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要让“巨婴式”养成,影响孩子的一生!
userphoto

2022.04.30 尼日利亚

关注

两岁时的女儿想要帮着包饺子,20岁的女儿等着妈妈把饭菜端上桌。

两岁的儿子想要自己洗袜子,20岁的儿子攒了一大盆臭袜子。

两岁的孩子听到妈妈说累了,挥动小拳头说“妈妈我帮你捶捶”,20岁的时候说“妈妈我好累,你帮我捶捶”……

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长大后的问题,往往源自幼年时“巨婴”教育,让孩子觉得父母的付出理所当然,甚至理直气壮地压榨和索取。


父母总是怕孩子累,去承担本属于孩子的责任,剥夺了孩子培养良好品格和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我们似乎忽略了,父母不可能一辈子都帮孩子干这干那。

千万不要到孩子成年后才追悔莫及,一定要顺应孩子自理、自立、服务他人的成长需求,从小培养孩子做家务、爱劳动的好习惯。不要忘记“德智体美”后面还有个“劳”,只有这样才是让孩子真正的全面发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

劳动是孩子成长的“促进剂”,孩子应该在劳动中长大,而非长大了才劳动。劳动能力要从小开始练就,劳动技能更是从小就要开始培养。

趁着五一假期,神兽们放假归来,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让孩子感同身受地理解自己也是家里的一份子。点点滴滴的家务,是融入孩子骨血的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责任。

很多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更辩解道:

“孩子做家务总是帮倒忙,浪费时间又麻烦,还不如我自己做。”

“一个小孩子力气这么小,能做什么家务?”

“孩子只管学习就好了,家务不需要他做”......

孩子从小没机会学做家务,长大后更加不愿意做家务,这样会导致孩子的自理能力缺失、劳动意识淡薄,好吃懒做... 事事依赖父母,在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了大学还不会洗袜子、铺床、穿鞋带的人比比皆是。我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文化教育,却忘了最基本的生活教育。

孩子天生喜欢做劳动,后来之所以不愿意做或是没有意识到做家务,往往是因为父母的阻碍。

哈佛大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对比经常做家务和几乎不做家务的孩子,成年后二者之间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为1:10。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两万个学生家庭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孩子做家务的家庭比不做家务的家庭,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高了27倍!事实证明:在家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2021年国家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一份涵盖中小学全学段的“劳动教育项目清单”中,把做家务列入了教育政策里。

关于做家务,双减政策里也有这么一条规定: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

在《少年说》的节目中,一位叫付轩昂的男孩这样控诉妈妈:

“我的妈妈以社会实践为借口,逼迫我做家务,现在我做完作业之后,我得刷碗,擦地,摘菜还有做饭,在她的逼迫之下,我学会了做焖饭,煮粥,拌凉菜.......可我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啊!”

不想做家务,却被妈妈拒绝!妈妈解释道:

“家务是学习的一部分,是生活的一部分。家务劳动的能力,它会锻炼你的动手能力,它会培养你的感恩之心,它会让你有耐心有爱心。”

你现在的学习,通过做家务会得到促进,你会懂得这是真正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你生命的组成部分。我希望你将来能泡得了书房,下得了厨房,有责任,有担当,那么你的未来一定很幸福。”

曾国藩曾说:“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很容易滋生懒惰的习惯,平时让孩子多做家务活,绝对不是一件坏事。

对大人来说,家务似乎是件苦差事,其实孩子能在家务中学习到很多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这是独立性;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家人需要帮忙的时候,主动伸出援手,这是责任感;做家务过程中,可能不尽完美,但是孩子会发现自己有能力完成很多事,这是自信心;不仅如此,动手实践、做事有条理、学会规划时间……这些都藏在家务这样的小事里面。

2007年,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分担家务为衡量婚姻满意度的三大首要因素之一。

2013年美国一项关于家庭问题的研究也发现:懂得彼此分担家务的夫妻,婚姻生活更幸福美满长久。

有这样一个“巨婴”式养成的案例。

魏永康从小十指不沾阳春水,衣食起居都是父母一手包办,而他只需要:专心学习。为了不让他在学习上分心,十几岁了也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久而久之,魏永康除了学习,其余什么都不会,生活能力业绩本为0,后来也因此被北京名校劝退,就这样一代神童,沦落为普通人。

让孩子做家务,永远不要嫌弃太早或者太晚。点点滴滴的家务,构建起来的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责任感,每个孩子都应该养成这个习惯。家长该如何去引导孩子的家务劳动呢?

#要让孩子意识到家庭责任#

爸妈应该让孩子明白,家务活并不是一个人的劳动,每个成员都要出一份力,而不是需要去“帮助”妈妈。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会更愿意付出,责任感也会逐步增强。

#给予孩子自由选择的权#

孩子在不愿意做家务时,不要强迫他。可以选择通过家庭会议的形式,拟定家务清单,让孩子自主选择。

#在劳动过程中,多夸奖孩子#

孩子在刚开始做家务事会比较毛躁,此时我们应当给予孩子一些鼓励,可以在语言上具体描述出来,比如“桌子擦的真干净!宝贝是最棒的小能手!”而不是单纯的一句“你真棒”敷衍了事,具体化的表扬方式会让孩子充满干劲。

#用积极的态度与孩子一起劳动#

如果大人一味的抱怨家务活太累太脏,在潜移默化下,孩子会越来越不愿意做家务。所以在态度上,家长也应该积极面对,才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在很多国家,精英教育从来就不仅仅局限于知识上面的摄取,家庭生活中的锻炼往往能带给孩子更多意料之外的进步。

看似简单的家务活,带给孩子不止有锻炼身体,还能带来独立、自信,这都是孩子将来一生的财富。孩子进一步,我们退一步,这样他们的成长才是有意义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书生 陶继新|孝敬感恩:孝敬感恩从家务做起
这份寒假小学生做家务清单被转疯了,舍不得用孩子才会害了他!
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家长要不要给报酬?
鲁鹏程:培养孩子做家务的意识,帮助他逐步自理
“宝贝来擦个桌子。”“不要!”
爱做家务的孩子有出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