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博物馆?什么是博物馆工作?(一)
2015-07-17 S. Pan 

博物馆工作

  1. 什么是博物馆?什么是博物馆工作?

博物馆作为典藏人类文化的殿堂、传播历史与科学的课堂,以其深厚的底蕴、无可比拟的文化形象和吸引力,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国家和城市的文化地标,并赋予这个国家和城市以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灵性。

一个国家或地区博物馆的发展水平,代表了这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一般而言,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低于每2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而且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也主要分布在美、英、法、德、西、日等国的大都市中。博物馆与城市化水平成正相关的关系,社会发达程度越高,博物馆的发展水平越高。博物馆既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也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博物馆的历史虽说可以追溯千年以上,但超过90%甚至95%以上的博物馆均是二战以后建立的。[1]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博物馆自身从内容到形态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当代博物馆的职能与地位身份正在日益丰富。最近30年以来,许多新类型的博物馆出现了,博物馆的整体面貌和格局也大大改观。社区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移民博物馆等,从“小历史”角度入手,关注“地方历史”,关注“普通人故事”。儿童博物馆是为儿童而设计的博物馆,立足寓教于乐,强调“玩”的功能,鼓励动手、参与和体验,从内容到形式都以适合儿童的身体和心理为宗旨。同样,科学博物馆以及科技中心强调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突出以使用者(观众)为中心,放弃“基本馆藏”的理念。“非物质遗产”的内容被广泛引入博物馆之后,社会记忆、节日仪式等民俗活动(如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博物馆的重要主题。在信息技术瞬息万变的当代,存储、媒介和互联网技术为博物馆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可能性,依赖互联网技术的“24小时博物馆”延伸了博物馆的时间和空间。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则全面改变了“使用博物馆的方式”,博物馆与参观者的互动平台更丰富。总之,新理念、新技术给博物馆带了巨大的变化。

博物馆像是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其所在社会的面貌。博物馆因所在国家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内容主题的不同,加上时代的变化,所呈现的面貌是很不相同的。

形形色色的博物馆,表面上看千差万别,但核心工作大同小异,那就是收藏、整理、研究、陈列、展示和教育、传播(宣传),因此当代博物馆都遵循着基于共同职业伦理的大致相同的工作准则。

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给博物馆定义虽然大同小异,但文字表述上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194611月,国际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useum,简写为ICOM)成立时的章程中提出:博物馆是指为公众开放的美术、工艺、科学、历史以及考古学藏品的机构,也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1951年、1962年、197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又多次对博物馆定义进行了讨论和修订,直到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第11届全体大会通过《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中,博物馆的定义更加完善,即博物馆“是一个不以追求营利为目的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常设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其环境的见证物。”这是目前流行最广的博物馆定义。1989年在海牙举行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16届全体大会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中,对此定义又做了强调。2007年又做了新的修订,把“见证物”更改为“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吸收了2004年首尔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的成果),把“教育”放到了博物馆功能的第一项,即“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当然,国际博物馆协会的定义只是一般性定义,各国根据自己的社会历史背景、对于博物馆机构以及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做出符合自己国情的定义和规定。

国际博物馆学委员会(InternationalCommittee for Museology,简称ICOFOM)强调四种理解博物馆的方式,一是藉由概念模式,即博物馆、遗产、制度、社会、伦理、博物馆域;二是藉由理论与实务的思考,即博物馆学、博物馆实务;三是藉由运作方式即物、收藏、博物馆化;四是藉由不同的角色即职业、观众,或藉由其延伸出的功能,即保存、研究、沟通、教育、展览、中介、经营、建筑。[2]实际上,这四种理解方式非常全面地概括了从博物馆内部和外部两个不同角度看待博物馆的方式。

【知识链接】

美国博物馆协会(AAM,即美国博物馆联盟)的定义:

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其根本目的不是为组织临时性展览,享受豁免联邦和州所得税,代表公众利益进行管理并向社会开放,为公众教育和欣赏的目的而保存、保护、研究、阐释、收集和展览具有教育和文化价值的物体和标本,包括艺术的、科学的(无论有生命的或是无生命的)、历史的和技术的材料。此博物馆定义包括具备上述必要条件的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天文馆、历史社区、古建筑和遗址。”

英国博物馆协会(AM)的定义:

博物馆能够使公众通过探究藏品获得启迪、知识和快乐。它们是承担着社会信托责任而征集、保护和展示文物和标本的机构。……博物馆应当做到:代表社会利益保藏文物;积极服务公众;鼓励公众通过探究藏品获得启迪、知识和快乐;指导和参与社区活动;诚实地和负责任地征集文物;为长久公共利益保护好藏品;为了公众的利益,承认谁制造的、谁使用的、谁拥有的、谁收集的和谁捐赠的藏品;支持保护自然和人类环境;研究、共享和阐释相关文物藏品的信息,并反映不同观点。”

法国博物馆协会的定义:

“博物馆以服务公众知识、教育和欣赏为目的而组织藏品,代表公共利益保护和陈列藏品的永久性机构。法国的博物馆具有以下永久使命:保护、修复、研究和增加藏品;尽可能地将藏品向更多的观众展出;制定和执行教育和传播文化的计划和任务;为知识的进步、研究以及传播而贡献力量。”

日本《博物馆法》对于博物馆的定义:

博物馆是指由地方公共政府、一般注册协会或基金会、宗教法人或由内阁命令设立的其他法人(由行政机关通则法法令第一章第2条规定的独立行政机关除外)设立并根据本法第二章的规定注册的机构(属于《社会教育法》规定的公民的公众厅以及《图书馆法》规定的图书除外)。设立这些机构的目的,在于收集、保管(含培育)、展示历史、艺术、民俗、产业、自然科学等有关的资料,在考虑到教育性的情况下,向一般公众开放,为提高国民修养、调查、研究、娱乐等开展必要的事业,同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博物馆资料系指由博物馆收集、保管或展出的资料。”

与国际博物馆界的“广义博物馆”认识有别,我国采用的是“狭义博物馆”的定义,不仅没有将动物园、植物园、地质公园以及自然保护区的信息中心、展示中心等纳入博物馆的范畴,而且也没有把文化遗产地、历史保护区域作为博物馆看待。前者如北京动物园、上海动物园等,后者如敦煌石窟、龙门石窟等遗产地,有时候仅仅把这些机构所附属的博物馆作为博物馆对待。

我国对于博物馆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对其定义也有过多次修改。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博物馆协会给博物馆的定义是:博物馆是一种文化机构,不是专为保管宝物的仓库,是以实物的论证而作教育工作的组织及探讨学问的场所。1949年以后,对博物馆的定义进行过两次大的讨论和修改。1956年召开了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这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次全国大会,在这次会议上产生了著名的博物馆“三性二务”论,即博物馆是科学研究机关、文化教育机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遗存或自然标本的主要收藏所三重基本性质,以及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两项基本任务。这是中国博物馆界对博物馆基本性质和基本任务的理论概括,是5060年代指导博物馆实践的基本依据。


[1] Jane R. GlaserMuseums: A Place to Work, Planning Museum Careers, London and NewYork: Routledge, 2004(1996), ix.

[2]国际博物馆学委员会编著《博物馆学关键概念》,Armand Colin, 2010



十年“文革”时期,博物馆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但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工作
则一直没有完全停止。直到1979年,全国博物馆工作座谈会通过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中对博物馆的定义又重新加以规范为:“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从这个定义看,其既强调了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教育的文化职能,同时强调了其作为党和国家宣传机构的宣传功能。与国际博物馆协会1974年的定义相比,这个定义的中国特色是非常明显的。

2005年通过的《博物馆管理办法》中,给出博物馆的定义是“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过文物行政部门审核、相关行政部门批准许可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2005年文化部令)这个“办法”中,还对两类不同性质的博物馆做了规定:国有博物馆是利用或主要利用国有文物、标本、资料等资产设立的博物馆为国有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是利用或主要利用非国有文物、标本、资料等资产设立的博物馆为非国有博物馆

对文物或标本藏品的强调,以及将教育与宣传相结合,突出强调博物馆作为宣传机构的工具属性,在很长时间里,一直都是我国博物馆的基本特色。自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三性二务”理论,既是中国博物馆界对博物馆基本性质和基本任务的理论概括,也是我国博物馆建设的指针。[1]据此,我国博物馆内部机构设置在参照前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三部一室制”即保管部、陈列部、宣传教育部(或称社会教育部)和办公室。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博物馆实践出现许许多多新的变化。首先,各省级博物馆基本完成第二甚至第三轮的馆舍改扩建或新建,这些博物馆的硬件条件得到全面的升级。其实,新建博物馆的数量迅速增加,其中民营博物馆的增长是一个新的现象。止于2014年底,全国各类博物馆的数量达到4165座,31万多人均一座博物馆,年度新展览的数量超过2万个,年观众总量超过6亿人次。[2]博物馆各类活动也空前活跃,中国博物馆协会所属的各专业委员会多达30多个,各省市自治区均建立了博物馆协会,各类国际性会议、学术活动以及展览交流,空前增多,有目不暇接之感,国际同行称之为中国的“博物馆繁荣”(museum boom)。


[1]苏东海:《新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1949-2005》,《中国文化遗产》20054期。

[2]李韵:《我国博物馆达4165家》,《光明日报》201451901版。

【小编:一丹,一文,一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博物馆学】博物馆是什么
光影侠:博物馆的演变与分类
世界三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
国际博物馆协会职业道德准则
宋向光:博物馆藏品管理与藏品保存
巴西博物馆大火中,人类二百年的研究和知识付之一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