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祖传的那点东西--吴鞠通》——读书笔记

  医案之瘟疫  

这个病例来自《吴鞠通医案》,癸丑年(1793)七月九日,有一位60岁的老人生病了,这个患者好喝酒,他患上瘟疫后,医生都以为是伤寒,就给这个患者开了解表发汗的药,结果导致“津液消亡”,病反而更重了。

吴鞠通来到一看,患者已经开始尿血三四天了,脸色“大赤”,舌苔老黄,中间是黑色的(注意,舌苔的颜色如果是焦黄色,并且还很干燥,那就是体内有热的标志),嘴唇也干裂了,吴鞠通也奇怪,怎么热成这个样子,就没有把热邪泻出去的通道?一问,果然没有,原来这位已经七天没有大便了。

通过这一番检查,吴鞠通基本判定这个是瘟疫的性质,他认为是热邪在体内引起了热证,热证导致这个患者体内的津液快要消耗干了。这时候需要马上通便,中医有个属于“急下存阴”,通便以后,气机通畅了,热邪就会出去,津液也就可以不被消耗干了

大家别小瞧了大便不通,很多老人因此中风了。

吴鞠通于是开了大承气汤,其中减少了枳实、朴硝的分量,增加了牡丹皮(这是泻肝经郁火的)和犀角(这是泻心经之火的)。患者服完药后,大便就泻了,尿血也止住了。吴鞠通让患者停止服用了泻下的药物,张仲景的原方就是让患者一旦泻了,就停止继续服用剩下的药物,叫“得下,余勿服”,就是气机一旦通了,就不要再泻了,以免伤了正气。

吴鞠通就开了新的方子:焦白芍四钱、犀角四钱、麦冬四钱、牡丹皮五钱、银花五钱、细生地五钱、生甘草两钱、天门冬两钱

金银花是解毒透热的,生地、天门冬是滋阴的。白芍生用伐肝,炒用敛肝,而如果有血证,最好用炒焦的,有收敛阴气的作用。考虑到患者曾尿血,因此用了焦白芍,防止复发。

这个方子用了七天,患者大好,吴鞠通再次诊断,认为邪气已经去掉了七八分,此时已经是以阴虚为主要矛盾了(阴虚甚于余邪),于是就开了新方子。

方用:复脉汤去掉人参(复脉汤,又名炙甘草汤,用来治疗气阴两虚引起的心动悸、脉结代等症)、桂枝、姜、枣等温热药,开两服。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是《伤寒论》的一个名方,组成:炙甘草四两(12g)、生姜三两(10g)、人参二两(6g)、生地黄一斤(48g)、去皮桂枝三两(10g)、阿胶二两(6g)、去心麦门冬半升(24g)、麻仁半升(15g)、擘大枣30枚。主治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贏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后来,吴鞠通又在复脉汤的基础上加上了生龟板、生鳖甲、生牡蛎三味药,这就是吴鞠通根据复脉汤创立的新方子,三甲复脉汤专门用来治疗热病以后阴液损伤的,此方现在仍然在用

  海参  

麻瑞亭,是黄元御的传人,活到了九十四岁。他在年老时,每次感到精力不足的时候,就吃手指大海参五根,他说就是这个秘诀让他长寿,后来他还用海参来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也不错。

  孕妇  

有个孕妇患瘟疫,请了几个医生,结果越治越重,于是请来了吴鞠通。吴鞠通来了一看,病情已经很严重了,身体虚弱,烦躁,舌苔黄色,而且“烂去半边”,而且眼珠外凸“目睛突出眼眶之外如蚕豆大”,诊脉,脉象洪数,而且兼浮。吴鞠通判断,这是邪热内盛,“气血两燔”之证

于是,吴鞠通开了个方子“玉女煎”,又加上了犀角,这个方子是张景岳的方子。方用:生石膏四两、知母一两、炙甘草四钱、犀角六钱、粳米一撮、细生地六钱、麦冬五钱

很多医家认为石膏太凉,不敢大用,直到繆希雍开始大力宣传生石膏具有透热外出的功能,可以大剂量地使用,后世的温病学家深受其益。注意,生石膏在透热方面非常有效,有些高烧的病人服用后很快退烧,但是如果体虚的人,一定要配合扶正的药物才可以,比如加上党参,否则会犯错误(仲景的白虎加人参汤就是这个意思)。

知母可以清肺热,辅助生石膏,透气分之热,犀角透营分之热。温病理论把人体分为卫、气、营、血四个层次,他们认为邪气从外入内通常是按照这个顺序进入的。当邪气到了营分的时候,再使用气分的药就不行了,因此要用能够进入营分、血分的药,把邪气透出来。正如叶天士所说“乍入营分,犹可透热,仍转气分而解,如犀角、元参、羚羊等物是也”。

粳米,后世都用山药替代,效果也不错。

吴鞠通的“玉女煎”是在张景岳原来的方子上改变的,把熟地换成了细生地。他认为熟地太滞腻,而且太温了。还把牛膝去掉了,牛膝药性是下行的,可以通下肢的经络,滋补下肢的筋骨,其中有川牛膝和怀牛膝两种药材,前者以通为主,后者擅长滋补。父母腿脚不好的,可以仔细地研究一下这味药,和其他药配合使用,效果是不错的。吴鞠通认为牛膝用在此处对病情不利,恐怕把药性引到下肢去了,就耽误事了,所以就把牛膝去掉了。

患者服了三服药,病情有所改善,患者不烦躁了。但此时患者大便不通、小便少,二期感觉尿道疼痛,舌苔由黄色变为黑色,嘴唇也干裂。在温病中,当邪气从里向外出的时候,舌苔反而会由白变黄,甚至变黑,然后再慢慢退去。由于患者身体气机不通畅,所以阻塞在那了。

于是,吴鞠通开了方子:生大黄六钱、元明粉四钱、川朴一钱、枳实一钱,然后让患者家属给熬成两杯,分两次服用,大便一通立刻不再服用剩下的药。患者服药后,就泻下了,发热的症状消失了,脉静身凉,目睛渐收,这说明邪气已经退去。吴鞠通又开了些调理滋补的药,就彻底好了。

  网友互动  

孕妇感冒,如果只是发冷,切几片葱白,泡开水,喝点出汗就可以了,或者少用一点苏叶就可以了。

如果咽痛、痰黄、有感染了,就要用连翘、金银花泡水喝,各6克就可以,也可以放入6克的板蓝根,解毒的作用更强。注意保暖,应该很快就可以恢复的。轻易不要用活血化瘀类药物。

  白头发  

罗老师开的方子,用的是二至丸女贞子30克、墨旱莲30克,每天熬水当茶喝(三碗水熬剩两碗)。这个二至丸中的女贞子是冬至日采,墨旱莲是夏至日采,传统认为这个时候药物的药性是最好的,所以叫二至丸,有滋阴的作用。这个药有交通阴阳的作用,很平和,只要是因虚导致的白发都可以服用,不必计较阴虚阳虚。

罗老师服用了一年 ,头发变黑了很多。

  闭经  

女士闭经很多是因为肝气不舒引起的,傅青主的益经汤,八天就可以通经。处方:大熟地(九蒸)30克、白术(土朝)30克、山药(炒)15克、当归(酒洗)15克、白芍(酒炒)9克、生枣仁(捣碎)9克、丹皮6克、沙参9克、柴胡3克、杜仲(炒黑)3克、人参6克。

很多女性在遇到精神压力或者刺激,月经都会出现问题。另外,中医认为夜里是阴气值班的时候,如果不睡觉,过分消耗,则阴气不足,血属于阴,很多闭经的女性都有熬夜的习惯。

罗老师自己开的方子:熟地30克、白术30克、山药15克、当归15克、白芍9克、生枣仁9克、丹皮6克、沙参9克、柴胡3克、杜仲3克(太少了,可以加到15克)、人参6克

  《温病条辨》  

各位绝对有必要买一本在手,这书里的内容特别地有用,其中很多方子都是现在中医医生的看家法宝。

在这本书里,吴鞠通 开创了三焦辨证的理论,他把人体的病症表现分入上、中、下三焦里,以此来确定病邪进入人体的程度和部位。这个三焦辨证理论是对中医理论的发展,现在还经常使用。

在书里,吴鞠通还把温病的各种证型都做了梳理,其中很多温病的类型比如暑温、湿温等都非常重要,从此温病成为一个理论完备的体系。

  温病医案  

癸亥年六月初五,天气很热,吴鞠通去看一个患者。患者舌苔满布,这说明体内湿气很重,同时,舌苔的颜色微黄,说明湿气已经开始化热了。再看脉象,洪大,弦,而且“刚甚”,左脉大于右脉,这又说明什么呢?说明体内热盛啊,而且血分之热是很厉害的。

吴鞠通说了,刚开始患病出现了这么严重的舌脉,恐怕是“下焦精血之热,远甚于上焦气分之热也”,这就是三焦辨证,他把身体分成三个系统来分别思考。吴鞠通还观察到,患者的手心很热,比手背热得厉害,这也证明了上述判断。

下焦也热(这是虚热),上焦也热(这是外邪导致的实热),先治疗哪个呢?吴鞠通迅速做出判断,先清上焦之热,下焦之热以后再处理。于是开了方子:连翘、细生地、粉丹皮、银花、桔梗、白茅根、麦冬、牛蒡子、香豆豉、元参、藿香梗、生甘草、薄荷,服用三服,一天之内服完。

这个方子就是一个典型的治疗温病的方子,其中就包含了吴鞠通的名方银翘散

方中的连翘是清气分之热的药,可以散结开郁。凡是热一定会有郁结,郁结散了热就散了。感冒了嗓子痛,连翘是比较适合的药。吴鞠通使用连翘是带连翘心的。吴鞠通认为连翘带心还能清心经的热,连翘心的味道很特别,熬后让人闻之欲呕,但是力道很大。

银花就是金银花,也叫双花。这个药材一定要在花还没开的时候采,否则花一开,药气就泄了。金银花是清气分热邪的药物,可以透邪外出,最善于使用金银花的医家要属明朝的陈士铎(傅青主的徒弟)了,他在患者有疮痈的时候,一用就是几两,效果是立竿见影。

牛蒡子是解毒利咽之药,可以解风热之毒,对于咽喉疼痛效果很好,我通常都要配上白僵蚕,疗效更好。薄荷也是清凉利咽的,但是记住,薄荷的药性是上升的,如果用多了,就会发散太过,所以通常用量较小,吴鞠通这次开方只用了三分。

其中的香豆豉又叫淡豆豉,这是黑大豆经过炮制而成的。在炮制的时候用到桑叶或者青蒿等,所以此味药具有清透之性。豆豉的特点是能够宣透胸中的邪气,能够把热从里面向外透,这是温病学家们手中的一种得力的药物。

桔梗药性上行,排脓清肺利咽,和甘草配起来就是张仲景用来治疗少阴咽通道桔梗汤。原来银桥散用的是芦根煮汤送服,这里用的是白茅根,这个用得好,说明吴鞠通照顾到了下焦的热。白茅根的特点是可以使热邪从小便排出,一般喝了白茅根以后,小便就会增多,这味药民国时期的名医张锡纯用得最好。他的体会是不要久熬,用开水泡得沉底了就好了。

方子里面的元参,是因为避讳玄烨的玄字,而改成了元参。玄参的特点是上行的,可以解毒,同时它能够启动肾经的津液上行到咽喉。这就是为什么各位看到很多治疗嗓子的方剂里都有玄参。但是玄参最好不要单独使用,否则会导致肾经的津液不够。所以它通常是和滋养肾经津液的生地一起用的。这个方子里面吴鞠通用了细生地,是为了滋阴兼透热。

方子里的丹皮是清血分之热的,主要入肝经。而藿香梗可以化开湿气,因为患者舌苔满布,体内湿气很重。

患者在一天服了三服之后,第二天,热已经退了大半。现在患者觉得胸中发闷,肚子不舒服,吴鞠通判断,原来这体内是热与湿气相抟结,现在把热清去了,剩下的湿气开始作怪了。

于是在方子里加入了清湿气的药:藿香梗、飞滑石、白扁豆、杏仁、连翘、广郁金、生薏仁、银花、白通草、香豆豉。

这个方子里面就把藿香梗放到了第一位。其中生薏仁和白通草都是泄湿气的;滑石是通利小便的,但是这味药现在我基本不用了,因为据说滑石的细小颗粒有引起肿瘤的嫌疑,现在都不提倡女性在生殖器附近使用含有滑石粉成分的爽身粉,婴儿在有黏膜的部位也最好不用;杏仁是吴鞠通在治疗水湿之气时最喜欢用的,因为杏仁是宣降肺气的良药,他认为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开则一身之气开,水湿便行。

以后的几天里,吴鞠通都是用这个方子来加减,等到了初十的时候,这个患者的热和湿基本也就清掉了。

这时候,患者原来的下焦之虚就显现出来了。他的手脚心开始感觉热,吴鞠通判断,这是阴气不足啊,但是两手脉象都是弦的,而且很细,这说明阳气也不是很旺,于是就开了张仲景的复脉汤,加上了生牡蛎和生鳖甲,用来滋阴。

同时,吴鞠通又给患者开了八仙丸,配合着服用。这个八仙丸其实就是六味地黄丸再加上麦冬和五味子,也叫麦味地黄丸,现在药店里都有卖的。实际上,这时候患者已经痊愈了,吴鞠通后面开的滋补药是用来善后的。

  癫狂之症  

这位患者32岁,屡次考试不第,以致抑郁成病,患了癫狂之症,也就是说疯了。请了很多医生,都不见效,“继而徽州医、杭州医、苏州医、湖北医,所阅之医不下数十百矣。”这些医生大都认为这是虚引起的疾病,给他开的大多是补药。

这位患者被锁在石磨盘上,言语混乱、衣不蔽体、形体瘦弱。还有,每天必须要女人,天天如此,难怪那些医生给他开补药。

吴鞠通给患者诊脉,六部脉都弦长而劲,这分明就是实证,需要极苦之药来泻掉心胆二经之火,“泻心者必泻小肠,病在脏,治其也腑也。胆无出路,借小肠以为出路,亦必泻小肠也。

方用:龙胆草三钱、天门冬三钱、细生地 三钱、胡黄连三钱、麦门冬不去心三钱、粉丹皮三钱。

这个方子是泻肝胆之火的,方子里龙胆草是味苦寒的药,能够泻肝胆有余之火,除下焦之湿热,著名的龙胆泻肝丸就是以此药为主的(现在被里面的关木通把名声搞坏了);胡黄连也是泻肝胆之火的,但兼入胃经,它和黄连不是一回事儿,黄连是入心经的,胡黄连可以迅速将火向下降,这点比黄连要快得多;粉丹皮同样是清肝胆之活动,尤其擅长清肝胆经血分之热,粉丹皮就是牡丹皮,因为上好的牡丹皮药材的表面上有一种类似粉状的东西,摸上去滑滑的,所以又叫粉丹皮。

细生地是清中兼以滋阴凉血;天门冬和麦门冬同样是入肺经的,清热滋阴,但是麦门冬兼入心经,天门冬兼入肾经,一个在上,一个在下,配合着发力。吴鞠通曾解释,为什么叫门冬呢?因为“冬”主收藏,“门”主开阖,所以这两味药有开阖收藏之力,是两味用在开阖之“枢”的药物。

患者按这个方子服了两服,效果不错,已经安静了许多。于是吴鞠通在方子里减去了一些苦寒的药,加了些滋阴的补药,结果患者病情加重了。吴鞠通明白了,现在不能补阴,还需要用苦寒之药。于是开方:龙胆草六钱、天门冬五钱、黄连五钱、芦荟六钱、麦门冬不去心二钱、乌梅肉五钱、胡黄连五钱、秋石二钱。

吴鞠通把药物的分量加大了,因为他已经确定了用药的原则。方子里的黄连是泻心经之火,芦荟也是苦寒泻肝胆之火的。秋石是人尿制成的,现在有用盐代替的,叫咸秋石,是用来清热泻火滋阴的。乌梅性酸,除了生津之外,还可以收敛浮热,引气归元,就是让那些热气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现在经常喝的酸梅汤,就是用的乌梅,一方面可以生津,另一方面可以收敛浮热,就是这个意思。

患者按照这个方子服用六服,心智已经清醒了。后来,吴鞠通开始减掉苦寒的药,适当配上补阴的药,患者慢慢就好了。

  针对桑拿天  

桑拿天湿气太重,一定要把湿气化去,比如在煮饭的时候放入一把薏米,薏米可以化去湿气。也可以熬点绿豆汤等,也可以喝杏仁露,或者买点杏仁,捣碎,熬点杏仁饮料,因为杏仁开肺气,肺气开则一身水气亦开。不要喝冷饮,要喝常温的饮料。也不要过分开空调。

  感冒  

感冒其实不分风寒风热,伤寒和温病是一回事,是外感的不同阶段,一般开始时必寒,然后入里就会化热。

把感冒分为风寒和风热,是中医给自己设的绊脚石,很多人看到自己的痰是白的,就把病划入风寒,痰变成黄的了,就是风热。其实痰化成黄色,是病邪深入,机体的抵抗也强烈的阶段,这些变化不是分型的不同,而是阶段的不同。感冒如果在最初的时候及时控制,很快就能痊愈,而不是非要到七天才好

  秋凉燥  

秋天早晚温差大,很容易被凉气伤到。此时典型的症状是:头微痛,恶寒,咳嗽,稀痰,鼻塞,喉咙干,无汗或少汗。

吴鞠通开的方子是杏苏散。方子的组成是:苏叶、半夏、茯苓、前胡、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橘皮、杏仁。

在秋天被冷风刚刚吹到,你感到浑身发冷,头微痛,还没有咳嗽的时候,可以熬点杏仁,水开了以后,再放入一把苏叶,泡个10分钟,喝下去就可以了。

  再说感冒  

感冒首先是对身体造成了一定的抑制状态,表现是体表发冷,有时候流清鼻涕、打喷嚏。这个阶段有的人很短,有的人很长。这个阶段很重要,这时候病邪还没有深入,身体的抵抗机能还有能力把它清除出去,一定要抓住时机把它清除出去。

这个时候用刺激身体机能的食物或饮料都可以,有时候,一杯热水就可以。中医上通常用大葱的白色根部,加几片生姜,在水里稍微熬一下,注意,一开锅就好,不要久熬,因为要的就是它那种刺激的成分,用吴鞠通的话说是:“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

还可以备点苏叶,等到感冒或身上发冷时,立刻开水泡一把,十分钟后就可以喝了。

但是如果真是冷得浑身发抖,一点汗都没有,那还是要用《伤寒论》中的麻黄汤,等到身上热了,不再发冷,就可以了,最好是微微出点汗,不要出大汗,更不要马上去风口那儿站着。

这个阶段,中医叫外寒阶段。如果这个阶段没有注意,那么,病邪继续深入,很快,就会到里热阶段。

里热阶段,外邪继续深入,体内的抵抗力量与外邪斗争,身体的很多地方都成为了战场。此时的表现是一派热证,咽红、咽痛、发烧、身体骨节酸痛、咳嗽等。这个阶段在伤寒论里也有描述,比如白虎汤证等。

此时采用的药物是双黄连口服液就是双花(金银花)、黄芩、连翘,简称双黄连。另外一个是吴鞠通创的方子:银翘解毒丸。它可以清热解表、散结消肿,现在用蜂蜜制,减缓了药性,可以自己熬制。

银翘散方子:双花15克、连翘15克、防风6克、荆芥3克、竹叶6克、白僵蚕10克(捣)、公英10克、射干6克、苏叶6克(关火后下,泡10分钟)。如果咳嗽、痰黄可以加上浙贝母。这个方子里的白僵蚕是后加的,对治疗咽喉疼痛效果非常好。

在发高烧时,可以在方子里面放入生石膏30克,如果身体不壮士,同时加入党参10克。

  慢性肾炎  

罗老师的母亲曾患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住院打抗生素,尿中白细胞没有了,胆红细胞依然很高。西医《内科学》中写道:“慢性肾炎病情迁延,病变均为缓慢进展,最终将至慢性肾衰竭”。

罗母从医院回家,总感觉冷,比别人要多穿几件衣服,穿最厚的袜子,晚上睡觉腿冷如冰,要暖水袋捂着才能睡觉。吃了很多补肾的药物,也不见好。按照一般医生的想法,如此怕冷,岂不是个寒症,当然要温补来治疗了。

赵绍琴,温病学家,清宫御医传人,中医温病大师,中医肾病领域的权威。他的观点是肾病很多情况是热邪潜伏在肾经,不是寒,不要温补,不要补肾。

罗老师学习了赵老的理论以后,回家开了凉血活血的方子,这个方子就是赵绍琴教授治疗肾病的方子:防风6克、荆芥炭6克、炒槐花10克、生地榆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芦根10克、白茅根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腰酸时加入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杜仲10克。基本是以此方的加减。

罗母服用了此方后,身体感觉逐渐轻松了,尿中的红细胞每周下降,不到一年,这个肾病就彻底痊愈了。

提示:

1、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未加验证,勿模仿使用,看病请找正规医院,否则一切后果概不负责。

2、本文为原创整理,如有疑问,请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倪海厦是如何使用温病派的药物的?大师临床医案详解
吴鞠通亲自示范教学
古代的医生 / 罗大伦 / 第60页
许文忠老师讲银翘散
清营汤的配方是什么
【名医经验】吴鞠通配伍应用金银花、连翘的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