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品读】每事问


子入太庙①,每事问。或曰:“孰谓鄹(zōu)人之子②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主旨

孔子对祭祀大典诚敬谨慎,询问得很仔细。


注释

①“太庙”即鲁周公庙。②“鄹人之子”中的“鄹”是鲁邑的名称,为孔子出生地。“鄹人之子”,即指孔子,颇有轻视的意思。


今译

孔子进入周公庙,每件事情都询问得十分仔细。有人讥笑他:“谁说这鄹邑的年轻人知礼呢?进入周公庙,每件事都要问。”孔子听到了,说:“凡事谨慎,不懂的就问,这才是礼啊!”







西方人遇到不懂的事情,大多会直接提问。中国人则不习惯当众提出问题,深恐被人取笑。我们喜欢私底下请教,以免出丑。我们从孔子“入太庙,每事问”的态度,可以反省一下,到底怎样提问才比较合适?

我们依据孔子“无可无不可”(《子罕篇》)的原则,采取有时候当众提出问题,有时候私底下请教的变通方式,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有所不同。

但是,这种好问的精神,则是共同必需的。只听不问,很可能是学而不思,岂不是受制于人而不能自主?






(一)多问,才能彻底了解事情的真相;多问,才能清除自己的疑惑;多问,才能明白问题的症结所在。孔子这种好问的精神,值得仿效。

(二)孔子对于礼,在当时颇负盛名,大家都推崇他是礼的专家。然而,他进入太庙,仍然每件事都问。因为他想验证一下,他所知道的究竟对不对,有没有什么新近改变的地方。同时也让那些主事的人,有机会反复检点他们的所作所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也可以趁机改正过来。

(三)请教人家,是一种礼貌,表示尊重的意思。所以提问的时候,一定要秉持恭敬的心,诚恳的态度,加上谦虚的口吻,人家才乐意回答。


建议

从现在开始,有疑问就要合理地提问。问的时候,要注意语气和态度。问的受人欢迎,才是会问的人。


中国式管理


王道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式管理企业服务中心

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为企业固本培元

主要产品有王道课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子入太庙,每事问(3—15,讲于2021年5月24日)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论语注释 问者不相亏
【每日论语】八佾篇第十五则
《论语·八佾篇第三》3.15:子入太庙,每事问
论语连载(55)《八佾篇》第15章,“子入太庙,每事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