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史札记:古人的“籍”与“贯”

读史札记:古人的“籍”与“贯”

阅读:144 回复: 1
毕荒 狐天王 送礼物 留言 关注 加好友

楼主

古人的“籍”与“贯”

 

昨日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这是《木兰诗》中的诗句。这首脍炙人口的北朝乐府民歌,内容描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果敢、纯朴善良的巾帼英雄形象。这里有一个问题:朝廷为什么要指名征发木兰的父亲去当兵?这就涉及到了古人的“籍”与“贯”的问题。

    现代的履历表上有“籍贯”一栏,谁都知道应该填写自己是什么地方的人。然而,籍贯指出生地,这是一种现代的概念。在古代,籍和贯是两回事。古代史书上说一个人的出生地,只说“贯”或“乡贯”、“里贯”,不说“籍”或“籍贯”。《隋书·经籍志》:“其无贯之人,不乐州县编户者,谓之浮浪人。”白居易《新丰折臂翁》诗:“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这两个例子中的“贯”,即是指原籍、出生地,亦即现代意义上的籍贯。

籍与出生地也有一些关系,但并不是指出生地。籍是指一个人的家庭对朝廷负担的徭役种类,也就是指其所从事的职业。比如承担产盐徭役的人户,在唐代称为“亭户”。五代以后,又称“灶户”、“锅户”、“井户”、“铛户”、“盐户”等。而以“盐户”或“灶户”为其通称。

 

 

以籍为标志的户役,很早就出现了。三国时有士家;南北朝时有使作户、军户、绫罗户;唐代除亭户外,还有绫织户、工匠户及其他各色人户。见于文献记载的明朝诸色人户有五十来种。这些人户的户役就是他们的籍,亦即户籍。同一种户役的人户都编入一份册籍。各种户役有各种册籍,地方官按籍征役。在古代,普天下的人民都属于帝王的当差人户,都被编入某一籍中当差。各种人户都有籍,由官府派定徭役专业,煮盐的是灶籍,做工的是匠籍,当兵的是军籍,经商的是商籍,……历朝的制度都是“役皆永充”,户籍一经确定,是不能随意改变的。灶籍的人就得世世代代为朝廷从事煮盐的徭役,军籍的人就得世世代代为朝廷当兵打仗。木兰家属军籍,朝廷征兵,“卷卷有爷名”也就不难理解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籍字
填表时的籍贯,在古代有多重要?
籍贯何所指
冷知识(103)古代的“籍”和“贯”你知道指的是什么吗?和现在的籍贯不太一样!
“籍贯”中的“籍”古代指什么
王吴军:古代的“籍”和“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