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0岁之后,谁才是最亲的人?当你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

亲密关系(Intimate relationships)指的是与特定某人建立起的紧密联系,能反映出两人的亲密程度。

如果用量化的指标去衡量,指的是你是否愿意与这个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是否愿意亲近,是否能够建立情感上的实际支持。

亲密关系心理学(心理学流派分支)研究表明,当我们有了最亲的人时,我们可以更好的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因为亲密他人可以为我们提供社会支持。

然而,亲密关系的建立,是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改变的。比如,从我们出生开始,父母便是最亲近的人。一般而言,亲密关系的变化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儿童时期:父母

2、青少年时期:朋友

3、成年期:恋人和孩子

三阶段

特别是对于婴儿与母亲间所建立的亲密关系,能够预测其依恋类型。对于那些安全依恋的孩子而言,他们与父母的关系更亲密,未来也更擅长处理人际方面的事务,能够信任他人、表达自我。

到了青少年时期,我们最亲密的人往往会转移到朋友身上,这时容易形成一些小团体,彼此分享秘密与心事。

而到了成年期,随着爱情的到来与新家庭的建立,亲密关系再次发生过度,我们会将更多的心理资源与关注投注到自己的恋人身上。当有了孩子之后,与自己孩子的亲近程度逐渐加深起来,会将其纳入到自我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我们与不同人的亲近程度会随着年龄而改变,是具有阶段性、发展性的。这不禁让我们思考,自己60岁之后,谁才是最亲的人呢?心理学家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认知资源与心理空间有限

首先,我们的认知资源与心理空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人都纳入到自我的一部分。我们会优先处理与自己有关的事物。毕竟,保证自我的社会适应,是一切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与前提。

但是,亲密关系的建立会扩大我们的自我概念,将我们从独立的个体延伸到'小家庭'中,互相扶持,给予关心与爱护,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这是具有生物进化发展意义的。

恋人、母亲参照效应

一些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证实,对于那些与'恋人'和'母亲'有关的词汇,我们的反应速度会和与自己有关的词汇一样快;而对于一些与名人有关的词汇或者普通词汇,则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就是'恋人参照效应'或'母亲参照效应'的体现,我们会将恋人与母亲这些亲近的人纳入到'自我'的范畴中,将其视作自己生命发展的一部分。

虽然我们的伴侣、父母、孩子、朋友或多或少都会被我们纳入到自我概念中,但也有着主次之分。当成年之后,我们需要建设自己的小家庭,忙于事业与繁琐的日常生活中,父母会随着接触频率的减少而逐渐疏远。

而进一步上了年纪之后,孩子又会逐渐淡出于我们的生活,正如龙应台《目送》一文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孩子会逐渐进入到他们自己的新家庭,淡出于我们的生活中。

所以,对于60岁左右的人而言,最重要、最亲近的人就是自己的老伴。因为他们始终陪伴自己,有着差不多的生活经历与心智成熟度,是真正携手走过几十年的漫长岁月的人。

学会珍惜彼此身边的人,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终究都有自己的生活与小家庭,而你的伴侣才是属于你的,陪伴你的亲密他人。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亲密关系心理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0岁以后,谁才是最亲的人?当你知道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
结婚之前,一定要先考察对方的原生家庭!
秩序 : 藏在家庭里爱的秘密
100个人的新婚5年:那些笑着嫁给爱情的,后来为什么哭了?
婆媳一本经
“妻子受丈母娘挑拨,闹得家宅不宁” 母女关系是相互剥离的过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