下锁匙。
 
而这一点在20世纪同样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发生改变,事实上自内燃机车登上人类文明的历史舞台上后,作为其中动力能源的石油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东恰恰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产油最多的地方。伊拉克早年也正是因为握有石油,而使得其国富民强并建立了一支规模空前的大军。然而尽管有这样优厚的条件,由萨达姆发起的两伊战争并未使得伊拉克独霸中东,反而由于在这场战争中损失颇重,使得萨达姆不由将目光移向了身旁虽小且产油同样富裕的科威特。
 
 
战争的由来
 



科威特,全国面积仅17818平方公里,而其总人口也不过214.3万,当然,这里还值得说明的是,其人口结构中仅有59.8万属于科威特本国人民,剩余的约150万人则由巴勒斯坦人、埃及人、伊朗人、印度人等等外国侨民构成。国小民富之余,科威特的地理环境也颇为特别,首先因为靠近波斯湾使得科威特成为了这里地理优渥的天然港口,但从国防角度来说,科威特全境除了东南部的艾哈迈丘外,其余领土几乎都以平原为主,并且科威特地形呈波状起伏,西部略高,而东部略低,其海拔100米下的地区高达国土面积的50%。值得一提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国土狭小的国家,其石油探查出的储量却高达945.25亿桶,在世界上居于第四位。
 


而眼见如此一大坨肥肉就在伊拉克边上,又哪能不让萨达姆眼馋呢?1990年7月,伊拉克以破坏石油生产限额为名忽然对科威特和阿联酋发难,并以大量媒体对上述几个国家尤其是科威特进行了猛烈抨击。7月17日,萨达姆本人更是在庆祝伊拉克复兴社会党执政22周年的集会上,公开严厉谴责海湾国家的石油政策,萨达姆对此说到:自1980年以来,正是由于包括科威特在内的海湾国家不遵守欧佩克等生产配额,而任意超产,导致世界石油市场出现了油价的巨大波动。仅从1989年下半年以来,伊拉克就因此蒙受了高达140亿美元的损失。7月18日,伊拉克官方媒体更是大肆渲染伊拉克外长阿齐兹于7月15日致阿拉伯联盟秘书卡利比的公开信,在该信中阿齐兹不仅严厉抨击了科威特和阿联酋等海湾国家大量超额出口石油,致使其他阿拉伯国家和伊拉克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阿齐兹更出人意料的指出,科威特趁着伊拉克和伊朗爆发战争期间,在伊拉克边境领土上修建了非法的军事设施。这一下子使得双方局势徒然紧张起来。
 
与伊拉克不同,科威特的总兵力仅4万人,全军编为4个旅、1个突击营和1个埃米尔卫队,在军械上科威特也不像同样富余的阿拉伯国家,其陆军装备的主要是以BMP2步战车和M113为首的装甲运输车,此外则是型号堪比2战时的老旧坦克MK5(酋长)。除此而外更为严重的是,科威特人颇有古代迦太基人之风,那就是因为富庶的生活而使得科威特人更愿意四海为商,而不是苦哈哈的去当大头兵。为此,整个科威特的数万军队里,有超过半数来自国内的4等公民。
 
那么另外一面的伊拉克在军备方面又如何呢?在正式入侵科威特前,伊拉克一共拥有高达121万人的部队,其中陆军约115万,装备各型坦克5500辆(其中最为先进的要数1600辆T62和T72系列),各型步兵战车1500辆,装甲运输车4000辆。而其空军约5万人,拥有各型飞机600余架,直升机700多架,且型号也多为苏系的先进型号,可以说海湾战争前的伊拉克军队至少从纸面上是符合一支进行机械化机动作战的能战之师的。
 

入侵科威特
7月30日,伊拉克向科威特边境呈兵10万之多,以此一方面是对科威特进行施压,同时也是在试探联合国尤其是美国的底线。在这紧要关头,华盛顿内部也出现了巨大分歧,但最终人们仍旧不认为萨达姆会攻击科威特而激怒整个国际社会。8月1日,尽管美国中情局再次向美国政府发出警告,但高层们仍拒绝采取行动,甚至连禁止民众前往科威特旅游的公告也没有发出。不过相比起政府内的平静,美国军方对于可能的战争还是做了许多准备,而其中或许最为重要的是美军在战前进行了多次兵棋推演,最为著名的则要数”中央一号”演习。在这些演习中,美军始终关注着海湾局势的发展,并着手进行战前的各种秘密准备。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尽管美军通过越战后的改革已经认可了国家训练中心所进行的多次作战模拟和相关条令改革,但事实上毕竟此时的美军尚没有经历过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实战,为此人们总还是不免充满了担忧。有一个认识上的颠覆是,在传统上,我们今天提及美军是无论如何都是会承认它的强大的,但在海湾战争前人们对于美军更多的认识则是朝鲜之败、越南之败,尤其自越南战争后美军就几乎没参加过一场像样的战争,为此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美军也还是那支钢多气少的老爷兵。
 
1990年8月2日凌晨(巴格达时间),伊拉克军队共计出动1个师在内的约10万人,在空军掩护下突入大觉入侵科威特。其进攻部队一共编为两个作战梯队,第1梯队以2个师和350辆坦克为先导,在伊科边境东段分由两路突入科军防线,随后直插科威特首都。而其第二梯队约3个师则于第一梯队后方跟进,以清剿残余之敌和随时应对科军其他方向的反击。除此而外,伊军还出动约其海军陆战队以两栖登陆的方式在科威特城附近登陆以配合主力的进攻。在如此闪击之下,主要由四等公民组成的科威特军哪还有半点抵抗之力,仅当日早上11点伊军已推进至科威特城下,至中午1时候许更是夺占了科威特电台、科威特机场以及包围了科威特的埃米尔王宫。8月3日,仅抵抗不过10小时的科威特便宣告失败,其速度之快甚至超过了西方国家的开会速度。而经此一役,萨达姆在伊拉克民众中重新赢的了巨大声誉,毕竟拿下科威特不仅使得伊拉克的石油生意可以继续做大做强,同时也为伊拉克赢的了绝佳的出海口。
 



但也就在眼见伊拉克已获全胜的同时,美国出手了。
 

是战?是和?
伊拉克在夺占科威特后,驱逐了其原统治阶级萨巴赫王朝,转而扶植了听命于伊拉克的科威特傀儡政权,与此同时,伊拉克更操纵科威特舆论来大肆渲染科威特并入伊拉克的主张。8月28日,伊拉克更深直接宣布将科威特划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并把科威特北部一个狭长地带以萨达姆的名字命名,同时并入伊拉克的巴士拉行省。此种公然的领土兼并不仅彻底激怒了科威特人,同时也使得本还略有同情萨达姆的其他国家均纷纷表示愤慨。8月9日,联合国以0反对票集体通过了第662号决议,并宣布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吞并无效。8月25日,联合国继续通过第665号决议(13票赞成和2票弃权),允许以军事行动对伊拉克实施贸易和经济制裁。至9月7日,执行联合国该决议的国家已增加至于106个。作为报复,9月14日,伊拉克军队闯入法国、比利时、荷兰等驻科使馆,强行带走了法国武官等人。这一举动使得各国更为愤慨,直接动武的呼声也越发强烈。最终,在9月25日,联合国通过了第670号相关决议,彻底实现了对伊拉克在陆、海、空几乎所有方向的贸易封锁和经济制裁。不过在这个问题上,萨达姆显然是早有准备,他笃定世界各国离不开来自中东的石油,为此他决心绝不后退一步来捍卫伊拉克在科威特的胜利。也由此,这场由萨达姆和科威特的战争最终演变为伊拉克与几乎整个世界的战争。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虽然说我们现在海湾战争美国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事实上双方此前也还是都曾力主避免走到军事对抗的地步,在这个问题上萨达姆的考虑主要是不愿到嘴的肥肉就此跑掉,而美国事实上也不愿意陷入中东的乱局,因为在当时没人能真正知道双方战争最后的胜负。8月2日,也就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仅仅数小时后,美国总统布什就召集了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洛夫特、中央情报局局长韦伯斯特、安全委员会顾问兼中东问题专家哈斯以及大名鼎鼎的经济战略顾问博金斯进行了紧急会议。会议最终决定,1-由白宫发布严正的谴责声明。2-由布什总统签署命令,冻结伊、科在美国的资产,以防止伊拉克方面获得并用于战争。3-由国务卿贝克赶赴莫斯科同苏联外长会晤确保双方就中东局势达成共识。4-指示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与科威特等国一道要求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并对伊拉克实施经济制裁。5-由白宫办公厅主任苏奴奴促成国会两院通过制裁伊拉克的法案。6-由安全顾问斯考克洛夫牵头,举行国家安全委员会特别会议,研究对伊拉克可能的军事方案。
 
在一般来说,人们认为美国正式的军事准备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但事实上此前由五角大楼等美国军事机构早就已经在秘密展开对相关局势的推演,而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如果萨达姆利用其地利优势先一步对科威特以南的联军动手(尤其是沙特),那尚未完成集结的联军就必然将遭到全面失败,而这一事件在后来也被称为海湾战争的窗口期。有必要一说的是,为什么萨达姆没有这么做呢?
 

萨达姆的底气源于何?
事实上萨达姆闪击科威特在早些年一直被冠以成功的军事行动,而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但据后来披露的伊拉克方面的文件来看,萨达姆的这一出人意料不仅使得科威特等国未曾预料到外,也使得伊拉克本身惊异非常。其第一个原因是,与一贯印象不同的是,入侵科威特的部队事实上属于伊拉克国防军外的另一支武装力量-共和国卫队,该部由萨达姆一手组建,是其最为忠诚和战斗力的部队。而入侵科威特的行动,不仅成功骗过了科威特一干人等,更是连伊拉克陆军的总参谋长也在事前对于这一计划一无所知。也正或许因为这一行动的成功,使得萨达姆及其军事决策层对于自身的战略判断力变得相当自信。但有意思的是,萨达姆在一开始也知道伊拉克军队徒有虚名,是无力和美国真正展开一场对等的攻防大战的,为此他的终极战略构想是将伊拉克和科威特前线打造成一个巨型的河豚,以此来迫使美国等国家在军事打击前不得不考虑必然的惨重损失。但很有趣的是,据后来前伊拉克武装部队的军官回忆,伊军高层颇有根据西方媒体和报纸来作为重要决策参考的习惯,这或许是出于对美国越南战争的研究,但萨达姆也许未曾注意的是,即便这些更多是为恰饭的媒体所登载的消息不完全就是满嘴胡编,可其时效性却也远远低于一场变化迅速的现代化战争。

 



另外还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与一贯印象不同,事实上自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直到1991年2月北约正式发动沙漠风暴行动,其间几个月北约各方都有尝试在外交上做出努力,但萨达姆却更多将其视为自己战略的成功,而无疑这点却也加剧了北约的愤怒。在这个问题上,甚至于萨达姆多年的死对头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也看出了北约必然出兵的趋势,为此他甚至不惜20年来第一次写亲笔信给萨达姆,以求劝诫萨达姆见好就收,并且还做出了一旦萨达姆撤出科威特后遭到北约方面的攻击,那叙利亚就将抛弃成见,从物质和精神上与伊拉克站在统一战线并直到最后胜利到来的承诺。无疑,阿萨德这篇亲笔信可谓是情真意切,而其承诺也绝非信口开河,但此时的萨达姆却根本听不进任何反对意见了。因为随着几个月来的加强,萨达姆自信伊军已经做好了防御准备。应该说萨达姆的这一自信也并非毫无根据,截止到1991年1月10日,伊拉克已集结了高达54万人,其中坦克4000余辆,装甲车2700余量,火炮3000门,蛙7型战术火箭14部,武装直升机125架。其中,直接驻防科威特的伊军为14个师,约22.8万人,装备坦克2000余辆、装甲车1240辆、火炮1130门。相比同期的联合军而言,伊军在空军实力方面稍弱,但却也拥有各型飞机达1300架,且空空、空地和空舰导弹装备齐全,所拥有的各型雷达和地空导弹也不乏先进之处。再一个问题是,萨达姆利用谈判期间,在科沙、伊沙边界一直延伸到伊拉克国内共设置了3道防线,其中仅第一条防线就有兵力30万。而且与一般认知不同,萨达姆防线在很多程度上是当时十分出色的,其一线部队大多呈之字型展开,在防线最前端的数公里外设置有若干警戒分队,然后向核心方向则是一层纵深800-6400米不等的障碍带,而这些障碍带又共分为4道。一般居于最外侧的是一道高约3米的沙壁,其次则是宽7-20米,深4-7米的反坦克壕,大部分壕内更是灌满了石油,一旦联军突入并可点燃形成冲天火海。再然后,靠近主防线前的是由大量铁丝网和雷场形成的前沿障碍,伊军的各种炮兵、坦克和机枪阵地可以依托这些障碍对试图突破的任何敌人进行毁灭性打击。与此同时,萨达姆防线后方还修筑有许多边长2-3公里的三角阵地,这些三角阵地外围也以深沟、雷区、铁丝网和土墙构成,阵地内有炮兵阵地、防空阵地、反坦克火力点、单兵掩体、掩蔽部以及生活设施等等。每个阵地间相互以堑壕链接,既可以作为支撑点独立作战,又可以相互策应和支援。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萨达姆或者说伊拉克的最高统帅部并没有低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实力,事实上在1991年12月17日,伊拉克甚至第三次进行战备动员和扩建民兵武装,截止到1991年1月15日几乎所有伊拉克青壮年均已被征召殆尽,且经济方面伊拉克也做了充分长足打算,甚至早在9月伊拉克已经开始在全国实行粮食配给制。
 



 
双方的作战计划与兵力对比
而就作战计划方面双方又都有哪些考虑呢?

首先我们说联军方面,应该说联军(主要是美国)在军事方面对于海湾战争是有较早预见的,其中不论是鲍威尔在1989年制定的(战略概览-1994)还是施瓦兹科普夫任职中央总部的90-1002计划,乃至后来的内部观察90演习,都显示出美军对于海湾地区可能的战争有着密切的关注和预案。但事实上,直至1990年8月7日也就是伊拉克已经成功夺取科威特5天后,美国方面才正式决定派出第一批部队(9日到达)。而直到11月整个海湾地区的美军尚不足20万人,此时与伊拉克相比该地域的美军并不占有优势,甚至在8月到9月间更是伊拉克深入沙特境内的最佳良机。但由于种种原因,伊拉克方面并没有选择深入沙特,而选择在科沙边境驻防,这就为后来美军调动援军提供了契机。那么事后诸葛亮的说,如果说当年伊拉克借着8月的空档大举入侵沙特,则局势又会发生如何变化呢?

严格来说,这是一个极具深度的问题,但支持萨达姆入侵沙特的一大理由更多是从我们事后人角度来看的,即如果当年萨达姆能抓住1990年8月的空档深入沙特境内,那不仅可以使得后来的联军无力使用沙特境内的基地,同时也将因为重创沙特而致使美国经济蒙受巨大损失(因为美国十分依赖来自沙特的石油)。但这一点且也为下述几个理由所驳回,其一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萨达姆进行科威特战争的目地也并非是为了与美国拼个你死我活,他的整个战略基调仍必须是考虑如何巩固伊拉克的利益为出发点。而入侵沙特固然能重创美国经济,但无疑却也会更为彻底的激怒这个世界强权,等到了那个时候,则伊拉克必将陷入与美国不死不休的死局。第二个问题则是,沙特从本质上属于阿拉伯世界,在这方面是萨达姆极力想争取过来的盟友,对这个问题的一个直接佐证就是在海湾战争期间,萨达姆曾多次向阿拉伯世界的仇敌以色列发动导弹袭击,其目地说白了就是为了激怒以色列参战,从而把阿拉伯世界拉到己方这一侧来。那么反过来说,如果主动入侵沙特,则将很大程度使得阿拉伯世界与萨达姆可能的和谈化为泡影,等那时即便萨达姆成功夺下了科威特,但恐怕其此后的日子也未必就好过了。至于最后一个层面则是从军事角度上来说的,即使成功占领沙特也意味着伊拉克的几十万大军需要防范从沙特到伊拉克超过300公里以上的漫长地带,而这一点无疑是有违兵力集中的军事常识的。
 
也或许正是因为有上述种种顾虑,萨达姆并没有选择继续深入沙特,而是寄希望于在科沙边境大量深沟高垒来吓阻联军,一定程度上这也的确使得北约的作战决心和计划做出了多次调整。在最早,联军也曾考虑过实施战略空袭来配合政治攻势逼迫萨达姆就范,但后来经过讨论发现这种有限惩罚恐怕很难使得刚打过两伊战争的萨达姆就范。为此,联军最终将战略目标定在了彻底歼灭和驱逐科伊境内的伊拉克军事力量。但这一点由于双方不断的增兵,也使得计划曾出现了多次修订,即尽管美军很早便确立了进行大规模迂回机动作战的构想,然而因为随着伊拉克方面不断的增兵,联军方面也不得不进行调整。截止至1991年1月15日,海湾地区光是美军集结的兵员就高达43万人(后终增至54万人),坦克2000余辆,装甲车2000辆,飞机1200余架,直升机1200余架以及包括6艘航母在内的100多艘舰船构成的海上编队。除此而外更有包括英国、法国、沙特、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加拿大、比利时等等41个国家,共计约20余万军队构成的联军。
 
而在作战计划上,以美军施瓦兹科普夫为首的联军总部确立了代号为沙漠风暴的攻击计划。必须说明的是,在1990年11月29日,也就是联合国正式通过678号决议之前,沙漠风暴的计划和制定主要均出自美国之手,而其后方才引入了其他国家,并开始将整个联军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协同动作。并且,整个沙漠风暴行动也不仅仅是后来的空中轰炸和右勾拳,其计划严格上来说包含了前期的战略欺骗、防御准备,然后才是后来的空中打击与地面迂回行动。为此,沙漠风暴在本质上其实是一个不断再做出调整和变化的动态计划。期间施瓦兹科普夫更十分高明的吸收了越南战争的教训,他通过媒体多次有意无意的表示美军将会沿袭一贯的传统对伊拉克方面进行两栖登陆作战。这很大程度上或许也正解释了为什么后来,萨达姆会始终坚持不对部队的防御做出调整,一方面通讯受损固然是不可逆的影响,但同时由美军6艘航母所保持的战略威慑恐怕也是萨达姆始终放不下心的一大关键所在。

 


 
 
战争过程
1991年1月17日凌晨,联军按预期计划执行沙漠风暴的空中突击行动,其中由代号诺曼底的一支9武装直升机编队在3架MH37特种直升机引导下率先发起突击,并一举摧毁了伊拉克边境上的2座预警雷达站。此后,美军第37空中联队的F117夜鹰式隐形战斗机越过伊军边境,并在0251时投下了沙漠风暴行动的第一课炸弹,紧随而后的是联军的多个编队。在这一系列空中打击下,伊拉克的雷达站、飞毛腿弹道基地、指挥中心、铁路桥梁和交道要道均遭到手术刀式的精确打击。

 



作为回击,伊军在1月29日晚发动了代号为冰山之巅的反击行动,这在后来一般也称为海夫吉之战。根据作战计划,伊军第一次进攻目标为海夫吉以西约80公里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阵地,其目地为牵制和吸引美军的注意,而使得伊军的第二攻击梯队(第15装甲师的2个营)可以成功突击由沙特军驻防的海夫吉。

 



得承认的是,尽管伊军的第一梯队在攻击中饱受了美军空中打击力量的蹂躏,但也确实成功将美军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最终伊军成功夺占海夫吉。然而接下来的战斗中,伊军却暴露出缺乏指挥和防空力量的缺陷,整个伊军的增援部队经常是刚集结起来就被联军空中力量消灭在半路。最终,经过一系列争夺后,联军再次收复海夫吉,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双方都宣称是这一仗的胜利者,因为或许在伊军看来,这意味着即使在联军拥有强大空中遮断的同时,伊军仍能攻陷目标重镇并坚守良久,那在后面依托预设的萨达姆防线时,他们无疑能发挥得更好。
 
然而就这个问题,联军则以实际行动做了回答。

其间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是,早在在18日,由伊拉克的军情总局曾向萨达姆提交了一份秘密报告,该报告几乎完美预言了接下来联军方面的地面行动,然而不知为何这份行动并没有使得伊军方面做出调整。
 


持续的空中打击使得伊拉克方面几乎丧失了所有可用于进行指挥的C4IS系统,联军遂也准备开始展开地面作战行动。2月23日晚,美军第3、第5特战群第10分队乘直升机越过边境与秘密潜入的旅贝、三角洲等特种部队汇合,随后便开始潜伏在各要道密切监视伊军主力方面的运动轨迹。而联军主力部队则于24日当地时间0400时,在沙科、沙伊边界约500千米的正面上由东向西展开5个进攻集团正式发起进攻。其中,由阿拉伯国家东线联合部队作为最右翼的进攻集团,沿海岸向北进攻,他们的目地在于牵制和吸引正面的伊军,为左翼的联军迂回部队提供条件。而由美国第1陆战远征部队构成的从沙科边界处向北展开进攻,以夺取穆特拉山口和切断科威特市通往科东北部的道路。当然,这一手仍是虚招,其目地不过是将伊军主力吸引到科威特,以便于施瓦兹科普夫真正的大杀招能成功使出。而这一手就是以美第七军为主,从巴廷干河以西向北推进,直插伊拉克后方的纵深穿插。并且施瓦兹科普夫更在第7军之外,编组了包括法国第6轻装师和美国第十八空降军的纵深突击集团,其任务是突入伊军防线260公里直插科威特至巴格达的8号公路,以求从更大范围彻底孤立科威特境内的伊军主力。
 
 



2月25日,作为最外侧的美国第18空降军几乎未遇抵抗便突入了伊军薄弱的后方,到当日结束,该军已基本进抵幼发拉底河谷并建立了若干旅级规模的拦阻阵地,其中美第101空降师更是已突入到伊拉克8号公路附近并成功切断了链接巴-科之间的这条关键动脉。与此同时,尽管稍右一些的第7军和沙特联军进展较慢,但也相继在24-25日间获得了多个突破口,其中英军第1装甲师更是在突破当面之敌后开始进展神速,此后更是连续48小时突击不断。而伊军方面,其第20、第30步兵师在连续两日战斗后已濒临崩溃,第21和第16师更是仓皇的跃出阵地向着阿里塞莱姆机场方向溃逃,至于剩余的几个伊军一线作战力量,不是被孤立在各个据点,就是已经被孤立了后方,覆灭只在旦夕。但这里一个致命性的问题开始出现,那就是至少在25日以前萨达姆尽管也收到了有联军大举向西运动的迹象,但他却始终认为联军这一目地是为了吸引伊军从科威特方向转移。但随着前线部队尤其是上述几个师断断续续的厄运传来,萨达姆才发现此时联军的动作不简单。可惜就在这个关键时候,萨达姆再次做出致命性决定,那就是他在25日晚开始名巴格达电台用广播宣布伊军从科威特撤军的消息,但这个举措不仅严重打击了一线还在坚守的伊军士气,同时也加剧了伊军指挥部们早已不堪负荷的指挥负担。

 



2月26日,一直向北挺进的美第18空降军开始将矛头转向东面,此举即意味着准备封闭科威特境内伊军北撤的大门。下午2时,美第24机步师在杰利拜和泰利勒机场与伊军第47、49步兵师、尼布查德尼扎尔步兵师(隶属共和国卫队)发生激烈战斗。起初,伊军利用人数优势和火炮压制着美军的攻击,但随着夜幕到来,美军夜视技术上的长处开始显现,无数伊军在尚未反应过来前便被美军精确的火力送上了天。但当日晚更为激烈的战斗发生在美国第7军与共和国卫队伊塔瓦卡尔那师之间,该师尽管也蒙受联军空中力量的打击,然而仍保留了相当的战斗力,期间美军第2装甲骑兵团更是在坐标-东73附近与数倍优势之敌发生激战,而该役也是整个海湾战争期间最大的坦克战之一。最终,到翌日清晨,伊塔瓦卡尔那师作为一个战斗部队已失去了其应具备的所有战力。而截止到当日结束,整个海湾战场上尽管仍不乏伊军大小集团进行着各种缺乏协调的反击,但总体上伊军已陷入完全的被动之势,全面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到27日中午12时,第101空中突击师抵达了位于“眼镜蛇基地”以东约200公里处,并在此建立了新的作战基地“蝰蛇”,此举使得美军可以利用该处组织多个攻击直升机梯队对由巴士拉西北哈马尔堤道撤退的伊军进行毁灭性打击。
 
至28日,尽管仍月约10万伊军通过各种方式逃出了联军的包围圈,但科威特境内的伊军仍遭到了彻底的歼灭。2月26日,萨达姆宣布接收挺火,到28日上午8时,多国部队宣布停止进攻,整个沙漠风暴行动自此结束,而伊拉克部署在此的50万大军,也彻底遭到了歼灭,联军方面则伤亡不到2000。
 

溃败的伊军
 
 
战役总结与分析
海湾战争是是二战以来第一次投入高技术武器装备最多,技术水平最高的一场局部战争,高技术武器装备成为支持这场战争的重要物质技术手段。他改变了战争攻防态势和作战样式,加速了战争进程,影响到战争结局。也被一些军事专家称为第一次信息化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多国部队的信息化作战技术尽管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仍然发挥了巨大的威力。空袭作战已成为多国部队采取的主要作战样式。战后,美军在总结战争经验时认为,空中发射的精确制导比地面发射的效率要高。对于防空能力较弱的一方作战,美国的空中力量是在任何紧急作战中的主要优势。伊拉克军队从一开始虽然做好了防空袭作战体系,但在战争中由于实行消极防御,加上缺乏电子对抗能力,防空战术呆板。防空袭作战体系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在战争中,伊拉克军队地面雷达受到强电子干扰和反辐射导弹的攻击,或不敢开机,或开机后遭攻击而毁,完全成了聋子和瞎子。伊军的防空导弹大部分是在无制导情况下发射的,拦截效果很低,反而是高射炮起到了一定的防空作用,颇为讽刺。
 
技术层面,多国部队广泛使用高新武器,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技术优势。对伊拉克实施情报战,隐身战,精确制导武器战和电子战,并将多种作战样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作战效能。在情报战上,各种高技术侦查手段为多国部队提供了事实可靠,准确的情报,使得多国部队先胜一筹。在隐身战上,隐形飞机只占多国部队飞机出动总架次的1%。攻击战略目标却占被攻击目标总数的40%,成功率高达80%。电子战方面,多国部队处于绝对优势,多国部队充分利用陆海空天等多种电子侦察平台和手段,实现了多平台,多手段,全方位的不间断侦查。实行电子侦查。战前,美军在沙特,土耳其和以色列三个方向上设立了战略电子干扰网络,并在海湾地区部署了81架电子干扰飞机,对伊拉克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的电子干扰系统。之后,在空袭作战中,多国部队,首先空射战术诱饵,引诱伊拉克军雷达开机并发射地空导弹机载雷达预警系统,对伊拉克地面雷达进行精确定位,然后发射反辐射导弹,空地导弹等,攻击伊拉克军雷达阵地并将其摧毁。将其摧毁,使得伊拉克军队完全处于被动挨打局面。
 
在地面行动的战略上,“左勾拳”行动对美军的地面作战行动的成功产生了巨大影响,1991年2月24日至28日,美国陆军第7军对伊拉克军队进行长达89小时的地面作战。通过研判战场环境,美军决定执行“左勾拳”行动,依靠重装甲部队自沙特方向对伊军右翼进行攻击。美军装甲部队避开伊军构设的坚固防御工事,从西侧进入伊拉克,美军地面部队在4天内机动274公里。其中,第1骑兵师在一昼夜内机动距离达80公里,第24机械化步兵师在战役打响第一天机动97公里。美军发挥装甲部队机动性强的优势,在伊军做出反应前就插入伊军后方,重创伊军。不得不说,是一场漂亮的行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湾战争旧照 :曝光二战以来规模最大战争细节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陆军唯一一次主动进攻,反而让其彻底走向失败
海湾战争结束后24小时解放军观察员现场拍的真正的战场照片
穆巴拉克拜访萨达姆时对他警示了这几条预言,如今都已应验
海湾战争始末
美国是怎么一仗打醒中国的?一场仅42天的战争,让中国彻底改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