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静听写笔记】跟我学皮肤系列2—黑色素性病变-哈医大姜影讲课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姜影博士在CPU Webinar直播课堂曾做皮肤肿瘤性病变病理系列讲座,山东省无棣县人民医院王静医生在课后做了听写笔记,学而时习之,学而为用之。我们将陆续登出。此为第二期。这些课程虽然是面对刚入门和规培学员来讲授的,作为已经是主治医师的王静却能以饱满的热情听写出来,这是通往高手之路。我们在CPU平台提供全部的皮肤肿瘤性病变课程,多次听,并听写出来才能接近50%,实践并应用及多训练才能接近80%。欢迎在文尾扫描二维码加入我们。

以下为正文:


跟我学皮肤系列2——黑色素性病变

哈医大姜影老师CPU Webinar 直播课堂课后听写笔记

山东省无棣县人民医院病理科主治医师  王静

黑色素细胞病变的分类

1.   良性(痣)1表皮受累  2真表皮均受累  3仅累及真皮

2.   恶性潜能未定性(非典型性痣)

3.   恶性(黑色素瘤)1原位  2侵袭性

表皮内黑素细胞良性病变

1.   雀斑 褐色小点 角质形成细胞中黑素沉着过多,黑素细胞数量正常,甚至减少,表皮结构正常

2.   雀斑样痣(黑子)、雀斑样痣样增生 比雀斑要大,要黑表皮突轻-中度延长;基底层黑素细胞数量增多,但不成巢(至少有3个或以上黑素细胞聚集),无异型性;可如果成巢演变成交界痣。老年性雀斑样痣:表皮突更延长,黑素细胞数量大致正常,和日光性雀斑样痣一样,可演变成脂溢性角化病。

3.   日光性雀斑样痣(日光性黑子)暴晒位置表皮特别是基底层黑素沉着过多;黑素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多,但不成巢;表皮突延长,像沾上巧克力的球棍,表皮厚度正常或变薄;真皮日光性弹力纤维变性。

真表皮均可受累的黑素细胞良性病变

1.   后天性色素痣

交界痣:褐色或稍微黑一点的颜色,不一定像黑痣一样特别黑。明确的真表皮交界处痣细胞巢(与单纯雀斑样痣鉴别);黑素细胞大多呈上皮样,无异型性;表皮突延长呈黑子样时,呈黑子交界痣(雀斑样交界痣)。痣的发展过程是从交界掉到真皮内的,所以没有必要看到皮内痣去苦寻交界的成分。

皮内痣:褐色,黑素细胞巢仅见于真皮。真皮内痣细胞由浅至深显示A(大的,成巢的,类似上皮样)、B(类似淋巴细胞样)、C型(向神经分化,成熟,成巢现象不明显了,胞浆空淡、粉染)特点,黑素逐渐减少,成巢逐渐消失,成为黑素细胞的成熟现象。痣上方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增生,不伴异型,称为黑子样皮内痣。

混合痣(compound nevus):指交界痣与皮内痣的混合;黑素细胞巢同时见于表皮和真皮内。常境界清楚,对称性分布。无肩带现象。有丝分裂偶见与真皮上部,真皮下部极少。勿与复合痣(combined nevus指皮内痣或交界痣与其他不同类痣的复合,如蓝痣)混用。 

2.   先天性色素痣 可大可小,恶变率比后天性色素痣高。很大一部分与后天性病理改变相同(皮内痣、交界痣、混合痣);后天痣能形成良好的纤维基质,但先天性依赖于原有组织结构作为支撑,因此痣细胞浸润更广泛;痣细胞巢更多的侵及皮肤附属器、立毛肌、血管淋巴管腔的内皮细胞下。黑素细胞增生从真皮浅层至皮下脂肪组织间隔,这种大范围的皮肤累及不是获得性痣的特点。先天性痣内增生结节ICD-O编码8762/1,与先天性痣恶变鉴别。分两种情况,一种结节与周围痣边界不清,痣细胞混杂,细胞密度增大,无或轻度细胞异型性,无坏死,无核分裂像。一种非典型增生结节:结节境界请,不与周围融合,细胞出现异型性,有有丝分裂像要小心恶变。

3.   特殊类型痣

·        部位特异性:肢端痣、甲母痣、外生殖器色素痣、(乳腺、腋窝、头皮等部位不同,标准不同)

      肢端痣:交界痣、混合痣多见;常见轻中度的paget样扩散(单个黑色素细胞的迁移),特别在痣的中央,但无细胞异型性。可能与长时间摩擦挤压有关;痣细胞巢跨表皮分布(轻度上移)在外生殖器也可以出现。

·        斑痣

·        Spitz: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年。可以是交界痣、皮内痣、混合痣。肿瘤呈对称性,基底较平齐,楔形,上皮常呈假上皮瘤样增生,棘层肥厚。表皮内痣细胞巢与表皮突方向一致,巢周裂隙明显,痣细胞可以为梭形或上皮样。可无成熟现象,痣细胞可以有异型性,可上达颗粒层,核分裂像位于浅表部位,可以成paget病样分布,是细胞巢不是单个细胞。胞浆宽阔,核空亮,可见核仁。表皮有的地方可变薄(常见于恶黑)。kamino小体可见于Spitz痣及恶性黑色素瘤。 

    Spitz痣与恶黑的免疫组化鉴别

组化S100MelanAP16P53HMB45BCL2cyclinD1Ki67
Spitz痣弥漫阳阳性阳性阴性浅层弱表达或阴性弱阳性一般阴性或弱表达,可强表达小于5%
恶黑弥漫阳阳性阴性阳性阳性

大于25%

黑色素分化标志物:S100、HMB45、MelanA、SOX10、CD117用于与癌、肉瘤、淋巴瘤鉴别。电镜检见II期黑色素小体是确定黑色素病变的金标准

结缔组织增生性spitz痣:痣细胞成分少,梭形,伴显著纤维化,S100染色可显示,P16阳性,Ki67低。鉴别:结缔组织增生性恶黑(P16阴性,Ki67高)、皮肤纤维瘤。普通的spitz痣细胞上皮样,核仁清楚;结缔组织增生性Spitz痣核小,核仁不清楚。硬化性蓝痣是梭形的,色素多,树突状痣细胞。

·        晕痣:中心是痣,周围有一圈透亮的区域,临床特点鲜明。痣细胞可多可少,有时难以分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表皮内黑素细胞消失。血中有抗黑素细胞胞质抗原的抗体,切除后抗体消失。临床典型晕痣特点,镜下是普通痣的特点或者镜下是晕痣特点,临床没有,可以说明一下。

·        复发性痣

·        神经痣

·        气球样痣:可能是由于黑素小体退化引起胞质空泡样变,发生率低,黑素细胞可部分呈气球样。若是纯气球样细胞痣在诊断时要小心了不要误诊为组织细胞、脂肪细胞来源的或者是肾透明细胞癌转移。

仅累及真皮的黑素细胞良性病变

黑素细胞在经真皮从神经嵴向表皮迁移过程收到阻滞。所以病变位于真皮网状层深部。

·        蓝痣及其变异:真皮内聚集树突状黑素细胞增生,伴大量嗜黑素细胞。痣细胞核树枝状或梭形,长轴大多与表皮平行,核常被黑素颗粒掩盖。淋巴结蓝痣:树突状黑素细胞见于淋巴结周围脂肪,包膜及间隔中,不累及实质。细胞性蓝痣:痣细胞椭圆或梭形,胞核清楚。双相特征:上皮样圆形细胞与梭形细胞混合,即普通蓝痣内混有富于细胞区域。向上有突起,向下有膨大,哑铃状,可以呈小叶状。HMB45均一强阳性,与黑素瘤鉴别时,做Ki-67。上皮样蓝痣:色素性上皮样黑色素细胞瘤(ICD-O/1)2018年WHO。对称性,痣细胞较大,呈球形或多角形,核仁明显,含大量黑色素,可以有少量核分裂像,可以为浸润性的边缘。可以出现区域淋巴结的转移。HMB45阳性,注意与黑素瘤鉴别。

·        太田痣(Ota):三叉神经眼支和上颌支,真皮中层和深部胶原束间散在伸长的树突状黑素细胞,黑素细胞完全黑素化,永久存着,不消退。

·        伊藤痣(Ito):肩背部

·        蒙古斑:蒙古人,腰骶部,一般到青春期可完全消退。

关于痣的成熟现象(老化)

·        细胞大小

·        细胞巢大小

·        有丝分裂像:年轻人,真皮上部,正常无异型性。老年人出现有丝分裂要小心。

·        色素多少

·        HMB45,CyclinD1等的表达从表到底是有浅到没有。

关于痣的对称性

轮廓、黑素细胞的密度、位置、形态、聚集方式、分布、厚度;炎细胞的浸润、Ki-67的分布

关于痣细胞的多形性

·        有时痣内可出现多形、深染的细胞,但核的结构一定是模糊不清的,无核仁和有丝分裂像,代表陈旧性的痣,衰老的痣。

·        有时可以出现粘液变、黄瘤化、钙化骨化。是痣成熟衰老的标志。

非典型痣(发育不良痣)

·        结构:肩带现象,表皮内的交界巢超过真皮痣细胞成分三个表皮突;相邻交界巢可出现桥连。

·        细胞学:有异型,但达不到黑素瘤的标准。正常痣细胞和非典型细胞混合存在,说明细胞异型是随机的,若异型细胞成簇则要小心恶黑。

·        宿主反应:嗜酸性或板层状纤维细胞反应。

恶性潜能未定的黑素细胞肿瘤

·        非典型Spitz痣 宽度切片上大于4mm,大体上大于5mm,存着结构不典型性包括不规则的、失粘附的细胞巢上皮内的浸润的情况,同时黑素细胞在交界区的密度大于角质形成细胞,同时存在细胞不典型性18年WHO。

细胞轻度不典型性:镰刀状的核,核周有空晕。

细胞中度不典型性:菱形核,核增大,灰尘样色素沉着。

细胞重度不典型性:完全进展,黑色素瘤样细胞学改变。

·        非典型性细胞性蓝痣

·        发育不良痣:真皮浅层板层状纤维化。

·        异型增生性色素痣

·        非典型性上皮样黑素细胞增生

恶性黑色素瘤

1.   原位黑色素瘤:病灶常大于6mm。异型增生黑素细胞完全限于表皮内。可呈雀斑样或Paget样增生。表皮厚薄不一,表皮消耗,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夹杂嗜黑素细胞苔藓样炎性浸润。鉴别恶性雀斑样痣:雀斑样痣样不典型黑色素细胞增生,局灶可汇合,线状增生,下延至毛囊和汗腺导管;表皮萎缩;日光性弹力变性。恶性雀斑样痣样原位黑色素瘤:恶性雀斑样痣+以下三条中的2条①不典型黑色素细胞出现Paget样扩散②表皮内出现和色素细胞巢③不典型黑色素细胞沿着真表皮交界处融合。恶性雀斑样痣黑色素瘤:恶性雀斑样痣样原位黑色素瘤+侵犯真皮。

·        恶性雀斑

·        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原位)

·        表浅扩散型黑色素瘤(原位)

2.侵袭性黑素瘤:不对称,轮廓不清;成熟现象消失,深层色素增多;核分裂像增多,尤其中下部出现和分裂;高增殖活性。

·        恶性雀斑型

·        表浅扩散型

·        肢端雀斑型

·        结节型

临床ABCDE原则

·        不对称(Asymmetry)

·        边界不规则(Border)

·        颜色不均一(Color)

·        直径大于6mm(Diameter)

·        演变(Evolving):近期变大、破溃、瘙痒疼痛等。

雀斑样增生:位于表皮基底层的单个黑色素细胞增生汇合,取代基底层;可以散在分布或连续性分布,成串但不成巢(巢指三个或三个以上黑色素细胞聚集)

Paget样播散:黑色素细胞单个散在或呈巢状霰弹样分布于表皮全层。

水平生长期(放射生长期)

包括原位黑素瘤和微浸润黑素瘤。后者定义为最大的真皮内细胞巢小于最大的表皮内细胞巢,真皮诶无核分裂像。真皮乳头层受累(ClarkII级),生长缓慢,一般认为本期不具有真皮内成瘤性,通过手术治愈可能近100%。结节性黑素瘤一开始便进入垂直生长期。

垂直生长期

真皮内细胞巢大于表皮内细胞巢(成瘤性)。真皮内见核分裂像(成有丝分裂性)。本期具有真皮内成瘤性。累及真皮如头层、网状层或皮下脂肪组织(Clark分级分别为III级、Ⅳ级、Ⅴ级)。间质的改变。

Breslow厚度(肿瘤厚度):是T分期的基本指标。非溃疡性病变是指表皮颗粒层至肿瘤最深处的垂直距离。溃疡性病变指溃疡基底部活的细胞至肿瘤浸润最深处的垂直距离。精确地0.1mm。注意痣基础上的恶黑在测量厚度是区分痣细胞和恶黑细胞。厚度测量与附属器结构无关,不包括微卫星灶。

转移

·        微卫星转移:镜下转移灶,位于原发性黑色素瘤深部,不与原发瘤相连,AJCC 第8版中不做大小和距离要求。根据受肿瘤侵犯的区域淋巴结数目(0、1或≥2)将存在微卫星灶、临床卫星灶或异型转移的病例分类为N1c、N2c或N3c。与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有关。应排除人为假象。

·        卫星转移:与皮肤原发性黑色素瘤间距不超过2cm的肉眼可见的皮肤和、皮下转移灶。

·        移行转移/中途转移:位于原发灶和区域淋巴结之间的皮肤和/或皮下组织中,且与原发瘤间距超过2cm的临床显性转移灶。

Clark水平分级(Clark level) 

Ⅰ级表示肿瘤局限于表皮层(原位黑色素瘤);

Ⅱ级表示肿瘤浸润真皮乳头层但尚未充满真皮乳头层;

Ⅲ级表示肿瘤细胞充满真皮乳头层到达乳头层和网状层交界处;

Ⅳ肿瘤浸润真皮网状层;

Ⅴ级表示肿瘤浸润皮下组织。

肢端黑色素瘤:我国最常见的皮肤黑色素瘤类型,发生于无毛部位(手掌、足底、脚趾)皮肤和甲床,很多经过漫长的过程从原位-微浸润-垂直生长期。表皮内异型黑色素细胞雀斑样或巢团状增生,并进入真皮,缺乏成熟现象。

浅表扩散性黑色素瘤:常见于间断接受光照部位,如背部和小腿等。组织学上以明显的表皮内Paget样播散为特点肿瘤性黑色素细胞常呈上皮样,异型性显著,表皮内瘤细胞超出真皮内瘤细胞很远,即水平扩展。可以为水平生长期或垂直生长期。

结节性黑色素瘤:无水平生长期,无原位阶段。浸润肿瘤之上的表皮边缘受累范围小于3个表皮突。真皮内巢状、结节状或弥漫性异型黑色素细胞增生,分裂活性高,无成熟现象。

HMB45的应用时注意:成熟的皮内痣上部可以有少许阳性,恶黑弥漫阳性。细胞性蓝痣没有成熟现象,HMB45可弥漫阳性,诊断时需结合Ki-67等综合诊断。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黑色素瘤HMB45和MelanA都阴性,S100和SOX10阳性。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肿瘤细胞之间浸润、破坏肿瘤细胞巢的淋巴细胞,不包括围绕于肿瘤周边的淋巴细胞。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较多时提示预后好。可用浸润淋巴细胞的密度和范围来表示程度。缺如型: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或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无关系。非活跃型:局灶区域有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活跃型:整个肿瘤床内弥漫的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周围全部有淋巴细胞,或者呈站岗样。

溃疡:与肿瘤相关表皮全层缺失,仅棘层缺失,基底层保留则不是肿瘤性溃疡。有宿主反应(纤维素沉积,炎症反应),外力作用导致的溃疡不属于肿瘤性溃疡。T分期的重要指标,伴有溃疡的患者,预后更差。

消退:包括临床消退和组织学消退,常见于水平生长期肿瘤。组织学消退:一般指机体对黑色素瘤的自主反应,包括淋巴细胞浸润、大量嗜黑素细胞反应、真皮纤维化、血管增生和扩张、表皮脚萎缩消失。黑色素瘤细胞减少或消失,有时呈白癜风样,基地层黑素细胞消失。部分消退常与较薄黑素瘤早期转移相关,提示预后不良。如意识到退化的存在,一定努力寻找未退化的残留肿瘤细胞(可借助免疫组化);在切缘的判定上要小心,看到退化的病变时要扩大切,避免残留。

AJCC第8版黑色素瘤分期


笔记2结束.

听写作者王静(山东省无棣县人民医院病理科主治医师):


想阅读全部姜影老师《跟我学皮肤-皮肤肿瘤性病变病理》五部视频,欢迎加入CPU临床病理联盟企业微信。进入后@魏建华

扫描后按提示一步一步操作。已经安装企业微信有进入其他企业微信者同样可以加入我们。

【王静听写笔记】-皮肤病理基础及基本病理改变-听哈医大姜影老师讲课

知识与信息的传递是成递减性的,但有种方式叫听写,能将这种递减缩小到最低程度。致谢王静医生。

【版权声明】本文不允许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皮肤组织病理学:黑色素性疾病和黑素细胞性肿瘤
良性黑色素细胞病变(1)单纯性雀斑、雀斑样黑素细胞痣、日光性雀斑
黑色素瘤
恶性黑素瘤
2012年12月17日播出《警惕痣变》
黑色素瘤,是去是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