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蔡长福:三阳就是三道防线--《脏腑学》——万法归宗之三阳经演变

导读:蔡长福,男,安徽淮南人,生于1946年,从医四十余年,现行医于安徽马鞍山市。师承民间中医并潜心钻研经典,博涉经史百家,学验俱富,治病慎思明辨,在学术思想 上,崇古而不泥古,在临床实践上擅用经方,独具心得,众多疑难杂症,多应手而愈,对腰椎病,乳腺疾病,胰腺病等等都有很深入的造诣。患者敬重,学生赞扬。所收弟子众多。创办江南蔡氏经方医馆,自编中医歌诀如《热病一百问》、《太阳表证歌》等等,撰有《蔡长福经方锦囊》,并集《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之 精华自创《六经辨证图谱》,使读者可以更好的通伤寒之理,临床上见病知源。

                              二阳合并,三阳经演变

师徒三人走在路上,卫汛和杜度好奇的问道:师父,您怎么知道棺材里的人没死呢?

仲景说道:我不是神仙,但是我善于观察,我看到棺材下滴水,我想死人在棺材里,怎么会有水滴出来了呢?

仲景又说道:这是因为他表证没开,他身上水也没出路,粪便也没出路,肚子当然鼓起,把孩子放在棺材里,棺材盖一盖,里面没空气,就把他闷在里面了

抬棺人把他抬起,死人必然在棺材里晃动,棺材里空气稀薄,他身体在里面不住的撞击,他肚子已经满了,满到极点,必然要泄露,借着棺材晃动、撞击,肛门是脏腑的通道,肚子盛不下了,必然要泄露,所以他的便水才从棺材里漏下。

卫汛和杜度说:我们的老师真厉害,我们没有投错老师,师父讲有事就有事,旋风引路,从大街上遇到棺材,棺材里死人又死而复生,这真是世间的大奇事,等我们若干年以后,要把这件传奇事当故事说给后人听。

卫汛与杜度说着讲着,走到师父跟前,说:我们俩想问师父,这个患者拉了几天肚子,走方郎中给他石榴皮喝过,肚子就不拉了,应该算病好了,为什么肚子会胀起来?请师父给我们解答一下。

仲景说:那好,我来跟你俩说一下,这个患者他是太阳病,太阳病无汗,表未解,过经几天了,阳明经也有表证,太阳表症没解,阳明表证没解,这叫二阳合并症,表不解不能治里,如果不让他泻,强补,用止涩药的话,这叫关门留寇。

卫汛又问道师父:哪种药是强补的,哪种药是止涩的?

师父答到:那就是四君子汤,或者理中汤,若再加乌梅、罂粟壳、石榴皮、栗子核、橘子核,这都属于强补、止涩药,见到这样的拉肚子,若要用这些药,你就是毁了病人。

仲景说到这,卫汛和杜度恍然大悟,说:师父,您要不说,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表不解,不能治里,您常常说关门留寇,引邪入里,这次我们彻底知道了。

卫汛对杜度说:师父就是师父,徒弟就是徒弟啊,我们俩天天抱着书看,好多我们都不明白,我们这才知道,这叫跟师学艺和传承。

杜度对卫汛说:我们对师父要忠心,跟师父好好学习,跟他老人家到底,等他老人家,百年黄金入柜,我们弟兄俩再走。

卫汛、杜度对师父说:师父,那患者肚子胀起来,就是因为喝了石榴皮汤吧。

仲景说:是的,只有解开表,这个病才能好,郎中给他石榴皮喝,石榴皮是涩的,把肠道涩住了,里面涩住肠道,外面表不解,这个邪没有出路了,必然肚子要胀,胀到最后,肚大如鼓,好像腹水一样,邪气过盛,气往上冲,邪气冲过胸隔,影响心脏呼吸,这个病叫,‘太阳病无汗,小便反少,气撞冲胸,口噤不得语’。

口噤,就是咬牙切齿不能说话,就等于和死人一般,所以胀久了,这种病能停止呼吸,活人认为他胀死了,就按死人来处理,师父常常见到这样的拉肚子、胀肚子,前人的医道也认为是胀肚子,不知道病在表上,往往医就误了,医误者必死。

杜度又问道:这病应该要怎么处理呢?

仲景答到:他是二阳表不解,按二阳表证来治疗,那就要发汗,二阳鬼门打开,打开鬼门,算解表,解表就是出汗,汗出,病自愈,魂就回来了。

卫汛和师父说,您要不说,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拉肚子还和表有关?

仲景说道:你看,我书上写的有啊,开鬼门,洁净腑,去宛陈莝,温肾阳,实脾土,营卫调和,百病表为先,你俩知道什么叫二阳合并症吗?什么叫二阳,就是太阳和阳明,两经同时感冒,带着二阳表证,这就叫,二阳合并症。

对合并症这个说法,只有老师我,书上写到了,其它人的书上,没有这样的说法,没有讲并病、合病,没有讲两三经同病。二阳合并症的症状可多了,胸满、哮喘、咳嗽、发高烧、拉肚子,这都是二阳合并症。

卫汛和杜度又问道:老师,什么叫合病?什么叫并病?什么叫两三经同病?什么叫并一经?

卫汛和杜度刚刚问完,师父高兴地哈哈大笑:《伤寒论》六经辨证,我写了多年了,我的徒弟也不少了,从来没人这样提问过。只有你俩有心,问出来这一段,我真要好好的跟你俩解释一下。

万事万物,都有它的体形、构造,人更是如此,天造人,父母所养,有十二脏腑,十二经,这就是人的体质的组合,十二经无病,它是畅通无阻,它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一旦十二经受了凉,受了外邪,每经受邪的症状,变化都不一样。

我今天从足三阳跟你俩说起,太阳经走与后,阳明经走与前,少阳经走两侧,这就叫大三阳。这个三阳不能受邪,受邪后就有大的变化,天地在周转,日月在运行,人身上十二脏腑,十二经和气血也是如此,它一时一刻不能停留。

比如说,背后的太阳经受邪、受凉后,我们要及时的用桂枝汤解掉,若要桂枝汤耽误了,那太阳经的邪就往里走,人身上的气血是不住的循环,那病邪,跟着气血往前走,这叫病跟经走,邪跟血行,这就叫传经。那就传给阳明经,阳明经再受了外邪,两经都带着表证的外感,都没治掉,这就叫二阳合并。

二阳合并再治不掉,邪再往里走,再传给少阳,这就叫,‘合病两三经同病’,三经同时病,同时外感,没有解掉,继续蔓延,传经恶化,不是化热就是化寒,化热还归在阳明经上,这就叫‘并病传归病一经’。

阳明经最容易化热、化气,一化热,一再误治,气分热蔓延,还在阳明经上,那必然化热、出汗、怕热、口渴、脉大,这就叫‘并一经’,那白虎汤就出现了,白虎汤出现,一再耽误,热归于下,耗伤肠道津液,大便不通,引起了胃家实,实者就是邪盛,邪盛肚子必然胀大,这就叫‘三阳合病腹膨膨’。

我们在临床上,要是看到二阳合并的表症,我们不能误知误判,首先看患者有没有咳嗽、气喘、胸闷、痰饮水液、胸腔积水,这都属于二阳合并症的表症,我们立法以葛根汤为先,化热按热治,化寒按寒治,若要发热,微微有小汗,加上麻、杏石甘。若要有大口冷痰、白沫往外吐,那肺里必有寒,背后怕冷特别严重,就像背着凉水袋一样,这叫‘背后寒冷内停饮’,这种人睡觉不能平卧,哮喘特别严重,甚至于能把人憋死。

如果大口冷痰,那就加大甘草、干姜,把葛根汤合在一起,所有二阳合并症的表证,所有的胸中疾病,一方就开,这叫二阳合并症。

    合病两三经同病,病并传归并一经,

    二阳合并满喘发,自利葛根呕半同,

   太少利芩呕加半,明少弦负顺长生。

卫汛和杜度再问师父:三阳经,在人身上这么重要吗?

师父答到:你俩问的好,我再说给你俩听听,太阳经,就是人身上、抗风邪的第一道防线,保住人体不会受风、受寒,人才不怕冷。一旦脏腑虚,肾要亏,太阳经就不起作用了,第一道防线就失去了,这个邪就传给了第二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就是阳明胃经。阳明经再虚,再不能抗邪,第二道防线就没有作用了,那邪就传到第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就是少阳胆经,这就叫三阳虚,同时不能抗邪。

这种虚风、虚邪始终带在三阳经上,三阳虚邪的人太普遍了,所有的慢性病都是三阳虚邪久了,百般病症,脏腑的一切症状,都是三阳不能抗邪造成的,这样的三阳虚症,三阳的本脉就见不到了。

太阳中风本脉就是浮缓,太阳伤寒本脉是浮紧,阳明表病本脉是浮长,阳明热病本脉是长洪,腑病本脉是脉大,少阳本脉是脉弦,这就是三阳经的本脉。你们一定要记住这一段话,不要单学脉象,你俩知道六经脉,这一辈子就够你们用了。

卫汛和杜度答到:师父,我们会记住的。

卫汛杜度又问道:师父,弟子对三阳病始终不理解,三阳分成九个篇,九篇九个方,我们经常算来算去就十几味药,你就把所有的外感引起的百病都搞定了,您老人家真是太伟大了,如果您的徒弟都能像您这样,那我们华夏儿女就幸福了。

我看你看病非常简单,非常容易,你几乎每个外感症没离开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白虎汤、小柴胡汤,你几乎方方都有,没离开这十几味药, 师父,我们就拿小青龙汤来说,它还是桂枝汤和麻黄汤为底,加起来也没超过二十味药。

您老人家真是伟大,您老人家,对人类的脏腑,研究的太彻底了,您为什么治一个病,就像看到患者脏腑一样,没有哪次错过,没有哪次不管经,方方都有效,还就在这十几味药里面,不停地变化。

如果这《伤寒论》六经辨证,传给了后人的话,后人能全部理解了,我们这个中医的文化,永远流传在社会上,就不知道后人,能不能理解您老人家的良苦用心,能不能传承您的东西,我们现在就难料了。

杜度又说:卫汛,你说的太好了,别的不怕,医就怕门派多,各有各的一套,就怕后人以假乱真,可能就把师父的六经辨证掩盖了,怕后人学不下去。

卫汛说:不管学的下去还是学不下去,真的始终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后人有谁知道,六经辨证就是一本天书,里面藏着好多玄机和奥妙,能理解的认为是本天书,不能理解的对《伤寒论》六经辨证,看不懂、辨不清,就耽误了传承,就怕他们不能演变。

附1:蔡长福《医学三字经》

医之始,本歧黄;灵枢作,素问详。

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

六经辨,圣道彰;伤寒著,金匮藏。

垂方法,立津梁;有张机,医圣当。

活人书,好文章;六经辨,辨胃肠。

伤寒论,写人类;六经辨,脏腑详。

论伤寒,中风伤;身无汗,麻黄汤。

身有汗,桂枝汤;太阳病,第一章。

中风病,桂枝汤;伤寒病,麻黄汤。

二阳病,葛根汤;少阳证,柴胡汤。

三阳病,三个方;三个方,领头方。

太阳病,第一方;中风病,桂枝汤。

太阳病,第二方;要发汗,麻黄汤。

太阳病,第三方;有风寒,青龙汤。

阳明病,第一方;合并症,葛根汤。

脉洪大,有汗淌;不怕冷,白虎汤。

阳明病,第三方;胃腹满,大承汤。

少阳病,第一方;有寒热,小柴汤。

少阳病,第二方;呕不止,大柴汤。

二阳热,第三方;表里热,柴芒汤。

好学者,九个方;记得住,胸中藏。

九个方,九文章;要熟记,良医当。

天下病,九个方;要学会,走四方。

治百病,九个方;加减好,大病良。

伤寒论,能传世;六经辨,要记详。

伤寒论,是国宝;华夏人,国宝藏。

华夏人,真自豪;六经辨,回天良。


弟子们,看到上面三字经的歌谣,放到你们电脑的桌面上,你们要把它背熟,教育你们的下一代,你们下一代背熟了,也就算传世了。弟子们,你们有责任,要把你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孩子们不懂的,叫他背熟后,要给他们解释。什么叫《伤寒论》,什么叫六经辨,一定要给孩子们解释清楚,《伤寒论》张仲景写的是人类,人的体质,什么叫《伤寒论》,论就代表讲,天天和孩子们讲,年年讲,月月讲,时时刻刻和孩子们讲,要做好衣食保暖,给孩子们说,人得病都从风寒开始,人病都从风寒而起,风寒是人类得病的开初,不懂得衣食保暖,肯定家中不平安,跟孩子们说冬天要穿棉,要少洗澡,体质再虚,保好暖,人不会生病,口味不变,很快,身体就还原了。

古人说,女人要坐月子,什么叫坐月子,就是女人生下孩子后,伤了血气,汗淌多了,就怕受风寒,一个月之内,汗淌多了,不要受风寒,一个月内,不受风寒,产妇口味不变,大吃大喝大饮,一个月体质就还原了,这就叫坐月子。

什么叫六经辨证,管你脏腑里什么病,管它有多少症状,还想到他的表证,没有表证就没有里证。如果腹不满,病还在三阳,那以汗解为准绳,汗后,腑证全部消失。如果汗解后,还有腑证,那就是里热形成了,口干口苦口燥口渴,那是里热经热造成的。那该要清热的清热,那就需要小柴胡汤加减,热狠了过烦,那柴胡证没罢,那加上栀子,如果患者口苦口渴好出汗,要怕风加上桂枝,要不怕风,口渴汗出,那就是石膏证出现了,柴胡汤合上白虎汤,一方而愈。如果口渴口苦已罢,小肚子还不舒服,那就成为里实证。如果不怕冷,吃过饭顶胀,那是调胃承气汤证。常常胸满胃脘胀的难受,那三物厚朴汤,常常气不顺,左不升右不降,感到小腹满,半腑实,没有表证的情况下,用小承气汤,如果患者常常胸满腹胀,肚子胀的疼,夜里睡着就出汗,那大承气具备了,那用大承气汤,一方而愈。

提醒弟子们,因为你走上中医这个行业,走上这个道,你这辈子不要有别的想法,你这辈子就是看病的命,任劳任怨为病人,作为一个中医,首先要学会自保,保自己,保家人,保亲戚保朋友。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虽说短暂的几十年,你活的有尊严,你活的有价值,有多少有志者,大人物,该活到的年龄,没有活到,他什么都会干,有些人,智慧能力超人,就是不能自保,不能保护家人,有些人创下万贯家绩,中年一场大病,你认为你有钱,你拿钱去买命,钱什么都能买到,就是买不来命。治病的医生是个特种行业,你遇到良医,你还有救,遇到庸医,你的后果不堪设想,作为一个有志者,你来到人间,你要有安全感,你活的才有尊严,安全就是怕生病,如果你懂得医道的话,你就有安全感,你不懂得医道,大病一场,可能万贯家绩,全部抛弃,撇下满堂儿女,你不感到你这辈子很遗憾吗?人来到人间,开始什么都不要学,首先要懂得医道,就是你不愿意干这个行业,有志者,你可以干其他行。一旦你有病了,你就可以自保了,你不会把一百多斤交给医盲。

附2-《伤寒论》歌诀: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 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 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

十七、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十八、去桂加白术汤: 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十九、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慢性菌痢久不已,脉沉弦缓是指针。

二十、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大黄治腹痛,太阴阳明表里病。调和气血泻结滞,胃弱之人宜慎用。

二十一、桂枝人参汤: 人参汤方即理中,加桂后煎力方增。痞利不解中寒甚,温中解表建奇功。

麻黄汤类方歌(八首) 

一、麻黄汤: 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 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不汗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此方原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安康。

八、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 

一、葛根汤: 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二、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量。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抵当汤类方歌(三首) 

一、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功效好。

二、抵当汤: 抵当汤中用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少腹硬满小便利,攻瘀逐热治发狂。

三、抵当丸: 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

栀子豉汤类方歌(七首) 

一、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治虚烦,懊颠倒不得眠呕吐少气加姜草,胸窒结痛药不添。

二、栀子甘草豉汤: 见栀子豉汤方歌内 

三、栀子生姜豉汤: 见栀子豉汤方歌内 

四、栀子厚朴汤: 栀子厚朴药有三,栀子厚朴枳实煎。心烦腹满分上下,清烦泻满两证兼。

五、栀子干姜汤: 栀子干姜治心烦,身热不去泻又添。寒热并用分上下,清热温寒一方肩。

六、枳实栀子豉汤: 枳实枝豉劳复宝,食后再加大黄好。酒疸心热且懊,栀子大黄力能讨。

七、栀子柏皮汤: 栀子柏皮湿热黄,发热尿赤量不长。栀子黄柏兼甘草,清热祛湿好思量。

陷胸汤类方歌(六首) 

一、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法最超,半升葶苈杏硝调。项强如痉君须记,大黄甘遂下之消。

二、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遂硝黄,心下硬痛脉紧强。热气内陷水热结,小有潮热要参详。

三、十枣汤: 十枣汤治胁下水,心下痞硬胁痛锐。甘遂芫戟研细末,枣汤煮浓服钱匕。

四、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大瓜蒌,半夏黄连三药投。痰热胶结心下痛,利痰清热服之廖。

五、白散: 白散三物巴桔贝,寒实结胸此方贵。或吐或利分上下,中病即止莫伤胃。

六、瓜蒂散: 瓜蒂散是涌吐方,胸中痞硬痰邪猖。气冲咽喉不得息,蒂豆研散调豉汤。

泻心汤类方歌(六首) 

一、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芩连姜,人参草枣合成方。心下痞满兼呕吐,去渣重煎调胃肠。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芩黄连和大黄。清热泻痞沸汤渍,擅治烦躁吐衄殃。

三、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芩连黄,恶寒汗出痞为殃。专煎轻渍须记住,泻热之中又扶阳。

四、生姜泻心汤: 生姜泻心是良方,胃中和不痞为殃。噫气下利芩连草,参枣半夏与二姜。

五、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用芩连,干姜半夏参枣全。心下痞硬下利甚,更治狐惑心热烦。

六、旋复代赭汤: 旋复代赭痞在中,噫气不除饮气冲。参草姜枣半夏予,赭轻姜重方奏功。

甘草汤类方歌(四首) 

一、甘草汤: 甘草名汤咽痛求,生用一两不多收。莫道此是中焦药,清解少阴效最优。

二、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少阴虚,心悸脉结证无疑。麦地麻胶桂姜枣,清酒与水煎法奇。

三、甘草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四味,桂枝白术药方备。骨节掣痛不可近,恶风短气阳虚最。

四、甘草干姜汤: 甘草干姜二药齐,温肺运脾暖四肢。金匮用以治肺痿,咳嗽多涎尿也遗。

苓桂术甘汤类方歌(六首) 

一、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苓桂术甘温药方,气上冲胸水为殃。头眩心悸阴邪重,咳嗽短气功效彰。

二、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苓桂枣甘伏水邪,脐下悸动用则确。或者上冲发奔豚,甘澜水煮效方捷。

三、茯苓甘草汤(苓桂姜甘汤): 茯苓甘草与桂姜,胃中停水悸为殃。气趋小腹或成泄,健胃泻水厥亦良。

四、五苓散: 五苓苓桂泽猪术,水停膀胱津不输。口渴心烦尿不利,饮入则吐脉来浮。

五、猪苓汤: 猪苓汤治少阴虚,热与水蓄烦呕居。小便不利口又渴,泽胶猪茯及滑石。

六、文蛤散: 水氵巽原逾汗法门,肉上粟起更增烦。意中思水还无渴,文蛤磨调药不繁。

黄芩黄连汤类方歌(四首)  

一、黄芩汤: 黄芩汤治太少利,腹痛急迫脉弦细。黄芩白芍甘草枣,清热和阴平肝逆。

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原方加夏姜,呕吐下利胃肠伤。太少合病邪热淫,苦降辛开治少阳。

三、黄连汤: 黄连汤内参连草,姜桂半夏和大枣。胃中有寒心胸热,呕吐腹痛此方宝。

四、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治少阴,烦躁不寐脉数频。舌尖如梅是的候,芩连芍胶黄搅匀。

白虎汤类方歌(三首) 

一、白虎汤: 白虎烦渴用石膏,大热汗出脉滔滔。知粳甘草四药足,清气生津润枯焦。

二、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加参气阴伤,烦渴脉大饮水浆。汗出过多脉成芤,背微恶寒舌焦黄

。三、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气阴伤,病后虚羸呕逆方。不欲饮食参草麦,粳叶石膏半夏匡。

承气汤类方歌(六首) 

一、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用大黄,芒硝甘草三药偿。胃气不和心烦热,便燥谵语舌苔黄。

二、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朴枳黄,便硬谵语腹胀详。识得燥结分轻重,脉滑不紧用此方。

三、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厚朴枳实四药强。潮热蒸蒸氵戢氵戢汗,腹满硬痛峻攻良。

四、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效果好,大便秘结津液少。枳朴大黄泻胃强,麻杏芍药滋脾约。

五、蜜煎导方: (方歌见下) 

六、猪胆汁灌方: 蜜煎熟后样如饴,稍冷搓挺四寸余。温纳肛门润肠燥,古法导便叹惊奇。津亏有热便不出,猪胆一枚方相宜。胆汁调醋灌肠内,虚家便秘见效奇。

 柴胡汤类方歌(七首) 

一、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解少阳,胸满胁痛呕吐详。口苦咽乾目眩是,柴芩参草枣半姜。

二、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大黄枳,柴芩姜夏芍枣宜。少明合病气火郁,呕吐口苦心下急。

三、柴胡加芒硝汤: 小柴加硝两解方,芒硝后煎入药良。日晡潮热胸胁满,调和胃胆利少阳。

四、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两方合,善治太少两经疴。心下支结关节痛,初期肝硬亦能和。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姜痛胁背,大便不实尿欠利。阳邪向阴气化衰,柴芩姜桂草粉蛎。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加龙牡桂丹铅,大黄茯苓记要谙。减去甘草铅要裹,胸满烦马敬小便难。

七、四逆散: 柴芍枳草四逆散,肝郁气结肢不暖。脉沉而弦胸胁痛,随证治疗须加减。

【提示-1】:更多“蔡长福经方”的医库,请扫描如下二维码                                                  

【提示-2】经过《蔡氏经方之六经辨证提高系列丛书》整理者徐风瑞医师的许可,我们代售此系列丛书此丛书是目前最全的理疗与实际病案整理最齐全的丛书,欲购买此书的朋友,请扫描如下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互联网的“仲师之徒蔡长福”公众号,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尊重知识与劳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三阳病篇总结(No.1-272)
《伤寒论》版本
蔡长福闲聊柴胡桂枝汤(文字版)|各家经方
伤寒论重要背诵条文-百度文库
伤寒论108条背诵条文
伤寒论背诵第四十一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