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教讲坛(电视系列节目)第三讲:《早期教育你要做些什么?》

   

(电视系列节目)

第三讲:《早期教育你要做些什么?

 

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

当一个孩子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上的时候,他的大脑就像一张纯洁无瑕的白纸一样。这时,无论你在这张白纸上画上什么东西他都可以接受,因为此时的他根本不懂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他只知道吸收,你给他什么他就吸收什么,这张白纸从0岁到13岁就基本吸收得差不多了。当孩子18岁以后,他所吸收的东西就开始变成能量爆发出来。在孩子早期教育中,如果你给他灌输的是美和善,他所爆发出来的就是一个天使的思想;如果你给他灌输的是丑和恶,他所爆发出来的就是一个魔鬼的思想。

清末明初著名学者陆世仪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凡人有悟性、记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后,知识渐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可见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学过英语的人大多知道韦伯斯特编纂的《英语辞典》,这是世界上最具有权威性的英语辞典之一。韦伯斯特的成功归功于家庭成员对他的早期教育。

1785年,韦伯斯特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首府哈特福德市。韦伯斯特的父亲为刚降生的孩子制定了一个大胆的、富有想象力的教育计划,这项计划得到了家庭其他成员的支持与合作,并始终不渝的贯彻。根据老韦伯斯特的计划,在家庭中,父亲只操英语,母亲只讲法语,而祖父只用德语说话,其他语种绝对禁止使用。家里还特意雇用了一名北欧人做保姆,规定她只能用本国语言说话。从小开始,父亲、母亲、祖父和保姆就用四种不同的语言与小韦伯斯特交流,他居然毫不费力地掌握了这四种语言。等到小韦伯斯特长的了,开始接触了左邻右舍,对每个人都只用英语说话大惑不解,因为他一直以为,世界上每个人都运用不同的语言在说话的。老韦伯斯特的教育计划终于在儿子身上开花结果了。韦伯斯特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十分顺利地从事了教师、记者、法律学家和语言家的工作,25岁时,编撰出版了本国教科书,晚年终于完成了《英语辞典》的编纂。

在我国的湖南长沙市,有个人叫蔡笑晚,他养育的6个子女中,有5个博士1个硕士。长子蔡天文,美国康奈大学博士毕业,现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次子蔡天武,14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5岁获得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高盛公司副总裁;三子蔡天师,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曾被美国圣约翰大学录取;四子蔡天润,华西医科大学毕业,曾被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录取为博士生;五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学硕士;六女蔡天西,18岁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28岁担任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

蔡笑晚教子有八大经验,即“五主动”“三反对”。“五主动”:①、孩子3岁以内,父母要主动开发孩子智力;②、5岁左右,父母要主动让孩子尽早上学读书;③、发现孩子智力超常,要主动帮孩子跳级或进入少年班;④、主动为孩子创造没有压力的外部环境;⑤、要主动告诉孩子,考上大学是求学的开始,早早准备考研或留学。“三反对”:①、反对“顺其自然”,不能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所有天才都是管教出来的,顺其自然是家长为自己的懒惰和不负责任开脱;②、反对“平常心”,“平常心”就是胸无大志,就是对孩子,对国家的不负责任。③、反对“眼前虚荣”。

(画外音、字幕: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我们应该主动开发智力,绝不能顺其自然。孩子的智力开发得越早,对孩子的终身影响就越大。)

一个婴儿生下来,没有人会问生下一个国家主席还是一个部长;是生下一个老板还是打工仔;是生下一个教授还是一个流浪汉。人们会问:是男孩还是女孩?是少爷还是千金?对一个刚生下来的孩子来说,将来的一切都是未知数,没有谁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他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由此说来,人刚生下来是一样的,要有差别那只是男女之别而已。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改变,学习的艰难,世道的艰辛,人情的冷暖,人们的心灵和意志就会慢慢的发生改变,这样的改变将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于是有些人成功,有些人失败;有些人出色,有些人平庸;有些人幸福,有些人痛苦。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一个孩子要想成为一个成功、出色、幸福的人,关键在于父母是否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

有很多大学教授对学生不满意,他就责备学生,你们高中是怎么学的?可见高中是大学的基础;高中老师常骂学生,你们初中是从哪里来的,怎么学成这个样子?可见初中学好高中就好教了;初中老师教训学生,你们小学老师都没有教吗?小学老师呢,也不甘示弱,你幼儿园到底在做什么的?那么幼儿园老师没有话讲了吗?他会说,你难道没有家教吗?是不是,大家都听过这句话嘛。所以你就知道教育的时期是越早越好,越早期是后来发展的基础,越早期越重要。

那么,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其实也很简单,不需花费父母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只要你做到一个字就OK了。这个字就是:“读”。

孩子013岁以前,给他读什么呢?在上一讲中我已经作过简单的介绍,就是让我们的孩子“读经诵典”。

对每个孩子的一生来说,学校的考试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通过教育培养他的学习兴趣以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古话说“三岁定一生”,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0~13岁是他们一生中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吸收能力像海绵一样强大。给他经典,他就会吸收于内心深处,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典之精髓就会慢慢地在他身上发酵,从此“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将贯穿于他生命的始终!

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可以开启人们的智慧!经典能深入到一个人心灵的最深处,能培养一个人优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文言即文章的语言,是多数经典使用的语言,是经过千百年来锤炼升华而成的优美、简洁、精确的语言。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长河中,能够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莫过于经、史、子、集,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成语典故、伦理道德、人文历史、礼仪风化等中国文化。儿童在这些经典的熏陶下,就会从内到外地散发出儒雅的气息,变得知书达理,心胸宽广,学习能力倍增!

(画外音: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在孩子这片空白的沃土上,选择什么“种子”十分重要。)

怎样教孩子读经诵典呢?很简单,六个字“好孩子,跟我念”。从孩子会讲话开始,就教他读经,不需要理解,只要求背诵,每天反复训练,直到孩子能背诵为止。13岁以前的孩子是记忆的黄金时期,你只要让他发复训练,不管懂不懂,先把“经典”这个重要的东西装在肚子里面,因为不重要的东西不用教,孩子自然会知道。如果重要的东西不装在肚子里面,十年后你想再记就来不及了,你将要后悔一辈子的。

每一种动物一生下来,都要跟他的父母亲、他的长辈学习,越低等的动物跟父母的时间越短,他的幼稚期越短。你看一只小鸡,它一出生就可以跟着母亲学找虫子吃,一两周的时间它就可以独自生活了,六个月大它就可以谈情说爱,成家立业,繁衍后代了。而我们人类六个月大还在吃奶呢。越高等的动物,他的幼稚期越长。因为他要学到非常丰富的生活内容,所以他要有一段很长的时间都是幼稚期,都是要跟着父母的。

 

人类从出生到一岁的孩子心理学上称为乳儿期,也叫哺乳期;一至三岁的孩子叫婴儿期;三至六、七岁的孩子处于幼儿期,也叫学龄前期;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孩子为学龄初期儿童,简称儿童。在教育的时机上,我们把十一、二岁,最多到十三岁以前的儿童称为幼稚期,把十三岁以后的人称为成熟期。一般把十三岁作为一个分界点,十三岁之前人的自我意识还没有成熟,十三岁之后的人渐渐成熟。

孩子的心志没有成熟之前,理解力比较少,记忆力是比较强的,十三岁之前是吸收的、酝酿的年龄,十三岁之后是理解的、表现的年龄。所以该吸收的时候给他吸收,该理解的时候引导他理解,这代表吸收不一定要理解。

人类不止是跟父母学习,人类还安排了很多办法让他跟老师学习。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老天爷就给你十三年的幼稚期。如果老天爷只给你三年的幼稚期,一个三岁的孩子就说:“妈妈,我要结婚生孩子,我要成家立业啦。”我告诉你,人类就灭亡了!千万不要随便引发儿童的聪明,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们要让孩子在13岁之前,完全在家长、老师的带领下,选择最优良的东西教给他。他必须用十三年的时间学到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乃至于西方重要的文化。

有的家长说,我本身就是个半文盲又是个大忙人,怎么教孩子读经呢?不要紧,也不需要花费你的很多精力。如果父母都是上班族或是整天不归家的大忙人,你只要记住一点就行:谁看护孩子谁就可以充当孩子的读经老师,等父母有时间时一定记得检查孩子读了多少就行啦。你得准备一台影碟机,买到一套读经光碟,这套光碟还配送书。每天由保姆负责打开影碟机,陪在孩子身边,让孩子跟着影碟机读就行啦。

母亲从怀孕之初就开始给胎儿灌输经典;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听经典;孩子从学会讲话开始就读经典。这个孩子这辈子想没有出息都难。孩子刚学会讲话,你给他读《弟子规》,学完《弟子规》你再给他学《三字经》,为什么这里要求先读《弟子规》和《三字经》呢?因为这两个经典琅琅上口,孩子在学习之初比较容易背诵。不信你看:“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你再看《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是读经的启蒙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稍大一点,你就给他读《老子》。《老子》总共八十一章,每天读两章,每次20~30分钟,每十天让孩子复习一次,五十五天左右,你的孩子就可把《老子》从第一到八十一章给背下来了,从此,《老子》就跟着他一辈子。

孩子五岁左右,你就要给他读《论语》,《论语》四百九十八章,号称五百章。每天背两章,二百五十天,孩子就可以把《论语》背下来。只要坚持,几年下来,你就会惊喜地发现,你的孩子已经是满腹经纶啦。这种习惯一经形成,孩子在十三岁以内,一定会把中外的经典著作都熟记在心。

胡适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他四岁就开始读古诗,六岁上私塾就开始背古文;到了九岁的时候,读了三年古文,他自己就能看古典小说了。两年之内,他偷偷地看完三四十本古典小说,十一岁的时候,他的老师就正式教他读古书。老师教给他第一本书叫作《资治通鉴》,十一岁就读完了。到十三岁就把《左传》读完了。

胡适先生接受这种教育,他没有变成书呆子,以后他的记忆很好,学英语学得很快,所以十九岁考公费留学,二十岁出国去,到了二十七岁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哲学博士。他凭什么拿博士,他写了一篇文章,叫作《先秦名家研究》。研究诸子百家已经很困难了,研究名家更困难,没有高度的文言文基础,能够研究先秦名家吗?所以胡适非常容易就写出来了,因为十三岁以前就读完了,而且他写出来以后美国教授看不懂,所以糊里糊涂地让他通过毕业了。

胡适二十八岁回来北京当北大教授。他凭什么当教授,十三岁之前的功力。他后来写了一本书叫作《中国哲学史》。他凭什么写《中国哲学史》?不到三十岁全国闻名,凭什么?十三岁之前接受的教育基础。他去演讲引经据典不要带书的,从来不会错误。因为他至少会背一千首诗词,其他的书不用说了。凭什么?还是凭十三岁之前接受的教育基础。

除了胡适之外,早期接受读经教育的还有很多名人,比如:徐志摩、朱自清、钱钟书、沈从文、鲁迅、老舍、林语堂、梁实秋等等,他们都是读古书长大的。

在此,我再一次向广大家长们呼吁: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民族。请早一点给我们的孩子读经诵典吧!

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中,除了让孩子读经诵典外,我们还应该对孩子进行什么教育呢?

请关注下集:《怎样培养孩子诚实守信?》

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赋递减法则:教育孩子越早越好
父亲“三板斧”:6个孩子5个博士1个硕士
约 1860 年丹尼尔韦伯斯特纪念奖章
女子体重近600斤 睁眼就想吃东西
难得一见的海豚围猎画面
【“拖延症”是很好的习惯】大律师韦伯斯特一生坚持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帮助他走向了成功,其中的一条就是:能够拖到明天做的事情,今天绝对不要去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