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都区马泉街道办姜家村、渭店村历史概述

锣鼓之乡名远扬——姜家村

  

  

  姜家村位于北莽山下,东与查田村相邻,南与渭店村和赵家村相接,西与兴平市西吴镇豆马村相接,解放初归帝王乡管辖。1958年人民公社划第三管区马泉公社管辖,1966年社教时马泉公社更名燎原公社,随之姜赵两村合一,命名为红卫大队。1972年恢复马泉公社,同时恢复姜家村原名。现在全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有237户,1047人,土地1800多亩,可灌面积1500多亩。

  姜家村是一个古老的村庄,历史悠久,原村东、南、西三面有城墙围绕,北有城门及门楼,门楼上有村牌,牌名“邑岚寨”,该门楼在1929年(民国十八年)三年大旱时被毁。1958年在平整土地时在二队塘库西约70米处挖出一古墓,墓主为清后期北李村李姓人士,墓内有墓碑一块,长0.6米,宽0.6米,厚0.2米,为青石阴字,刻有“在邑岚寨西北方向”的字迹,由此可证本村原名确为“邑岚寨”,而后来何时改名姜家村则无证可考。村内有一大碾子,碾盘直径2米,厚0.4米,刻有“乾隆十五年十月十五日姜夫太制”的铭文,至今约300多年。

  村里庙宇较多,座南面北的马王庙。桥外城门正北70米有关公庙(老爷庙),坐北向南,且有围墙,东西宽15米,南北长30米。南门口有座门楼,叫三门楼,高5米,宽5米,呈四方形。解放前,为村小学所在地。村东北城外有座向西坐东的“阎王庙”。在村东南约100米沟东边有座“文曲星”庙(娃娃庙),长3米,宽3米,高约10米,呈方形。在村正北800米有七级古塔一座,高约40米。除关公庙作为村小学一直保留,在1980年被拆。其他的庙宇均在1958年因修水渠而毁。

  据村里老年人回忆,本村西北2里许高地处有一古墓,其坟座东北面西南,中间有一石供桌长约1.5米,宽约0.8米,厚0.2米,分两节,下为桌裙,高约0.8米,长宽相同约0.7米,迎面有雕刻。前、左、右各有石蜡杆一个,高4米,分3节,前面各有石羊一对。当时坟周围有耕地百亩,村内张姓三家为“看坟家”,土地分给三家耕种。解放初,坟前文物丢失。

  1946年,经介绍来了一位外村神秘教师陈树森,由于学生少,老师在校住宿,轮流在学生家中吃饭,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了解乡情,调查民情,教书认真细致,受到了村民及学生的好评。教了一年多书后突然消失,直到解放后,村民才知道此人是地下党员,当时在村里名为教师,实则把学校作为一个在咸阳城外西北的联络点,为党传送情报,联系输送人员,秘密发展地下党员。

  姜景悦,在解放前系冯玉祥同学,在冯玉祥去山西时同到山西任职。

  姜伯达,曾任公社书记,后又到西安任县级干部。几年后调回咸阳在手工业管理局任职。

  姜维斌,西北农大第一届学生,毕业后任沣惠渠管理局局长,属县团级干部。

  姜家村的文化底蕴深厚,锣鼓独树一帜,远近闻名。1949年咸阳解放时,当举行盛大的集会庆祝解放时,由姜家村组织的红旗队、锣鼓队声势浩大、阵容整齐,给姜家村赢得了荣誉。在2000年马泉乡锣鼓比赛中夺得第一名。如今,在遇到庆典活动时,年轻人接过父辈的鼓槌,以崭新的面貌欢庆太平盛世。

  本村以农业为主,解放前亩产粮食仅200斤左右。1958年,高干渠修成后,亩产达500多斤,现在科学种田,亩产达千斤以上。村民为了发展多种经营,大面积种植草莓,还聘请了荷兰专家前来讲课,传授种植技术,大大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自2000年以来,姜家村的养殖业从分散少量养殖发展到规模化养殖。目前,村上有两大饲养户,每年可出种生猪100头、仔猪400头;奶羊存栏40多头。同时,村上以砖厂为龙头,大力发展运输业,现有运输车达70多辆,既支援了厂矿建设,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部分村民都盖了新房,村民的居住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村上新修了水泥路和排水沟,成立了清扫队,现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村民吃、住、行、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谓旧貌变新颜。在新一届两委会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努力改变民生,强村富民,新建120亩大型葡萄园,实现“一村一品”,共同奔向小康生活。

  许多村民不会忘记在五、六十年代像姜万有、张炳义等老党员、老干部,他们在艰难困苦的年代,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姜家村改变面貌、发展生产所做的努力,在幸福年代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曾为姜家村发展奠基铺路的先辈们。





奶 牛 引 领致富 路—— 渭

  

  

  渭店村位于马泉办西部,与马泉村接壤,东临赵家村,距咸阳7公里,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该村始于西汉年间,相传有一魏姓人家在此开店而名叫魏店,后魏姓迁往他处,人们将村子南迁至渭河边,改名叫渭店村。该村下辖3个村民小组,有320户,1500人,耕地910亩,村庄住宅沿珠泉路北侧呈带状分布,共有大小企业23家。

  渭店村以农业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导产业,村民年均收入由解放初期百十元提高到现在人均收入6000余元。全村由原来的土木房、土路、吃井水发展到现在砖混楼房、水泥路、自来水,居住环境有了质的飞跃。村上街道整齐,路旁花草树木相映,村民有自己的休闲、健身广场,一派和谐美好的景象。

  民主革命志士董毓秀是渭店村人。董毓秀(18851962),又名瑞生,少时勤奋好学,以性情刚直、豪爽,乐于助人而闻名乡里。1904年至1906年在三原宏道书院读书,接受民主革命思想。1909年加入同盟会,被派到四川与同盟会、哥老会联络,为策应陕西反清起义作准备。

  191110月参加了西安起义,受新军统领张凤翙派遗,同王士骥一起,率领新军战士接管了咸阳县衙,稳定了社会秩序。次年2月下旬,甘肃清军反攻到咸阳城下时,他被任命为“秦陇复汉军”西路行团团长兼临时指挥,在兵马都督吴世昌指挥下,率领“咸字营”和敢死队与清军激战,在各路革命军援助下,守住了咸阳。

  1917年,入陕西省陆军讲武堂。次年初被任命为肤施(今延安)知事,当时正值饥荒,社会动乱,他一面加强社会安定,一面赈济灾民,得到民众拥戴。

  1921年,到井岳秀的陕西陆军第一混成旅任副官长。靖国军解体后,杨虎城率部到达陕北,成立陕北国民革命军总指挥部,他于1923年到杨虎城部任副官长。1926年春,随杨虎城入西安,担任城防副司令兼粮秣总监。为抗击刘镇华镇嵩军的围困,采取有力措施收购粮食,严厉打击投机粮商,保证了军民粮食供应。在城防检查中,对抢掠诈骗的违法官兵,给予严惩,整饬了军纪,密切了军民关系,对坚守西安作出重要贡献。

  1932年,受杨虎城派遣,任甘肃平凉县长,秉公执法,体贴民情,很有声望。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先后遭受蒋介石迫害,他非常愤慨,于1937年到陕北榆林,投奔积极抗日的晋陕绥总司令邓宝珊,担任该部参议。新中国成立后,在西北历史文物研究会工作,后被聘为陕西文史研究馆馆员。

  李云轩(19111947),革命烈士。原名李倬,渭店村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受组织指派,长期在国民党64兵站医院、宝鸡县马营镇161后方医院、38军教导队、38军野战医院任职,建立地下党组织,开展统战工作。抗战时期,从西安、咸阳等地购买枪支、弹药、通讯器材、药品、马匹等物资,千方百计送往陕北根据地。1947年组织秘密军运,被国民党特务逮捕。遭受酷刑,坚不吐实。于同年52日被以“走私贩毒”罪杀害于西安。

  董子平(1911— ),抗日民主人士。渭店村人。1945年至1947年,担任国民党咸阳县党部书记长和参议会议长期间,多次掩护共产党员李云轩等,给陕北解放区运送枪支、药品、发报机等物品。1947年事发,李云轩被捕杀害,他被关押在西安,经省参议会议长“国大”代表王宗山审讯,以“武器走私”罪判死刑,后改无期徒刑。适逢省长祝绍周调走,董钊接任省长,地下党组织托人保释。

  渭店村按照秦都区“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产业化经营,推进“一村一品”工作,向省级示范村迈进,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得到区上的大力支持。实施畜菜富民工程。确立了“稳定粮食产业,适度发展鲜杂果,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规模养殖”的工作思路。目前,该村在产业化规划中渭店村已建成奶牛小区,奶牛存栏量现已达300余头。

  渭店村一手抓生产一手抓质量,严格把关种子、化肥、农药等产品的质量,在技术人员培训方面非常重视,确保农产品进入市场及超市的质量能得良好的保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入市验证、无证抽检、信息公示、安全承诺和不合格产品退市”5项制度,为了确保市民真正吃到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渭店村人要继续发挥发扬这种精神,把养殖业做大做强,才是渭店人唯一的出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咸阳秦都区御书宫
秦都区行政区划
河南旱情仍在持续,山区人民吃水困难!!!
张忠义||《人生如茶》选摘:在古渡的日子
陕西帝王陵墓一览表
乡间美景 | 东吴勤勇村:这里的石头会唱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