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投资者如何应对上市公司大量商誉减值?这里有方法

文/陈嘉伟


这二天出现了大量巨额亏损的公司,让大量股民心惊肉跳,有的公司直接把总市值的50%亏损完了,而对比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和亏损额,可能需要几十年才能赚回来,监管机构要求业绩变动超过50%的上市公司今天发布业绩预告,

今天发布预告净利润为负的公司会达到197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投资者又应该如何应对?

其实引发业绩变脸的原因是商誉减值,这是财报中的一个概念,我在这几天带大家读的《手把手教你读财报》这本书里还提到了商誉是怎么回事,

商誉指的是上市公司收购的时候多支出的溢价,比如被收购公司价值10亿,为了收购成功上市公司出15亿,那么多出来的5亿元就变成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商誉,那这个东西怎么处理呢?今年初财务部提出了一个十年商誉摊销法,比如5个亿的商誉分为10年摊销,每年会有5000万的费用产生,这5000万需要从净利润中扣除,这就会让当年的业绩变差。很多公司看到今年的股市已经如此低迷,也就不管股价表现了,一次性把商誉都计提了,而这部分计提造成的亏损远远大于一些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甚至超过市值。

比如上图东方精工预告净利润亏损额度达到36.8亿,华闻传媒预告亏损43亿。

那么作为投资者我们要如何看待商誉,如何面对本次事件呢?

第一,商誉对投资者有价值吗?

其实在国外商誉还是有价值的,因为能产生商誉的公司一般是比较有品牌影响力的,这种无形资产能源源不断的为上市公司带来利润,但是在中国却变味了,变成了利益输送的工具,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大股东如果想转移,占有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可以先用巨额资金买一个不值钱的公司,就像上面截图中看到的那样,一个明星成立一个工作室才几天就被上市的电影公司收购,产生巨额商誉,但其实这笔钱变成了大股东口袋里的钱,或者利益输送方的钱,这就是割韭菜,所以投资者简单的应对办法就是商誉超过总资产10%的公司一概不考虑,

这个中间会错杀一些好公司,但宁可错杀三千不可逃过一人,好公司多的是,犯不着冒险,那这个东西怎么看?

这是华闻传媒的资产负债表,最后一行可以看到商誉高达37亿,而这个公司总市值才56亿,毫无疑问今天股价会大跌。商誉因为大多数是对无形资产的收购,所以很容易发生在文化领域,如果真正有品牌影响力那是可以理解的,但很容易变成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益输送的工具,作为普通投资人很难判断是否真的有价值,所以你买股票的时候要留一个心眼,看一眼资产负债表,商誉超过总资产10%,宽松一点15%的公司一概不考虑。

第二,喜欢并购的公司

作为价值投资者,我历来不喜欢通过并购来实现业绩增长的公司,尤其是多元化并购,收购一些和自己的主营业务没有什么关系的公司,比如主业是做电影的,却收购一些地产公司,这种业绩的增长一方面很容易产生大量商誉,而且还会有其他财务造假的方式出现,同时通过多元化并购实现业绩增长是不稳固的,不长久的,因为多元化并购是收购和自己主营业务没有什么关系的公司,但如果是和主业高度相关收购可以相对容忍,要看是否和主营业务形成互补,但次数太多,主要通过收购实现增长也不行,同时还要注意商誉的多少,

你可以直接在财报里,在股票软件里查到这个上市公司的并购历史记录,包括价格,产生多少商誉等,所以投资者就应该对主营业务不集中,非相关多元化的公司一概不买,多少叫做主营业务不集中?主营业务占总营收要70%以上才叫比较集中。

第三,怎么看本次事件之后这些大量计提商誉的公司?

我们作为投资者,历来提倡逆向投资,人取我弃,人弃我取,就是我们应该有的逆向思维模式,本次大量计提商誉的公司股价肯定会跌到地板上,本来在经历了漫长的熊市之后,很多股票都已经很便宜了,经过这样一闹腾,更是便宜的像捡白菜,这些有大量商誉的公司很多是轻资产公司,这是比较好的投资对象,而且本次一次性的把商誉都提完了,以后呈现的都是净利润,本次股价大跌所以正是捡便宜货的时候。

我们可以等本次商誉减值事件之后,等股价跌稳了,去看看里面哪些公司值得购买,这些公司多数是成长性的小公司,并不是很稳定,要很小心,提出几个基本标准:

1 公司上市时间要超过5年,这样的公司生命力强一点

2 过去三到五年净利润增长率必须超过20%,因为是成长股其实比较容易达到

3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必须为正,如果是负数说明公司经营状况不好

4 市盈率不超过30倍

5 负债率不超过40%,净资产收益率最好在15%以上

通过这些条件你可以找出好的投资对象,各位,这些条件并不是完全需要同时达到,就像找对象一样,也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女孩,当如果达到了说明可能是好公司,你要进一步选择,其实你们可以通过一些股票软件的智能选股功能帮你刷选出符合条件的股票。

最后一点,就是你要学习投资知识,这才是根本,如果你之前懂不能买喜欢并购的公司,懂不买商誉超过15%的公司,那么你就不会在本次事件中受伤,再比如说绝大部分人只会在本次事件中恐慌,但投资者却可以看成一次机会,所以说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完全不一样的应对方法,懂的人不但可以避开雷区,而且可以抓住机会,而不懂的人只会受伤,核心取决于你对股市的认知。

请关注黑马财经圈,为你提供财经知识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艾格拉斯巨亏26亿背后,一场失败的“类借壳”游戏
透视1244份A股年报预告:商誉减值风险不容小觑
股票商誉减值在哪里看?哪些股票容易发生商誉减值
一年“吃掉”46亿 商誉成“伤誉”投资者咋避“雷”?
年度A股商誉警钟长鸣榜:1.26万亿高悬还藏着多少“雷”?
A股要迎来“洗澡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