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乡故事 | 高坑李家坳铁匠铺买刀记

 ★ 我家老伴老是抱怨家里的菜刀不好用, 想买一把纯手工制作的好菜刀。在城内到处寻觅,不见铁匠铺的踪影。记得原来“叮叮当当”的铁匠铺星罗棋布,如今怎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最近, 读过《街拍记》作品《萍乡:高坑街上的铁匠铺》后,决定沿着这条线索,去高坑街上找谢师缚买一把纯手工打制的菜刀。(上图由李志萍拍摄)

 ★到高坑街上一打听,凭街上人指路,我从高坑铁桥背左转弯,进入一条简易公路。

再沿铁路向前步行400米左右。

 ★望见有一栋民房的瓦缝里正在冒出一缕缕煤烟。

  ★墙壁上有“打铁”字样的招牌,那里面断断续续传来“叮当、叮当”的打铁声。

 ★铁匠铺不大, 打铁的工具粗糙简陋。一座用红砖垒起来的炉膛,一台电动鼓风机代替了传统的手拉风箱,一个打铁砧台,几把铁钳,铁锤。

  ★还有挫刀,砂轮…

 ★原来此铁匠铺非彼铁匠铺,这里的铁匠师傅不姓谢,姓张, 芦溪人氏, 这里的地名叫高坑李家坳,是高坑街与乡村交界的地方,也是高坑矿区的边缘地带。

 ★张师傅年近花甲,在高坑李家坳租民房打铁己有20多年了,在高坑铁匠行里也是一家老字号了。张师傅一边和我聊天,一边忙碌着 。锤落之处,火花四溅,火焰映照着张师傅自信与阳刚的脸膛。

 ★趁热打铁,关键要看火候,火候掌握不好,打出的器具就不好用、不耐用。对炉火的温度的掌控是一个铁匠的基本功。

 ★在张师傅手中,坚硬的钢铁像柔软的面团,在锤打中变幻出力与美完美结合的铁器。

  ★《增广贤文》说:“家有良田百顷,不如薄技在身”。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普遍认为,再多财富也有失去的时候,唯有学到一门手艺,方可保障衣食无忧。

 ★张师傅年幼时就拜师学艺,出师后在芦溪街上自立门户,打铁谋生10佘年。

 ★20多年前,高坑地区的乡井如雨后春笋涌现,各类铁器需求量大,于是,怀有一身技艺的张师傅闻讯而为,离家来到高坑李家坳,开了这家铁匠铺,一直经营到现在。

   张师傅凭着匠心巧手,打铁谋­生­,养育了三个女儿,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能养家糊口,安逸度日。

  ★早年张师傅带过不少徒弟,大都怕苦怕累嫌收入不高,半途改行了。如今有了更加广阔就业空间的年轻人,没有人再愿意干这份铁匠活了,徒弟更难招了。

 ★打铁没有帮锤助力的,铁匠手艺也无法传承下去了。但生活总得继续,张师傅花了3000元钱,买了一台小型电动锤。他对我说:“瞧,这个就是我的徒弟, 既听话, 又肯出力”。

 铁锤锻打着岁月,仿佛在诉说着世事沧桑、新旧更替。至今己有40多年打铁“工龄”的张师傅,见证了高坑街坊铁匠铺“千锤百炼”的兴衰史。

 ★过去的铁匠生意好做,每天忙得屁股不挨凳,团团转。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农村的­生产、生活工具都升级换代了,高坑地区的乡井先后去产能,关停了,号称江南第一大煤矿的高坑矿也转产了,不少为煤矿配套服务的铁匠铺门可罗雀,关门大吉,或是纷纷改行了。

 生意衰落,仍然坚守。张师傅的业务范围缩小了,就靠打一些菜刀、锅铲、柴刀、锄头等之类的百姓家什,或是乡村砌屋架梁的铁环、铁钉、挂勾、门插等铁器, 维持­生计。张师傅锻打出的铁器静静地躺在这里,等待着接受客户上门苛刻的挑剔。

  ★我记得老伴的吩咐,挑了两把菜刀询价。张师傅说:“不讲价, 70元钱一把,我打的铁器都打有戳印标记,质量过硬,包你好用”。

  ★菜刀上一枚朴实无华的戳印标记, 这就是“产品质量合格章”,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坚守、敬业、认真”,这也许就是张师傅的职业操守和工匠精神吧!

   ★张师傅是一个坚守敬业,行的铁匠,也许是这个时代最后一代铁匠艺人,而古老传统的铁匠手艺呢?愿能够且行且珍惜。 

  


 


手机拍客记

 精世界边走边拍

 追逐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消失的“打铁匠”
人生如铁,炼过打过淬过,也便硬朗了
菜刀用钝了怎么办?铁匠师傅教我磨刀小技巧,菜刀立马锋利如新
菜刀钝了怎么办?铁匠师傅教我磨刀小方法,菜刀锋利又实用!
菜刀钝了,30年老铁匠教我一招,3分钟把刀磨锋利,太好了
古老手艺-----铁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