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富士康麾下的日本“彩电王”为何在日本活不下去?

桥本隆则

写专栏,特别是写付费专栏,有时读者询问就要认真的回答。

笔者的“日本芯片大跃进背后的无奈”一文中,涉及日本新的芯片制造工厂,有的读者就留言认为,日本绝对不会重蹈覆辙,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芯片行业会重新振兴。

因为,芯片行业的投资需要若干年后才能见分晓,所以,今天笔者就不再谈芯片,还是谈谈日本的传家宝“日本制造”。

在上一篇专栏中,笔者曾经谈到两家著名的日本企业,夏普与东芝。

夏普公司曾经是日本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厂商,龟山工厂生产的液晶面板,有段时间全世界彩电厂商排队要货。

而夏普公司不仅仅是生产面板,还生产电视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还有智能复印机。

换个说法,如果说当时松下公司是日本电气产业的一哥,那么夏普就是紧跟大哥的小弟。

但是很多技术:彩电制造技术,液晶面板,太阳能电池等技术,小弟都要超过一哥。

但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日本“彩电王”的夏普公司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电视机生产的超级产业化,液晶面板的快速迭代,电子零部件的轻量化,原来公司收入支柱的彩电,液晶面板都出现巨额赤字。

不得已,在2015年,日本夏普公司经过艰难谈判,同意被台湾富士康公司收购。

为何同意富士康的收购?

当时夏普公司高层认为,日本企业技术上没有问题,但在制造上不如台湾企业,需要在采购,制造,流通上彻底改革,这样才能挽救夏普。

富士康进驻夏普确实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原来混迹夏普供应链的很多日本公司,被来自台湾的公司取代。

公司高层也逐步改换成台湾的高管。

公司从2016年开始“扭亏为盈”,直到2022年,似乎夏普又要成为日本的“彩电王”。

就在夏普经过数年谈判被收购后,日本另一家电器生产企业东芝公司也作出艰难的决定。

东芝公司曾经是日本国内白色电器生产公司,其中彩电技术对中国帮助巨大。

中国改革开放后,为了满足国内对彩电的需求,就引进日本显像管的技术,这个使用日本贷款引进的技术就是东芝公司的显像管生产线。

在大连,安阳,以及上海建成三家显像管企业,为中国的彩电产业提供最关键的显像管。

东芝公司看到了中国国内的潜力,就直接投资在大连等地设立公司生产彩电。

东芝彩电的知名度,应该是排在索尼,夏普之后的第三位。

但随着中国家电产业的崛起,日本家电在中国的份额越来越少,东芝在中国生产白色家电的工厂开始出现亏损,成为“鸡肋”。

2018年,东芝母公司由于在核电项目,芯片制造项目的重大失败,造成公司的资金链断裂,公司陷于全面破产的境地。

这时东芝母公司决定打包出售东芝在中国的白色家电(包括彩电,冰箱等)。

其中,东芝的彩电生产部门(包括,日本国内,海外)全部打包出售给中国企业。

其实这家中国企业早在2011年就登陆日本,在日本成立日本法人公司,在日本销售中国制造的彩电。

由于,日本社会对于日本制造的“执念”,中国电视机就算主要零部件来自日本(液晶面板是夏普龟山的),但销售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当时,东芝公司的彩电事业部已经是树倒猢狲散,在日本国内销售份额也是跌到历史新低。

双方谈判后一拍即合,东芝方面决定128亿日元出让彩电事业部。(很多中方媒体对这项收购采取批评的立场,认为价格太高)

东芝出售彩电事业部的时间是2018年,这时夏普已经成为台湾公司有2年以上的时间。

当知道“病老虎”东芝彩电成为中国公司,夏普方面第一个反应就是“断供”。

停止向东芝彩电提供夏普的液晶面板,而东芝彩电90%的液晶面板来自夏普。

两家中国系统的“日本彩电”公司由此结下了“仇怨”。

按照常理,夏普基础好,又有自主开发的液晶屏幕,又有日本销售系统,还有在中国的工厂,采购成本人工成本都可以降低。

在这场竞争中,“理所当然”可以取胜。

可是事实并不是如此。

东芝公司出售后,其实就是一家完全中国人主导的公司,留下的日本员工替中国人打工。

中国人的灵活,在上留任日本人深谙日本市场,双方的合力,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东芝方面在技术革新上完全没有日本公司的禁忌,大胆尝试。原材料采购,制造工序,完全“中国化”。

一边降成本,一边研发新产品,向市场投入大量资金,打造新“东芝”品牌REGZA。

聘请著名住球选手三浦知良等担任品牌的推广人,还积极赞助日本著名的棒球队,极大地提高了知名度。(上升到43%)

经过5年的奋斗,日本市场占有率提高到33.3%。

按照目前日本的彩电消费规律,要到重大的比赛前才会有一波消费高潮。

如世界杯,奥运会,或者棒球世界联赛。当然消费税提高,也会促进消费者提前消费。

但是,一旦这个需求过去,彩电又是一种很难推销的商品。

不过,由于彻底的降低成本,并且导入新的电视只能系统,电视不仅仅是观看电视,而且还有游戏,短视频等衍生功能。

这些在中国市场很成功的例子,又与日本实际结合,东芝REGZA电视的销售一直很好地维持高位。

而夏普由于向东芝停止提供液晶屏幕,东芝就决定从中国供应商获得大型液晶屏幕,并且质量与价格完全优于夏普屏。

富士康在收购了夏普之后,本来要利用夏普的技术优势,加上富士康自身的管理,采购,以及物流优势获得“双赢”的效果。

笔者认为富士康对于夏普的技术,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夏普的液晶屏幕,夏普的电视技术,夏普的市场销售经验并不是唯一,而是需要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台湾干部进入夏普后,对于日本干部,日本做法还是不敢进行彻底大规模地改革,这样面对迅速变化的市场难以作出敏捷的反应。

当夏普的液晶屏幕已经不是夏普的“摇钱树”,而是“无底洞”时,

夏普完全进入“万劫不复”的危机。

过去,日本公司喜欢使用台籍干部,因为台籍干部与日本想法接近。

但是,台籍干部对于日本公司存在的问题不能正面面对,而喜欢采用“拖”字诀。

另一个方面,富士康这样的公司也是自视很高,认为自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对于自己定位并没有摆正位置。

30年前,在深圳,比亚迪与富士康都是代工工厂。

20年前,比亚迪认为需要从代工升级到拥有自己的技术,自己的产品的企业。

而富士康认为,没有技术没有问题,自己可以管理好工厂,一切很简单。

当富士康面对一个既有技术,又有相同管理能力,又懂得市场的对手时会怎么样?

在中国,他可以多次搬迁,实在不行最终可以搬到印度。

在日本可以收购日本公司,最后让这家公司陷入经营困难。

笔者认为,代工其实就是40年前大陆的“三来一补”,当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公司管理也要与时俱进。

富士康如果仅仅满足于代工管理,没有自身对企业,对品牌的经营与投入。

最终命运就像40年前仅靠赚取代工费的无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工厂一样,消失在时代的发展中。

原名:富士康在日本的失败与海信在日本的成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收夏普,购东芝,看富士康的帝国征程
不断地买,富士康正在将自己变成三星
夏普电视会成为下一个乐视吗?
【解码】郭台铭主导夏普液晶全球建厂:看衰OLED市场
聚焦||郭台铭拿着一手好牌:夏普电视能老树发新芽吗
【独家】永别了 日系彩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