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中不为人知的奇闻佚事

三国中不为人知的奇闻佚事

龙剑*江湖行 等级:新新小狐 送礼物 发消息

楼主

1 不失雍熙
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华歆和晚辈相处很严肃。即使在家中,也仪态庄重,犹如朝见皇帝那样讲求规矩。陈元方兄弟却极随和,两家之间并没有因性格不同而失和。

2 割席分座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 " 子非吾友也!"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3形骸之外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腊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 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王朗常常推崇华歆的见识和气度。华歆腊日那天曾召集子侄们宴饮,王朗也学着华歆那样做。有人把这事儿说给张华听,张华说:" 王朗学华歆,学的都是外表 的东西,所以王朗和华歆的距离就更远了。"

4 急不相弃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 :" 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5王祥事母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很谨慎,家中有一棵李树,结的果子很好,后母就让王祥一直看着它。一天突然风雨大作,王祥抱着李树哭泣不已。王祥曾在床上睡觉,后母进来躲在暗处想砍死他,恰好王祥起来撒尿,后母只是砍到被子上,没杀成王祥。王祥回来后,得知后母为此事遗憾,就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后母于是感动醒悟了,从此像关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关爱王祥。

6 嗣宗谨慎
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晋文王(司马昭)称赞阮籍极其谨慎,每次和他聊天,说的都是玄虚高远的事情,从不评判人物。

7 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 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元礼问曰:" 君与仆有何亲?" 对曰:"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
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孔文举(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来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李膺)极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到他家拜访的,只有才子名流和李家的近亲才能得以通报。孔融到了李家门口,对仆吏说:" 我是李先生的亲戚。" 仆吏通报后,孔融晋见就座。李元礼问道:" 你与我有什么亲戚关系?" 孔融回答:" 我的先君仲尼(孔丘)和你的祖先伯阳(老子)有师生之谊,所以我与您是世代通家之好呀。" 李元礼和宾客们没有不惊诧孔融的回答的。太中大夫陈韪后到,有人把孔融刚才的答话告诉了他,陈韪不屑道:" 小时侯聪明,大了不见得好。" 孔融答道:" 想必您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 陈韪顿时窘迫起来。

8 偷,那得行礼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 何以不拜?" 答曰:" 偷,那得行礼!"
孔文举(孔融)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趁父亲白天睡觉的时候,小儿子到床头偷酒喝,大儿子对他说:" 你怎么不行礼呢?" 小儿子答道:" 偷,怎么能行礼!"

9 覆巢之下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 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 儿徐进曰:"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寻亦收至。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一片惶恐。当时孔融的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父亲被捕时两人还在玩琢钉游戏,毫无惊恐之色。孔融对差役说:" 希望只加罪到我身上,两个孩子就保全了吧。" 儿子从容说道:" 父亲曾见过覆巢之下,还有完卵的吗?" 不久两个孩子也被抓了起来。

10 忠臣孝子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 府君如何?" 元方曰:" 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如何?" 曰:" 忠臣孝子也。" 客曰:" 《易》称:'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 元方曰:" 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 客曰:" 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 元方曰:" 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 客惭而退。
颖川太守对陈仲弓(陈寔)施了髡刑,有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 太守这个人怎么样?" 元方回答:" 是高明的太守。" 又问:" 您父亲怎么样?" 元方回答:" 我父亲是忠臣孝子。" 客人问道:" 《易》中说:'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怎么会有高明的太守对忠臣孝子施刑呢?" 元方说:" 你的话太荒谬了!我不予回答。" 客人说:" 您这不过是借驼背装谦恭,说明您不能回答。" 元方说:" 从前殷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人都是高明的人;三个被放逐的人,也都是忠臣孝子。" 客人惭愧地走了。

11 亲亲之义
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颍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 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 慈明曰:" 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 阆曰:" 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 慈明曰:" 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雠,以为至公。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
荀慈明(荀爽)遇见汝南袁阆,袁阆向他问起汝南的知名人士,荀慈明先说起自己的几位兄长。袁阆笑道:" 难道仅仅因为是自己的亲戚朋友,就可以算是名士吗?" 荀慈明说:" 您指责我,有什么凭据吗?" 袁阆说:" 刚才我问的是国家名士,而你先提到的都是你的哥哥,所以我指责你。" 荀慈明说:" 从前祁奚告老还乡时,内举不忘他的儿子,外举不忘他的仇人,人们认为他是非常公道的。周公旦作《文王》诗,不言尧舜的功德,却赞美文王武王的伟绩,这是因为他爱自己亲人的道理呀。《春秋》的义理,是以鲁国为内,以华夏诸国为外。况且不爱他的亲人却爱外人,这不是有悖道德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代孝子故事:卧冰求鲤
权谋之道:士为知己者亡
忠孝观念的困境及其出路 | 姚海涛
《说苑•立节》
《太平经》忠孝上异闻诀
家贫出忠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