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妖魔化的西汉最后一根大梁,他死后,帝国大厦塌了一半

西汉灭亡,以《汉书》为代表的传统观点认为,王氏外戚是罪魁祸首。王莽被列为“元凶”,皇太后王政君被推为“祸源”,大司马大将军王凤被定为“罪首”。似乎是这兄妹子侄三人,心怀叵测,联手搞垮了汉室江山,并成功为王家抢来一顶皇冠。

不否认《汉书》的历史价值,但在如何正确评估王氏外戚的问题上,班固死守东汉政权卫道士的角色,罔顾事实,甚至故意篡改历史,他的这个行为也是要受到批判的!

正因为班固的有色眼镜,让很多重要的人物记载缺失,甚至黑白颠倒。王凤就是其中之一,作为西汉帝国最重要的一位大臣,班固居然没有给王凤单独列传。在零碎的记录中,王凤还被班固描绘成一个专横跋扈、自私自利、无德无能、狡诈贪婪之徒。

王凤

通读汉末历史,可以很负责任地说,王凤的形象完全被丑化了,真实的王凤是一个正直有为、大公无私、有德有能的朝廷栋梁!正是在他的悉心辅佐下,西汉王朝才没有迅速堕落到“儒生政治”的深渊,才保住了汉成帝一朝前十几年的稳定!

王凤是王政君的大哥,汉成帝即位后,任命他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自汉武帝起,大司马领尚书事就是内朝官的首领,是事实上的帝国首辅大臣。在王凤十一年的首辅生涯中,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匡正管束汉成帝;二是统领内朝,处理日常朝政;三是大力提拔并保护能臣,抵御儒生政治的渗透。

在这个过程中,王凤遭遇了一个强大势力的挑战——儒臣集团!

我看到过一个资料说,西汉末年是外戚与儒生合流的一段历史。我不敢苟同,起码在王凤执政期间,他与儒生就是对立的关系,只是王凤以一种敬而远之的方式,小心地处理着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

班固

汉武帝之后,儒生逐步走向国家统治阶层的前台,到了汉元帝时期,儒生几乎成了进入朝堂的唯一通行证。不客气地说,西汉末年就是一段社会价值观极端扭曲的时期,全社会过度崇儒,而儒学又不幸走入一个歧途——以谶纬学说“篡代”儒学宗义,形成了全国上下到处讲“天命”,处处说“符谶”的怪力论神时代!

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出入朝堂的都是当世大儒,都是信奉“谶纬”的“算命先生”,而实际处理政务的能力完全被忽视。班固甚至流露出这样的观点:朝堂高官需要的就是这种“器”,至于政务能力,那是低级官员和小吏该干的事!

那么,这些国之重器们都能做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件搞笑的事。

汉成帝初年,曾经发生了两次比较大的黄河泛滥。第一次发生在建始四年,导致十几万人无家可归。在黄泛的两年前,有个叫冯逡的清河都尉上疏,警告朝廷黄河危险,需要抓紧修理。但当时的丞相匡衡,听信伪专家许商的建议,对冯逡的建议不理不睬。

匡衡

为什么河道官员的建议丞相大人不听呢?很简单,在匡衡的眼里,精通《尚书》的大儒许商,才是真正的专家,因为《尚书》里有大禹治水的事迹,熟读这段历史的人才是专家,你一个不入流的河道官员算神马东西!

太搞笑了吧,《尚书》根本不是治水专业专著,一部史书而已,况且大禹时代至西汉,几千年过去了,即使方法还能用,但山川水文早就变得面目全非了吧?怎么能死守一本《尚书》来治水?许商还真把自己当专家,结果是误国误民,这就是一代大儒,丞相匡衡的执政水平!

更搞笑的一件事,发生在几年后关于黄河治理的讨论会上。有个叫孙禁的人提出了一条可行性计划,但遭到了几位大儒的激烈反对。第一个反对的就是许商,他的理由是,孙禁的方案跟圣人治水的方法不一样,违背圣训!还有人反对说,黄河泛滥就是天命,要修德,德行好了,黄河自然不会泛滥,根本不用去修!结果,这次讨论后第二年,黄河再次泛滥......

类似的让人无语的事太多,如果不仔细分析研读,你都不敢相信,那就是西汉末年朝堂的现状。有这样一帮能力低下的“算命先生”,做“国之重器”,西汉焉能不亡?

汉成帝

那么,那些能臣们都干嘛去了?为什么不抗争?还有能臣在吗?

有,王凤就是其中之一,只是这股力量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显得太弱小了!史书上没有记载王凤与匡衡之流斗争的事迹,但我从字里行间的梳理中还是发现了一些端倪,概括起来,王凤主要做了两件事:

  • 一是大力提拔能臣干吏,并竭尽全力保护他们。

王凤一生举荐提拔的官员很多,以能臣干吏为主,包括多次安定地方祸乱的王尊,矫诏平定西域,喊出“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汉成帝时期最后一位靠实干起家的丞相薛宣,身残志坚堪称小诸葛的杜钦,敢于犯颜直谏的忠直大臣谷永,还包括他那个德行高尚的万人迷侄子王莽,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大臣在当时都是非主流人物,基本算不上大儒,甚至在朝堂多次遭受排挤。比如王尊,一旦国家遇到危机就会被想起,完成使命就被抛弃的苦命人,若不是王凤竭力保全,真不敢想象他的下场会是什么。

陈汤

顺便提一句,就是这个王尊,他的德行要比那个饱读圣贤书的匡衡高尚得多。匡衡最后因偷盗国家土地被革职;王尊晚年,为了救治洪水,在所有官民都逃离的情况下,纵身跳入洪水,以身堵缺口!

陈汤,一位为国家立下万世之功的伟人,一辈子受到匡衡等人的打击,几起几落,都是王凤暗中护佑。

  • 王凤做的第二件事是,打击腐儒势力。

王凤曾经恶斗过两个人,一个是丞相王商,一个是京兆尹王章。这两件事使王凤彻底得罪了儒生,这恐怕也是以班固为首的儒生,不喜欢他的原因之一。

这个王商其实也是个外戚,他是汉宣帝的表弟。表面上看,王凤和王商是个人的权利争夺战,实际上王商代表的就是儒生势力。王商这个人怎样,我说一个简单的事实就知道了,王商治家无方,一方面曝出他与父亲的侍婢通奸,一方面又被亲儿子告御状。就这么一位无能无德的人,硬被班固说成股肱之臣。

陈汤

王商被罢职后,吐血而死,蹦出个王章死磕王凤,因此汉成帝差点废了王凤。应该说王章是个道德君子,他的起家,还是靠王凤举荐提拔的。不过,王章就是个腐儒,他光看到王凤“专权”,全然看不到西汉江河日下的朝政,若没有王凤这么根擎天一柱支撑着,恐怕早就散了架!

对王章的处理,王凤是痛打落水狗,我觉得有报复的成分,但客观上也是为了震慑那些夸夸其谈的腐儒。实事求是地讲,王章的死令人惋惜,他也体现了一个不畏权贵的读书人的骨气,但我忍不住要问:你看到了西汉的国家利益了吗?为了所谓的骨气,全然无视国家整体利益,难道不是鼠目寸光的腐儒吗?

除了恶斗二王外,我觉得王尊弹劾匡衡等事件,肯定不是他孤立的行为,应该是王凤背后指使。其实,不是匡衡不该被弹劾,而是在当时的主流价值观下,王凤变得非常不自信,他不敢直接跳出来,与匡衡这样的大人物直接PK,而是尽量敬而远之,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尽量不发生直接冲突。

都说王凤专权,他哪有那么大本事,他只能兢兢业业地辅政,小心翼翼地处理朝堂关系,勤勤恳恳,殚精竭虑。

王政君

在他的辅佐下,汉成帝即位十几年,虽惰于政事,但也算说得过去;虽有好色的污点,但还不至于放纵。最重要的是,一批能臣干吏,在他的保护下,依然在大汉的四面八方,苦苦支撑着局面。一群不干实事,甚至道德败坏的腐儒,被王凤的照妖镜死死压住,保住了大汉一片朗朗乾坤。

要说不足就是,王凤此人格局还是不够高,不自信,不能从根本上铲除这帮妖孽,给大汉帝国建立一个安全的轨道。不过说实话,王凤做不到,事实上也没人做得到,历史的趋势谁也改变不了。

阳朔三年,辛劳了一辈子的王凤病逝!这一年,也成了西汉王朝的一道分水岭,从此汉成帝像一匹无人管束的野马,直奔“荒淫”二字而去。朝堂之上再也没有能臣干吏生存的空间,以张禹、孔光、翟方进为首的当世大儒们,妖人出洞,妖气熏天。自此,大汉这座两百年的大厦,半边塌陷,摇摇欲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从礼乐制度到法制:刘邦时期的法律观念变迁,文化冲突与融合!
汉成帝初年的连环弹劾案,隐藏了三场政治斗争,胜利者输掉了未来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该怎么评价他
权利反转:看不起腐儒的刘邦为何用儒生治国
李白受到山东儒生嘲讽,内心抑郁写下一首诗,至今已成骂人的绝唱
学祭学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