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月到中秋农事忙(散文)

月到中秋农事忙(散文)

张万强/文/网络图

秋天是个成熟的季节,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秋天是个播种希望的季节……

这些对于一般人看来再正常不过,而对于农民来说,在收获生活保障,经济富足的同时,付出的应该是辛勤汗水和不易。这其中蕴含着苦辣酸甜,却也别有一番意味。

立秋七月,风轻云淡,日丽气爽,高温不退。驱车家乡路上,但见满目沃野,玉米茁壮、高粱红透、豆角俯首、谷穗低头,丰收在望,收获在即。回首往事,昔日秋收时的一幕幕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历历在目。

遥想二十多年前的秋收,那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八十年代初刚刚走出校门,刚刚娶妻生女,刚刚分家立户,经济的拮据,生活的温饱,干什么都显得那么艰难、那么不易、那么力不从心。加之一家一户,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装备的不健全,农业生产超强度的劳动付出。这些都给日出而做,日暮而息的农民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和烦恼。

农民一年中最大的付出和劳动就是麦收和秋种两个季节。秋天掰玉米、收谷子、割豆子都算不上最难,最难的要属蹒秸秆、刨红薯,腾茬种地。

种红薯由于劳动强度太大,从开始的浇水栽苗,翻秧除草,而且不是一遍能解决的问题,有的地块杂草丛生,少说也得两遍打理,要不然这些杂草闲苗就会同红薯争肥抢墒,产量就上不去。而且到收获季节得一镢头一窝的刨,然后用木制刨子一个一个的切片暴晒。赶上天气好还罢,赶上阴雨天,弄不好就得吃发霉的红薯干。我们队集体化时就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但也没办法,过去由于小麦、玉米主粮收成低。那年,我们队一季每人曾经仅分过6斤麦,像这样的情况,也只能让霉变的红薯干配合着吃。后来随着水利条件的改善,小麦玉米产量的不断提高,我们村的群众就干脆陆续放弃了红薯的种植。

玉米种植在我们当地是主打粮食,占秋粮种植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秋收中最费力的活就是掰玉米、蹒玉米秸秆。秋收时节天气依然的炎热,天好的时候气温甚至要高于暑伏季节。毒花花的太阳晒着,一人多高的青稞秸秆得用镢镰一下一下的连棵带根的挖出,因为玉米秸秆的根须很大,如果挖不出来犁地耕种都很困难,就会影响到种麦的质量和小麦的产量。

蹒玉米秸秆得四肢配合,弯腰弓背,相互用力使劲才能拔出。干这样的活急不得,干一阵子得喘喘气,缓缓神,接着干,不足一亩的秸秆一个人就得一天干,弄不好手上还会被磨出血泡,夜里躺下还会大腿抽筋。为了赶农时,躲避白天的热,趁月亮地往田里拉粪、捆玉米秸秆,腾茬整地,通宵达旦的干成了家常便饭。如此折腾一季,一定会让你累的腰酸腿疼,精疲力竭。

种秋不同于种麦,对耕地要求条件高,过去用大牲畜耕作得需要三犁九耙,直到把地平整的又虚又无坷垃,确保麦子出的整齐均匀。但要做到这些,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和艰辛的付出。

古语说“远亲不如近邻。”家庭联产承包制初,农村农业机械化程度非常低,犁地搞运输几乎靠的是牛马驴骡这样的大牲畜。一个村有一台手扶式拖拉机也成了稀罕物,尽管效率不高,也很难使用到。就连牛马驴骡这样的大牲畜也不是家家户户都买得起、养得起。即便是能养起的也成了香饽饽。关系不好的想借用也没那么容易。

那时候最难就属于秋忙时的借牲口犁地拉庄稼,我家刚开始有匹马,但后来由于母亲有病需要治疗没钱,无奈被卖掉啦,每年到这个季节也是最难的时候。每到这时我就得硬着头皮,拉下脸子,找亲戚朋友帮忙,顺利的话心里倒没有什么,一旦吃了闭门羹,那个心里的难受就甭说啦!

好歹我们都是一个族里的人,有的是邻居、有的是亲戚。有了这份亲情在,所以大家都会给面子。那年头老岳父家的牛,中才叔家的驴、中连伯、中合叔、照见哥家的人和牲畜,包括犁耧锄耙所有农具我都借用过。尽管我家里的地不多,但不管多少,种地的家伙什一件也不能少,少一件就会影响农活的进程。

九十年代初,老父亲经常在外陪老母亲治病,秋收农忙季节,孩子小没人照顾,我老婆要么把孩子送到岳母哪里看管,要么送给亲戚朋友或邻里的家人们照料,青海和老丙嫂子、中才婶家的姑娘等,都是我们的救急对象。这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我视其为生命中的贵人,令我们一辈子都忘不掉。

秋天不像麦天季节紧,拉的时间长、好应对,种麦的过程是复杂和艰苦的,秋田的耕作,首先是腾茬,腾茬后的农田需要上农家肥,开犁前需要撒施化肥、防虫害药物、跟犁打坷垃,平整土地。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季节不等人。一个多月的农事忙碌,收获了农作物和粮食,完成了趁墒下种,打格整渠的基础,秋天才算结束。这一个月下来,农民最缺的是欢笑,最多的时间是疲劳和苦恼。同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相比,简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需要掰玉米、蹒秸秆等几道程序才能完成的农活,现在的犁耙播,一台联合收割机一条龙全搞定。

我们在感叹时代变化,感恩这个时代的同时。更不能忘记过去那段历史,因为不知道过去的苦就不会珍惜今天的甜。

这些农事活动,我无论是八十年代初的下煤窑到八十年代后期进城工作,兼顾农活,再到九十年代初举家进城定居,仍没有放弃农田的管理,直到2013年前后,孩子们逐渐长大有了工作,种地确实困难,才不得已交给亲戚和族人管理。

回想那些种地的岁月,这一路走来有喜有忧,喜的是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作物品种的不断改良,水利条件的不断改善,粮食产量实现了翻倍增长,由过去小麦亩产的三二百斤,提升到了上千斤左右,玉米亩产量也实现了翻番的目标。一路走来,也克服了很多不易,战胜了许多困苦和烦恼,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走出了那段既让人欢喜又让人难以忘怀的过去。

这中间也得益于很多亲戚朋友的帮忙捧场,要不然伺候土地的日子也是很难熬的。耕种收获、施肥、浇灌、除草保墒,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着难,其实都需要大量功夫。好在从九十年代初村里慢慢都发展起来了四轮拖拉机。尽管犁出的地质量不好,但毕竟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约了时间。

我是个守规则尊规矩的人,为了家里的农活我很少向组织上开口请假,那就只好利用星期天节假日的时间加班加点去干,加之孩子们小,我不得不借力加快收获耕种进度。到1995年前后,这时的通讯工具逐渐得到了普及。每到秋麦收获季节,我就会提前约合几个要好的亲戚朋友,借人借机前来帮忙,好吃好喝的准备着,不计成本搞集中会战。因为那时候尽管我有了正式工作,可工资待遇很低,有了一年秋麦两季的收获,解决了吃的大问题,有了这些也给家里省了很多,弥补了经济上的不足。

这期间,我三叔家的四轮车用得最多,同族侄子张耀宾、东马庄马昆明的车我也没少拉扯。因为他们知道我工作紧回来不容易,只要我张开口都是先紧着我的活安排。相国、天剑兄成了我的及时雨,每遇到农忙都是早喊早到晚喊晚到,收麦打场、犁地收秋,很少缺席,不光他们到场还组织他的朋友前来帮忙,这些一直到现在我都非常感激,人在饥时给一口,胜似饱时给一斗。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正由于他们的帮忙,每年的麦收秋种都跑在了全村的前头。这些帮助恐怕是今生我最深刻的记忆,也是我今生兄弟之间最难忘最值得珍惜的情感。

2013年后,联合收割机也开到了我们的小山村,村民们打工的多啦,有了收入,看到了功夫和时间的重要性,机械化耕作的意识也在普遍增强。我们村麦收秋种都开始用上联合收割机了。那一年,迫于工作的无奈,我在收获了最后一季玉米后,不得不放弃了农田的耕种,专心致志于工作和城里家庭的经营。

岁月蹉跎,几十年的农村收种,收获了很多,不仅让子女们记住了乡愁,记住了生活的不易,也更加激励坚定了他们永葆农民艰苦奋斗的本色不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湘文艺】哲夫 国庆忆丰收
小满农事忙[七绝]
回忆昔日生产队 (散文)
秋季养牛技术要点
莫用玉米棒上的软皮喂牛羊
(18774)问候亲友癸卯兔年八月廿五晚上好!(1877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