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西来宾市武宣县通挽镇:建立“五事共治”机制 打开乡村治理新局面


编者按


武宣县通挽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隶属来宾市,面积84.8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屯,总人口4.28万人。针对农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急难事、期盼事”反映渠道少、处理过程部门推诿扯皮、处理成效不够显著、处理结果公开不足等问题,通挽镇探索建立“五事共治”机制,畅通收集渠道、明确治理机制、强化结果反馈、加强跟踪问效,确保群众“五事”件件有记录、件件有措施、件件有回应、件件有落实,有效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一、畅通收集渠道,保障“五事”件件有记录
农民群众以往在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反映,常把事情闷在心里,民意表达不顺畅,影响干群关系。为此,通挽镇针对性推出应对举措,畅通事项收集渠道。
(一)规范登记
建立“五事”登记制度,在各村各单位醒目位置均设立“五事”诉求登记窗口,安排专人负责收集群众反映,统一编制事项登记簿,详细记录登记人、登记时间、诉求事项以及领办人和领办时间,为办理情况追踪溯源提供依据。
(二)网格摸排
根据自然屯村民人口数、居住集聚度、人际关系与农村党员、村屯骨干分布以及群众生产生活传统等情况,按照“完整覆盖、居住相邻、范围适宜、便于管理”原则,科学划分巷道党建网格,每个网格覆盖10户左右农户。村屯党组织选定公益心和协调能力较强的村、屯干部和优秀党员担任巷道党建组织员,按照1名组织员加10户群众“结一联十”方式联系服务网格群众,将群众全部纳入党建网格体系,深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组织员定期对网格内农户进行全覆盖摸排,收集群众“五事”。目前,全镇36个屯划分为539个巷道党建网格,明确组织员539名,联系服务群众8000多户。

通挽镇建立“结一联十”的服务网格。

(三)常态走访
建立干群连心制度,镇政府每名在职在编干部至少联系5户以上脱贫户、监测户、困难户等重点对象,每月至少开展1次以上走访联系,经常性和群众话家常,沟通感情,及时收集联系户的“五事”。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中心户加强入户走访负责联系或包片的农户,广泛收集群众的困难和意见建议,定期向镇党委政府反馈。

巷道党建组织员定期召开民情议事会。

二、明确治理机制,保障“五事”件件有措施
在乡村治理中,如何破解履职懈怠心理?为解决这个问题,通挽镇明确了工作机制。
(一)建立清单分类治理
成立镇、村两级“五事”交办工作小组,建立各层级的治理清单,将原先制定的零星制度,集成为完整的“五事共治”制度体系。目前,通挽镇针对农村党员、致富能人、脱贫户、退役军人等不同群体,社会民生、平安建设、安全生产等不同领域,建立“五事共治”制度60多项。
(二)明晰权责分层治理
针对群众反映的“五事”,分类分层分流进行处理,避免出现推诿扯皮。村级范围能解决的,由各村积极认领、立即办理;村级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镇级,由镇级“五事”交办工作小组根据事项内容对应安排职能部门,明确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时间,经领导小组同意,以交办单的形式移交负责的单位和组织。
(三)搭建平台协商治理
对重大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邀请村屯干部、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新乡贤代表等人员召开民主协商会,共同商议解决办法,实现人才、资源联动。如针对江龙村群众提出“村主干道边鱼塘没有护栏存在安全隐患”的期盼事,组织各界人士筹集资金,一周完成护栏安装,群众广泛点赞。
三、强化结果反馈,保障“五事”件件有回应
群众反映的事情,有时需要多次走访才有回应,时效长、反应慢,对此群众有怨言。通挽镇强化结果反馈,保障群众反映的“五事”件件有回应。
(一)即时反馈受理情况
针对收集到的“五事”,由接收单位研判后,对能够解决的明确解决措施和治理标准,及时反馈给当事人;不属于“五事”范围的做好解释工作;不属于本级治理范围的对下做好交办、对上做好汇报。
(二)随时反馈治理进度
对一些情况复杂、需由多部门联合治理或治理时间较长的,或因条件限制目前不能解决的问题,向当事人做好解释说明工作,随时告知事项办理进度。
(三)定时反馈治理结果
每月初由各村各单位负责人汇报上月“五事”治理工作情况,对于未解决的事项,重点汇报存在的困难、需要上级协调解决的问题。每季度将落实“五事共治”结果向群众公开,由群众来评判。

通挽镇将“五事共治”治理结果向群众公开。

四、加强跟踪问效,保障“五事”件件有落实
对于群众反映的事情,通挽镇通过加强跟踪问效来评价治理成效、了解群众感受。
(一)实行销号管理
以“五事”登记簿作为“施工单”,各村各部门依据职责范围画出“施工图”,明确工作措施、完成时限、具体责任人,由镇级对各村各单位办理情况进行核验,逐一销号。
(二)实行重点督办
每年确定5~6个重点“五事”,由镇纪委对“五事”治理情况进行重点督办。对治理有效、群众满意度高的,优先推荐获得评优评先资格;对组织不力、问题较多的,进行批评教育和严肃问责。
(三)实行满意度回访
由镇级安排专门人员对已办结的“五事”情况进行电话跟踪回访或上门走访,重点了解群众对“五事”治理成效满意度,并就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2021年以来,通挽镇通过“五事共治”收集到各方面民情民意、问题建议共674件,协调解决615件,群众满意度达93%。

来源:国家乡村振兴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承红色基因 深化红色治理——永丰县藤田镇创新“1314”工作法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
蒲城县创新“三事”服务机制 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同心圆
红色引擎工程实施方案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 “五事共治”为民纾困解忧
宁波市鄞州区:创新升级“365社区治理工作规程” 探索社区治理“鄞州解法”
齐齐哈尔北玻社区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